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校园资讯

关于电影1917的影评(1917的影评)

更新时间:2023-06-01 15:03责任编辑:郝明明关键词:电影,影评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电影《1917》?

优质回答:

电影《1917》讲述的是,两个只有16岁的年轻士兵要去执行一个,几乎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穿越到敌军防线后方,向英军传达紧急命令,取消原定进攻计划,这关系到1600名英军士兵的生命,这1600名英军当中还包括布莱克的哥哥。

影片没有特别宏大的战场画面,主要就是这两个士兵在这8小时内,穿越敌军防线去传达命令的过程。最后虽然black死了,但任务完成了。虽然没有太多残酷的枪炮战争场面。却显出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无辜。

影片号称一镜到底,没有太多的剪辑。这种拍摄手法对摄影和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个演员状态不到位都要重新拍,对观众的代入感也很强。

整个电影还呈现出了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

让你看完之后也能够感受到主角所经历的一切,仿佛跟自己经历过一样。16岁花一样的年纪却上了战场。去完成这样的死亡任务。

每次看完这样的电影,都会觉得生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有吃有喝不用打仗,活着就很好。

其他网友回答

《1917》作为一部电影,把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做到了完美的融合,是人类电影工业的最高体现,其看似单薄却又充满意趣的剧情,表现出了看似不太宏大却又十分厚重的主题,属实是难得一见的电影佳作。

故事线极其简洁:讲述的就是两个士兵要在8小时内穿越敌对区,去向前线送出一封信,以此拯救1600条生命。 多像是一个游戏桥段,要突破层层关卡,最后打完通关,这让观众有一种很强烈的沉浸感,让你欲罢不能。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它毫不间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1917》中,萨姆门德斯艺高人胆大,在运动长镜头的加持之下,依然完成了高超的场面调度,摄影机跟随主角的变化移动,让电影画面有了游戏的质感,给观众带来了沉侵式的观影体验。而且由于剧情上的时间变化,主人公从白天到夜晚,这对摄影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又要完成长镜头,又要呈现出观影美学,这拍摄难度可想而知,结果是人家做到了。

现代电影中的长镜头,因为特别且稀有,往往可以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像是《金牌特务》的教堂大屠杀,或是再长一点的《一尸到底》,甚至还有几乎全片都使用长镜头、再透过剪接「伪一镜到底」的《鸟人》,《1917》也是属于这个类型,而因为都在外景拍摄,让它难度变得更高。

一镜到底很容易只专注在主角身上,去特写他的一举一动和脸部表情,但《1917》的镜头除了跟随主角,还会不定时的全景环绕,让你在不熟悉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全知视角,再回到主角身上感受战场上的压力。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很多一镜到底的追逐戏跟拍,是从侧面或背面的视角拍摄,但《1917》很多场的「长跑」都采用正面拍摄,明确让你知道敌人的位置、四周的环境以及主角的情绪,反倒制造更多的紧张不安。

另外在拍摄上有几处刻意安排的场景,让流畅的画面增添了美感、诗意和恐惧。像是盛开的樱花树,那随风飞散的花瓣在电影的前后都有出现,只是同行的伙伴已不在,风景的永恒凸显了世事无常。在水中跋涉时会出现成堆的浮尸,在这么惊悚的景象前主角们却只能视若无睹的往前,甚至踩在尸体的上头前行,让人感受到他们必须完成任务的急迫。

开场与结尾做了个呼应,都是主角倚靠着树的画面,尤其最后战场上的这棵树出现的极为突兀,却一点也不影响合理性,它让观众在一番折磨后获得了安全感,如此不是为了美而美,而是为了增添情绪的拍摄更为高明。

《1917》出色的第二点:节奏。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往往不是从头到尾都是高潮,而是会适时的放置「休息站」,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整体下来才会是好的观影体验。高潮的部分不用说,看完《1917》根本就像跑了10圈操场一样累,而休息的部分《1917》不像大部份的电影是拿来解说剧情,而是好好的聚焦在角色上,让观众可以好好的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布雷克说着笑话,舒缓史考菲的紧张,在最后提到他是个贴心的人的时候,这段安排就成了一个记忆点。

在难民家中的短暂停留看到史考菲与女婴的互动,在最后才知道原来有家室在远方等着他回家,这时更能理解他之所以如此照顾女婴的原因,这些片段都有助于观众在空档中休息,同时建立情绪厚度,再加上配乐的提醒,让观影者就像士兵一样知道何时该出发,何处该休息,节奏分配的相当准确。

其他网友回答

《1917》是导演萨姆?门德根据祖父的真实经历改编,其祖父因身高较小,在一战中曾做过通讯兵,导演将时间点切换到第一次世界时,主角聚焦到两个为传达命令的士兵身上,以两人穿过危机又惊险西线战场为主线,给我们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全剧主要拍摄手法,便是一镜到底,这种一镜到底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而是导演将一个镜头拍摄无数遍,后期重新将数个镜头剪辑到一起,让观众随着两个传达兵,一同走完这惊险,刺激的8小时。

整体剧情在初期便给我们展现出故事的主线,两个英国士兵,传达好上级交代的命令,以避免前线1600名士兵走入德国已控制好的小镇。长达8小时的路途被压缩到119分钟,必定要详略得到,既让观众体验到这场救亡之路的艰险和不易,又不能够因过程枯燥,而丧失观影的乐趣。

导演在拍摄上,技术绝对是顶尖,将影片用一段黑屏去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观众是以体验者的角度,去跟随两个传达兵,一同体验这场不知道前路的旅途。

而后半部分,观众则成为见证者,这场旅程之中,时间和空间,已经扭曲,它不在是赤裸裸的现实,在经历艺术加工后,震撼而又虚幻。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忘却了摄像机的存在,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忐忑,不安,奔走,逃跑,见证过战争残酷,也欣赏过火光下最为绚丽的美景,本质上来说《1917》这部电影问鼎金球奖,当之无愧,它在技术和细节处理之上,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战争片,其本质上要传达的是反战理念,可如何表达出这种理念,才是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是否能够成为经典的本质原因。在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所经历的传达命令旅途中,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场景只能够出现一次,可本片在这此之上玩出了新的花样。全实地的场景搭建,鲜艳的花朵,黑夜中的火光,潺潺流淌的河流,这些景色无比的美好,与残骸一片的土地,凄凉的乡村,破碎的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好的东西,却生活在这毫无希望的世界,这何其讽刺。而这讽刺发生的根本原因,便是战争。

如果没有战争,一切都将是安静平和,人们享受着自己的生活,美好的景色如旧,可当战争的号角吹响,没有人能够逃离,都陷入这场怪圈之中,生与死,有时不过是时间问题。

或许在现在我们的眼中,战争不过是一段段令人铭记的历史,可在当年,每一场战争,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组成,往往一支队伍整装待发的前往战争,回来之人寥寥无几。战争类电影的叙事方式多种,每个人对战争理解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各不相同。

本片的导演,选择用一种安静的手法,去塑造这个故事,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极度痛苦,没有血肉模糊,全剧唯一死亡的场景被给予到两个传讯兵的其中一人身上,看似只有一人死亡,可这场世界大战中有多少个如同布雷克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丧失了生命,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恰恰是战争之中,无法计数,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停止的死亡人数。

本片最为讽刺的地方,在于斯科菲尔德花费了极大的经历,路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终于将德军有埋伏的消息告诉长官,长官的一席话却透露出这个战争世界的悲凉。结束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战斗到最后一滴鲜血流尽的时候。即便今日不打仗了,谁也无法预料到下一个命令是否为开战,战争的复杂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场战争的开启,意味着文明秩序的崩塌,人类命运走向何方是由武力较强的一方决定的。在一战期间,无数人在异乡死去,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从事过不同的职业。可当战争爆发了,一个个前往战场,最终成为了墓碑上的一行文字,很多东西遇到战争之时,都变得无足轻重。

战争是荒诞的,如同斯科菲尔德与布雷克,为了拯救更多同胞,无论前路是子弹还是刺刀,他们都要向前走。当最终任务被完成后,发现其实这个任务的本身就是荒谬的。看似肩负了1600名士兵的生死存亡,可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却仅仅派出两个传达兵,去将禁止攻击的命令传递。

无人关心这两个士兵,是否会在这一路上死亡,也无人真正在意那1600人的性命。毕竟一场战争中去世的人,何止1600人,希望是件很危险的东西,或许很多站上战场的人,他们都未曾想过自己的明天究竟将是怎么样。

历史上的一战,起源于利益纠葛,终止于利益结束,士兵似乎为了保卫国家,而走上了战场。

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无数的士兵,变成了尸体,这些尸体,与垃圾,老鼠为伴,无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一场战争开始的模糊不清,结束的也不知所措。

本质上来说,《1917》并没有给我们宏大的启示,它以一个战争中非常渺小的小人物角度去为我们揭露了这场战争。士兵的生命从不决定在自己手中,而掌控在上级领导的指令中。至于指令究竟是否能够一直保持正确性,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战争,从来不是一个英雄拯救众人的故事。

影片最为高潮的一幕在于斯科菲尔德在战场上的逆行,背后是争锋的号角,炮火正在延绵,他的奋力奔跑,何其不像是对这场战争,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抗。

当最终斯科菲尔德将布雷克的遗物交给他的哥哥,他坐在树下,静静地思索着什么,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究竟在什么时候可以彻底结束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917》由《美国丽人》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背景在一战期间,两名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 饰)和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饰)受到指派,被要求完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影片由众多大腕加盟,比如“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安德鲁·斯科特、马克·斯特朗等,但影片主要焦点是两个年轻士兵,众多大牌沦为“配角”。

  《1917》是部“伪一镜到底”的电影,镜头跟随两个士兵,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之间来回切换。这种拍摄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沉浸感”,观众仿佛跟主角一同在战场匍匐前行。

  影片找来好莱坞知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用突破性的ALEXA Mini LF摄影机进行动态拍摄,试图展现无间断单镜头拍摄效果。

  尽管《1917》总体口碑不错,烂番茄90%新鲜度,但先期仍存在争议,主要焦点在叙事的薄弱、以及花哨的技巧是否喧宾夺主这一点上。

  不过,没有看到全片之前,真的不好评判!该片有望在内地公映。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第77届金球奖终于尘埃落定,在颁奖礼上有太多令人意外的元素出现:最佳动画长片等奖项有黑马杀出,而最出乎意料的选手当属萨姆·门德斯执导的战争片《1917》,本片作为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情类影片这两项大奖得主,爆冷成为了本届金球奖的最大赢家。

《1917》斩获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情类影片两项大奖

01

我人在加拿大,前不久在电影院观看了《1917》,这几天一直在回味这部作品。《1917》是一部时间设定在1917年4月6日,也就是一战时期的电影,119分钟的时长,叙述了一个类似公路片的故事。英军得知敌方在前线设下陷阱之后,两个士兵于仓促间受命,为了避免超过25万人的死亡,他们必须在第二天黎明之前,穿过敌军领土向几英里外的盟军传达撤退指令。

本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部战争片,它在剧情安排上与《敦刻尔克》或《血战钢锯岭》这种将高潮部分聚焦于战事前线的影片完全不同,它太安静了,全片的两小时中至少有一半都只存在着低低的环境音和两位主角对话的人声,也正是因此,导演萨姆·门德斯才能以他一贯的拍摄风格,将其处理成了一部披着战争片外衣的惊悚文艺片。

就在官方预告的最后,有一段主角之一穿过冲向战场的士兵们的镜头,那几乎是本片中唯一一段对前线实况的描述了。而在其余的内容中,导演从并非前线的后防废墟中侧面营造出战争的阴冷恐怖与惨无人道,将受到袭击后地域般的“无人区”战场如实景一样呈现在观众眼前。所以影片在视觉风格上突出的特点也占据了影片好评中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除此之外,很多镜头中出现的是两位主角走过一片又一片因枪弹而枯萎的树丛原野,他们疾速穿过被炮火笼罩的断壁残垣,和他们亲眼所见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片中充满了极具战损美学观感的诗意场面,这得益于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的罗杰·狄金斯,他所主导的这场难度极高的伪长镜头拍摄,过程中高强度的手持摄影,无疑包涵了一镜到底所能带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光看这点,今年的奥斯卡最佳摄影也非他莫属了。

导演萨姆·门德斯和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在片场

狄金斯用多个难以把握的镜头角度为这个极简的故事叠加上一层层丰富的情感,激动与忧虑,紧张与松弛,决心与绝望。应和上托马斯·纽曼以他对影片情感最深的理解而创作的异常厚重的弦乐配乐,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的同时,也为这段时间紧迫的路程赋予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唯一的瑕疵是,因为一镜到底的硬性要求,所以摄像机从头到尾跟着两位主角行进的脚步进行了一次跟拍,这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它意味着除了这两个人之外的所有角色都只会出现一次,导致影片缺失了除主角之外的所有人物的塑造,使得他们就像游戏关卡中帮忙过关的NPC,出现即意味着杀青,不带人物设定,也没有后续镜头。

也受此影响,影片中甚至没有出现一段明显的故事高潮,两小时的内容中遍布两位主角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阻碍与危机,到最后却未能将无数细流汇成涌泉,失掉了终于赶上时间送达指令的成功之喜,最终可惜地没能为观众传达到那份提心吊胆之后如释重负的主旋律。

02

《1917》在金球奖最佳影片的竞争中打败了作为时代记忆的《爱尔兰人》、导演表演剧本都被一致看好的《婚姻故事》、年度最受关注的《小丑》和演技爆棚的《教宗的承继》,在各大媒体前期预测都不怎么看好的情况下,这样的逆风翻盘出乎了太多人的意料。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剩下入围的电影中有三部都来自于流媒体平台Netflix,而像金球奖这样广受关注的大奖,或许还并没有做好接受流媒体加入电影战局的准备,但是《1917》的爆冷,绝不只是依赖于此。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纵观影史上优秀的战争片,二战影片极多,却少有描写一战的影片出现。在新千年中,能提得上名的战争片里只有斯皮尔伯格于2011年拍摄的《战马》是以一战作为叙事主题的,而以二战作为背景的影片至少占了两位数,就连最近的奥提影片《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至暗时刻》等片都全是以二战作为主线或背景的。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战发生年代的久远,其史实资料相比二战来说更加不易获取,文字资料极少不说,也不太可能通过采访老兵的方式获得直观的信息。门德斯能在参考资料如此稀缺的情况下拍出这样一部在情感上忠于写实,同时还在画面上完美精致且艺术水准上乘的高质量影片,确实是值得这个金球奖的。

此外,《1917》还将美学与战争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主题完美融合,在技术先行的基础上,为现代提供了察看一战故事的新角度。不管是从叙事手法的新颖程度、技术奇迹的实现,还是引发观众对这场百年之前的战争的关注与回顾来说,都无疑加分太多。在创新性及技术性都极度大胆的双重作用力下,影片的最大功臣萨姆·门德斯在下周即将出炉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名单上必定会获得一席之地,他与原本被媒体们看好的马丁·斯科塞斯和奉俊昊一起,将会成为最难预测结果的三位提名人

虽然现在第92届奥斯卡还没放出提名名单,但是今年好片扎堆的现状和金球奖的意外频出为这场本来就难以预料的竞争更加增添了一份悬念。《1917》的超前胜利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它自身就具有非常强劲的竞争力,只是之前比较低调,没有发力而已。接下来想要在奥斯卡这块大蛋糕上分到一块,获得由最佳影片领衔的多项提名的可能性几乎是必然的,别的奖项还不敢定论,但至少从技术类奖项上来说,已经稳了。听说国内已经有片方引进了这部电影,希望国内的影迷们可以尽早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电影。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