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曲辕犁 B、耧车 C、筒车 D 、水排
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丝织品、景德年间瓷罐 、唐三彩、哥窑瓷瓶、珐琅彩。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也转移到了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 5、某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哪一项需修改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汤姆打电话约玛丽周末参观工厂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6、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7、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中国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8、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9、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方针 B.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0、《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11、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12、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是下列哪一部电影首映成功
A、《渔光曲》 B、《风云儿女》 C、《歌女红牡丹》 D、《定军山》 1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
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
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1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
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5、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6、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17.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新”在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18. 克林顿时期,美国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时期的经济政策是
A. 新边疆 B. 伟大社会 C. 自由放任 D.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19、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
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20、分析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
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1、《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
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22、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彻底改变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重点放在农业 D. 重点放在重工业 23、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 24、下列选项中不是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25、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他突出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A、经济区域化 B、经济全球化
C、贸易自由化 D、经济多极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材料题(共27分) 26、(9分)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依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代诗人杜牧
材料二:
材料三:
三轮汽车 早期飞机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么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还取得了那些成就?(3分) 27、(18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美国面对国内危机各自采取相应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材料二: 新政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通过法律形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俄面对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其积极作用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3)苏俄与美国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措施,哪些方面对我们今天的经济改革有借鉴作用?(6分)
三、简答题(共23分)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请简要评述其爆发的原因和特点。(11分)
2、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和影响。(12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篇二】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201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历史试题
201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历史试卷
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
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了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5.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6.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7.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8.下列能够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 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B.井田制中有公田与私田之分
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 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
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争田现象严重
10.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11.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12.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些最能说明
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 B.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 C.贫富分化严重 D.东晋经济发展迅速
13.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14.均田制实行的基本原因是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恳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
15.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
C.“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篇三】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
XX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 历史 座位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但它反映了( ) ①“社”和“稷”两者是农业社会的根基 ②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③我国古代君主对自然界和农民的尊重
④社稷作为一个特指名词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3.《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4.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6.《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
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是( )
A.富裕大商人 B.手工作坊主 C.封建大地主 D.雇佣劳动者 7.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9.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转移贸易对象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的革命是指( )
A. 荷兰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源于( )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垄断组织的产生
12.中国最早的民办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机器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3.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
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普遍推进的根本原因是( )
A.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15.清朝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主要不同点在于( )
A.开放的地点不同 B.开放的内容与程度不同 C.开放的方式不同 D.开放的背景、目的不同
16.《阿Q正传》中描写有人进城后被剪掉辫子,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
D.北洋军阀统治
1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18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大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D.大力开拓国外市场
19.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0.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21.赫鲁晓夫时期,从1954年起,苏联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在这些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国营农场。1960年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1/3是新垦地提供的。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许多地方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对上述材料看法正确的有( )
①赫鲁晓夫的改革采用了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办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态度,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赫鲁晓夫改革认识到了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2.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世界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 23.以下有关欧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②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③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④有助于欧洲公众自下而上地参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以下组织具有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双重性质的是( )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合组织 A.①
B.①③ C.①②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D.②③
25.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对美国和加拿大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 )
①建立贸易壁垒 ②增加科技投入 ③扶持弱势产业 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座位号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籍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6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4分)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4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德法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是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组织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三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4分) (4)三则材料体现了欧洲共同体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题纸 座位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二、材料题(共50分)
26、(12分)
27、(20分)
28、(18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6、(12分)
(1)牛耕技术(2分)
(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分) (3)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答出任意三个即可,6分) 27、(20分)
(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4分)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4分)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4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答任意四点,4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2分) 28、(18分)
(1)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联合。(4分)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对外推行统一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6分)
(3)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国际市场同美国竞争,对美国的经济地位构成挑战。(4分)
(4)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4分)
26、(12分)
(1)牛耕技术(2分)
(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分) (3)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答出任意三个即可,6分) 27、(20分)
(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4分)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4分)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4分)
(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答任意四点,4分) (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2分) 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2分) 28、(18分)
(1)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联合。(4分)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对外推行统一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6分)
(3)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国际市场同美国竞争,对美国的经济地位构成挑战。(4分)
(4)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4分)
【篇四】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2015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2015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检测卷
说明: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把清明、中秋节纳入国家法定节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2.有一名秦朝的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官员是 A丞相 B太尉 C廷尉 D 御史大夫
3.下列选项涉及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和措施,其中起到了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唐朝在地方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争案件,他所调节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学院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公民法 B自然法 C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
5.在某一条约中规定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并割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这一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黄埔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6.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黄埔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7.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功绩是( )
A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C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D 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 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10. 最早打破坊市界限,将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 明朝
11.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2.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1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了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4.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A.《鱼光曲》 B.《风云儿女》 C.《定军山》 D.《歌女红牡丹》
15. 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有人说“他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又是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改革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D. 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16.1956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参政议政,团结协作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17. 1997年,韩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随后韩国进行了改革并得到了195亿元的巨额贷款。该贷款来自于
A联合国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8.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代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这“两大潮流”是指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9 十三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0.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理论,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该理论核心论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感觉即知识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 知识即美德 21.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22.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 2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4. 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权主义”是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5. 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这样评价:“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贝多芬 B柴可夫斯基 C莫扎特 D施特劳斯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6小题分,第27小题分,第28小题分,
第29小题分,第30小题分各10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2)图二所示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27.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 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佛《远东》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什么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名称。(4分) (2)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即悲惨的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3分)
28.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10分)
厂家 C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两个发展时期?(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C点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
(3)为什么在获得第二个发展之后,又很快衰落下去?(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料一,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有的商品都为满足 人们的需要而生产,并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 界近代史》
材料二,罗斯福一上任便采取雷厉风行的实施新政,首先解决银行危机,极大的恢复
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都得到了国会
的积极支持。
—————钱满素《美国文明》
(1)19世纪到20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 (2)罗斯福的这次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这次调整对美国及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0.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三个代表人物。任选一人阐述其观点。(5分)
(2)儒家思想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儒家思想在北宋时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请举出一位代表人物。
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受到新的挑战,举出一例说明。(3分)
_______
__„__„__„_.数„分„ „ „__„__„__„__„__„:号„学„_„__线__„__„_:„名„姓„ „ „__封__„__„__„__„__„__„:级„班密.__„__„__„__„__„__„__„:校„学„.„ „
2015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检测卷
27.
(1)材料一中英国、美国在政体上各有什么创新?写出其确立的法律名称。(4分) 答题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即悲惨的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6小题分,第27小题分,第28小题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方面第29小题分,第30小题分各10分,共50分。
取得了什么成就?(3分)
26.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28.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两个发展时期?(2分)
(2)图二所示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C点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3)为什么在获得第二个发展之后,又很快衰落下去?(2)分
29.
(1)19世纪到20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
30.
(1)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三个代表人物。任选一人阐述其观点。(5分) (2)
(2)罗斯福的这次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这次调整对美国及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儒家思想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儒家思想在北宋时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请举出一位代表人物。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受到新的挑战,举出一例说明。(3分)
【篇五】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河南省平顶山市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平顶山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2. 请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某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2.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
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
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
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见右图汉代代田法模型)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3.在历史课上,小明同学扮演汉朝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如下阐述。该同学的阐述贴近史实的是
A.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很繁华
B.这里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C.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D.为了生意方便,我把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4.“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注: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材料中“水排”主要用于
A.灌溉 B.冶铜 C.制瓷 D.冶铁
5.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6.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7.明代流传着“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表明
A.明朝区域经济已有所发展 B.明朝农业已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C.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D.各地商品经济都有很大提高
8.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D.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
9.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0.《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1.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2.“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
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
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
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1863年
C.1912~1922年 B.1885~1895年 D.1937~1947年
13.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
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陆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①江苏省②浙江省③福建省④广
东省(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
1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对其“特”字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开放)政策 B.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1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19.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20.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21.“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22.丘吉尔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24.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
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25.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年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主要通过并购来扩张市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实行怎样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4分)
(3)请指出材料四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历史依据。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8分)
28.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用史实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2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
平顶山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BDCDC BADCB 11—20:CCABC CADDC 21—25:BDCBA
26.(1)理想: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新乐园指:人民公社。(2分)
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伤害;造成农村生产力的极大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4分)
【篇六】平顶山08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卷期末
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简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3.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4.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
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D.推动了西部开发
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6.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A.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7.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分别为30%、25%、20%,而美英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均低于10%),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8.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9.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10.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2.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3.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4.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千米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说明
A.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的思想文化
B.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实行文化控制
C.铁路运输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印度人从此改信天主教
1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6.1512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宗教色彩
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17.“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18.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全面仿行苏联斯大林体制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19.“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20.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21.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22.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23.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24.“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推行农业集体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
25.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26.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7.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