第一篇:《高三 道德两难类作文》
2016年高三作文资料:道德两难类作
文
一、道德两难问题
历史上存在着许多“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
,“集体利益”与“个人需求”、“应该扬长”与“应该补短”、“眼前需求”与“长远发展”、“手段”与“目的”、“生”与“义”、“习惯相信”与“习惯怀疑”、“合作”与“对抗”、“礼让”与“争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等。
一端的否定。这是典型的论辩型的论题,只有正方与反方,考生必须果断选择,全力论证己方价值观的正确。
三、道德两难类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网站进行的关于是否支持地铁禁食的投票中。有38.48%的人认为不应该禁食,37.87%的人认为应该禁食。另有23.63%的人则认为很难说,不应明令禁止,但要加强宣传,靠道德约束。
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两难论据专题链接
“地铁禁食”存争议,关键还在素质 地铁运量大、速度快、不堵车,是都市人重要的出行工具,两岸三地都如此,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更是许多上班族、学生族的首选,也因此,这个封闭的公共空间常逼仄至“前胸贴后背”,人与人之间的“安全界限”被打破,便有了许多矛盾,其中一个知名的争议就是“在地铁上吃东西”。
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两岸三地有不同做法。
大陆:有的禁有的不禁。
大连、武汉、郑州、南京等都在其“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写入“禁止进食”或“禁止饮食”,违者可处几十至几百元的罚款。而一线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都未对乘客在车厢或站台的饮食行为作硬性规定。上海、广州仅在“守则”中指出,乘客不得“饮食”或“进食”。而北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中,也未提及“饮食”一项。
据新华网报道,杭州、重庆和成都等也是在几经讨论后,最终放弃“禁食令”,改为对乘客加以引导。
观察各地条例出台过程可以发现,“地铁是否禁食”总会引起争议。以北京为例,条例去年2月份征求意见时即引发市民激
辩,从草案一审到最后表决,条款经历删除、恢复,又删除,最终未能出现在条例中。
那么对岸的台湾、香港又是什么情况
题要动用法律吗?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也不是没有争议。
反对“禁食令”者认为,地铁饮食,有婴儿肚饿吃奶、上班族利用通勤时间吃早饭、学生放学路上垫垫饥等。
香港《大公报》去年5月报道,两名刚放学的学生在车厢内吃面包及喝饮料,其中一名学生承认,自己是由于肚子太饿,才明知港铁车厢禁止进食仍偷吃面包。报道说,
第二篇:《聆听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43分钟里,贝尔拉了6首名曲。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
座无虚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一)1、乔舒亚•贝尔的角度:环境的巨大作用——环境决定价值•价值不是由环境所决定的•环境改变价值„„环境会影响人的判断;要善于包装自己。
2、地铁站的人角度:不要只看事物的外表(名声„„)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华丽,不要让表象蒙蔽了双眼。平凡之处也有美;名人效应;从众心理;表象与本质(别让表象蒙蔽你的判断)
①生活中处处有精彩,不要因忙碌而错过了美妙,请放慢匆匆的步履欣赏啊;发现欣赏生活的美好。学会倾听
②不要忽略生活中微笑而确切的幸福,幸福就在身边,要及时把握;
③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焦灼匆忙中庸庸碌碌度过,只有苍白贫乏的回忆,不懂得什么是美丽的瞬间和永恒的生命;
④诗意地栖居适用于任何时代,尤其在浮躁的当下,物欲的膨胀导致心灵的枯竭,匆忙走的人更需高贵精神的滋养。
(二)偏题跑题——没有音乐修养的人占大多数;演奏乐器就应该在剧院而不是地铁站或是街边;人们宁愿花200美金去剧院听音乐会,也不会驻足街边免费听音乐;走自己的路„„
二、优秀作文
驻足聆听
《华盛顿邮报》曾做过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期间,他拉了6首名曲,却少有人驻足聆听。然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却总是座无虚席。原来,人们总是向往盛大轰烈的场景,忽视平凡中的精彩。人生的征途中有很多值得你驻足的时刻,何不细细聆听?
驻足聆听,美无处不在。生活是一次美妙的旅行,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会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可以抚摸春雨的柔和,聆听冰雪融化的声音,沐浴皎洁的月光。正如美往往匿身于细微之处,只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如果一个人总是来去匆匆,他又怎么能去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呢?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去学会欣赏那身边的美妙和沿途的风景。学会驻足聆听,你就会发现,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驻足聆听,是心灵的享受。陶渊明驻足于田间,寄情于山水,于是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我们刻意地追寻常常被添加了的强求的影子,过于执着的最后是凭空有了许多的烦忧。幸福和快乐有时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所以,不要让它白白地溜走,我们要驻足聆听,给心灵一次洗礼,一次享受。
我们无需吝啬什么,只要驻足聆听,你得到的就会比失去的更多。
驻足聆听,悟生命的真谛。人生中有无数个日升日落,花开花落,我们背着行囊,行走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旅途中有很多人与事,值得我们去驻足停留。有些人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有些人,我们会一辈子铭记在心,因为我们的人生曾为他们而驻足,因为他们曾在我们那平淡的流年中划过亮丽的痕迹,给我们留下过刻骨铭心的记忆。人生总是一段
单程旅途,走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去,正如错过了那美好的东西,你也许会抱憾终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人生过程,该驻足的就驻足,不要一味的赶路。{散文空空地铁的感受}.
行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收获必定甚少,倒不如适时驻足聆听,让人生更充实更亮丽。(47分)
善于发现美
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他拉了6首名曲期间却鲜有人驻足聆听,为何?这是因为行人们不善于聆听美发现美。
善于发现美,是因为美美无处不在,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了生活日夜奔波,这是行色匆匆,忙着从一个目的地抵达另一个目的地,却往往忽视了路边美丽的风景线。路边或有连绵不绝的山峰,或有广阔无垠的大海,或有万里无云的碧空。然而,对这些美丽风景,行人们都无法驻足欣赏,无暇顾及。比如,对含苞怒放
的花朵,破茧成蝶的美丽,试问又有多少人会去真正留意,驻足欣赏。
由于画家善于发现美,才能捕捉到美丽的瞬间,把它们定格下来,才有了众多美丽的风景画,让我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由于歌者善于发现美,善于用歌曲来诠释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才有了众多悦耳动听的歌曲。当我们也善于发现美时,你就会发现生命会如此美丽,人生如此精彩。
要善于发现美,可是,美到底是什么呢?要我说,其实美无处不在,一朵花儿的绽放,是美;一抹夕阳的余辉,是美;一颗星星的闪烁,是美;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美。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双温暖的援助之手,都是美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啊。
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首先,我们要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当你匆匆往家里赶路时,停住你的脚步,花上一点时间,去欣赏一下路旁或小溪边的碧绿的草丛,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其次,我们要真诚地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他人,用自己善良美好的心去成全他人的美好。再次,我们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因为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看法。当我们用乐观的眼光去看问题时,那怕是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都能积极地面对它,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内心美了,就能发现美。我们如果有心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增添更多的情趣,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朋友,美就在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吗?(46分)
把握时空要恰到好处
“高山流水遇知音”,人们愿意花上百美元去聆听乔舒亚·贝尔的演唱会,但为什么当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时却难遇知音呢?这是因为乔舒亚·贝尔没有把握好时空。
个人认为,出现“知音难觅”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人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为生活而忙碌着。他们或为忙着去上班,或许忙着去接小孩。那么,即使再动听的音乐也肯定留不住他们的脚步。因为这不是空闲时间,他们还有任务。在贝尔拉琴的43分钟里,有27人是边走边把钱扔给他的,这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些路人即使发现了美,也会无法停下脚步来欣赏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握好时空呢?
首先,我们应该在恰当的空间做恰当的事情。如果贝尔把地点选在公园等休闲场所,那么听众也许会增加不少。曾经上过百家讲坛的“麻辣老师”袁老师,因其知识渊博,左右逢源,而深受学生欢迎。但其在讲《文革十年》一课时的不少言论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有过激的不够恰切的。作为一名公民,袁老师对“文革”十年的某些东西存在“鲜明的个人见解”本无可非议。但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
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就不对了。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师,引导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由此事看来,无论是谁,做事情都要在恰当的空间,方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人最可悲的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在音乐会上弹一曲世界名曲可能会令观众回味无穷,但如果在半夜三更奏一曲世界名曲,那可能会贴上“扰乱公共秩序”的标签了。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曾经有位学者说过,20岁恋爱也是可以接受的,况且恋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把恋爱放在高中时期,拿前途作赌注的话,那将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事实说明,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我们要想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知音”,遇见能发现我们身上美的人,那么我们应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空间做恰当的事情。唯此我们方能成功。(46分)
驻足拾获美好
茗须细品方能品出香醇,花须驻足方能闻其芬芳。
——题记
过往的人们,有没有关注路边那朵独放异彩的小花?过往的人们,有没有去追逐那只蹁跹起舞的蝴蝶?过往的人们,有没有停下脚步欣赏在地铁站卖艺的乔舒亚·贝尔的小提琴曲?生活中有的人会,却实在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跟美丽擦肩而过。
茫茫的人海里,大多数的人都怀着目的来完成生活交给自己的任务,一个个绷紧了神经,如同上了发条的机械,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繁忙填满生活,没有留下来欣赏一朵小花,品一杯香茗,听一首名曲,或许,我们真的活得太累。
缓步前行,又收获一度的美好。错过美丽,是人们无心停留,无心欣赏的结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幸福感在匆忙中已无处可寻。当幸福在某个角落向自己招手时,自己因走得匆忙并没有留意。缓下步来,我们会很容易被身边美好的事物包围起来,若非毫无知觉,便可尽数收获,去感受美好为灵魂洗涤后的舒服感,这就是幸福感,即使提手顺风而拂,也可以收获一度美好。
停留回首,又重拾一记美好。或许我们可以不必认识乔舒亚·贝尔,但有心人会从他演奏的琴声中感受到小提琴家的魅力。品茗若想品出其香醇,在于甘泉过喉之后,方能回味起绿叶之精华在口中留下的清香与洋溢着周身的浓郁气味,以及体内流淌着的温热与细腻。很多美好的事物都会稍纵即逝,懂得回味,有何尝不是一种对美好的青睐以及重拾的态度?芸芸众生,人来人往,有的人与人惊鸿一瞥中错过,有的人与人只一次摩肩接踵就再无交集,而有的人与美好相遇一次而没有回首被错过,这又一次证明,我们因来去匆匆,未能重拾一记美好。
腾出时间,驻足于美好同行。尘世纷扰,众人皆骑马观花,走马飞快令马上人目不暇接,心随眼观而有所体味,眼乱则心乱,一簇一簇美丽的景色心无所赏,怎有美好留在心间?若牵马漫步信游花丛,该如何的惬意啊!这是自身的一种精神升华,也是对美好的认可。如果有人驻足聆听贝尔的演奏,
就算无人付钱,在地铁站这样的地方,得一知音为自己驻足,岂不足矣?与美好同行,别让繁忙填满生活,要让灵魂得到美好。
驻足或缓步,回味或重拾,为了不让美好与自己有缘无分而擦肩而过,花点时间用心欣赏,就会茗香溢四方,花芳飘满堂,就算在地铁站,名曲的神韵也会沁人心脾,让人如梦初醒,所以,驻足是为了拾获美好。(49分)
莫错过沿途的美丽,请慢点走
生活中的我们都为了学习,为了工作,为了谋生而一直往前赶,重负在身,怎能不累,请慢点走吧,让疲惫的心灵小憩一会儿,用心去发现沿途的美丽,让生命的旅途更加充实。
《华盛顿邮报》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43分钟里,他拉了6首名曲,而经过的一千多人里面只有7个人驻足聆听,多数人都匆匆而过。可见,多数人都错过了聆听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的美丽,而只有少数人才欣赏这一沿途的美丽,更多的人留下来的只是遗憾,所以,请慢点走,不要因错过沿途的美丽而抱憾。
在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驻足等待那朵花的绽放?你有多久没有静心去聆听一声鸟鸣?你有多久没有静心去聆听那泉水的叮咚?平常,我们总是把目光始终对准远方,双脚不停地在社会这个“寒山石径”上跋涉,来去匆匆,可我们哪里知道,沿途中的我们错过了多少美丽?
因为匆匆,所以错过了。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路,路两旁景物美极了,路旁插了一个标语牌,劝路人“慢慢走,欣赏啊!”然而,许多人经过这里时都疾驰而过,无暇回首这优美的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荒野。这是多么惋惜的事啊。人们只顾一直往前冲,却忽略了身边的美丽,渐渐远离,最后消失得毫无踪影,每当回首时,空空如也。
在时间的长河中,在茫茫的人海里,原本既定的圆弧,因为错过身边的美丽,美满的圆弧居然变得青面獠牙。
当亲人或朋友离世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见其最后一面,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时空缝隙中遗留的是我们的痛彻心扉,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每天都有期待,为了理想,为了未来,都做着各种不同的努力,伴随的是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愁,同时,我们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又失去了太多身边的美丽,这是多么可惜啊!
生命的过程是如此的短暂,有时我们像蜗牛般重负在身,但也要放慢自己的脚步,慢点走过,欣赏身边的美丽,不要自己错过更多沿途的美丽,这样的人生才无憾而灿烂。
所以,请慢点走吧,莫错过人生沿途的美丽。(46分)
第三篇:《2015 苏锡常镇二模 作文讲评》
二模作文讲评用卷
一,原题重读: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立意分析: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比方说,可能是解放前、文革前、改革开放前,或者就是十年、二十年前,等等。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掉了。“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么生命才饱满。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