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古代抒情散文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15:18 莎草诵读

篇一:《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诵读》

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诵读

——谈谈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古代抒情散文的诵读

石爱国(泰兴中学 江苏泰兴 225400)

中国民间将“学习”称为“读书”或“念书”是很有道理的,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习也才可能有收获。传统学习法就是以熟读成诵为前提,然后通过老师的讲析,最终理解掌握的。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陈寿《三国志·魏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这些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求学体验而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述,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后世读书人:书不成诵不为读。

中国古代抒情类诗文的诵读,更能启迪真理,丰富并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但它表情达意却很含蓄,其内蕴的各种意趣和情味(即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体现在语音的轻重、缓急之中,而这些只有通过反复朗读、熟读以至诵读才能全面把握。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只有培养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在反复吟诵中品味出古代诗文的意蕴。

中国古代抒情散文诵读,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古代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他们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给阅读注入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一、研究作家作品,揣摩诵读情感

诵读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美以及读者对这种美的把握。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所选的古代抒情散文,篇目不算多,但篇篇是珍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犹如是走进了五光十色的宝库。诵读这些优秀经典,就如亲耳聆听中华先贤与你倾心而谈,促膝交流、深情碰撞,在日月光华中接受沐浴,接受滋养。吟诵这样的经典,总是满口余香,回味无穷!正如古人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比如,苏教版必修四中的《滕王阁序》一文,可谓独具匠心,字字珠玑,妙笔生辉,俊采华章,一气呵成,使人读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正如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的那样:“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文中那极具表现力的高妙的描写,那极富韵味的极有音乐感的名句,那极有层次又极具冲击力的情感展示,时时感染着、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位初唐才俊横溢的才华。

研究作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摸准全文的感情基调

要让诵读真正成为一种美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内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滕王阁序》一文历来被誉为盛唐昂扬之音的序曲。通篇洋溢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所以在诵读时应充分融会这种情感基调,就像李敖读中国历史一样,要找一种“自己最想当唐朝人”的感觉。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表达的是一种“悲观失望”乃至是“绝望”的情绪,认为全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英雄失路之悲”,“济世无路、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彷徨”,或者是“表现出他自己的忧郁和孤愤,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和无奈”。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诵读时又当是另外一种“腔调”了。作为诵读者,我们自不必扯进什么学术性的争论,关键的是一旦对作品有了一种总体的情感方向性的把握,就要读出这种“味”来,而不是搞“大杂烩”,甚至“四不像”。

2.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诗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仔细揣摩他们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滕王阁序》中的这位抒情主人公——王勃,据《唐才子传》记载,他“属文奇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选磨墨数升,则酣饮被覆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另据《唐摭言》记载,都督阎公听到那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矍然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足见王勃之才情与气度了。王勃作为初唐才俊,其作品充分彰显出了大唐气韵,也难怪郑振铎先生曾誉之为“盛唐文学的黎明女神”了。诵读这样一位少年才子的作品,胸中就应当有一种豪迈之音,倜傥之气,慷慨激昂、气吞山河之势,绝无半点唯唯诺诺;当一气呵成,绝不能拖泥带水。

3.区分作品中所写的不同内容

中国古代抒情散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所以不同的内容,在诵读时也应有所区分,不可一个“腔调”唱到底。

如《滕王阁序》中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等等,在诵读时就要读出这样的情境来:王勃负手立于滕王高阁之上,远眺大江东去,近观“雄州雾列”,仰视宇宙苍茫,俯瞰万物之盛,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意境恢弘,心胸开阔。这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读到“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则应稍微读出主人公胸中的一股“郁愤”之气,而读到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则又应立即回到慷慨、旷达、乐观的语气中来。

4.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

有人说散文的语言象无韵的诗,一篇散文,发自真情,写出诗意,立意很高,构思甚巧,联想也妙,这应该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了。相对于其它文体而言,散文的语言更需含蓄、凝炼、优美。因此,语言的优美与否,便决定了一篇散文的成败。

抒情散文之所以让人感到是抒情的,这和散文语言的“情调”有很大关系,比如语言的高昂、低沉、紧凑、舒缓,具有节奏感,具有音乐感等等。而抒情散文语言的节奏感又是和句式的运用紧密相联的,根据文章感情的变化,句子或短或长,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的音乐性,则和用韵有直接关系。

苏教版必修一中苏轼的《赤壁赋》,其最具特色的笔法,是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创设淡雅清丽的情境氛围,从而表达自己旷达豪迈的心境。作者在对初秋夜景的描绘中,物物皆著清丽之色,幽远自然,满纸秋韵。

开篇即充分展示了东坡语言的抒情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诵读时于舒缓中感受到一种紧凑,极富节奏感;“间”“天”“然”“仙”,一韵而下,可谓“韵”味十足,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音乐美。在诵读时,应做到缓急有致,抑扬顿挫,这样才能读出东坡于皎洁月色、茫然碧波间“纵一苇轻舟”抒怀畅饮时的无限惬意。

二、营造诵读情境,未读先进“角色”

一篇优美的古代抒情散文,要诵读出美来,能达到让人心动、让人震撼、让人联想、让人感悟的效果,还要注意诵读情境的营造。诵读情境的营造带有一种启发性、暗示性和导入性。如在诵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时,就可以先回顾一下有关描写秋色的古代诗词名句,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骛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等,以整体感知秋天这一综合意象,这就先为作品诵读涂抹了一层特殊的情怀。再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或影像资料(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抗婚”“哭灵投坟”两章、电影《西厢记》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场景),更能达到先声夺人之效果,引领读者进入“角色”,为诵读产生感染力、震撼力创造条件。

三、选择诵读方式,激发诵读热情

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减少诵读过程中的枯燥感,也是诵读不同风格作品或作品中不同内容的必然要求。

1.范读。由教师或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先行诵读,可以在诵读教学起始时就能带领大家进入作品的情境中,让大家及早地进入角色。

2.齐读。可以分男女声齐读、或分小组齐读,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3.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视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诵读称之为“美读”,因为诵读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形式,能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长期的诵读训练,便可能达到古人所谓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方能识器”的境界。

美哉,诵读!

篇二:《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单元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掌握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学习借用寓言说理的表达技巧。

4.学会归纳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

5.能够正确把握和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古代抒情散文}.

2. 准确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 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 边远的地方,边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俗,浅陋

(3)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用于自谦

2.长

①cháng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长,与“短”相对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长度,高度{古代抒情散文}.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时间长,长久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广阔,深远

(5)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经常,长久

②zhǎng

(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生长,成长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纪大的,与“少”“幼”相对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排行第一,老大

(9)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首领,长官

3.除

(1)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台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清除,去掉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以功除岷州刺史。授命,任职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除了,除非

4.多

(1)川雍而溃,伤人必多。(《召公谏厉王弭谤》)数量大,与“少”相对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称赞,推崇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大都

5.或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有的人

(2)越人语天姥,烟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示推测,或许,也许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表示假设,倘若,假使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表示几种情况可供选择或动作行为交替发生,或者,有时

6.是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对的,正确的

(2)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表示判断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这,这样,这个

7.适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往,到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适合,适应

(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刚才,刚刚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享用、享有

8.狱

(1)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官司,案件

(2)天下狱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汉书·刑法志》)牢狱,监牢

9.亡

①wáng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逃跑,逃亡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损失,丢失

(3)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苏武传》)死亡

(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灭亡,败亡

(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溃逃的军队

②wú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通“无”,没有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

今义:幼小稚嫩,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2.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或其成员之间互为亲戚

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达爱情的话

3.尝从人事,皆口腹之役

古义:仕途的事情,出仕

今义:人员外调任免事宜,人际关系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便如此,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即承认甲是事实,乙却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5.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料的相同;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与所预料的相符合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了解;起诉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辛勤劳苦;客套话,用于求助别人办事或感谢别人帮助办了事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

今义:洗澡;比喻受到阳光照射和雨露润泽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小;少;微不足道

1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四季

今义:春季和秋季;人的年岁

1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成立;理论、见解等根据充分,站得住脚

1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古义:犹豫不决的样子

今义:逗留、徘徊;回旋环绕

篇三:《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古代抒情散文}.

A.险衅(xìn) 茕茕(qiónɡ) ..

夙遭(sù) 优渥(wò) ..

B.北冥(mínɡ) 抟扶摇(tuán) ..

坳堂(ǎo) 孤鹜(wù) ..

C.翼轸(zhěn) 棨戟(qǐ) ..

懿范(yì) 潦水(liáo) ..

D.熹微(xī) 壶觞(shānɡ) ..

出岫(yóu) 景翳翳(yǐnɡ) ..{古代抒情散文}.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不可行的;高薪的滋养是靠不住的,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

B.全国大学生辩论总决赛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场上的选手唇枪舌剑,居理力争,场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

C.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作出承诺:对于群众的署名举报,各级检察院会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告之查办结果。

D.解散多年的英国“辣妹”组合的五位成员将重新聚首,参加慈善演唱会。虽然她们已青春不在,但歌迷对她们的复出还是相当期待。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小知不及大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

D.汤之问棘也是已

4.下列文言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棹孤舟

C.臣具以表闻

D.奏流水以何惭

5.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尼罗河谷的纸莎草

洪均寿

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埃及游历时留下了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那么茁壮生长的纸莎草,则是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孕育的宠儿。

纸莎草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点为茎三棱形且粗壮,实心;穗状花序顶生,下垂似璎珞,极富观赏价值。纸莎草在公元前2 000多年就被埃及人民加以开发利用,他们用其丰富的纤维制成绳索、渔网、草船,也用其填塞船缝,甚至制衣、袜。我们在开罗的制纸作坊,目睹了制作草纸的全过程:首先将新鲜的纸莎草剥去绿色茎皮,取出髓心;然后把髓心切削成均匀的薄片,浸泡在清水中数分钟,再将薄片捞出,纵横交叉重叠排好,加压处理晒干,便可得到一张张光滑、柔软、平整的草纸。如果把20张这种潮湿的草纸拼接起来,便可做成3~6米长的纸卷。

从3 000多年前新王国时代的阿布辛贝神庙、卢克索神庙,到2 000多年前托勒密王朝的菲莱神庙等的宫殿圆柱顶部,都雕刻着纸莎草状的纹饰,有穗状花序的,有捆扎成束状的,不一而足,给圆柱平添自然之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足见法老们对纸莎草喜爱有加。

在埃及的金字塔、帝王谷和王后谷等法老的花岗岩石棺中,也出土了许多纸草卷,上面书写着象形文字。建于开罗解放广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内,有专门陈列出土纸莎草的文字室,其中就收藏了《死者之书》,但其文字颇令人费解。幸亏法国的历史、语言学家让·弗朗索瓦·高博良解开了纸莎草纸上的象形文字的密码。原来,《死者之书》是一部记录古埃及主要宗教仪式的典籍,还包括了赞美诗,埃及的历史、传奇和冒险故事,以及情歌和英雄史诗等大量文学作品。可见纸莎草纸是古埃及文明历史的载体和见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传说当年的埃及艳后和恺撒大帝经常在尼罗河上到处游玩,所乘的游船就是用纸莎草捆绑成束,编织在一起制成的。这种埃及先民发明的原始的船,每船可乘10余人,曾给古代埃及人民带来无穷的乐趣。

数千年的过度采集利用,致使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1 000多年间,尼罗河沼泽地带几乎见不到纸莎草的踪迹,制作草纸的工艺也失传了。直到1984年,哈桑·拉吉布博士从苏丹把纸莎草重新移植到开罗的雅各布岛。该岛四面环水,与外界隔绝,纸莎草在这里茁壮生长。失传了1 000多年的纸莎草纸制作工艺得以恢复,绘制草纸画的作坊也应运而生。由于纸莎草纸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诸神的风采、阿拉伯风情的画作、书签文字和绘画等产品,均能保存数千年之久,这种纸深受人们的青睐,目前已成为埃及最大宗的出口产品。

6.下列对“纸莎草”概念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纸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孕育的宠儿。

B.纸莎草是一种极富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C.纸莎草是茎粗状且呈三棱形的穗状花序顶生、下垂似璎珞的,古埃及人用来制成绳索、渔网、草船的一种草本植物。

D.纸莎草是一种极富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仅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带的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莎草在公元前2 000多年就被埃及人开发利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结绳、制网、造船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B.《死者之书》是一部用纸莎草纸记录象形文字的书,它记录了古埃及主要宗教仪式,还包括传奇故事以及英雄史诗等大量文学作品,也记录了古埃及的文明。

C.古埃及的艳后和恺撒大帝经常在尼罗河上到处游玩,他们乘游的工具是用纸莎草编制的船,原始的草船也给帝王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

D.用纸莎草纸制作的书画作品,能保存数千年之久,因而纸莎草纸深受人们的青睐,也是目前埃及最大宗的出口产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纸莎草多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潮湿地带,盛产于埃及等地,用其制造的纸莎草纸闻名于考古学界,古埃及的文献都记录在这种纸上,并得以保存至今。

B.从古埃及帝王神庙的宫殿圆柱顶部的雕刻,可以知道纸莎草与古埃及人的建筑、艺术、生活密切相关。

C.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1 000多年间,纸莎草在尼罗河沼泽地带几乎绝迹了,制作草纸的工艺也失传了,其主要原因是那时的人没有环保意识,也不懂这门工艺的价值。

D.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 000多年就开始利用纸莎草,从出土的许多写有象形文字的纸卷中,可以看出造纸术早于中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南山集》序

方 苞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

《南山集》。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始相见京师,语余曰:“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吾闻古之著书者,必以穷愁;然其所谓穷愁者,或隐遁不出仕宦,而中秩名尊身泰,一无所累其心,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自科举之法行,年二十而不得与于诸生之列,则里正..

得而役之。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常取之于佣书授经。窘者拘囚,.

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故士穷愁别必不能著书。其事若与古异,而以理推之,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

此非褐夫之文也。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而亦非褐夫之文也。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未得一出焉。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⑤③④②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不出,则时不赡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

有其时耶?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有删改) .

注 ①《南山集》,戴名世著。戴名世,字褐夫,桐城派散文家。②役役:形容劳苦不息。③贵游:无职贵族,亦泛指权贵。素封:无爵富人。④佣书:受雇做抄写等事。授经:指教书。⑤靳(jìn):束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 卜:选择 .

B.余自有知识 知识:学问 ..

C.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 从容:悠闲舒缓 ..

D.则时不赡矣 赡:充足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志于斯而一其.A. 亦各言其志也.

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时文发名于远近褐夫少以.C.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亟成其所志也而褐夫亦时自警而.D.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褐夫“胸中之书,自今不出”原因的一组是( ) ①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 ②而其道尤难 ③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 ④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 ⑤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时耶 ⑥故士穷愁别必不能著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文开篇交代了褐夫的退隐、《南山集》命名的由来,以及命名成集的目的,文笔简洁。

B.文章多处表达作者对褐夫为文的赞赏,第二段开头层层铺垫,突出褐夫的旷世之才;{古代抒情散文}.

第四段“皆称”与“复称”之语,也流露出浓浓的赞叹之情。

C.第三段援古写今,分条叙写了古代穷愁的几类人,由此得出士人穷愁不一定不能著书的观点,从而流露出作者对褐夫不能写出胸中书卷的嗔怪之情。{古代抒情散文}.

D.褐夫在京师的一句话“吾胸中有书数百卷”,成了文章主体部分的一条线,前后呼应:第四段说褐夫至今未能写出胸中书,进而说明立言之道的艰难,文末处作者对褐夫寄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才之可拔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①除 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注 ①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此时作者独处囚房,是他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932.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