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关于豁达乐观的作文600字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27:18 豁达苏东坡

篇一:《论苏东坡的乐观豁达》

论苏东坡的乐观豁达

庄天宇 上海建平中学高一(7)班

摘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苏东坡政治生涯几经起落,多次受到不同政敌的排斥打击,一生坎坷不平,但在逆境中他没有悲观失望,面对种种迫害,既未逆来顺受,也未否定人生,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接受种种不幸,留给世人一个昂扬向上的伟大形象,其逆境中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

关键词:苏东坡;逆境人生;乐观;豁达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

(1)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道出了骨肉离情和人生哲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

(2) (3)江水暖鸭先知”,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苏东坡的文学才气吸引了我对他的喜爱。

可是最近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后,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他曾经遭遇过很多的坎坷,经受过深重的磨难,而在逆境中苏东坡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很多流芳百世的诗词都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由此我对苏东坡在喜欢之余多了一份敬仰,其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将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 逆境人生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在青少年时期,就对现实人生充满美好的期望,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积极入世,嘉祐元年(1056),二十的苏东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的赏识,高中进士。嘉祐六年,苏东坡应中制科考,优人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当苏东坡出蜀进京时,学识修养已相当成熟,且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但苏东坡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与变法派和保守派都有矛盾,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

苏东坡一生三次在朝廷做高官,官至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三次遭受贬谪,35 岁正当盛年,就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噩梦般的贬谪流放,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林语堂说他是“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个人”。尤其是在海南儋州这个蛮荒之地,苏东坡度过了21 年。元丰二年(1079),到湖州就任还不到三个月的苏轼,曾因做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统观苏轼的一生,正像他对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自嘲的那样:“心似已槁之木,身

(4)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在他将近40年

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始终没有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过。因为这样的升迁贬谪,使他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出尘和被世所遗的崎岖小路之间,显得十分艰险。

2 乐观态度

尽管苏东坡一直身处逆境,但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苏东坡的

(5)眼里,“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份气度,这份胸襟,让苏东坡在最危险、最艰难、最应

该悲观的日子里还能笑得出来,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

当他被贬官黄州时,朝云生了—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

(6)聪明误—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当时他失去了薪俸,带着一家老小

十数口在田地里务农,生活非常简朴,开始紧紧缩编地过日子。他把钱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格瓦罐收在天花板上。另外他还准备了—个大竹筒,存放剩余的零钱以备招待意外的访客。面对境遇的陡落,苏东坡心中自然也苦闷难当,但是他移情于物,耕作田间,自得其乐,并自称“东坡居士”。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城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豁达乐观的一面充分体现在他当时身处逆境时的作品中:贬到杭州,他没有有抱怨,反而高兴地欣赏西湖美景:“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有悲愤,有感伤,但更多的是悲愤而笑的自嘲和随境而适的旷达:“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在那荒凉炎热之地,他却要说出荔枝的美味,而更能体现他

(8)的随遇而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谵州,他没有怨,没有悔,

而只是能感到祸中得福,真是胸襟阔大,宠辱不惊:“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9)(5)(7)在密州,他体验的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 “岭南

(11) (12) (13)万户皆春色”,以至于“鸡犬识东坡”,感慨 “不辞长做岭南人”。即使是

(14)湿热化外的海南,他也发现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的慰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

(15)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虽是赞歌女柔奴,其实更是诗人的自况。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苏东坡在逆境中以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而最能集中体现他那无人能及的豁达,乐观这点的,还是他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数十年贬谪生活,不但没有压垮苏东坡,反而把他锻炼成为从容乐观、胸怀旷达的伟大作家,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当沧桑始到工。”从苦难变迁中超脱出来的苏东坡,精神上得以提升,经过一个又一个人生考验,越发沉静练达,气定神闲,风雨不能摧垮他,穷愁不能改变他,垂暮之年再贬到荒蛮之地岭南,他还是依旧故我,乐天知命,唱出“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挫折也好,打击也罢,都不能动摇苏东坡内心的坚定,他始终从容面对,显示出超然的人生态度。

也许正是这些境遇变迁,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令人心想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妇孺皆知的豪士雅客,一个热情奔放、从容自如、乐观旷达、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关于豁达乐观的作文600字}.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中评价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真是评价得再恰当不过了。

(18)(17)(16) (10)

3 豁达胸怀

苏东坡快乐哲学的源泉在于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宽容他人。他曾对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关于豁达乐观的作文600字}.

苏东破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他对人是友善的,从不从坏处想人,终其一生他顶多是不喜欢某些人,但绝没有恨。卑鄙小人、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即使对

昔日迫害他的政敌苏东坡也表现出宽容和关怀。

苏东坡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对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过于章敦这个人。贬东坡于岭南、于海南,想把东坡置之死地的正是此人。等到东坡终于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以一般人的见识,东坡这时即使不幸灾乐祸,至少也可拍手称快,但东坡却不是这样。这一点从章敦的儿子章援写给苏东坡的一封信和苏东坡的回信可以看出。章援的信凄凄哀哀,诚惶诚恐,他为了老父亲向苏东坡求情。他以为北归的苏东坡定能拜相,而拜了相的苏东坡大概不会忘记他父亲昔日的种种迫害,所以他满纸泪水地写信求情。苏东坡抱病回信,信中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

(19)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在信中,东坡不仅把章敦认作老友,从而打

消章援怕他向其父报复的顾虑,而且让章援转告其父如何储药养生。卧病在床不久就辞别人世的东坡,竟不惜耗费残余的一点心力精力去向“仇人”的儿子亲笔回信,还不厌其烦地转告这“仇人”如何保养身体,这样的心胸情怀在几千年的传统文人中鲜少见到。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

(20)质。”苏东坡在逆境中以豁达的态度谱写的作品代代相传,受到广泛的喜爱。苏东坡更以其面对逆境时那种从容坦荡、豁达超脱,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认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积极的处世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消极厌世甚至轻生,而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强自立。

参考文献

[1] – [17] 苏轼,李宝岑 著《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

[18]- [20]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篇二:《乐观豁达寿自长》

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街道的一座宁静的院子里,时常看到一些年轻的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来这里和一位慈善的老人交谈。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97岁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在这里生活了30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对附近学校的孩子和部队官兵充满了深深的感情。

记者曾多次拜访这位共和国的传奇将军,并与他结为忘年交。看到老将军健谈的身影与和蔼可亲的笑容,记者牢牢记住了老将军叮嘱过的一句养生心得:天行健,人亦行健。 是啊,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的钥匙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

戎马生涯历练坚强意志

向守志将军虽已96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思维清晰,浑身充满阳光和快乐。用时下的语言说,就是让人处处感受到正能量。

讲到长寿,将军的体会是,自己首先得益于早年艰苦生活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1934年6月,年仅16岁的向守志就参加了红军。他参加红军的头一天,母亲给他赶做了一双粗布袜套,打了一双草鞋,为他送行。这双粗布袜套和草鞋,他一直舍不得穿,直到爬雪山过草地才拿出来应急。将军与母亲一别,从此天各一方,音信全无。直到1990年,将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才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母亲在战争年代早已病逝。将军和老伴含泪沿途采集了一大把山花翠柏,轻轻放在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 在那样的岁月里,向将军参加过的战役可谓不计其数:抗战初期,他任129师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率部参加神头岭伏击战。此役,我军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1950年3月,将军任第二野战军44师师长,率部参加西昌战役,是为解放军在祖国大陆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仗;后来参加抗美援朝,将军的麾下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再后来,将军任我军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是共和国导弹部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回想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将军感慨万千。虽然我们那一代人吃了不少苦,但革命胜利了,改革和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倍感欣慰。在这些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我们也锻炼了意志和体魄,这也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和平年代常葆阳光心态

在向守志将军看来,要想健康长寿,有个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全社会要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让老人得到尊重。向守志在南京军区任司令员时,就十分重视倡导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他明确提出,对老同志在生活待遇上要做到“四个一样”:在位的与不在位的一样;本单位与外单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一样;直接领导与间接领导一样。他说,一个连老人都不尊重的民族,最终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每个人都是要进入老年的,不尊重老人,说到底是不尊重自己。

好的心态也要靠培养。将军说,遇事要多看积极向上的方面,这样才能鼓起劲来,也才符合事物的本质。如果一味地看消极面,甚至放大问题,就会越来越觉得灰心丧气,对健康有害无益。不仅看社会问题是如此,对待同事、邻居、友人都应如此。这样,我们才能与人友好相处,也才能过得开心快乐。将军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养成了阳光的心态,每天清早起来,看到太阳升起,万事万物充满生机,一切都觉得新鲜而有希望。反之,如果一味用消极的眼光待人待事,那每天早上起来一开门,肯定会“郁闷”。因为生活中令人生气的琐事确实不少。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只会使自己的情绪更加糟糕。这还谈什么健康?

桑榆情怀赋新诗

向守志将军从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保持着愉快舒畅的心情。他把休息看作生命的新起点。他认为,只有离休的将军,没有离休的党员。退休后,他热心社会公益,关心慈善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经常应邀到各地作革命传统报告,不仅产生了强烈的

社会反响,也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

将军热爱生活,还体现在多年坚持写诗的习惯上。本来,将军就是性情中人,每逢党和国家、军队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他都要欣然提笔,抒发情怀。

1998年11月,在古城徐州,向将军应邀参加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他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挥毫写下诗一首:“淮海大战震中外,战绩辉煌史无前。英明决策来指引,军民团结齐动员。六十六天三阶段,两野(中野、华野)奋勇把敌歼。三大战役定乾坤,反动覆灭势必然。亿万军民齐欢庆,人民翻身焕新天。”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开国将军的豪迈情怀溢于言表。

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将军作为中顾委老同志列席党的十六大,听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将军当夜赋诗一首:“盛世盛会十六大,‘三个代表’是灯塔。昂首阔步奔小康,前程辉煌富中华。”渴望和期盼中华民族富强安康的心情跃然纸上。

2003年5月,南京军区派出医务工作者赴北京小汤山支援首都人民抗击“非典”。得此消息,将军心潮澎湃,当即作诗称赞:“祖国好儿女,军中好战士。迎着危险上,抗非建功勋。”这首短诗和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的一幅诗配画《出征图》,一起刊登在《人民前线报》上,将军的诗被装裱后随同当天的报纸一起送往北京小汤山,白衣天使们都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诗言志。1986年5月1日,南京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成立,向守志将军应邀担任协会名誉主席。他在协会成立大会上讲到:“书品、画品是人品的表现和反映。”是啊!将军的每一首诗,倾注的是对党和人民军队的一往深情,也是他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胸怀坦荡益养生

说起养生,向守志将军的体会是:饮食适量,活动适当,勤动脑子,性格开朗。

将军的饮食向来就好,顺其自然,每餐吃个七八成饱。他引用古人的话说:“贪食过饱,淤塞难消。饮酒过量,苦头自尝。”他也喜欢小酌,但从不过量,更不曾醉过。

向守志长期担负重要领导工作,任务繁重,但他忙里偷闲,想办法坚持锻炼。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更是把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作当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体会是:运动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不要过量,因为物极必反嘛!

对于“勤动脑”,将军特别提到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这不仅能使人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脉搏,也是防止衰老的有效途径。将军不仅坚持读书看报,而且义务为人们写字,他的书法功底很深,为人们所喜爱。2010年11月19日,我拜访将军,他正在书房为求字的人们挥毫泼墨。他告诉我:“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退。我去年腰还好,一下午能写9幅字。今年腰不行,一下午只写两三幅。过去战争年代打仗,出生入死,没有时间。现在有条件了,给大家写写这个书法啊,鼓励大家向前、奋进,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开朗的性格有益健康,这是将军的切身感受。将军深信:“心底无私天地宽”,他主张笑对人生,笑对困难,还告诫人们说:“生闷气,闹情绪,最伤身体”,“人生在世,所行之路哪能都是平坦大道?所经之事哪能都是万事如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受尽屈辱。林彪、江青集团把他关进几平米的小屋里,为了摧垮他的意志,夜间挂上100瓦的大灯泡,刺人眼睛。面对这种虐待,将军既不屈服,也不自生闷气。每当睡眠时间到了,他就用军帽盖住眼睛,照样“呼呼”大睡。我多次拜访将军,他都是一脸慈祥的神色,从不怨天尤人。即使谈到“文革”对他的伤害,也是淡淡地说:“过去的事就算过去啦!”

将军胸怀四海,豁达坦荡。如此,人生还有什么难题不能化解,有什么难关迈不过去?

篇三:《让人生开满豁达之花(9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让人生开满豁达之花(900字)作文 孔子曾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心怀豁达,用包容的心对待万事万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切真正流传千古的东西,都是内兼万物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正需要豁达之花的点缀。 赤壁之下,淡淡的月光笼罩在水面上,好像一层轻纱。清风微微的吹来,在门面上泛起一层涟漪。耳边是客人如泣如诉的笑声,那么凄凉,那么悲伤,感叹着人间的短暂光阴以及世事无常。可是你却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说道: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它跨过了千年沧桑岁月,连带着你的豁达之心流传到了今日。苏轼,你虽仕途险阻,可你却在豁达中游山玩水,参悟人生,最终在诗词造诣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你的人生之路上也由此开出了一朵朵豁达的鲜花,那么芬芳,那么鲜艳,那么诱人&& 月下竹林,你孤独地坐在那,一片清辉透过斑驳的树林映照着你。望着地上自己的黑影,又看见那一轮残月,你不由自主大声感慨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化为诗意,豪气一吐却流传芳古。若无意气,你又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想当初贵妃亲自为你研磨,力士亲自为你脱靴,但你却觉得自己奔跑的双脚不应该停滞不前,于是你潇洒的背影也定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李白,你虽没有一展自己的抱负,但你却带着包容的心态,带着诗情的才华,重拾希望,走遍大江南北,从而也让自己的足迹之上开满了豁达的鲜花。 涡水边,微波荡漾,垂柳随着轻风摆弄着纤纤细腰,不时柳絮飘飘洒洒落在水面上,泛泛圈圈涟漪。但你却毫不为之所动,只是定定地坐着。这时过来两位大夫聘请你做宰相,你只是淡淡望了他们一眼,说道: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于是便不再多说。你本就是世间缕缕清风,任谁也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会让自己孤傲的心灵走进浑浊的仕途?庄子,背对功名利禄,你的心就像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你超然豁达的心态虽注定你与仕途无缘,但却成就了你逍遥的一生,也让你的心境怒放出豁达的鲜花,纯净、美好。 豁达是一种心灵的宁静,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愿我们能够豁达地对待万事万物,让人生处处开满豁达的鲜花。高一:黎檬 篇一:作文:让让心底开一朵花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符号冰冻的时期,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你的心中是否有些郁闷有些烦恼?如果有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去学会乐观豁达呢?为什么不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豁达的花呢?

还记得那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吗?他那乐观豁达的个性,是他心底盛开的花朵。这朵盛开的花朵让他永远在黑暗的社会中独占光辉,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旷达的人生。乐观豁达是每个人都应学会的处世态度,只有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你才能追寻到真正的人生目标,才能在变化如梭的社会中站住脚根。

学会乐观豁达,让人生充满希望,让人生洒满阳光。

学会乐观豁达,让心中保持理想,让心中保有梦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的乐观豁达,挥一挥衣袖,拂去朝廷的黑夜,采一片云彩建起自己的理想栖居。他用自己的乐观豁达,成就了不与黑暗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用自己的乐观豁达,为后人开创一片心底盛开的花园。

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豁达的花,你会发现整个

心底会成为一

个姹紫嫣红的花园,成为一条洒满清香的河流,不仅影响着自己,更影响着花园边河流旁的人。

风里吹雨里淋浪里打依然击不倒这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1562.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