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形容人情冷暖的诗句

admin 高三作文 2020-04-22 23:08:18 边塞诗诗歌

第一篇:《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

2.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能独立归纳,恰当表达;

3.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能独立归纳,恰当表达

教学难点:真正读懂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要点

一、考查方向

1.对诗歌内容主题的把握与评价

2.对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

二、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及感情基调

1.看作者。知人论世。

2.抓诗题。有的古诗的题目就是古诗的诗眼或中心事件。比如李白《送友人》《送孟浩

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是惜别之情。

3.抓关键词句。比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

句,由“故园情”一语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抓诗歌题材类型。(分析见下)

5.抓典型意象。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月”――思乡;“柳”――离别

等。

6.抓形象(意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

气势雄浑等)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等)两类。相应景的往往表现相应

的情。不过,“乐景衬哀情”除外。

7.抓注释。

三、鉴赏指导(诗歌题材类型)

第一课时

㈠边塞诗

⑴概念解释: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⑵概念延伸:

①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

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

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

兵黩武的统治者。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②宋代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

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③边塞诗常见意象:参见优化方案P126

⑶例题指引:

【例1】(20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⑵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㈡山水四园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例题指引:

【例2】(2008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

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⑶赏析指导: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

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

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

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

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

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

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

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㈢送别惜别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例题指引:

【例3】(2008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形容人情冷暖的诗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㈣咏物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咏物诗特点:

①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

受。

②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⑶例题指引:

【例4】(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㈤咏史怀古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咏史诗特点:

①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②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③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

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

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⑶例题指引:

【例5】(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

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

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㈥羁旅记游诗:

⑴概念解释:参见优化方案P128

⑵例题指引:

【例6】(20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⑴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

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⑵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第三课

㈦讽喻刺事诗:参见优化方案P128

㈧爱情闺怨诗:参见优化方案P128

【例题赏析】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诗文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

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

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

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

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㈨即事(景)咏怀诗:

⑴概念解释:通过具体的事件(景)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

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或触景而生情),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联想等: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

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

⑵例题指引:

【例7】(2008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

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形容人情冷暖的诗句}.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

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㈩哲理诗:

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有些咏物诗同时也是哲理诗。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简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

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 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十一)品艺(题画)诗:题画诗来源于画面,但又不为画面所拘束,它往往是从画面的

内容或其一点生发开去,敷衍成篇。“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例题指引:

【例8】(2006年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⑴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这是一首题画,共诗八句,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

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

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

出的感想。

⑵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

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案:这里考“竹石牧牛”意象的象征含义,答案尽可自己分析。不过要揭示这些物象

的内在精神。结合诗前的小序“甚有意态,戏咏”可知,在作者心目中,竹、石代表着一种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3测验2答案》

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714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