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是因错杀袁文才、王佐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百度新闻
1930年2月24日,经过改造后参加共产党并坚持井冈山斗争,对党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不是战死在对敌的疆场,而是牺牲在自己人的枪口下,成为中国共产党内部最早被错杀的红军高级将领。袁文才、王佐的被错杀,最终导致了1927年10月起建立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彻底失守,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井冈山地区之前,我党我军再也没有回到井冈山重建革命根据地。坚守了2年4个月的井冈山根据地,与袁、王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袁、王参加革命,井冈山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袁、王被错杀,井冈山根据地最后彻底失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是革命史上的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原因错综复杂,形成悲剧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心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自1927年8月1日起,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在强大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下相继失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先期到达井冈山的毛泽东、何挺颖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宁冈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1928年12月初,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辗转苦战至井冈山,在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师。随着红四军军事斗争胜利和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与扩大,对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1928年,蒋介石两次组织对井冈山根据地“会剿”都归于失败。随即,蒋介石委任湖南军阀何键为“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共6个旅、18个团3万余人,分五路分别从湖南和江西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红军充其量只不过4个团5000余人,兵力悬殊巨大。为此,1929年1月4日,前委在宁冈柏路村召集60余人的联席会议,军队扩大到团,地方上各县负责人参加,史称“柏路会议”。在毛泽东主持下,会议首先传达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精神,接着详细讨论了应对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经过深入研究,权衡各方面因素,决心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打破敌军事进攻。决定:红四军主力向山外突围,一方面打出去,向外发展,开创新的根据地。为配合红四军出击赣南的行动,红五军编入红四军内,番号是30团,彭德怀以红四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的名义负责指挥。袁文才由32团调至前委,随红四军主力下山。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28团、31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下,分两路离开井冈山,踏上进击赣南的征途。一路经下庄、小行洲、黄坳,一路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合为一路。经过一场场艰苦的恶战,最终在赣南站稳脚跟,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新革命根据地,并发展为中央苏区。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何键即令进至遂川的第一路李文彬的第21旅、进至资兴的第五路刘建绪部,会同赣州的刘士毅第15旅,向赣南追击红四军主力。同时,命令进至永新一线的第二路张兴仁第35旅、周浑元第34旅,进至莲花的第三路王捷俊部1个团,进至酃县、茶陵一线的第四路吴尚部1个旅,向井冈山逼近,紧缩包围圈。红五军毅然承担了保卫井冈山的艰巨任务。保卫井冈山,实际上就是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这与井冈山整个根据地是有区别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有两块,一是井冈山山区本身,周边550里,以五大哨口为防御要冲,以茨坪为中心;二是九陇山,位据井冈山西北面。红五军初到井冈山,人生地不熟,群众条件和地形条件不利。面对不利形势,彭德怀等领导毅然决然担负起保卫井冈山的重任,与边界特委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进一步落实参战军民的兵力及部署,组织战斗服务工作,研究应急措施。1月26日,何健率总部从萍乡移至莲花。27日,湘赣两省五路“会剿”军队向井冈山发起猛攻。敌人攻破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三个重要哨口后,三路重兵直逼军事根据地中心茨坪,守山红军危在旦夕。鉴此,彭德怀与滕代远等紧急商议,决定收拢队伍突围,实行红五军军委和边界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的应急措施,撤离井冈山。随即,红五军8、9大队,特务大队,10大队余部,以及遂川赤卫队,迅即在荆竹山集结,经遂川方向向南突围。当时,冲出五井的有红五军400多人,遂川赤卫队与留山红军教导团及伤病员和群众1000余人。此时正值天寒地冻,山路崎岖难行,部队行动缓慢,兼之新败之余,指挥一时难于统一,进至遂川大汾时,被敌击散,牺牲较大。1月29日湘系国民党军从黄洋界的金狮面,插入小井村后,小井红军医院100余名重伤员无法行动。敌进村后抓获了这些红军重伤员,他们英勇不屈,全部被杀害在小溪边的一块稻田里。如今,红军小井医院和红军伤病员墓,已是井冈山著名的红军烈士凭吊地。为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向下庄突破“会剿”军封锁线,前往赣南寻找红四军主力;留守的红四军第32团和红五军一部则转入深山密林,坚持游击战,继续抗击国民党军的“清剿”。湘赣两敌占领井冈山后,一面派兵追击红五军,另一面对井冈山实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政策,叫嚣“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井冈山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王佐在红五军撤出井冈山后利用熟悉群众和地形的有利条件,带领部队采取化整为零的作战方法,灵活袭扰敌人,坚持在井冈山与敌周旋,进行顽强斗争。到2月底,因蒋桂两派军阀战争已揭开序幕,进攻井冈山的国民党军大部撤走,约一个月的第三次“会剿”基本结束。我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的军民乘机反攻,很快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基本地区。1929年2月下旬,红四军与江西红2、4团在江西东固胜利会师时,获悉井冈山已被敌攻占,于是决定到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这时,已调任红四军参谋长的袁文才,因为在东固偶然看到了中共“六大”决议案中关于诛杀红军中曾任土匪首领的文件,心里非常害怕,在东固私自离队,几经周折,于5月份返回井冈山宁冈王佐的部队。因私自离队,袁文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调回宁冈担任县赤卫大队大队长。袁文才诚恳接受了处分,与王佐率部积极奋战,先后收复了边界部分失地。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派彭清泉(即潘心源)为巡视员到湘赣边界巡视工作。在彭清泉的指导下,1930年1月18日至21日,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在遂川县于田召开联席会议。会上议决用军事手段解决袁、王。袁文才、王佐被杀,直接导火线是“罗克绍事件”。罗克绍有个兵工厂能造枪,袁文才、王佐一直很想把这个兵工厂变为边界红军的兵工厂。1930年2月2日,袁文才、王佐捉住罗克绍不杀,是企图掌握他的兵工厂,为我所用。然而,袁、王没有及时向特委报告,湘赣特委便以袁王“勾结罗克绍,扰害永新赤色政府”为由,于2月22日假借“毛委员来信”,通知袁、王部队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将队伍开到永新城听编。22日晚上,特委通知开会。袁、王皆按时出席。会议由彭清泉主持。会上,彭清泉以整顿思想为由,不点名地指责袁、王“受编不受调”,“反对分田”,“勾结土豪,破坏苏维埃政府,扰害永新赤色政权”。袁文才、王佐对此责难极为恼火,最后与彭清泉等对斥起来,会议不欢而散。会议虽然争辩激烈,但特委对袁、王及其部队仍似往常一样,热情款待。23日照例无事,晚上还备有大量酒菜款待。而其实,22日晚,彭清泉和边界特委已给红五军(红五军已于1929年12月间回到边界游击)去信,并派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永新县委书记王怀连夜前往红五军驻地安福洲湖,请求派兵,立即解决袁、王。彭德怀在听了朱昌偕、王怀等汇报后,感到十分突然。但还是命红五军4纵队的2个连于2月24日拂晓赶到永新。到永新后即包围了袁、王及其部队驻地。24日拂晓,朱昌偕开枪将袁文才打死在床上。王佐听见枪声,赶忙跳墙骑马逃跑,当通过县城东禾水河时,河上原有的桥板被事先撤走,王连人带马跌进河里,淹死在禾水河的东关潭里。袁、王部40余名干部骨干随即被杀,剩下部队一部编入红五军,一部被解散。“在解决袁、王并改编他们的部队后,湘赣边特委对于王、袁在井冈山的余部,仍不放心,遂令红五军第3纵队派出部队上山进行"搜索’”。袁、王在永新被杀,其部遭到解体和收编,这起事件在湘赣边界各个方面引起巨大震动。袁文才、王佐部下,包括整个客籍的党员和群众,对袁、王被杀感到极其愤怒。他们认为这是湘赣边界特委一方面公报私仇,另一方面是打击客籍人。于是向上级党组织控告龙超清、朱昌偕等人。1930年3月初,袁、王部下共16人,写了一封信请“德怀同志转赣西南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党部”。但这封信有没有发出,以及发出后有没有反应,据现有资料已无法得知。最终,上级党组织也没有派人对他们作解释和抚慰。而当时土籍的党内负责人,反而到处宣传袁、王反水。这样一来,在很多袁、王旧部和客籍群众心里对此非常不满。另一方面,湘赣边界各县的反动政府和豪绅阶级,则是看准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造谣生事,离间袁、王旧部、客籍民众与共产党的关系,特别是对袁、王部家庭给予“抚慰”。这样一来,一些袁、王旧部和族亲,如谢角铭、王云龙(王佐胞兄)等“通电反共”,编入反动民团,掌控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另一部分人则心灰意冷,回乡务农,脱离革命队伍。早在1929年三四月间,蒋桂战争爆发,参加第三次“会剿”的湘赣两敌正规军相继撤走,井冈山根据地又重新出现了新的局面。这时红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按照毛泽东讲得“井冈山是不能丢的,那是革命最早的根基之地,是革命的母胎”的意见,又杀回到边界,使边界的革命力量倍增,取得了安福战斗的胜利,再度激起根据地军民的胜利信心。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却发生了错杀袁、王的事件,使得井冈山根据地又为敌所占。错杀袁、王使湘赣边界的革命斗争形势急转直下,后来红军部队数次上山,力图恢复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但均未奏效,反遭严重损失。设想如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仍在红军手里,当蒋介石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时,有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央苏区互为犄角,从侧背牵制由吉安、泰和向瑞金核心区进攻之敌,红军反“围剿”斗争将会主动得多。图中左为袁文才,右为王佐个人简介:袁文才(1898年10月—1930年2月23日),原名袁选三,江西宁冈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7年接受整编,参与创建。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全国解放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898年10月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袁文才是客家人,与当地土籍有较深的矛盾。1921年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早年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秋,“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时,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自卫军副总指挥。后来敌人反扑占领了永新县城,袁文才见敌人势众,带领农民自卫队保护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珍、等迅速撤回宁冈茅坪一带。后来国民党调一个团的正规军进山“追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利用山高林密的天然屏障,灵活指挥,将部队化整为零,出没无常,有利就打,不利就躲,历时一个多月,拖得国民党“追剿”军精疲力尽,不得不退下山去。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10月初,在此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向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并表示接受改编,参与创建。随后迎接毛泽东等率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1928年2月,袁文才领导的赣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从此,这支队伍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及农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4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文才仍任团长。先后率部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城、、黄洋界、坳头陇等战斗。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1929年1月,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任红4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独自返回井冈山,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全国解放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5月,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特地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接到,亲切地称她“袁文嫂子”,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袁文才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王佐(1898年5月—1930年2月23日),又叫王云辉,号南斗,出生1898年5月井冈山下庄村,裁缝出身。1923年参加绿林武装。1925年所部被地方政府收为新遂边陲保卫团,任副团长、团长,后为躲避地方豪绅追杀,重新恢复了原来队伍。1927年,在遂川县农民协会帮助下,将所部改称农民自卫军,支持遂川农民运动。同年6月,永新的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乃率所部与宁冈、永新、安福等部农民自卫军于7月26日在永新暴动队配合下,攻克永新县城,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旋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后与率部在宁冈坚持斗争。同年10月,对率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1928年1月所部接受改编,2月,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三十二团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红四军军委委员,并当选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7月,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领导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方机关和五大哨口。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动向赣南出击,奉命率第三十二团协同红四军留守井冈山,时任第三十二团团长,曾多次打退敌人,重兵进攻。3月,成立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5月,任红五军第六纵队司令。7月,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率部在井冈山坚持游击战争。1930年2月,在永新被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井冈山上的“鸿门宴”1930年2月22日下午,袁文才、王佐率红四军三十二团700余人枪,进驻永新县城禾川镇。 特委组织了上千民众,在城东浮桥头举行了欢迎仪式。大家一阵寒暄,便在城内的肖家祠堂添酒开宴。席间,彼此夹菜劝酒,猜拳行令,纷纷祝贺“袁、王二人荣升新职”。 一时间,袁、王二人与特委间出现了罕有的融洽。 当晚,酒足饭饱后,袁文才被安排到了永新县城22号,那是一所干净宽敞的宅院,王佐则住进了尹家祠堂,其余官兵则散居于附近早被腾空出来的店铺与百姓家。随后,特委会议在一家民房里召开。一开场,公开批评袁、王道:“有人背着特委,勾结茶陵土豪罗克韶,破坏苏维埃政府,破坏分田,受编不受调……”袁、王二人一听,顿觉头皮发麻。袁文才虽是绿林出身,但到底读过几年书,见过世面。他忍住气,站起身,将他们这段时间的行为一一向特委作了汇报,最后,又把抓罗克韶的动机和经过一一详陈。会场出现了短时沉寂。而耿直的王佐早已按捺不住:“你们这帮人,整天无中生有,老子为建兵工厂,辛辛苦苦,如果哪个在打我袁老庚的野话,就莫怪我王某人不客气……”说着,他将腰间的驳壳枪取下,重重地拍在了桌上。朱昌偕说:“你们干什么事都背着特委,根本就不把特委放在眼里……” 接着,王怀、等人群起而攻之。久积的怨愤,化作了种种罪名,纷纷落到了袁文才和王佐的头上。 袁文才、王佐据理力争,力陈己见。双方的争吵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会议的形势,已变得无法控制了。恼羞成怒的彭清泉拔出手枪,“啪”的一声拍到桌子上:“你这个土匪,眼里还有没有上级领导?” 如同晴天霹雳,喧闹的会场霎时死一般寂静。“土匪”,这在当时是一个敏感的字眼,早已知道中共六大文件内容的袁、王,最担心听到的就是这个字眼。然而,这两个字已经从代表中央的人的嘴里迸了出来。仅仅沉默了几秒钟,不甘示弱的王佐几乎是在怒吼:“你敢骂我们是土匪?老子的枪也不是吃素的!老子今天就做个土匪的样子给你看看!” 朱昌偕急忙出来圆场:“大家息怒息怒,暂时休会。” 会议暂时结束了,但是,双方堵在心中的怒火却越烧越旺。王佐回到住地,立刻拉上袁文才就要回去,并不停地说:“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切莫老虎上了狗当。” 袁文才制止了他。第二天,特委对前事只字不提,继续杀猪宰羊招待袁、王及其他县里来的地方武装。晚上,又请来一个戏班子,在城里唱起了采茶戏,一派太平无事的模样。这天晚上,朱昌偕按照预定计划,将袁文才安置在尹家巷22号院里,王佐则被安排在尹家祠堂内,与刁辉林住在一起。悲剧终于定格在了1930年2月24日的凌晨。5时左右,特委书记朱昌偕带着十余名荷枪实弹的赤卫队员冲进了庭院,袁文才的几名毫无防范的卫兵则被逼到了墙跟。朱昌偕早已熟悉了这个庭院的环境,他径直赶往袁文才门口,敲门喊道:“袁司令,老袁,我是朱昌偕,有事找你。”与袁文才同居一室的李筱甫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拉开了门。袁文才在睡梦中刚睁开睡眼,朱昌偕抬手就是一枪,子弹正中袁文才眉心。随即,另外几支枪同时响起,李筱甫与袁文才倒在了血泊中。就在尹家巷22号的枪声骤然响过后,一直心怀警觉并在住处内打好了地洞的王佐,仿佛天人感应一般从床上一跃而起,嘴上连连叫道:“不好,出事了。”然后,带上刁辉林等人沿着地洞钻出了祠堂,来到了菜地边,跨上几匹未卸鞍的战马,飞驰而去。然而,当他们冲到城东浮桥边时,却发现浮桥已被撤掉,宽阔而幽深的冬瓜潭顿令人望而生畏。回首处,永新县城罩于雾霭层层里,枪声、喧闹声像一壶煮开的沸水,喧腾不止。王佐等人立即牵马跳进了冬瓜潭,抱着马脖子,拉住马尾巴拼命划向对岸。就在他们快到达对岸时,守候在此的红五军第四纵队突然钻出丛林,喝问口令。他们哪里答得上,只是回答说是三十二团王佐副团长。话音未落,岸上泼水似的子弹一齐射向潭中。伴随着战马凄厉的声声嘶鸣和几人声嘶力竭的争辩,冬瓜潭回旋着一汪血污,继而渐渐趋于平静。王佐就此命丧冬瓜潭。与此同时,城中的三十二团除逃脱了部分人外,大部被缴械控制起来。特委清点现场,找到了袁文才、李筱甫等人的17具尸体,内含三十二团所部的6个连长。然而,不到一年,特委书记朱昌偕在震惊苏区的“”中被打成“AB团”,招致错杀。王怀、龙超清等人则随红二十军游走赣江东岸,两年后随队归来,与该部副排以上干部一同被冤杀。井冈山烈士纪念碑袁文才王佐雕像错杀袁文才、王佐的主谋朱昌偕1930年2月24日凌晨5时左右,江西永新县县城笼罩在一片黎明前的微明之中,突然城东一幢民房里响起几声凄厉的枪声.一个高大的身躯倒在血泊中……就在这同时,一匹快马向城外禾水上的浮桥疾驰,当马踏上浮桥,岂料浮桥在河中已被拆断,这匹马和人一起栽进了禾水河幽深无底的漩涡中.这两名死者就是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的袁文才,王佐!导演这幕井冈山斗争史上的悲剧的就是时任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的朱昌偕。从裁缝学徒到湘赣边特委书记朱昌偕是井冈山和赣西南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党史人物,曾担任过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书记.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多次提到过他。朱昌偕,小名细朵,1907年8月生,祖籍江西永新县石桥乡水西村.但自其祖父始,即迁至县城居住。朱昌偕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靠母亲织布和给爆竹店做小工养家糊口,朱昌偕唯一的一个弟弟因家贫无力抚养,被迫送了人家。朱昌偕少年时,在亲戚支助下,曾读二年私塾.后因生活实在穷困,无法维持.遂辍学在家给母亲做帮手,备尝生活之艰辛.13岁时拜师学裁缝,3年满师后,即在县城给人上工缝衣。1926年初,一批共产党员从外地来到水新,创办平民夜校,进行革命活动,朱昌偕成了平民夜校第一批学员。在夜校里.他接受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同年夏.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大革命运动如暴风骤雨席卷水新,朱昌偕勇敢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去。他组织和率领县城的学徒和青工们.带头冲进军阀把持的县衙门.缴掉了县衙门守卫的枪枝,砸碎了县衙门的牌子。不久,县工会成立,朱昌偕被推选为县工会下属的学徒、青工联合会主席。朱昌偕率领学徒、青工们向土豪劣绅、官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27年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随县委撤至永宁边境的九陇山、小西江区一带坚持斗争。1928年2月,遵照井冈山前委指示,中共水新县委在小西江区恢复,朱昌偕任县委委员.1928年5月,他调任永新赤卫大队党代表,曾率永新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参加了龙源口战斗和水新圃敌,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敢冲锋,受到人们称赞。1928年7月,他被任命为中共永新县委常委,并担任县总工会主席。在1928年lo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届特委委员。同年12月,湘赣边特委常委因故改组,朱昌偕担任了特委常委。1929年1月,红四军。五军主力先后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后,井冈山根据地被敌占领,边界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湘赣边界特委披打散.地方武装也灌到了很大损失。为了挽救危急局面,把湘赣边的斗争坚持下去.2月中旬,朱昌偕以特委常委身份,挺身而出召集永新、宁冈、茶陵三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湘赣边临时特委,朱昌偕被选为书记。2月14日,原特委副书记陈正人从遂川来到水新后,又召开了原特委常委扩大会,成立了新的临时特委,朱昌偕仍被推选为书记。朱昌偕在任临时特委书记期间,积极领导边界各县整顿党的组织和地方武装,恢复和建立红色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工作,使湘赣边界出现了新的斗争局面。1929年5月.上级任命邓乾元为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朱昌偕担任了永新县委书记。他工作有魄力,能打开局面.同时工作深入细致,脚踏实地,各项工作都进行得卓有成效。湘赣边界特委1929年8月写给中央的报告中称:“现在第一个有工作成绩的是永新县委。”1929年8月10日,特委书己邓乾元奉中央命令调往湘鄂苏区,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土任兼红八军政委。邓离湘幢边后.朱昌偕被重新任命为湘赣边特委书记。11月,特委领导边界军民攻克了永新县城,边界武装割据的烈火越烧越旺.朱杀袁、王铸大错正当边界斗争蓬勃发展的时候,湘赣边界党内却发生了了件令人痛心的事件,即袁文才、王佐被杀事件。朱昌偕.作为边界特委的主要负责人在这一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衰文才,是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人,生于189g年10月。父亲是个老实勤劳的农民。袁文才少年时也进过中学门,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回家.后因带头抗租闹粮,与当地豪绅结下冤仇.1924年组织绿林马刀队,公开打起劫富济贫的旗帜。王佐,1898’年s月生于江西省遂川县下庄一贫苦农家,因家境贫穷,没有读过书,后学裁缝谋生.因不堪豪绅压迫.也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在井冈山一带过着绿林生涯。1928年9月,在当地党组织工作下,袁、王率部下山.改编成农民自卫军,参加大革命运动。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袁、王对工农革命军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接受了前委及毛泽东的领导。袁、王的部队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1928年5月以后为红四军三十二团),袁、王任正副团长,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袁、王率部参加了整个井冈山斗争.屡建战功.他们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功不可没.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时,袁文才奉来是调任红四军参谋长随主力下山的,但他因故途中开小差返回了井冈山,和王佐一道继续在宁冈、井冈山一带坚持革命斗争。袁文才、王佐既早巳脱离绿林生涯,参加了革命,并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湘赣边界的最高党的机关——湘赣边界特委还要诛杀他们呢?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二:其一,党的“六大”通过的有关决议中对参加武装起义的土匪部队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首领看待,严厉镇压他们’的非常错误的“左”倾政策对边界党的影响深重,这一政策使边界特委领导人对袁、王的看法充满了“左”的情绪,始终未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由此而产生了隔阂和矛盾。其二,袁、王本身和他们的部队存在一些不良习气。袁、王虽已参加革命,所部也改编为正规红军,但绿林习气毕竟一时难以彻底消除。袁、王身上存在组织观念不强的毛病,井冈山时期,袁、王对毛泽东较崇拜,甘愿服从。但对其他人的话就不太听得进去,在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对宁冈县委、湘赣边特委有时就表现得不太尊重,部队的行动常不请示报告,独断独行。因而原来与县委、特委之间的矛盾就愈来愈严重了。如果仅限于此,湘赣边特委还不至于要诛杀囊、王.而使特委最后决定除掉袁、王的导火钱,便是“罗克绍事件”。罗克绍是湘赣边界赫赫有名的反动人物,身任茶陵,酃县、宁冈、水新、莲花五县联防团团总,是红军的死对头,他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能生产五响步枪、子弹和手榴弹.袁文才想把这个兵工厂缴获过来,为自己所用,1930年2月2,日,罗克绍带随身警卫20余人到茶陵猎狗垅姘妇家过夜,走漏了消息.袁文才率部连夜急行90余里,攻打猎狗墟.活捉了罗克绍.袁文才为了让罗克绍交出兵工厂并派人到长沙购钢铁、洋硝,未当场杀掉罗克绍.而是为罗松了绑.摆了酒席招待他,和他进行了交谈,井安排他住下来.然而,袁文才所做的一切,并未向宁冈县委、湘赣边特委请示报告,宁冈县委、湘赣边特委全然不知,而“袁、王勾结罗克绍要反水”的谣言却不胫而走.当朱昌偕得知这一情况时,虽半信半疑.却甚为担心.他连夜召集宁冈县委书记、湘赣边特委其他领导人龙超清、王怀、谢希安、彭文样等人开会研究对策。朱昌偕认为,党的“六大”决议有要“对参加武装起义的土匪首领要严厉镇压”的精神;11月18日在遂川坪田村召开的有中央特摄员彭清泉参加的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也作出了“必须坚决解决袁、王”的决定;而今又发生了“罗克绍事件”,虽然尚不清楚“袁、王勾结罗克绍反水”是真是假,但倘若是真的,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革命不致遭到损失,应该果断地下决心.先下手为强,解决意、王。对于朱昌偕的意见,与会者均表赞同,最后通过了尽快解决袁、王的决定。但朱昌偕清楚,要诛杀袁、王不是件容易的事,袁、王队伍有700多人枪,队伍强悍,打起仗来勇猛不怕死,硬对硬难以对付,只能智取。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即以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名义给袁、王去一信,声称上级决定,边界各县部队拟编入红六军,袁、王部为六军三纵队,袁为司令,王为副司令,即日开赴永新县城集合,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俟袁、王到永后、将他们与部队分开安排住宿,晚上即可行事。大家都赞同朱昌偕所定计策。朱昌偕还特别提出.要以特委名义去求助红五军,要求五军开到永新城来.配合行动,主要是防止袁、王部反抗。几十年以后,彭德怀回忆了此事:“某晚深夜,边区持委书记朱昌偕<似乎还有王怀或其他人,记不清楚了)来我军部,向军委报告情况。他们谈袁文才、王佐要叛变,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彭德怀自述》1981年版)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袁文才和王佐接到特委来信后.不知足计,欣然从命。2月22日,袁、王部队除留少牧人在宁冈外,大部于当天抵达永新县城.朱昌偕事先已派人安排了袁、王和部队的住宿地点,袁文才住城东尹家巷22号,王佐住尹家柯内,部队分住几个店铺.与袁、王住地有一段距离。袁、王及其部队受到永新县委、湘赣边特委热情接待,白天开会,晚上看戏,还搞了大量酒菜款待。2月23日晚.红五军第四纵队从安福洲湖出发.24日拂晓前赶到了永新县城,包围了袁、王及其部队住所,此时,袁文才、王佐正在睡梦之中。已是凌晨5时左右,朱昌偕率十几个警卫人员敲开了袁文才的住房门,随即向尚未起床的袁文才开枪.袁文才来不及哼一声.便被打死在床上,副官李筱甫也桩打死。住在不远的王佐一贯警醒,听到枪声,情知不妙,急爬起,在随从的簇拥下,直奔马厩,牵出坐骑,翻身上马,慌忙往东门疾驰,窜上禾水河上的浮桥,岂料河中浮桥已被拆断,裁入河中,王佐不识水性,桩湍急的漩涡卷入幽深的东瓜潭中淹死……。袁、王亲信、随从被打死40余人,其余均被缴械。留守宁冈、井冈山的袁、王部分队伍闻讯纷纷反水,投靠反动派。这以后直到1949年9月底,井冈山一直被反动势力占据,红军几次攻打,都未攻下。袁、王未死于战火纷飞的战场.而死于自己同志之手,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杀害袁、王无疑是错误的,在这一事件中,主谋者朱昌偕作为湘赣边特委书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主观上虽然自以为在坚决执行党的“六大”决议和圩田会议决定,消除革命隐患.捍卫革命利益,但客观上却错杀了自己的同志,产生了损害革命利益的极为严重的后果。自毙梅花山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朱昌偕当选为执委委员。同年10月,朱昌偕奉命到赣西南特委工作,并受中央委托,对赣西南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组织、群众运动等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向中央写了《赣西南朱昌偕报告》.吉安攻占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朱昌偕当选为省苏执委委员.1930年12月间,在吉安富田发生了“富田事变”。1931年1月上旬,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富田事变”引起的混乱,加强赣西南地区党的领导,决定成立赣西南特区委(相当于省委),朱昌偕被指定为五常委之一,负责西路工作。中旬.又作为湘赣边唯一代表赴中央苏区参加了苏区中央局成立会议。会后,他即在西路分委(分委机关设公水新)主持工作。1931年8月.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朱昌偕参加了临时省委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原西路分委、湘东南特委负责人联席会议。对于中央统一湘赣边党的领导,成立湘赣省委的决定.池从内心拥护、也准备在省委领导下,努力工作。不久,湘赣省委开始了肃反运动。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肃反运动逐渐扩大化。苏区中央局认定“原西路分委是AB团把持”,湘赣临时省委也认为“原西路分委完全在AB团领导之下。实行反革命阴谋破坏”。原西路分委一些于部被打成AB团分子遭到逮捕。在这种情况下.朱昌偕作为原西路分委主要负责人内心感到恐惧,担心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当作AB团分子遭逮捕。于是在8月的一个深夜.在师弟徐庆国接应和随同下,连夜逃至永新县高溪乡的梅花山,藏匿在一个山洞里。湘赣省委保卫局发现朱昌偕躲在梅花山,即发动数百人搜山.一连搜了几天.朱昌偕粮尽水绝,这时.朱的师弟劝他逃到梅花山西麓的茶陵白区去.寻一条生路。朱昌偕一昕,即严厉呵斥师弟:“你这是什么话!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决不投靠敌人!”然而他又不愿意作为“AB团”反革命分子.被自己的同志捕杀.思想陷于极度矛盾中,难以解脱,最后开枪自尽。朱昌偕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象左娜(原西路分委副书记)、龙贻奎(西路分委秘书长)那样逃向敌人的营垒,背叛革命.效劳敌人,而选择了自毙这条路,虽然不值得称道.但似不应苛责。纵观朱昌偕一生,他从一个裁缝工人走上革命道路开始,直到担任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赣西南特区委常委,最后在梅花山自尽几年的时间里,他革命坚定,斗争性强,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又直接策划杀害了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重要贡献的袁文才、王佐,铸成大错.而最后在“左”的错误路线下,被迫自杀.对于他,应该怎样评价?历史是公正的.人民不会忘记为革命作出贡献的人们。王震曹回忆说:“朱昌偕是裁缝工人出身,工作表现好,犯过错误.功大于过,不是AB团子”。人民政府对朱昌偕也作出了公正评价.追认其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