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43:18 素材观察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一)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二)

浅谈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说,小学生的作文只要能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可。但是,小学生的作文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同学要么三言两语、无话可说,要么“心中有,笔下无”,作文言之无物、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究其根本原因是习作素材缺乏,而材料对于写作,就如同粮食对于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手,都不可能在头脑空空、毫无积累的状态下写出好的作品,小学生习作更是如此。

小学生应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三条基本途径。

一、观察积累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刻,描写的事物才会越生动鲜活。我们生活的空间大至社会、自然,小至学校、家庭处处蕴藏着习作素材,一场雨雪、一顿美餐,一次游戏——四季变化都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生活的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也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坑洼的小路变

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可见,学生写作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少发现。要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观察”并非一般意义的“看”它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它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活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的具体体现。观察的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要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力量,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中,指导学生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有序观察: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或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就同。正如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使材料积累循序渐进、条理清楚;写作时步步写来,文章才会层次井然。

2、想象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就是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众多的观察方法中,想象观察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它能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

自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观察的感受更深刻,材料的积累更丰富。

在观察雪景时,我要求学生一边观察下雪的场面,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飞舞的雪花是什么样子?它远看像什么?近看又像什么?树杈中、电线上的积雪有何不同?房顶上、田野中厚厚的积雪又是什么样子?这场大雪给庄稼、树木,给大自然和农人们又会带来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具体事物展开联想,学生在作文中不仅将雪中及雪后的景象描写得生动形象,同时还联想到了树木的滋润、庄稼的丰收、空气的净化、环境的保护。大家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比较观察: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不同的人和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是有变化的;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有不同的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更是千变万化,需反复观察、比较才能看得全面、悟得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

4、机遇观察:有些素材的获得可遇而不可求,如地震、洪水、雨雪、海市蜃楼等自然景观,人事纠纷、助人为乐等突发事件,他们不以小作者的意志为转移,或千载难逢,或触手可得,这种观察就不能按计划进行,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这就是所谓的机遇观察。

当然,这些观察方法不是孤立的,他们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补充、有

时还相互融合在一起,必须综合加以运用。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就能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体验积累

所谓体验积累就是引导学生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积累素材。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活动的过程、细节及活动的体验、感受把握好,写作时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的生活,真情的体验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各异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都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途径。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观察老师同学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家的情感、变化……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丰富、积累习作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之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内,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词语接龙”、 “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展评”、“班级文集装订”等语文主题活动;课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元旦”、“六一”排练一些小品、舞蹈、合唱等文艺节目;平时则经常开展拔河比赛、接力赛,踢毽子、跳绳、打沙

包等活动;演员、运动员场上的表现、拉拉队助威的情况,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各种兴趣小组和特长班。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培养了能力、找到了乐趣,更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感受自然、感受社会

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因此,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

节假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或拜访名胜古迹、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欣赏小桥流水,或指点家乡江山,或走亲访友……让学生在游玩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领略大自然的浩繁神奇、秀美旖旎,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我们还经常配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擦拭护栏、清扫楼道,为灾区捐款,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等;平时,则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的乐趣。

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既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教学实践也证明,成功的作文取材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拓展宽阔的教育空间,构建开放的教学结构,内外结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三)

中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我们说,它就在生活中,在阅读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让作文充满真与情;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就能使作文词句畅达,妙语连珠。

一、生活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那么,如何进行生活积累呢?

1、 多观察。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之意;“察”是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我们每天都和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对于这些人,我们能否用几句话就说出他们的特征呢?大家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四季之景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细致的观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2、 多参与。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从生活中获取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等等,从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3、 多思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新发现。观察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

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亮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二、阅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 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比如写人,可从《台阶》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范进中举》中学用对比手法刻

画人。可以学《邓稼先》由点到面综述与专项相结合;可以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时段多角度只评人物的一个方面;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

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 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

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综上所述,大家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眼、脑、手,通过仔细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勤练笔头,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来。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四)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五)

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素材的缺乏,想表达观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如一颗颗贝壳,在沙滩上闪闪发光,只看有心人是否捡起它,成为自己写作中最亮丽的点缀。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意识的积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文思泉涌,亮点多多。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几点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一)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一材多用。

一篇课文,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比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①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②居里夫人能够抵抗为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③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④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

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的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二)以点带面,积累专题素材

我们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内容划分单元的,实际上一个作家或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作品可以做一个纵向或横向的整理,既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又可以作为专题素材的积累。

比如在学习高三第五、六单元的内容时,针对高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将《<论语>七则》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及《<孟子>二章》放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儒家的思想,理解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遇到修养自身或有关道德修养和浩然正气的主题时都可以运用到这些素材。不仅如此,还趁热打铁让学生积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这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再如我们高中阶段学过苏轼的不少作品,有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词《水调歌头》,还有他的弟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苏轼的经典小事例、人生大事件、苏轼的诗词名句以及苏洵、苏辙的有关事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

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将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在这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的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能做到,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身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进入到高三,同学们的学习日益紧张起来,课堂的容量明显加大,节奏也加快,而此时零散的素材积累正如沙滩上一路走一路捡起的彩贝壳已有了一定的量,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串起来,串成一串串美丽的贝壳风铃。

于是针对高三的这一特殊时期,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素材归类整理。 1前期:有针对性的积累。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

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

1. 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如果不注意对材料的取舍,偏爱喜欢的材料,不管能否为主旨服务,执意写进文中,结果必然是:一切有利于主旨的材料,越是写的精彩,越会冲淡主旨。

2. 真实具体的材料。我们学生喜欢写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4470.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