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本文很有层次地展现了风波的起始—>高潮—>尘埃落定的整个过程,着重把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朴实而生动,情节的起合转承合理、自然,可谓“引人入胜”,而结尾老师的文辞彰显了本文选材的以小见大,足见作者的语文功底之扎实。不足之处在于对始作俑者的小D和被胁从、最后主动“告密”的小B,在前文中缺少必要的铺垫,影响了情节的无缝衔接。其次,最后一段的描述违背现实。为维护原创权,以及便于刊物选稿,希望作者下次发文时标注真实姓名,以及学校、班级或联系地址等详情。建议作者加入VIP,以获得更多的服务。指导老师:陈墨琳 “我的钢笔到哪里去了?!” 小A的一声叫喊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家都走过来围住小A,关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钢笔不见了!那是我爷爷专门在上海买来送给我的!怎么办啊……”小A急得声音里带着哭腔。 同学们有的议论纷纷:“肯定是被人偷去了!”有的跟小A一起找钢笔,有的安慰小A:“别着急,好好回想一下你把笔放在哪里了……” 寻笔未果,人群散去。 第二天,当小A无精打采地踏入教室,小B突然把他拉到一个角落,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小A,我刚才看见小C的抽屉里有一支钢笔,和你不见的那支一模一样。你看会不会是……”话音未落,小A已怒发冲冠地冲到小C的座位前,质问他为什么要偷钢笔。接着,小A用力推开一脸茫然的小C,果然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遗失的钢笔。 小C的脸涨得通红,双手不停地摆动,委屈地说:“我没有人偷你的笔!我真的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我的抽屉里。我没有……” 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最后,他在众人鄙视的眼神和毫不留情的指责中,哭着跑出了教室。 众人面面相觑。只有小C一言不发,显得心情重重。 钢笔不见后的第五天,已旷课数日的小C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走进教室。随即,班主任召开了一个班会,主题是“用诚实抹去心灵的污点。”班会即将结束时,小B突然站了起来,鼓起勇气说:“老师,同学们,其实……我知道究竟是谁拿了小A的钢笔。”大家诧异不已,开始窃窃私语。“真凶”到底是谁? “我……是我!是我拿了小A的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平日里温和有礼的小D竟然是“真凶”!在大家惊愕的目光中,小D低着头讲述了他偷了笔后被小B发现,然后就威胁小B不许告密,还逼小B把钢笔塞到小C抽屉、再向小A“揭发”的过程。最后,他分别向小A、小B、小C道歉,并深深地鞠了一躬。 班主任看着这群孩子,深情地说:“同学们,知道能改,诚实做人的同时,让我们学会宽容待人,原谅小D好吗?” “好!”所有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紧紧地抱着小A,小B,小C和小D,在道歉声中,一声风波就此平息。 【注】【深海网作文频道】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19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