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北两会】聚焦湖北民进集体提案
2021湖北两会
湖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大幕已经拉开。今天,我们继续精选了部分集体提案内容,分享给大家。期待您的更多关注!教育类
关于尽快调整优化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当前,我省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不稳定不平衡,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面修复尚需时日。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建议加快调整和优化我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以适应我省“十四五”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引导高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1.对省内学科资源逐步优化整合。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建设并重,做好学科专业“加减法”,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着力优化部属高校、省属高校、职业院校的学科布局结构,整体提升湖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与湖北“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科教综合地位相匹配的高等学校学科体系。
2.加快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通过集中支持,形成拳头,重点支持10所省属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实施省属高校优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推动至少1所省属高校进入国内特色高水平大学。
3.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加强重点医学院校建设,加快筹建“长江医科大学”。
4.推动高校转型发展。重点建设20所左右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谋划新学科。
科技类
关于全面打造千亿级地理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议
从地理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无论是产值和市场范围,都与科教水平不相称,“钱变纸”“纸变钱”相互转化能力不强。湖北地信企业营收增长速度在中部各省中表现好,但盈利能力增长较差;科技创新能力强、资产优质的企业不少,但上市挂牌数量较少,境外营收能力明显较弱。
建议:
1.全面调动湖北省的空天科技优势力量。通过湖北空天科技大学,推动多层次和跨学科人才培养;通过湖北空天科技实验室建设,推动空天科技研究;科教融合,为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2.全面推出湖北空间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下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湖北的空天科技方向就业;推动博士毕业生去地理信息企业就业;加强企业创新和基础技术开发的能力培养。
3.全面协调产业集群的综合空间和技术布局。以武汉为中心,宜昌、荆门、襄阳等地协同发展,推出产业政策举措。
4.全面扩大、挖掘和刺激应用市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监测、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等国家政策为契机,扩大空天科技的应用推动。
5.全力促进空天科技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国际化。
经济类
关于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赋能湖北枢纽经济新发展的建议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目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全国重要物流基地。通过枢纽赋能经济成为全省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抓手,即依托现代流通体系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物流枢纽的辐射优势,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势在必行,
建议:
1.解放思想,在全省上下推动行业发展理念与思维模式的转变。引导物流业从单纯依赖于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关注社会物流费用GDP占比、过度关注面向消费产业的快递物流,转移到以“通道、枢纽、网络”为特征的枢纽经济中来。
2.提前布局,软硬兼顾加快构建支撑枢纽经济的现代化设施体系。全省层面统筹规划武汉、鄂州、宜昌、襄阳、十堰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枢纽发展格局,并将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纳入。
3.面向市场,立足国内外布局全面加快平台化物流主体培育。改善营商环境,培育或引进物流“头部企业”,积极支持中远海运长江流域总部、东风汽车物流集团、长航集团等央企在鄂在汉总部企业,引导和扶持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与知名物流供应链企业合作,向综合物流服务和运营商转型。
环保类
关于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农户”的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小流域”的建议
在小流域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我省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仅仅停留在以水利部门主导的,以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治理,部门协调不够;二是缺少从流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小流域开展完整性和系统性治理;三是对社会因素关注不够,缺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农民的支持度和参与度不够。
建议:
1.开展“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试点。建议变过去由部门主导的、由部分行业实施的、以水治理为主的小流域治理,为政府主导、由小流域生命共同体各方参与、采用“山水林田湖草+农户”模式、按照“生态美”、“百姓富”为要求的“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试点。
2.推行“山水林田湖草”相协调的综合治理,由政府牵头,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3.将小流域治理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造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排放强度,降低流域污染源,积极改善流域环境。
完
来源:调研室
编辑:张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