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兴化的饮食与民俗》
兴化的饮食与民俗
一、饮食
兴化的市民早上起来,早餐有好多种选择。上茶馆,烫一碟干丝,泡一壶浓茶,筷子搁在碟沿上,慢慢享受,此其一。第二种,在家里,熬粳米粥,开文火,自己踱到街头烧饼炉子旁,定做两三个插酥饼,三个指头优雅地托过头顶,缓缓地回家——锅里的粥也正好熬得稠稠的。如果你忙着要上班,就在街头的食品摊上也可以,米摊饼包油条,兴化人叫做黄鼠狼钻棉花胎——够文化的吧?或者下面条、馄饨,吃豆腐脑,喝豆浆等等。品种繁多,几乎可以说,想怎么吃都行。
早餐就如此丰富了,更何况中餐晚餐。先不说中午,但说晚上。兴化人不管多苦多累,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嘴。就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总要炒几道小菜,来一壶小酒。悠闲、知足,在“吃”上就体现出来了。即使在乡村街头,一到傍晚,红墙青瓦,袅袅炊烟,熟食摊头香飘四野,忙了一天的农人搬一张小桌子,切些猪头肉,刨几圈凉粉,煮一海碗黄豆角,当街自斟自饮,疲劳抛到九霄云外。 “左竿一壶酒,右竿一尾鱼,烹鱼煮酒恣谈谑„„”这是号称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郑板桥所崇尚的境界,也是兴化儒雅超逸、返朴归真的平民化饮食思想的真实写照。
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网密布、河泊纵横、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先前,水运发达,但陆路交通较滞后,一定程度影响了兴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但在战乱时,确确相反。许多富商名贾,为逃避战火,携带细软,举家来兴化这个“避风港”避乱,带动了兴化各个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特别是餐饮业的发展。从“张筵赌酒还通夕,策马登山直到嵿”、“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诗人千古风骚在,写出幽怀几砚间”(郑板桥句),可窥见一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地方的饮食结构以及逐渐形成的饮食传统、习惯、文化,首先来自于这片土地所提供的食品资源。兴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盛产优质大米、小麦。水产品四时不绝,鱼、虾、蟹、鳖、螺、蚌、蚬层出不穷,鱼类产品青、鲢、锂、银、黑、鳊、桂鱼、虎头鲨品种繁多。还有藕、莲、菱、芋头、莴苣、茨菇等,这些水灵灵的本土蔬菜给酒宴者们吹来股股水乡清凉之风。垛田香葱,质地柔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且有中药功效。这些都为兴化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原料。兴化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和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享受着生活。
在物质生活困难的时候,人们只求吃饱。生活逐步富裕以后,则讲究吃好,讲究吃得有滋味,吃得有营养,吃得有兴味、合礼仪。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个性的饮食文化。
从大的方面说,兴化菜属于 淮扬菜系。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遇美妙淮扬。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还重视调汤,原汁原味,风味清新,浓而不腻,淡而不薄,与当下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相吻合。
昭阳饮食含文化属“维扬菜系”。烹调制作方法以炖、焖、蒸、烧、炒见长。名菜名点有:清蒸桂鱼、炒鲨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水乡米饼、水晶虾仁、松花皮蛋等,另有米饼、桂花圆宵、砂锅等地方小吃。
兴化的饮食文化还有其独特的方面:
首先是平民化而又不失儒雅。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体现一个地方的性格。兴化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人称田园式的文化古城。兴化的民风朴实敦厚,兴化人热情爽朗,儒雅才气。兴化的食
风也无不打上这样的烙印,兴化北接淮河,南濒长江,聚平川之秀色,汇江河之便利,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肥沃的土壤,丰沛的水资源,为这方水土上的生民提供了四季常鲜、便利无比的食物源。俯首拔菜,抬手摘豆;湖边摸鱼、河畔捉虾,墙头掐葱、墙角挖蒜,小孩都做得到。
兴化人,无论老少男女,都烧得一手好菜。是兴化的菜好烧,还是兴化人会烧菜,还真的说不尽。应该都有吧。不管城里乡下,筵席喜事且不谈,家常菜肴,八九岁的孩子也会焖蛋炒茄子,韭菜炒得碧绿诱人。妇女们的厨艺更是了得,纤纤细手,飞刀有声,百页切得丝发一般;斜刀分蒜,竖刀劈豆。外地人到兴化,尤其是到兴化农村,有一件事都觉得惊奇。人家办喜事,厨房里,三四个女人,轻轻松松地办个十桌二十桌菜,烧炒蒸焖„„样样在行,色香味形具佳,一点也不比大酒店里的厨师逊色。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兴化却是三个女人一场“筵”,要知道,这些个女人都不是专业的厨师,只是在掌勺的这一天,才给她们个“厨房师傅”的美称。够平民的吧!
在外地吃菜,常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菜名搅昏了头。“雪山飞狐”——西安的菜,就是炸虾片(白色),上面有几个很小的炸虾皮!“波黑战争”——奇怪吧?原来是菠菜炒黑木耳!“小二黑结婚”——却是盘子里两个剥光的皮蛋!“悄悄话”——猪口条和猪耳朵„„
兴化却不同。兴化的菜名就如兴化的人,实实在在的。韭菜炒百页,青椒炒肉丝,油焖茄子,清蒸甲鱼,醋熘鳜鱼——你注意到了没有,菜名就是材料加上一个表示烹调方法的动词,和湖北的传统名菜“清蒸武昌鱼”一样,一看就知道这道菜是用什么做原料的,是怎么烧出来的。什么原料加什么做法就叫什么菜名,朴实极了,普通极了。
兴化人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历程离不开吃。这里的吃不是简单的吃饭。兴化人出生要庆贺,洗三(婴儿出生的第三天)要贺,满月要贺,周岁要贺,六岁、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整十的岁数都要贺。庆贺,就离不开大摆筵席。人死了,什么也别管,先去买菜。到亲来友要招待,逢年过节要喝酒,赢钱了就当没有赢,买;输钱了,就当全输掉的,还是买!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几个人“碰头”吃。
水乡美食
1.水产类: 以鱼、蟹、虾、蚌、螺、蚬等为主要材料(其中鱼类中的小鱼:虎头鲨、罗汉鱼、鳑鲏儿、鲹子鱼、角鱼昂刺、银鱼等)
早点:包子、烧卖、水饺、插酥饼、烧饼、油条、麻团、春卷、花花卷、蜂糖糕、米摊饼、涨饼、摊饼、杠子饼(油子饼)
早饭:白米粥、红豆粥、绿豆粥、面条、泡馓子、豆浆、焦屑等
待客:打蛋瘪子、下圆子、喝糖茶蘸果子云片糕、红枣糖茶(待新娘子)
熟食:熏烧(猪头肉、猪耳头、口条、尾巴)、盐水鹅、鹅杂、素鸡等
摊头小吃:豆腐脑(花)、油端子、酱蛋、喜蛋、麻麻腰子、凉粉、臭干子、煎饼、烂藕、炕山芋、糖葫芦、做糖人等。
糕点茶食:桃酥饼、鸡蛋糕、果子、果屑子、云片糕、金刚脐、脆饼、馓子等。
腌制品:咸鸭蛋、变蛋(花皮蛋松花蛋)、咸鱼咸肉、灌香肠、封鸡;老咸菜、水咸菜、洗手咸菜、瓜子、三腊菜、三臭(臭豆腐、苋菜馉、酱油豆子)、萝卜干子、酱小菜。
2.时节菜:元宵 剥糍粑 炒豆子炸老鼠眼; 立夏 吃蛋; 端午 粽子 五红; 六月六 焦屑 七月半 (祭组 砣粉);中秋 月饼 菱 藕; 大冬 圆子 小冬面 吃茄瓜(南瓜);
腊月初八 腊八粥;年夜饭春节前后特有:呵米团、大糕;呵馒头(喜事也有),做酒窖子,轰炒米、炸麻花(玉米)、糖年糕,做炒米糖、芝麻糖。
3.农家土菜
野菜:马兰头、荠菜、豌豆头、黄花草、香菜(芫荽)
野味: 野鸡、野鸭、鸽子、黄鼠狼、刺猬、野兔、田鸡(水鸡子){兴化的美食作文}.
地方特产
【螃蟹】年产量1684万千克,兴化河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红膏等特点,肌肉中含10余种氨基酸,壳含大量钙质,富含蟹红素、甲壳素等,营养十分丰富,药用价值多功能。泓膏大闸蟹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泓膏、中庄、千垛、金沙沟牌大闸蟹获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定。“中庄” 牌大闸蟹获上海推介会金奖品牌和擂台赛的“金奖蟹星”品质最佳奖。泓膏大闸蟹、楚水牌醉蟹等是江苏省名牌产品。泓膏牌大闸蟹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推荐产品”称号。
【青虾】年产量1649万千克,是全省青虾产量的1/6、占全国青虾产量的1/10。兴化青虾个体大,品质纯正,体色为青蓝色并伴有棕绿色斑纹,体表光洁半透明,身体分20节,兴化青虾全身覆盖甲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铁、维生素、硫胺素、桔黄素、尼克酸、细胞色素C和肌酸酐等, 甲壳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几丁质是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比较柔韧,能为水所渗透,但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保持野生青虾的优良性状,除鲜活供应食用,还可加工成冻青虾、剪须虾、冻虾仁、虾籽、虾籽酱等名牌加工产品。楚水、千垛、金沙沟牌青虾获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定,楚水牌大青虾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认证,楚水牌青虾、冻青虾等是江苏省名牌产品。
【中庄醉蟹】选用蜈蚣湖、大纵湖出产的螃蟹,配有冬虫夏草、枸杞子、人参、花淑等名贵中药材配制成三卤料,经过严密的21道工序精制而成,肉质细嫩,色清如玉,口味鲜美诱人,“色、香、甜、咸、爽”五味俱佳,食之回味无穷。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是早在十八世纪闻名遐迩的进京贡品,1898年获南洋国际物赛会金奖,1984年获江苏省名特优产品称号, 1997年获绿色食品标志,2003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沙沟大鱼圆】 沙沟大鱼圆风味独特,别的地方则叫鱼丸子,鱼丸子细小如弹丸;说沙沟大鱼圆之大,在油锅里大如乒乓球般,盛在碗里色泽金黄,圆圆滚滚,里面肉色雪白,挟在筷子上是长的,掉在桌上是扁的,吃在嘴里是烫的,鲜嫩爽口,油而不腻,暖在心窝。
沙沟镇上的家家户户都会做作大鱼圆,过去时兴逢年过节才去忙乎,而今小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绞肉机的欢快鸣叫取代了双刀在案板上斩鱼肉的“笃笃„„”声响,想做就做,取上好的草鱼为主料,配以葱、蒜、姜等佐料,要经过十八道工序,方可制作成大鱼圆,环环紧扣,如有一道工序跟不上,大鱼圆就圆不起来了。
现在沙沟大鱼圆不再囿于小镇的天地了,走出了家门,进京入沪,走向了苏锡常,来到了省城南京的农贸市场。有的好把式被星级大酒店聘去厨师,专做沙沟大鱼圆。还有的生财有道,在大城市的人气较旺的旅游景区支开锅灶,像卖糖葫芦,一串一串的,生意红火得很,别人仿着做,就是做不出沙沟的风味来。
【米甜酒】 米甜酒,又名糯米浆酒,历史悠久 1852年县志上即有记载:“甜酒,其味淡,配烧酒乃适口。”1931年兴化县续志载:“实业糟坊,县境内有七十余家均集东北乡镇,酿酒多以米、麦„„原料,总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酿造者曰浆酒。”兴化米甜酒是选用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陈酿米烧酒发酵而成。其产品特点是:色泽透明,浆液醇浓,鲜甜可口,性平和,能储藏,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历次扬州市甜酒评比会考评,均名列前茅。
二、民俗{兴化的美食作文}.
旧时兴化城三班大会的概况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起,兴化县府为顺应民间对水文化和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与信仰,同时为推进地方商贸业的繁荣、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将民间自发而松散的小型庙会予以融合,规定每年一度以商贸界(同业公所)为主体,牵头组织三班民间庙会,即农历五月十二日举办“城隍会”、五月十六日举办“都天会”、五月二十日举办“龙王会”。此外还有“小龙王会”和只供不迎的“东岳会”、“蚂蚱会”、“斗香会”,以及规模较小的西城外鸭行业从业人员举办的“观音会”。为此,兴化城十个规模较大的行业同业公所(公会)组建了十班大会,即蔬菜行业的“万福会”、米业行业的“积福会”、估衣行业的“多福会”、南货行业的“降福会”、柴草行业的“接福会”、竹业行业的“庆福会”、京广绸缎行业的“增福会”、布业行业的{兴化的美食作文}.
“锡福会”、酒业行业的“普福会”和典当钱庄行业的“聚福会”。所有大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人员情况,配置各俱特色的迎会所需锣鼓、乐器、旗帜、盖伞、木牌、亮牌、面具、宫灯、服饰、香亭、香炉、抬阁等行业道具,并拥有固定的议事和保管存放迎会用品的场地。目前,兴化城尚完整地保存两座同业公所建筑,为省内外所罕见。其中蔬菜行业的同业公所“万福会所”,座落在东城外大尖米市河东侧,该建筑为清建民(民国)修,三进两厢庭院,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另一座竹业公所会址,位于东城外竹巷拐弯处,门额砖刻“竹业公所”四个隶书阳文大字清晰可见。出会期间,兴化城其他各行业如茶社、酒楼、脚班(搬运)、鱼行、银楼、木业、酱业、医药、理发、浴室、旅馆、犁木、手工作坊、戏班剧团、书场、小商小贩、手艺人等及儒、释、道、大德、居士、信徒和市民中的文娱骨干等三百六十行人士都以不同的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内容参与庙会行列之中。接二连三的三班庙会连续举行的十多天时间里,兴化城主要街区张灯结彩,焚香点烛、祭坛林立;数十条街巷人如潮涌;上千家商行店铺商品琳琅、顾客盈门;几十座寺、庙、观、堂香客不绝、烟雾缭绕;南北四门几十家茶社、酒楼、客栈、浴室欢声笑语、人满为患;“更新”、“新民”两大戏园、“瑞芳”、“裴福兴”两座书场,以及“都天庙”、“三官堂”、“城隍庙”里的戏楼等公共娱乐场所好戏连台、座无虚席。西城外大小教场里、东城外“法轮寺”文峰宝塔一带广场,拉洋片、唱鼓儿书、吹糖人、捏面塑、猴把戏、耍杂技、摇碗、套泥人、算命、打卦无所不有;传统民间风味小吃、汤圆、糖粥、五香螺蛳、馄饨、豆腐脑、凉粉摊、热粽子应有尽有。城内南北、东西市河及城外四周河边泊满了来自本县和周边县镇到兴化城看会、观光、买卖、敬香、求医问药、探亲访友的大小商船、帮船、运输船、住家船和农用杂船等,一时兴化城空前繁荣昌盛,恰似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兴化每年农历五月中旬,亦为一个比较清闲的时日。广大农村里的三麦、油菜籽均已收割进仓,秧苗也已栽插完毕。三班大会选择此时举行十分适宜。进入四月,各行业同业公所为迎会早作准备。一是备好迎会经费(经费大都来自行业内部从年营业总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厘金。如鸭行业,每卖一只鸭子,抽取二厘)和一套执事,即仪仗队所需的各种牌、伞、旗、幡、锣鼓、抬阁、化妆品等。二是确定人员组织分工有关“约驾”、“朝庙”等事项。三是指导、布置落实出会路途中的祭坛摆设和浮桥的架设(即搭建北闸桥南侧、南上河边通向北上河边之间的一座浮桥。东城外大码头通向大尖的一座浮桥。后街通向大尖“天一池”浴室旁的一座浮桥,以及南闸桥东侧一座沟通南北公路的浮桥。)道路的修整和一些宣传发动工作。四是举行同业公所(公会)负责人及有关老板、绅士、名流、僧侣代表会议,协调行业公会出会次序,布置“城隍庙”、“都天庙”、“龙王庙”进行内外及周边环境整洁事宜。以上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举办庙会的日子也就来临了。
一是“约驾”。五月十六日举办都天会,前一天晚上,即五月十五日晚上,兴化城主要商行店铺的大老板、十班大会(即同业公所)负责人以及地方上有名望的绅士、名流等,一个个身穿礼服盛装前往都天庙去举行隆重而庄重的“约驾”仪式。届时,庙里道士列队迎候贵宾光临。“都天大帝”神像前三牲供奉,香烟缭绕、爆竹声声、烛光冲天、钟鼓齐鸣、颂经一片。一些前来“约驾”的老板穿上判官袍服,戴上判官面具,双手执笏,跪拜“都天大帝”,并祈祷明日午时请驾出巡,保一方平安富贵。
二是“朝庙”。五月十六日临近中午,各行业出会人员根据分工,化妆后备好各种道具,其他与会人员穿上各俱特色的服装。有的穿隐黄色夏布大袜头上衣,白府绸裤子,有的穿竹布大褂子,有的穿横罗麻纱,一个个头戴斗蓬,列队到都天庙广场庭院集中举行“朝庙”仪式。会董及各会负责人、装扮判官的人,都在“都天大帝”神像前上香、焚黄元、三跪九拜。届时又是一阵鼓乐齐鸣、鞭炮声声。
三是神像入座仪式。“都天大帝”所坐的出巡神轿,为用红木精雕细刻、四柱盘龙、轿顶用琉璃制成,上置“五岳朝天”琉璃灯,轿盖四周围有绣着龙凤图案的绸缎短幔,轿底盘上安放一把龙凤太师椅,椅前书卷式长条供桌上置放黄布包裹的一方大印及香炉、烛台、茶碗、风灯、文房四宝等物。神轿前后左右一门三窗均为敞开式,供游人瞻仰“都天大帝”宝像尊容。待十班大会相继
“朝庙”过后,神像入座仪式也就按道教有关规程举行,丝毫不能差错。神像入座后,神轿左右两边,插上用黄布包裹的轿杠,同时在前后两边系好四副抬杠,八名差役打扮的轿夫和八名换杠轿夫,列队于神轿两侧,待命抬驾出巡。在此之前,还举行“马弁”穿锥仪式。
四是出会。“都天会”出会时间一般定在午时,即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如遇大雨,则顺延。队伍出发前,大会总指挥发出指令,一皂衣马夹差役打扮、手执京锣的汉子,快步沿出会路线“清街”。他边走边敲锣,告示夹道观会人等让开道路,退居两旁、迎接仪仗到来。随后,由四面直径约为120厘米的头锣开道。四面头锣排成两行,每锣由一清代士卒打扮的壮汉挑着。杠前为锣,杠后为黄布袋(内装石砂,为平衡用)。走在队伍左侧的敲锣人用右肩挑着,锣脐朝外,左手执锣梆。走在队伍右侧的敲锣人,用左肩挑着,锣脐朝外,右手执锣梆。“都天会”为13梆锣(“龙王会”也为13梆锣,而“城隍会”为11梆锣,亦说9梆锣,原因是“都天”和“龙王”皆为王位,“城隍”亦侯位)。四面头锣同时按13梆一个节奏敲响,其音苍劲、粗犷、雄浑、悠长,哐哐之声给人以无比的震撼,方圆一、二里之外的深街背巷皆能入耳。头锣身后是四人(另有四人随队而行,准备换杠)抬着一座用高级木料精制而成的高六尺、分上下两层、重檐亭阁式“香亭”。亭内置双耳铜质大香炉一尊,内焚香气浓郁的大香。“香亭”过处,观会人等纷纷向亭内投掷铜元、铜钱等香火钱。接着为五把黄缎大伞。用黄缎围就的伞盖周围两至三道圆形伞幔上,分层次密密麻麻地用毛笔正楷写满成千上万与会人员,以及对迎会作出贡献人员的姓名,故名曰“万名伞”。“万名伞”后是由两名壮汉名挑着一副木质花篮状的“茶担子”。“茶担”上摆着古式有盖茶碗、插花瓷瓶等物。其后伴随一支有二胡、笛、笙等乐器组成的乐队缓缓前行。“茶担”过后,四人各执一面小京锣边走边敲。四名身着不同色彩绸衣绸裤、头扎红绸竖式辫子的童男子(十七、八岁的未婚男青年),每人一手提着一尊烧大香的小铜香炉,一手执小芭蕉扇不停地朝小香炉里煽风。两尊香炉后边是两少年各抱一只盛满大香的木质香筒,随时随地准备为香亭和香炉供香。接着是红、绿、黄各两面长条形旗帜,六面旗帜分三排对称行走。三色旗后为八名大小“判官”组成的方阵。双手执笏的两个小判在前,一手提斗笔、一手握“生死簿”的大判在后。每个判官戴着不同颜色、不同胡须的面具,如青紫色、大红色、深红色、绿色、墨绿色、粉红色、白色、金色等。所有判官一律身穿大红、后背带兜、腰束玄色宽带,脚登皂靴。判官过处,若有观会人员或店铺燃放一串小鞭,判官们便边走边表演“背剑”、“托魁”、“开门”等舞蹈,以示谢意。判官方阵后为一队看了使人毛骨悚然的“丫叉小鬼”„„再后面的是一副“锣鼓担子”。“锣鼓担子”是兴化城庙会中特有的民间文艺形式。它用粗细不等的竹子扎成,外形酷似一顶长方形硕大花轿。轿顶和檐四周均用彩色绸缎围就,四根柱子构成一方空间,挑担人站在其内,肩担一支长一丈有余的扁担,扁担两头伸出担外二尺多长。扁担前边伸出部分上挂一面京锣,担右置放一只堂鼓,担后置一板鼓。敲板鼓者一手执板鼓键,一手执响板。担左右两侧各为两把“二胡”、两支“竹笛”、一“琵琶”、一“三弦”、一“小堂锣”、一“扯钵”。“锣鼓担子”连同十一、二人组成的乐队连成一体,边行、边轮番演奏“苏武牧羊”、“梅花三弄”、“行街”、“八段锦”、“满江红”、“卖油郎”、“孟姜女”等几十首民间乐曲。锣鼓配丝竹,既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又婉转悠扬悦耳动听。“锣鼓担子”后边为两个“抬判”。“抬判”亦称武判,与阵前的“走判”即文判大不一样。抬判身穿背后插着四面绣有龙凤鸟兽图案、带有飘带三角小旗的“长靠”,脚蹬粉底皂靴,红脸、黑色长须,威风凛凛地站在由四人抬着的长杠抬阁之上。抬阁中间绑着一张曲背太师大椅,椅背、椅腿及抬阁长杠上都用红布包裹。出行时抬判叉立在椅前,双手半握拳左右摇晃,名曰“甩摆”。如过城门瓮、牌坊、瓦卷时,则坐在椅子上。如遇寺、庙、观、庵及桥梁、祭坛时,则双手合抱、躬身下拜。如遇商行、店铺放一串小鞭,抬判则在抬阁上表演“跌叉”、“渔翁撒网”、“鸭子淘食”、“风卷残云”、“黄鹤亮翅”等倒立、翻滚惊险动作。此时,观众纷纷往抬阁上撂赏钱、赏物(纸扇)。抬判过后,十班大会仪仗陆续而过。如菜行业的“万福会”,白天迎会,会前为九把黄罗盖大伞,随队人员手提、肩扛上书“万福会”字样的红灯笼、三角黄旗和亮牌。
篇二:《兴化美食》
兴化的特产美食
兴化,原隶属扬州,清代文化名人郑板桥的故乡。兴化处于里下河平原,水源丰富,是著名的水乡,所以兴化的水产特别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红膏大闸蟹
“红膏大闸蟹除了具有江苏蟹„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膏红、肉鲜‟的个性特征,完全可以同著名品牌蟹一争天下。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零星分散到规模经营的巨大转变。今年水产总量将接近14万吨,其中河蟹产量达2万吨,“红膏”大闸蟹是兴化水产品的典型代表。
大青虾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