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援疆人员事迹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23:18 新疆工作

篇一:《援疆事迹—孙小松》

孙小松老师援疆先进事迹

2014年2月21日,第三批援疆教师一行到达巩留。第二天他们就来到巩留高级中学熟悉环境,了解学生情况。2月24日上午,援疆教师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教学工作,从此每一节课都作为公开课、示范课全程对外开放,这对于援疆教师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孙小松老师作为高一英语组教师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一、教学中,孙小松老师多方面认真调查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认真搞好备课。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教法,研究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针对学校的实际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以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同时,孙老师注意抓住学生巩固基础,坚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举,基础和能力同步提高的策略。在上好每堂课的同时,注意作业的批改和布置,认真地分析学情,精选习题,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及时批阅反馈,并抽样精批和面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严把检测题质量关,考试后认真讲评,对学生试卷认真诊断、评价,让学生发现进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帮助他们找差距,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及时点评,充分发挥讲评课的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并搞好跟踪练习。一学期下来,孙小松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全组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也赢得的学生的好评。

二、教研工作上,孙小松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各个年级的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学习,并在课后进行有效的点评。本届高一年级汉语部共有9位,其中教龄5年以上的仅有3位。年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的教学情境布设等能力普遍表现得有些薄弱,他们在交谈中也表现出非常希望在新授课方面获取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并掌握相关驾驭课堂的实际技能,同时吐露了不少实际教学中的困惑。针对英语组这样的教学现状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孙小松老师经常在课前和课后与年轻教师交流、分析如何来上好某一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把握,如何驾驭课堂节奏,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等等。

同时,孙老师积极参与学科组建设,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做法。在教学资料的编写上,孙老师将精心编写的学案和练习等资料提供给组内其他老师参考,并指导

年轻教师如何有效地编写学案和练习。身为“青蓝工程”的指导老师,他经常深入徒弟的课堂,认真听课,悉心指导,所带两个徒弟也积极主动向孙老师学习。一学期以来,两位徒弟受益匪浅。

“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新疆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孙小松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在援疆这条路上,孙老师在继续行进着。

篇二:《援疆教师先进事迹》

援疆教师郑作锋先进事迹

作者:人事科 来源:人事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点击数: 2197

“奉献,是一种品质,没有对享乐的奢求;奉献,是一种精神,没有对名利的追逐;奉献,是一种信念。”在5000公里之外的讲台上,援疆教师郑作锋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独到的教学方法传递着自己的责任和师德。

郑作锋,男,197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新疆对口支援优秀支教教师,现为砀山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2010年12月,他光荣成为了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拔的第一批援疆高中支教教师,2012年7月终于圆满完成援疆使命,凯旋归来。一年半的援疆期间,郑作锋老师不辱使命,始终牢记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和田慰问时嘱托的“献身边疆、造福和田、不辱使命、勇创一流”的殷切期望,努力工作,把和田当成第二故乡,克服困难,勇于奉献。郑作锋老师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精神,树立了安徽教师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受援学校师生的一致赞誉,获得了和田地区干部群众的好评。为此,他获得了安徽援疆指挥部授予的“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和田地委、和田地区行署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的“2012年度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优秀支教教师”多项荣誉称号。

“西出阳关”:援疆支教,彰显对党忠诚本色

2011年新年伊始,郑作锋老师怀着对边疆和田人民的深情厚意,随着安徽支教队从合肥出发,带着安徽人民的嘱托与希望,来到了新疆和田这片热土,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一路上,和田广袤的大地、浩瀚的沙漠、充满生机的绿洲和淳朴善良的人民深深地吸引着他。但是,一到新疆和田,便品尝到了和田的沙尘暴,漫天黄土,遮云蔽日。他深刻体验了“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的真实感受,见证了和田人民生活的处境。干燥的气候让人无法适应,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同,口唇开裂、流鼻血、掉头发成了家常便饭。还有频繁的自然灾害地震和时差问题让他睡眠严重不足。对年迈身体多病父母的牵挂和对女儿复习迎接中考学习的担忧等。但是,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惧困难,努力工作,恪尽职守,甘于奉献。面对困难,经受考验,得到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全校师生员工的赞誉。他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就好比是一颗红柳的种子,党把你撒在那里,就要在那里顽强的生长,就要为那里增添一份新绿。在支教工作中,他深深地体会到:“援疆”工作不仅要有激情和智慧,必须有责任和目标,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赢得起挑战、经得起考验。援疆教师代表的是安徽形象,唯有只争朝夕、努力工作,才无愧于边疆的百姓,无愧于江东父老的重托,无愧于党。他用奋斗和奉献,在“胡杨林”里播撒智慧和友谊的种子,用心血与汗水,在南疆和田谱写新时代的“出塞曲”。 “冰心一片”:奋斗进取,谱写新时代“出塞曲”

郑作锋被分到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担任高三历史教学、教研组长及班主任工作,来到和田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上课前精心准备教案,做好课件,以培养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上,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以通俗的讲解和耐心的辅导抓住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感化学生,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展、进步。他还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休息时间,与学生谈生活、说人生、聊世界,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用表扬和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他研究出“降低难度、调动兴趣、多加鼓励”的教学方法,逐渐使学生爱听、爱学、爱动脑。他认真研究高考,精心备课,悉心辅导。为缓解高三学生高考前的心理压力,他为高三全体学生做了专题讲座,为他们送了一碗及时的“心灵鸡汤”。他还和其他几位援疆老师在全校实施“主题式”教研,以专题讲座、论坛、沙龙、示范课等形式传输新的教育{援疆人员事迹}.{援疆人员事迹}.

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发挥安徽援疆教师的作用,把安徽教育理念集中展现出来,开创了援疆教师和支教学校优秀教师通力合作的新局面,把教育援疆效应最大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学习成绩不仅有了明显的改观,学习兴趣更是大大提高。努力就有回报,因此,在2011年、2012年高考中,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显著,连续两届市文科状元都出自他所带的班级。自从安徽援疆教师来到受援学校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在2011、2012年这两届高考中,实验中学囊括了市文理科的状元,本科达线人数也居全市榜首,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受援学校的长远发展, 援疆期间,他知道援疆支教教师再努力最多也只能影响一届学生,要想真正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必须为和田留下永不流动的优秀教师队伍。郑作锋老师说:“我们入疆不能仅局限于为新疆的教育‘输血’,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我们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当地‘造血’。最终的目的,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提高老师的教研教学水平,他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援疆教师和和田地区实验中学“青蓝工程”活动。和其他援疆教师一样,他结对带徒弟,在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方面做好传帮带作用。他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加快了当地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教育新观念,培养高尚师德,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成为和田地区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以带动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开展。

“青蓝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支教的“师傅”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徒弟听课积极,听完课后,师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8名老师分别在自己的学科中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组的教研工作,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方式,交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促进了当地教师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转变。他所带的两个青年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在市举行的说课和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民族团结友好月”活动期间,他和安徽的援疆教师在学校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维汉一家亲”的师生结对帮扶活动,有效地增进了民族团结。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结对帮扶麦提图尔荪·阿不力克木等4位品学兼优、家境一般的维族学生,他们时刻关注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定期开展学习指导、心理疏导及生活救助等帮扶活动。

援疆支教以来,他用心、用情、用爱,战胜了困难,实现了援疆支教教师的价值,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援疆大爱的光荣篇章。用真情付出在边疆和田实现了援疆支教的历史使命。

篇三:《学习援疆干部余文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援疆干部余文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余文丽是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兢兢业业工作二十余年。2010年年底,她积极响应医院号召,主动请缨支援新疆工作;克服重重困难适应若羌工作环境,为了更好地照顾爱人,她带着爱人不辞劳顿回到若羌,继续援疆工作。她是一位美丽、坚强、充满善责任心的白衣天使, 用实际行动来体现了她自身的一种纯朴、一种厚道、一种仁爱。她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为边疆人民和民族团结,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她的事迹不仅让我们感动,还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余文丽被新疆人民誉为“最美女医生”。她的事迹感人至深,集中体现了邢台援疆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她的事迹感动的不仅仅在于携夫援疆的一时举动,还在于其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余文丽是援疆工作中涌现的典型,其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把追求、责任、感情融汇一体,把小情大爱统一于祖国振兴、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中,把传统美德与英雄壮举完美结合起来,奏响了一曲与时代同行的乐章一滴水也可以折映太阳的光辉,余文丽就是这样的一滴水,展示着时代的亮色。事实证明,出现余文丽这样的模范典型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民族情感维系、国家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期盼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晶。所以我们都应以余文丽同志为榜样,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情系人民、恪尽职守,知难而上、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岗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余文丽的事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在广大援疆干部人才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她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坚持把援疆工作放在第一位,不畏艰难、恪尽职守、踏实工作、无私奉献,与各族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赞誉和爱戴。余文丽把对国家之爱、事业之爱、家庭之爱凝聚为援疆大爱。她的事迹使我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深受教育、深受感动。此次我们要以学习余文丽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掀起一股你追我赶、奋发进取、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的热潮,学习她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学习她情系边疆、克服困难、顾全大局、建设边疆的人生追求;学习她热爱事业、热爱家庭、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陈 军

篇四:《援疆医生先进事迹介绍》{援疆人员事迹}.

千里援疆 情撒喀什 ——我院援疆医生周崇治和刘海涛先进事迹介绍 2015年7月30日,周崇治和刘海涛同志作为上海市第八批第二轮援疆医疗队的成员,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跨越祖国东西,行程五千多公里,来到了祖国西北部边陲——喀什。援疆工作近一年来,他们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在援疆医生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用爱传递着真情。为喀什地区的各族群众带去健康和快乐。支援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是他们真诚而执着的选择,他们以一位普通援疆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 坚定政治信念,永葆党员先进本色。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周崇治和刘海涛两位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坚定政治信念,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努力拼搏,综合素质过硬。当得知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中期轮换选派工作的通知时,两位同志立即在第一时间积极报名,主动请缨要求援疆支医。通过组织上层层遴选,两位同志以出色的表现通过了考察,肩负着医院的期望和叮咛,惜别朝夕相处的家人和同事,毅然踏上了援疆的征程。他们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忘我工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精湛技术能力,践行上海先进理念。周崇治和刘海涛两位同志都是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医、教、研、管理各方面均有很深造诣,踏上喀什二院的土地上后,他们就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倾情付出。 担任院长助理的周崇治主要工作是协助院领导主抓科研、教学、宣传和援疆工作。他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上海后方各大医院与喀什二院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并牵头完成一次次的领导视察、同行交流及后方来访接待任务,同时撰写各种会议、活动的汇报材料。创三成功后,喀什二院的重点工作是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内涵水平,周崇治来自于科教系统,有着丰富的科研功底和申报经验。为了让医院的科研、教学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他对全院重点学科进行调研,协助、制定学科今年发展的方向,引入核心病种的概念,指导学科医教研工作、人才培养围绕核心病种开展,将上海的先进理念引入了喀什二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刘海涛教授则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科内涵,聚焦泌尿系统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借医院打造“南疆肿瘤中心”的契机,泌尿外科在他的倡议下成立泌尿肿瘤专业组,在他的带领下引入上海泌尿外科前沿技术,连续开展了马蹄肾峡部离断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及前列腺癌根治术等一系列疑难重大手术,带动了科室在泌尿外科肿瘤尤其是微创手术方面的发展,填补了多项喀什乃至南疆的技术空白。在他的指导下,泌尿亚专科不断完善,使优势专业更强,弱势专业变强,努力打造“以泌尿系结石治疗为重点,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女性泌尿、小儿泌尿、男性科诊治于一体”的疆内一流泌尿外科学科。 两位同志虽然有分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但也有无缝对接的时候,周崇治同志和刘海涛医生都是多学科协作(MDT)诊疗专家组成员,每当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的时候,两位战友就会并肩作战,联合开展救治。就在近日,协同重症医学科还成功抢救了一例尿源性感染导致休克的高龄患者,同普外科、新生儿科对出生仅4天的患有先天性脐尿管瘘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成功。这些引自上海的先进理念和创造性的工作获得了各族患者的一致好评,也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上海优质的医疗服务。

篇五:《援疆干部讲述援疆故事》

我对新疆的最早期认识,应该是来源于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画面中的新疆美景,欢快的维族舞蹈以及优美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2000多万,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口100多万,面积48.27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这是我去新疆前对新疆的了解。

我叫宁殿宾,今年43岁,是河北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一名主主任医师。2014年3月,我作为河北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被派到巴州第二人民医院(燕赵蒙医院)工作,为当地开展手术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新技术。还记得临行前与家人、朋友依依惜别的场景,虽然不舍,但为了完成党交给我的这个光荣使命,我毅然踏上西去的路程。

环境复杂、工作艰苦、语言障碍、民族习惯不同、医疗风险高是我们每个援疆医疗队员共同面临的难题。在逐步克服了气候、语言、饮食、工作环境上的巨大差异后,我迅速适应角色,融入到当地的医疗工作中。我所在的燕赵蒙医院,是2000年和静县蒙医院由和静县迁至巴州改成的,外科更是于2013才刚刚建立。来到巴州后,医院领导安排我从事专家门诊及病房查房工作。从事门诊工作要直接接诊病人,而且来看病的有部分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病人,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困难,于是我向蒙族同事学习,勤学苦练,目前能基本完成与患者的沟通。由于医院迁来时间较短,所以患者较少,我们响应医院号召,多次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到各社区、县区、乡镇、村庄进行义诊,宣传医疗知识,加强医院影响力。经过不懈的努力,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持续增多。病房查房时针对相应专业跟外科同事们共同学习了国内、国际前沿知识。同时我也在医院业务学习时间给全院同事进行了专业技术讲座,使之对甲状腺、乳腺各种疾病诊疗规范加深了了解。通过以上工作,我很快赢得了医院及科室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由于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热情服务,所以经常有患者慕名而来,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援疆干部,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饮食习惯的不同带来的种种困难,还要忍受不能照顾亲人的煎熬。1年多前,我八十岁的老父亲因前列腺增生不能小便不得不行手术治疗,而之前为了不影响我的援疆工作,他已经忍受了几个月小便困难的折磨,打电话时却从来不跟我说。父亲手术时却不能在床前尽孝,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妻子独自在家中照顾老人、孩子,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我却不

能分担,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女儿才十几岁,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却不能在她身边陪伴她学习、成长,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想到援疆事业,看到病人对我们新技术的渴望,我别无选择。 援疆以来前指、巴州及家乡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工作,及时了解我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排解思乡情绪,鼓舞工作热情。在新疆我们感受了大家庭的温暖,并把思乡之情化作战胜困难、做好工作的无穷动力。截至目前,共在门诊诊治病人2000余人,会诊、义诊数十次,教学查房、专业讲座100余次,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等手术100余台,同时带动外科进行论文写作、医学书籍编撰、科研立项。全方位提高了医院外科的医疗科研水平。每当我看到患者从带着焦虑、担心的神情走进医院到带着满意的微笑从医院走出去,心中就充满着巨大的满足感。 援疆以来我快速融入到医院、科室这个大家庭中,和很多蒙古族、维吾尔族同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我离开了家乡,但是从他们那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亲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欢乐。巴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他们就是我第二故乡的朋友、亲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切感受到:援疆不仅仅是参与边疆建设的过程,更是一次纯洁党性、净化心灵、淡泊名利的过程,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升华过程,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三年援疆路,一生巴州情”,援疆路充满艰辛,我时刻牢记家乡领导亲人的嘱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我战胜困难的斗志,使我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教导,离不开援友们和当地友人、亲人的无私帮助,离不开家人的大力支持。在此请接受我最衷心的感谢!

篇六:《援疆医生余文丽先进事迹》

援疆医生余文丽先进事迹

35岁的余文丽是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今年3月5日,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来到若羌县人民医院工作。4月1日,余文丽的丈夫陈志强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住进邢台市第三医院。

经过3天长途跋涉,4月4日凌晨1时,余文丽赶到邢台市第三人民医院,当她带着愧疚和遗憾签下同意手术通知单时,已经错过了立体定位脑部手术最佳抢救期。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14天后,丈夫苏醒了,32天后,手脚能动一动,可以说些简单的语言。余文丽和陈志强的父母都已年过八旬,体弱多病,怕老人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余文丽没敢告诉双方父母,也没有告诉远在东北大学读书的儿子。余文丽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在她精心照顾下,陈志强有了一定的恢复,看到丈夫能基本自理时,她对爱人说:“我还要去援疆,尽一个援疆医生的本分,不能半途而废、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信任,你怎么看?”她没想到,丈夫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她把丈夫托付给大姑姐照顾,5月15日,余文丽又踏上援疆的征程。10月下旬,由于大姑姐也年过半百,照顾患病的弟弟力不从心。

余文丽返回邢台,征得丈夫同意后,10月22日毅然带着半瘫痪的陈志强回到新疆若羌,继续援疆工作。她一边悉心照顾丈夫,一边兢兢业业地工作。她按时上下班,工作一天也没落下。

若羌县委主要领导得知余文丽的事迹后,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他们的困难,在询问他们有什么具体困难需要组织解决。余文丽说:“我的想法就是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给组织一个交代,给若羌人民一个交代。”

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医生到新疆若羌县人民医院工作。面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工作上的困难,她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始终牢记一名援疆医生的光荣使命,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若羌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在爱人得病瘫痪后,她携手患病爱人不辞劳苦再次来到若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援疆干部的高尚情操,用对若羌人民的真情大爱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风采。她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大家亲切的称赞她为“最美丽的援疆女医生”。

篇七:《援疆干部心得》

读«援疆干部»心得

从1996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不远千里,来到新疆这片热土,截至目前,已有七批援疆干部在天山南北与各族群众同甘共苦,奉献了他们的才智,带来了全新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在天山脚下、在帕米尔高原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第七批援疆干部正在用他们对边疆热土与各族人民的大爱,谱写了一支昂扬的新时代“边塞曲”。

而在每一位援疆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大家庭:爱人、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援疆干部开玩笑说:“这也意味着,一人进疆,全家援疆。”援疆干部家属为支援爱人在疆工作,独自承担家庭重担,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其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大都不为人所知。

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展以来,内地干部经济援疆、人才援疆、文化援疆、教育援疆等各项工作相继启动和展开,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与创先争优、唱响了新疆精神的宣传教育,他们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化干部作风、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援疆干部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争做组织放心、干部信任、群众满意的干部,以优异的成绩为新疆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很多优秀的内地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要求来到西北边陲,来到新疆支援新疆各项事业,为新疆事业,呕心沥血。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书中的好干部为了新疆的经济繁荣,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告别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优越的故乡,为边疆的建设事业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扑

在工作上,为新疆的繁荣,为边疆人民排忧解难,成为千万名援疆干部的楷模,更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学习的榜样。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孜孜以求的精神,建设新疆,弘扬新疆精神,发展新疆的各项事业,呕心沥血,一个个视援疆为生命的人,用优秀的行动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为新疆建设事业跑项目,抓落实。这些活生生的事迹,都是我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查找自身在宗旨观念、责任意识、思想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标准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在我看来来,能有机会到天山南北参与援疆,不仅是一种历练,一次成长,也是一种幸福。但这毕竟不是人人有份儿,所以,静下心来细细读一读《援疆干部》,也是一种享受、一次洗礼、一种幸福。

读《援疆干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叫亲情、友情、爱情,什么叫爱心、奉献、互助,什么叫信任、包容、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援疆干部的风采,《援疆干部》是一座桥梁,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联接起援疆干部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窗口,向全社会展示了援疆干部的勤勉诚朴与无私奉献。

我相信,《援疆干部》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会载入新疆的史册,更会载入中国的史册,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的精美乐章。

篇八:《学习援疆干部李兆奎、田百春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援疆干部李兆奎、田百春先进事迹有感

李兆奎同志是辽宁省丹东市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新疆兵团农九师医院支援兵团建设事业,不顾自己病魔缠身,为患者排忧解难;田百春同志是中央第七批援疆干部,就职于兵团日报,为宣传兵团屯垦事业,呕心沥血。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以上两位党的好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告别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优越的故乡,积极要求来到西北边陲,为边疆的的建设事业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新疆的繁荣,为边疆人民排忧解难,成为千万名援疆干部的楷模,更是我们兵团基层干部的学习的榜样。李兆奎作为一名医学上的专家,将自己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不顾自己的病痛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医者仁心,使人感动,他在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给患者的承诺就不能失信”,“手术刀上担着医生的良心”,用一名医生的大爱温暖患者之心,它不仅仅是治疗几个病人,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年轻医生,医德高尚才是为医者的天职。田百春作为一名驻港十年的资深新闻工作者,一名高级干部,以他高尚的情操,对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精神,宣传兵团,弘扬兵团精神,发展兵团的新闻事业,呕心沥血,一个视援疆为生命的人,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为兵团新闻建设事业跑项目,抓落实。这些活生生的事迹,都是我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不足。

李兆奎、田百春是千千万万援疆干部中的一员,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在38团这块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土地上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建功立业,践行我的诺言“无怨无悔”。{援疆人员事迹}.

****

2012.6.12

篇九:《援疆干部先进材料一腔热血洒边疆》

先进个人材料

一腔热血洒边疆

——记XXX局援疆干部XXX

XXX,男,XX岁,中共党员,援疆干部。2010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援疆的号召,风尘仆仆不远万里,从XXXX来到XXX,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XXX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主要协助XX抓XX业发展。一年多来,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折不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扎实工作,认真履行援疆干部的职责,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的先进性,工作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XX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既是援疆干部中的佼佼者,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援疆人员事迹}.

一、学习方面

XXX在XXX工作期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多来,他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央援疆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XXX扩大会议和农村工作会精神。他在积极参加机关集中学习的同时,挤时间、抽时间主动自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经常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对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

创造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承担起新形势、新岗位、新任务的需要。

二、工作方面

XX同志在挂职期间,在尽快了解、熟悉、掌握本所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协助所长,坚持以变革的精神抓工作,促落实;以创新的思路抓重点、促全盘,他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多来,他参加了“XXX”、“XXX”和“XXX”3个项目,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写项目申报评审以及项目实施等方面,做到了严格把关和认真实施。通过深入现场、实地规划、技术指导、科学管理等措施,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水平。“XXX”完成了XX亩的建园任务。3个项目均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合作共建,推动发展”的要求,他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辽宁援疆前线指挥部提出了建立“XXX”的建议,受到“前指”领导的重视,搭建了辽宁援疆干部人才与XX建设的平台。同时,主动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在自治区13个地州科研推广所(站)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中,单位由两年前的落后单位变为先进单位。2011年,有3个项目通过自治区验收,取得了优秀名次。有2个项目落地,到位资金XX多万元,保证了XX的自身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与辽宁省XX联系,促成了XX与辽宁省XX主要领导互访,签署了XX合作框架协议。

三、思想方面

一年来,他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作为一名援疆干部,XX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条件都十分的艰苦,但他从没有一丝的怨言,自觉遵守援疆干部的行为规范。工作中,他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经常性地坚持深入农村,到达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帮助XX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XX业发展,以崇尚务实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为全所同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生活中,他从不讲究吃什么,穿什么,还经常为同事排忧解难助人为乐。

弹指一挥间,在过去的日子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XX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他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在这片热土上,洒满了他的汗水和热血,也留下了他忙忙碌碌身影和的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乡人不会忘记他,援疆的好干部——XX。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097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