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诚然,这是许多伟人的选择。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例如,关羽被孙权军队捕获后,宁死不降,最后被杀害。因为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不会成为被多个强权操纵的奴隶,人才会有尊严。
说到尊严,大家应该都知道麝香这种名贵的药材吧?它其实就是雄麝香囊腺中的分泌物。有经验的猎人会告诉你,捕杀这种动物时必须趁其不备。若在动手前被它发现,它会事先将自己的香囊腺咬破。连动物都有如此的尊严,何况于人乎?
然而,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却有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将以有为也”。毕竟,活着就是希望。虽然文天祥最终没能借此成功抗元,但后人却不乏成功的例子。解放战争时期,众多中共党员被捕后关在牢房里,但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的生命应该到此结束了,而是在牢房中,一面吃国民党反动派送给他们的发黄的米饭,一面暗暗地抗争,华子良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假装疯疯癫癫,却暗中保持着白公馆与地下党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成瑶改名为陈静。作为一个记者,她表面上在为国民政府做事,但她也在暗暗地用文字进行斗争。
这样一来,单从生与死的角度来看,活着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只是活着,就有可能成就大智谋。但是死了,就一切都没了。且不管究竟存不存在来世,至少今生已经无法为人间做什么了。在小说中,关羽还可以显灵来威吓敌方,但在现实中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在生存与道义中选择,还是选择生存为佳。可这似乎与孟子的古训相矛盾。那么,究竟应该选什么呢?
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生的,理由如上所言。并且,我认为关云长式的死亡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他的死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它使吴蜀关系恶化,最终使刘备兴复汉室的梦想及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这不像死于沙场或救炎救灾现场的烈士,因为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世界做事。
当然,一般人是做不到这点的。我们还是尽一切可能生存吧。
有勇气死,为何没有勇气活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yzw/10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