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的演讲主题“拾惜粮传统,传节约美德”。自从小时候我们就懂得我们应该节约粮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明白我们这样做的原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粮食是每个人的生存之本,立命之源。古人庄子就曾提起到,一个地方的民风开化程度与当地的粮食是否富足有着很大的关联,此不可不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锄耕到现在如今现代化大机器生产,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富足,粮食仓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有的人可能会疑惑,我们并不处于粮食短缺的时期,何必要去珍惜粮食呢?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的人正饱受着饥饿疾病之苦,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解决不了的话,又何来发展这一说呢?因此,珍惜粮食不仅仅是国内宣传的热点,更是整个世界共同的一道的心声。
其次,粮食来之不易。在许多同学的眼里,粮食只是商品,是付钱之后就能够随意挥洒抛弃的食物。他们仅仅看见了餐桌上最单调的主食,却不知道这背后是许许多多的农民伯伯们辛勤劳作,是多少道复杂的加工挑选工序,是多少食堂的厨师们辛辛苦苦准备的一粥一饭。亲爱的同学,你所视如草芥的,正是他人所奉献的、所渴求的,他们并不是数字,而是凝结起来的宝贵精神。
另外,节约粮食是中华一直以来的传统,时至今日,与好客之风并不矛盾。在我的眼里,这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在诗词歌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牙牙学语中,我们就在念着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力尽不知热”,再到书本中优美的诗句,“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这种富有生命力的乡村诗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与希望。时至迅速发展的现代化新时代,有的人说,节约与好客的中华传统相悖,但是在我看来却恰恰相反。热情好客从来都并不意味着要铺张浪费,亲友相聚相叙的是情,而并不是奢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节约粮食,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亲自躬身践行。我们应当对粮食仍然存有敬畏之心,在外面点餐时的量力而行,用餐时的不挑不拣,剩余时的打包带走,都是对辛勤付出的人们的最高尊重,而餐饮企业也可以将菜单以及餐盘的设置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可选择,增设大中小分量的选择,将自主选择权留给用餐者。另外,鼓励节约粮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希望当下的每一个人都勿忘两惜粮的传统,传承节约的美德,愿在希望的田野上,稻麦万里,国家更加富强!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8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