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23:18 苏轼苏东坡

篇一:《我心中的苏东坡 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苏东坡 ” 写作片段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王宇

他是旷达的饮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的祝福;他是痴情的性情中人,“不思量,自难忘”是他的眷恋;他是洒脱的游者,“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的超然。他是北宋云端之上一朵静静绽放的雪莲。

为官数年,西湖的苏堤依旧响着他的脚步声;遭贬数年,黄州的赤壁仍然刻着他的诗赋。品读苏东坡,我品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读出了“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懂得了“钩廉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长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善良。从他的词中,我读懂了人生。

他满腹的才华,洒脱的心态,启迪学子的心灵,它是中国文坛上的大雅之士。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杨红媛

苏东坡是古人,我是现代人。苏东坡是写诗的人,我是学诗的人。我学习苏东坡的诗,学习苏东坡的思想学习苏东坡的人生境界。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个豁达的人,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般轻盈,他的心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风雨无阻的坦荡,他是在坎坷中徐行,在困苦中吟啸,从容的归去。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幽默的人,他与友人喝酒谈天,用他机智的诗句,引出被朋友藏起的烧肉。他有平凡人的可爱,他有平凡人所没有的才华。

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全优的人,他不仅以“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身份让我们仰视,他更以他那豪迈的诗文,优美的画卷,苍劲的字体而让我敬佩。他爱竹,他爱竹的虚心,他爱竹的挺拔,他爱竹的凌天之志,,他爱的更是竹的气节,因为,它本身便是一枝竹,,一枝壮志冲天的竹!

我心中的东坡,我欣赏的苏东坡。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张泽鑫

是感悟人生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放旷吟者吗?是穿越十年生死迷茫的痴情才子吗?是举杯起舞弄清影的的孤独诗人吗?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舞文弄墨罢了,而{我眼中的苏轼}.

你偏偏要坚守自我,活出本性。

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的才情使千万文人墨客生忌,你的个性,泥的随心所欲,你的恃才放旷,注定使你,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却又看见你,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的清高,在“缺月挂疏桐”之际,唱“大江东去”的豪情与豁达。“屈指西风几时来”感“流年偷换”的落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但留下“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慷”的凄悲……{我眼中的苏轼}.

东坡是那样的无怨无悔,他坚守自我,活出本性。茫茫人间,他独爱“清欢”!千年以后,我在冷月下唤你,却只看见一轮明月,“一犁春雨”伴你走进东去的历史长河……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 卢宜承

一代才子,独领风骚;文词书画,炉火纯青;传奇人生,风雨无阻;至情流动,历久不衰。

苏轼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月圆之夜的哀伤。世事沧桑,久居异地,他也忘不掉手足之情,忘不掉他们相处的一点一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多想再看到她凭栏倚窗的欣喜,向他摆动柔荑。可惜物是人非,只得化为“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无奈。

苏轼的一生,风雨的一生。哪怕风雨弥漫,他也“吟啸且徐行”。哪怕道路曲折他也“一蓑烟雨任平生”,哪怕你将他一贬再贬,他也保持着忠贞与道义,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

苏轼的一生,绮丽的一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情壮志是他一生的陪伴,报效祖国是他一生的追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乐观豁达是他一生的写照,独立人格是他一生的传奇。

感动,他多情的一生;悲伤,他风雨的一生;敬重,他绮丽的一生。他用勇

气与信心为我们谱写了高尚的乐章!一生知己千般寻,难忘苏子照人寰。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闫莉

品味苏东坡,感受到最多的是他的真实,他的超脱。他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使他把对亡妻的思念化作不思量,自难忘的惆怅;政治旋涡的挣扎,使他把对功名利禄的期望化作竹杖芒鞋的轻快;仕途的失意使他把命运的不公化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经历过种种磨难,他仍然笑看人生,心系百姓,即使被贬到天涯海角,他也依然想着怎样靠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李明峰

苏东坡像关东大汉,他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激昂,他用自己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他用自己的胸怀抒写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语。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的豁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他的豪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他的柔肠。苏轼永远是一个豪放与豁达并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真汉子。

我心中的苏东坡{我眼中的苏轼}.

遵化一中 高一(3) 果怡然

大江东去的豪放,千里共婵娟的细腻,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深,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超然,这句句独白都是他才情的凝聚,都是他坚守的毅力,都是他豁达的心态。他是我心中的一首歌。也曾想意气风发,无奈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乌台诗案的打击让他倍感压抑,人生走到了低谷。但他没有放弃,他用他的旷达唱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清高。一路走来,南北东西他留下的不仅有艰辛,更多的是意味深长的篇章,绵延千年。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痴情地在月下徘徊。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他用他的等待唱出流年偷换的寂寞,只为伊人的出现他甘愿一直等下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心情却只换了独自一人的凄凉。他所流连的所咏叹的,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灿烂依旧,流传千古。超越历史的阻隔,我听见他独自在月下低吟。那声音就像一首歌,在我的心中,不曾逝去„„

我心中的苏东坡

遵化一中 高一(3)张艳楠

他才华横溢,无奈仕途不顺,一贬再贬。被贬黄州,使他历经沧桑艰辛;乌台诗案,使他尝尽世态炎凉;放逐海南,使他饱受孤独凄苦。面对人生与他开有的一次又一次玩笑,他没有怨恨君主的不明,没有报怨命运的不公,面对挫折,他选择了笑对人生。鬓微霜又何妨,吟出了他的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他的超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他对世人的美好祝愿。他让生命坦然了,他让生命释然了,他让生命超然了。他拂一拂衣袖,留下了千古书香。

篇二:《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高二11班 刘戌微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在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得以复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密州出猎,这样一首诗词被后人传唱不止,不仅由于它壮阔的措辞,更是因为它的内涵。在被外放之后,苏轼似乎从众人的视野中褪去了万众瞩目的颜色,当人人以为他会就此一蹶不振时,他用一首气宇轩昂的诗词粉碎了那些流言蜚语,夸夸之谈。他在众人中复苏,同时苏醒的还有他那无限激昂的态度。毕竟,他是苏轼,一个放荡不羁的苏轼,也正因为他是苏轼,他才会如此豁达的接受,以更加澎湃的姿态去迎接复苏。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如此兴致勃勃,如此活力十足,你能想象出这事一个被贬黄州的人的言辞么?不必惊讶,因为他是苏轼,一个可以在逆境中重新复苏的人。{我眼中的苏轼}.

愈动荡,愈不安,方显复苏之伟力,一览苏轼之不屈。

苏轼一生坎坷不平,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得以释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可以想象苏轼伸缩那两翼丰满纯净的白翅,它们随性的一振,便振出个一尘不染的天下——一个苏轼最适合栖息的地方。但苏轼终究是个肉体凡身的人,终究只能在尘垢中谋得一席干净的田园。他却豁达的释然了,以一种我们仰望的姿态迎接世人的礼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只言片语,道尽他的释然;寻常阴晴,却显人生波澜。对啊!没有风浪的人生,那还能算是人生么?越是起伏不定的风暴,越能造就搏击风浪的扁舟的伟业;越是阴晴有时的人生,越能成就一个人的千古绝唱。他对这始终释然,问他平生功业,他笑答“黄州惠州儋州”。三地之境,不言而喻;一种心境,释然旷达。

苏轼,他是纯粹,他是复苏,他是释然,他更是完美的“苏释”。当我们追求他光辉的足迹的时候,或许,他正乘鹤与另一个苏释结伴飞仙„„

我眼中的苏轼

崔思琪

一个是在官场中怀抱壮志,却不得大展身手的他,一个是悠游于江湖,旅途波折的他。人生坎坷,却心怀广阔;屡遭贬谪,却仍然精彩的活。他是苏轼,

一个江湖的傲人之子,一个词史的不朽名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表面上滑稽的四句,实里是那么值得思考。读后,你不知是该感慨他的经历丰富,还是对他表示士之不遇的同情,但他却幽默的简述出了主要的人生经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美好的祝愿,对他却是奢求;妻子病逝,他在那孤苦的日子里只有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赤壁两次游,飞往“西山之阙”,

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的展翅,眉宇间却含有沧桑。他的幽默,他的豪放,他的才华,使我们难以把他忘记。“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对成功失败的淡然;“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是他对荣辱名利的不顾一屑。

这个人,在词海中大放光彩,填补了多少人的记忆,绚烂的多少人的年华。

我眼中的苏轼

杨鑫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在我眼前,他身着白衣,手盏斗酒

篇三:《我眼中的苏轼600字作文》{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600字作文

小编导语: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更多初中作文尽在巨人深海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

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

篇四:《我眼中的苏轼》

人的一生短暂却又漫长,不如意事常八九份怎样逆境中保持 乐观的心境,怎样在孤独失意中保持一种奋起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学习他在风雨飘摇中的那一份恬淡与豁达!!

一、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像苏轼这样被后人赞为“诗、词、文、 书法、绘画”的人,真是千古一人,千古一人啊!

二、苏轼的人生经历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式的人物,他的人生却是充满坎坷,饱尝艰辛啊!!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嘉祐二年(1057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其卓荦不群的才华而名震京师,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其母程氏病故,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此后十年,苏轼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仅仅当过三年多的凤翔府签判。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干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更激化了与新党的矛盾。元丰二年(1079),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多方营救(包括已经退隐的王安石的上书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也被起用,先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礼部尚书。旧党尽废新法,苏轼则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他只好一再要求出任地方官。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新得势,苏轼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成为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直到元符三年(1100),他才受命由儋州渡海北返,次年便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五岁。

总之,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三.苏轼的诗词

虽然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但苏轼并没有成为那种悲悲切切、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豪迈洒脱、个性鲜明、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正如周国平先生评价苏东坡说:“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界,被誉为“千古绝唱”。吟诵这壮美的词章,谁能想到苏轼已经被贬黄州,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再看这首七律《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雨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纵使身经磨难,但在苏轼的眼中仍然都是美好的景物!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心中永远都拥有对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绵邈深情,才让苏轼历尽沉浮而精神不倒吧!

苏轼的诗词中,有对生活的热爱,有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哲理的独特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首小诗,寥寥二十八个字,大处着笔,发人深省!苏东坡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

最后成为了苏东坡性格中的超脱: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四、东坡的心境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当他被贬官黄州时,朝云生了一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话虽有些戏谑,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苏轼在经历一生的不顺后磨练出的心境!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城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原来,早在许久以前,便有了阿Q精神啊!若没有如此的精神,想必我们的东坡先生也不会如此长寿了吧!《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真是评价得再恰当不过了

五、你学到了什么

在如今这个拼爹的时代,你是否还在因为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背景而备受轻视时怨天尤人?你是否还在因为事事不顺而郁郁寡欢?如果是,我建议你看看苏轼吧!即便你再不顺,在我看来,也不及苏轼吧!“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不仅仅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帆风顺的不是人生,只有在不断地磨砺中保持一份恬淡的心境,才能真正的读懂生活,读懂人生!行动起来吧!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郁郁寡欢,既然做不了有钱人的儿子,那,就让我们做有钱人的老子吧!

篇五:《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内容摘要

作为宋代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苏轼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词人,他与家人、朋友、妻子、政敌之间的故事,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距离我很遥远的人物。

关键词

爱民; 爱家人;爱朋友;高风亮节;

一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二 苏轼的生活

(一)他与苏小妹

为了替小妹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苏家准备以文选婚。豪门公子方若虚对苏小妹的文采倾羡已久,闻讯后连忙上门应选。他的诗文苏小妹一看,觉得平淡无奇,便提笔在上面写了一副对联。联曰: 笔底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一见小妹写的联语,担心触怒了方府豪门,惹出是非,便悄悄地在小妹的上下联尾各添一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方公子读后欣喜若狂,急欲求见苏小妹。苏东坡知道小妹生性憨拙,担心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之。他借用小妹长相戏作的诗去诓骗方若虚,说:“我胞妹脸长,额突,其貌不扬,你若不信,有诗为证。”说着,念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

今年还未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信以为真,也就不强求

(二)他与朋友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我眼中的苏轼}.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

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三)他与妻子

他有三任妻子,第一任王弗16岁嫁给他,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虚心改正妻子对于自己待人接物不周之处的指正,王弗死后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种树30万于墓前。第二

任妻子王闰之,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第三任妻子王朝云,这个最能理解苏轼的女子,陪伴了处于困顿时期的苏轼,我个人认为他对王朝云的爱是特别的,像知己一样,朝云死后,苏轼没有,除年事已高外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种悼念。

(四)他与政敌

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狂炮猛轰。面对苏轼长期的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乌台诗案后王安石变法失败,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很难想象曾经权倾一时的丞相此前给他带来的困境有多少,但是面对这样这样一个绝佳的可以报复的机会,他确如此的高风亮节,这样的一个人,你能不敬仰,不爱吗?

三 我喜欢的苏轼

我一向喜欢他的词,特别是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097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