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简史 | 第八章(第九节)明朝时邓氏家族的迁移史
三塘铺文学 | 邓少树:邓氏家族事务之浅见
共商大计 | 上湘茶冲邓氏文化中心修祠修谱启动大会圆满成功
族务建设 | 湖南省上湘茶冲邓氏文化中心国庆节动工兴建
认祖归宗 | 家谱文化:读不尽的精神内涵
家规家训 | 从邓氏宗祠对联看邓氏文化源远流长
认祖归宗 | 百姓通谱网:为什么要修家谱
【邓氏文化】邓氏家训,中华邓氏后代传承下去!
一、明朝的历史简介和婚育状况
1、明朝的历史简介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276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期因政治腐败和天灾外患[10-12]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长治久安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代户口峰值出现在晚明,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97亿人;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而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2、明朝的人口迁移
按《中国人口迁移》载,元末明初,中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从“靖康之难”到元末的两个多世纪中屡遭浩劫,至明初已是“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与人口高度稠密的江南形成鲜明对照。这种极不平衡的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对人口迁移的现实需求,再加上开疆卫边的需要,使明初出现了人口迁移的一个高潮,但其性质与前几次因动乱产生的大移民完全不同。
明朝建立后不久即着手组织人口迁移,如“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徙“沙漠遗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等。故史籍称“太祖时徙民最多。”明初为了巩固边防,在长城一线设立了称为“九边”的9个镇,在国内其它战略要地,也设立了许多驻兵设防的卫,仅洪武朝三十一年设卫即达136处。为解决边防军的粮饷问题,明初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于时,东自辽左,北抵宣大,西至甘肃,南尽滇蜀,极于交趾,中原则大河南北,在兴屯矣。”前往云南屯田的移民多达四五十万,规模浩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湖广填四川”运动
按我中华邓氏族谱网收录的文章《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一次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明末清初。本汇编所收资料均为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所谓“湖广”原指元代所设“湖广行省”(含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贵州一部分)的简称。到明代,“湖广行省”分为广东、广西、湖广三个布政司(省)。这时的“湖广布政司”辖今湖北、湖南之地,习称“湖广”。明末清初迁往四川、重庆的移民主要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甘肃、江苏、浙江、贵州和云南等十余个省,尤以湖南、湖北为多,故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称。
(2)、明洪武到永乐的十八次移民
明朝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极其频繁的历史年代。据《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移民的具体历史依据及信息反馈》一文载,明洪武到永乐的十八次移民去向记载:
1.洪武六年(1373年),徙山西真定民屯凤阳。(《明史》)
2.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明史》)
3.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明太祖实录》)
4.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徙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明太祖实录》)
5.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东昌、广平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明太祖实录》)
6.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民张从正等一百一十六户告愿应募屯田,户部以闻,命赏从正等钞锭,送后都督佥事徐礼分田给之。(《明太祖实录》)
7.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冯胜、傅友德等在大同等地屯田。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民七卫,每卫五千六百人。(《明太祖实录》)
8.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迁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徙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明太祖实录》)
9.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二万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明太祖实录》)
10.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赐之钞,复五年。”(《明史》)
11.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其余有罪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
12.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明史·成祖本纪》)
13.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明史·成祖本纪》)
14.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吏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明太宗实录》)
15.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明太宗实录》)
16.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上以其(隆庆)当要冲,而土宜稼樯,改为隆庆州……而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明太宗实录》)
嘉靖《隆庆志》载:“本州岛岛原编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红门、黄报、白庙、版桥、富峪、红寺六屯,谓之前十里,谪发为事官吏充之。榆林、双营、西桑园、泥河岔道、新庄、东园、宝林、阜民九屯,连关厢谓之后十里,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充之,每户拨田五十亩,任种办纳粮差。”
17.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明太宗实录》)
18.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明太宗实录》河南洪武朝迁者最多,其次是永乐朝。
其中:
1、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10个地方,也就是明清时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个州府,其中又以南昌迁出人口最多。(见《明初江西人口首次大迁移促“江右商帮”兴起·明初政府强制性移民》)。
2、“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见《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与增减的思考》)。
3、明朝的婚育状况
按《古代婚配年龄:女孩子17岁不嫁父母有罪》和《我国古代青年男女结婚的年龄》载:“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已经非常明确的知道明朝人类的婚育状况。如果按男方婚龄计算,明朝享国276年的繁衍代数理论化的计算结果应是17.25代人。
再结合上文《邓氏简史第八章 第八节 元朝时期邓氏家族的迁移史》的理论推算结果“元朝灭亡时,我们邓氏家族繁衍代数的理论推算结果应是140.0345代到151.3295代”,可以认定为,到明朝灭亡时,我们邓氏家族繁衍代数的理论推算结果应是157.2845代到168.5795代。
下面孤峡山人就收录到的明朝时邓氏家族迁移记载系统整理如下(当然,因孤峡山人个人收集能力有限,不能全面反映明朝时我们邓氏家族的迁移概况)。
二、明朝时邓氏南迁福建
1、宁化县安远硝坊邓氏明洪武十八年由河南深水迁入
《三明境域姓氏族谱初探》载:另一支则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河南省深水迁入宁化县安远邓家(见宁化县安远硝坊《邓氏族谱》)。
2、友兴公迁居龙岩小池卓洋村
《(龙岩卓洋世德堂友兴公房》江西永丰邓氏族谱世系之由》载:“友兴,号松峰,生于江西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廖源西上社油麻段层山府前。友兴公五代之祖公父曰‘原亨’,祖曰‘仲荣’,曾祖曰‘成可’,高祖曰‘千三郎’,即景源公之三子也。初因叔原举公派贩生理来岩,住在小池黄番陈坑起炉(即定居),始与弟旺公于永乐间旅贩游铁生货至累千,择田置产,惟卓洋居多,故娶氏于斯而家居焉。”
据孤峡山人最终核实,友兴公的祖地是今天的福建上杭县蛟洋镇东乾村而不是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友兴公的灵牌就供奉在了东乾村的邓氏祠堂里。按族谱记载,这个祠堂内共供奉着包括友兴公等64个祖先的灵牌。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廖源西上社油麻段层山府前应是友兴公的出生地而不是祖地。
三、明朝时邓氏南迁广东
1、茂名鳌头上茂沙村邓氏始祖邓晓亭原籍东莞庐德乡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载,上茂沙村:邓氏,邓晓亭原籍东莞庐德乡,明朝年间卜居镇盛镇白沙,为白沙一世祖,六世邓志劲于清朝时迁居于此,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2、邓正考因官定居湛江徐闻北潭村
《广东湛江徐闻县的客家话村落》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新安县人邓正考中举人,委任琼州府澄迈县教谕,任满落籍徐闻定居,其后北潭村的邓氏子孙功名辈出,在徐闻可为一豪门望族。
3、邓横浦公后裔分迁下汾、营场、长迳桥等地
《南雄邓氏族基祖录》载:“元代,邓横浦公自大余水城迁南雄梅岭红梅邓屋村。其后裔于明洪武六年分迁下汾、营场、长迳桥等地。”
4、平直公后裔邓应成迁居广东乐昌坪石天堂
邓学智编著、邓持韬编辑的《天堂邓氏由来与辛田简史》一书中称:天堂基祖邓应成,生于元世祖至二十六年已丑(公元1289年),卒于明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享年86岁。
本族邓氏,从湖南汝城庐阳邓氏,迁至湖南宜章九羊,再迁往广东乐昌坪石天堂。天堂邓氏开基始祖应成公,传至本人经已逾二十世矣。
5、俊文公后裔仲文公明朝成化年间迁居广东仁化大井
台湾的邓耀廷、邓应熀宗亲在《广东仁化大井仲文公系族谱·邓氏族谱序》中称:至俊文公,中式进士任福建汀洲府连城县令。始离新野,而随居儒学前街,妣黄氏生二子长永泰次宏开。宏开公妣庄氏賜赠安人,生三子长胜聪次胜玖三胜耇。胜耇公由举人任广东潮州同知,妣吴氏生二子长福招次洪泰,福招公妣王氏,生六子:长亮子、次闾子、三庚子、四海子、五八子、六忠子。八子公妣罗氏生子——仲文,选取优贡,天顺年间特授韶州翁源县令,历任有年。生有五子,暂居下乡斯茅坪,于成化年间迁移仁化县光宅乡平山都大井村,开基创业、奠厥居处、广买田塘屋宇,续置产业山岭石寨等项。
6、维俊公从深塘村迁陆河县河口镇上湾村开基立业
广东省陆河县河口镇上湾村邓立燕宗亲称:其祖维俊公号邓通五郎在明万历年间从深塘村迁到此地开居立业,遂建祠堂一座,座东向西分金乙山辛向,巍巍乎立于天地间,轩轩然绵绵数百年!
7、志圣公后裔迁今揭西南山镇南山村
《潮汕的“半山客”》载:“揭西南山镇南山村,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邓氏来此居住时,已有18姓聚居”。
8、广东东莞莫家洞邓氏家族
(明代末叶邓元瑛的后裔邓云霄公的后裔)
《莫家洞邓氏》载:今东莞中学南区内靠西一部分,在清朝以前,曾名“莫家洞”。邓氏家族可算是莫家洞的名门望族。元亮、元瑛、元禧、元祯、元和是邓氏家族五大房。其中,元亮一房居住于莫家洞,邓元亮的儿子邓惟汲娶宋高宗室赵构三女儿,被封为“税院郡马”。宋宗室女(邓家称为皇姑)后卒于莫家洞,葬石井“狮子滚球”,即今之“皇姑坟”(是东莞文物保护单位)。直至解放前,香港的元亮子孙都会回来东莞扫皇姑墓。直至明代末叶,邓元瑛的后裔邓云霄迁移到莫家洞。
直到明代末叶,邓元瑛的后裔邓云霄迁移到莫家洞。邓云霄,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广西兵备。其著作甚多,主要有《邓氏诗选》,是东莞目前存诗之最多的莞邑名人。邓云霄迁居莫家洞后,子孙蕃衍,近代以邓蓉镜、邓尔雅父子最知名。
9、怀集县汶朗镇草朗村邓氏家族
(明万历年间轩纲公后裔)
《怀集“百岁流芳”牌坊》一文载:据怀集史料和草朗村《邓氏族谱》记载,该村的开村鼻祖邓轩纲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代崇祯年间从怀集县甘洒镇迁到本县汶朗镇草朗开村居住,繁衍生息。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邓轩纲驾鹤西去,享年103岁。当时的地方官员给朝廷上书,称“百岁老人罕有,八十孝子难逢”,请求皇上御赐牌坊以示褒奖,并获得皇帝恩准。
四、明朝时邓氏迁广西
1、平安乡新街村凤凰屯邓氏祖籍全州两河乡大田村
据平安乡新街村凤凰屯《邓氏族谱》记载:“祖籍全州县两河乡大田村,开初由承琢公之后裔第十八代孙世隆公(斌祜公长子)从全州大田迁至桂林市平乐县羊眼村立庄,取名邓陂。后由世隆之子俊满公于明永乐二年甲申(1404)迁至恭城塘边村居住。有进士齐士简招住邓俊满、陈之良、李文举、龙文免四姓,同心协力,描水开垦,报效朝廷,升科报税,雇请龙文免管水。在塘边村居住87年后,于弘治三年(1491)迁至邓杷高坪寨居住。”又载:“由第十世祖必湘公与李清枝勘明朱砂岭立庄。因此地形酷似飞凤,故取名凤凰村,”时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
2、西岭乡岛坪村、下宋村邓氏由湖南东安县上花桥迁入
西岭乡岛坪村邓姓与下宋村邓姓同谱,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由湖南东安县上花桥迁入西岭乡岛坪源。
3、日新公迁广西昭平
2020年4月11日有宗亲在我中华邓氏族谱网留言称:广西昭平县日新公,明初随父宦游南京数载,父卒后随堂叔父邓愈南下平蛮乱。字辈:永敬孟廷以子愈伯成友一上大学芝思怀善才元。
4、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平寨村邓氏家族(瑶族邓氏后裔,明朝迁入)
《700年圣物惊天现世12姓瑶人相认信物(图)》载:村中长老邓明光家的族谱记载着:“明太祖以来洪武年间由全州灌阳千家峒发迹到平乐府富川县,洪武二年岁次乙酉原籍经家考处地方居住平寨村。”现在居住在平寨村的邓姓后裔约500多人。这些人家中的神龛上都写有“祖籍灌阳千家峒,孙邑富水七都乡”的对联。
五、明朝时邓氏南迁江西
1、新余渝水区水北镇邓家邓氏家族由福建迁入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水北公社概况》载:邓家:大队驻地。西北紧靠上新公路,南有蒙河环抱,地势平坦。46户,246人。[辋溪邓氏族谱]如水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王里之庆阳江徙此。
2、新余渝水区水北镇琴山邓氏自水北迁入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水北公社概况》载:琴山:位于水北街南9公里。包括琴山新屋、老屋、庙下、木港4村。木港属北岗公社。东邻水北和罗坊公社,南与北岗公社毗连,西界马洪公社。属丘陵地,约2平方公里。4村都姓邓。
[邓氏族谱]明嘉靖已末年从水北迁此。因村建于琴山之麓,故名。
3、南城有永乐末年进士邓棨
《明史·卷167》载:邓棨,字孟扩,南城人。永乐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奉敕巡按蘇、松诸府。期满将代去,父老赴阙乞留,得请。旋以忧去。宣德十年,陜西阙按察使,诏廷臣举清慎有威望者。杨士奇荐棨,遂以命之。正统十年入为右副都御史。北征扈从,师出居庸关,疏请回銮,以兵事专属大将。至宣府、大同,复再上章。皆不报。及遇变,同行者语曰:「吾辈可自脱去。」棨曰:「銮舆失所,我尚何归!主辱臣死,分也。」遂死。赠右都御史,官其子常大理评事。後谥襄敏。
4、奉新有邓良知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28》载:奉新地处南昌府境内明代时这里文风很盛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应昇在叔祖宋和庆创办的家塾内就读。七岁时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
5、江西宜春邓氏始迁祖:明朝的邓景谟
江西宜春邓氏四修支谱(纂修者不详,民国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载其始迁祖是明朝的邓景谟。
六、邓氏迁居江苏
天佑堂一族海珠公由江西南昌迁入江苏
《江苏如东邓氏·第二部分 天佑堂一族迁入江苏》载:“本族始迁祖海珠公,原籍江西南昌爱明。明成祖靖难之师南下,不顺者诛。公为倪太守故友,倪太守高义不屈,死节。公受株连,不得已只身潜至江苏角斜,止于陶姓家,陶以女妻之,遂家焉。靖难之师既息,明成祖大赦天下,公之族弟珍,任泰兴县令,公闻讯前往会于私衙,兄弟相别十余年,悲喜交集。及珍任满,邀公回籍,公因陶公故,遂留居角斜。公生二子,长舒、次须。舒子玉山,玉山子东洋。东洋公少有大志,见角斜地质贫瘠,又不惯与盐枭为伍,遂迁居如皋之东古坝北,自为一宗,创建邓庄,公乃古坝邓庄邓氏之始祖。”
七、明朝时邓氏南迁四川
1、广安邓小平的始祖邓鹤轩原籍江西吉安庐陵
《文物专家确认邓小平祖坟葬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载: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和井冈山师院的文物专家……一致确认邓小平祖先邓光荐的坟墓葬在富田镇横坑村。……“《邓氏家谱》从明时始,记至民国初年。上面写明:一世祖为邓鹤轩,原籍江西吉安庐陵人,明洪武十二年,以兵部员外郎入蜀,遂家广安。”
2、昶公等八人入川居西乡梨坝等地
邓朝春在《川渝锣锅邓讳兴元之八子入川及落业基本情况》载:“明弘治年间(1496年前后),始祖公讳昶(据推测出生于1460年前后),祖妣李氏,生子天祥。因人口繁衍,偕兄弟家小填蜀,离乡时凭族长美河、天河、银河将业出售与张银州。祖八人入川至绥定府(今达州市)北门,将一锣锅碎分八片,各执一片,为后世之记,而各自分居于东乡(今宣汉县)、达州、广元、南部、广安、阆中、荣阳等数处。我祖昶公入川始居西乡梨坝,复迁通邑圈子山苋菜园,通江县火铺山等地”。
3、四川蓬安县碧溪桥邓氏先祖由江西迁永州府零陵县城
《四川省蓬安县碧溪桥邓氏》载:“据查,我支先祖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贵溪县(金溪县?待考)归德乡八大民村迁往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城,祖坟位于三角堰凉桃山纱帽岭、石角山仙人桥一带。”
4、邓忠明朝正德年间由云阳迁宣汉
《宣汉县志》载:邓方达字潜圃号柳泉云阳县云安乡人举人出身,世代居住在云阳县西马鞍山麓之野鸭池,晚年号鸭池,始祖邓忠明正德中由云阳明经官东乡县学教谕,卜居于柳林溪子孙随落家,六代诰授奉直大夫,名字叫邓鼎宏字荆山顺治十八年补云南弥勒州知州没去,降为会川卫经历,到第九代曾祖邓德升字上闻,祖邓琳字葆光增生,考斌字文毅,迁李家坪。
明朝正德年间的四川绥定府东乡县即今天的宣汉县。
5、四川凉山盐源邓氏家族(明洪武年端一公后裔)
《四川凉山盐源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一文载:邓姓,据邓显顺藏《邓氏族谱》载:始祖端一公,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马祠堂人,袭爵魏国公,录指挥使。明洪武十四年辛酉秋九月,以颖国公傅有德为和征南将军征云南,靓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副之,公以指挥使从。十六年癸亥春三月,颖国公还,西平侯留镇,加公征南副将军,进抚小云南,即宁(远)府,现改西昌。……后改宁番卫,现改冕宁县……又远移者盐源黑地(今盐源县长柏乡境内)。……端一祖奉命来冕经历二十余代,早称旺族……第十五世祖邓学荣“移民黑地”。至今传四代,约100年,邓姓今在盆南各乡镇,及左所、树河、右所等区皆有分布。
6、四川某地邓氏家族(明洪武四年入川的邓仕公后裔)
此支邓氏有人在网络上留言称:邓氏始祖邓仕和始祖妣伍氏,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从湖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至今派延二十余代,六百余年。
因这个宗亲没有说明是具体哪个乡镇哪个村落的,所以孤峡山人只好以“某地”代为注明。
八、邓氏迁重庆
邓魁于明朝中期在邓家河(今属重庆万盛区)
重庆万盛区邓姓:祖籍河南南阳新野,后来南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明洪武初,随“湖广填四川”,落业于遵义府板桥县。明朝中期,后裔邓魁,廪生,授任今綦江县从学正堂,卸任后落业綦江县南门桥附里立户,后讨照邓家河生息繁衍。
清初有支脉迁入今万盛区境的万盛场、青山等地。清咸丰元年捐资修建三元桥的邓九先先生,咸丰十一年被太平军杀害的邓卓南先生(清朝廷敕封为“云骑尉”),就是这支邓姓的后代。
九、邓氏迁居贵州
1、荣宗公自湖南武冈迁居贵州
《南阳郡邓氏家谱<入黔始祖荣宗公>支系·入黔遗序》载:吾祖籍三楚。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牛栏山小山后。明洪武创立初年。因贵州黔南苗蛮猖狂。洪武欲扫平寇判。调北征南。吾祖邓公讳荣宗。钦受洪武御赐平蛮大将军之职。领兵入黔。……一十有年。我祖所乘之马逝。公有所感。故立坟包墓。上刻公名。即表朝廷。公已故终。由子仲清袭任守职。我祖假此隐姓埋名。移居普安属下让里龙场营里。公莫氏生子三:仲文、仲政、仲清。我祖享年八十有余。故葬大营里后。墓立巽山乾向。课记翰林地是也。莫氏祖婆葬于者恩冲看家山。墓立庚山甲向。
十、邓氏迁居云南
1、隆陆公落籍云南昭通市镇雄
《明?邓隆陆将军支系简介》载:邓隆陆将军(公元1344--1392年),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告老辞官,居白鸟。
几历兴废,几历兵变。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岁次壬申九月初九逝世。享年49岁。葬于镇雄县唐房乡白鸟大树湾,酉山卯向。
邓隆陆将军生二子:邓玉贤、邓玉华。
本邓氏支系字辈从邓隆陆公起(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唐房乡白鸟邓氏支系字辈):“隆玉水王系,人志芳春永。国家祥瑞兴,光彩振书声。成荣英秀士,飞凤鸣朝廷”。
2、江川县邓氏正起公自南京迁云南
明洪武年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邓氏自南京迁入。邓正应在《马公讳兆麟基母马氏生基总志铭》记载:“正起祖,金陵遗籍,官游至滇,初落棋阳梅薗,卜茔卧牛山,代湮难稽及”。
十一、明朝时邓氏南迁湖南
(一)、长沙邓氏
明朝时迁入或是分布在湖南长沙的邓氏有13支:
1、洪武年间祥泽公迁宁乡玉堂铺、祥学公迁宁乡枫坪、
祥业公迁宁乡石板、祥仕公迁宁乡清溪
祥儒公迁宁乡邓河、祥任公迁善化塘赤
《湖南氏族源流·邓·宁乡邓氏》载:以东汉邓禹,字仲华,封高密侯为一世祖。至六世遄公、遐公于建安末年因诸侯割据,民无所定,乃弃职徙江西洪都(即南昌)。至四十世天骑公,南宋末年中明经科,迁江西新建大洲。至四十六世祥泽、祥学、祥业、祥仕、祥任、祥儒六支,明洪武年间由大洲迁湘。
祥泽居宁乡玉堂铺。祥学居宁乡枫坪。祥业居宁乡石板。祥仕居宁乡清溪。祥任居善化塘赤。祥儒居宁乡邓河(湖冰在《邓姓》称祥儒居大河前横。(见湖南宁乡《沩宁邓氏三修族谱》)。
祥儒公三子:开忠、开孝、开义。义公乏嗣,忠裔世居邓河。孝裔五传至基益公,明嘉靖时迁本邑渣山塘及小冲杨荷塘,处益公子二,长先彝,次先德,德裔美三明万历时徙居湘乡马林桥,彝裔美贤康熙时迁居宁乡北湖。该支名人邓日胜,记名提督。
清雍正元年(1723)六支始修族谱,嘉庆8年(1803)学、业、仕、任、儒五支合建宗祠于玉潭,道光18年(1838)五支合修族谱。光绪5年(1879)儒房三修。纪世诗:德庭均文子,祥开殷泽传,振基先绪丕,绍美祖功贤,礼法承家日,谟猷辅世年,一支敦本厚,嗣续庆云联。
现存的族谱有:
A、现存湖南宁乡扶策堂邓氏重修支谱(不分卷、清朝邓祖永等纂修,清雍正元年(1723)木活字本),存卷1--9、卷首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1--6、10、11、14、17、20--23、卷首、卷末保存在上海图书馆,另美国犹他族谱协会也有保存。
B、湖南宁乡邓氏续修支谱四卷(清朝邓阳培纂修,清同治五年(1866)南阳堂木活字本),保存地点是上海图书馆、寻源姓氏和美国犹他州族谱协会。
C、今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清朝邓云台纂修,清道光十八年(1838)南阳堂木活字本宁乡南阳堂重修族谱(不分卷)2册。
C、今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清朝邓述村等纂修、同治十年(1871)南阳堂木活字本湖南宁乡邓氏宗谱八卷首一卷的卷2--4、7、8、卷首。
D、今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沩宁枧坪邓氏支谱十五卷(清朝邓礼旒等纂修、清光绪五年(1878)守艺堂木活字本)卷1、5--10、13、15。
E、宁乡沩宁邓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朝邓义炳纂修,清光绪5年(1879)木活字本)存于族谱商家手里。
F、今上海图书馆保存有清朝邓峙卿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南阳堂木活字本的湖南宁乡邓氏重修支谱卷5、6、9。
G、民国间守艺堂木活字本沩宁枧坪邓氏三修支谱二十三卷的卷2--4、7--23。
H、湖南宁乡邓氏宗谱八卷首一卷的卷1--4、7、8卷首(邓经弼等纂修、1913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2、宁乡湄冲邓氏:迁祖兆圣公
谱称该族自汉高密侯仲华公起河南新野,至六世祖遐公汉末避曹氏忌,乃随兄棠邑令由河南徙籍江西城南,厥后子姓四散。惟该支支祖兆圣公明初由江西庐陵迁沩宁一都湄冲,后复分琦、璋两大支,有徙居六都月湖冲者,有徙居八都南门口及隶籍湘潭、资江等处者。宗祠建于清嘉庆间,位于宁乡八都南门口。道光间纂修支谱,1935年续修。老派:国承先瑞时运昌隆瀛应明林泽裔锡簪缨。支派:裔锡廷枝茂,家声益克彰。续派:诗书诒后嗣,忠孝笃前光,东汉官箴肃,南阳世序长。
中学大全
集安市 集美区 连云区 米东区 来凤县 四方台区 浦北县 金寨县 宣汉县 栖霞市 铁锋区 大安区 阿鲁科尔沁旗 象山区 右玉县 彝良县 朝阳区 黟县 黄龙县 泉山区 汉川市 霸州市 榕城区 田家庵区
校园资讯
- 瑞安各中学高考成绩单出炉,速来围观!
- 百年前的潍坊名校(罕见历史老照片),放眼望去满是震撼
- 邯郸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南校区2020级教师团队介绍
- 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招聘各科教师
- 天津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学习流程
- 石家庄评出首届100位中小学骨干校长,还有十大知名校长!祝贺!
- 浙江杭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详解版)
- 从陕西走出去的明星竟然这么多,咱渭南就好几个!
- 山西开学时间2020下半年
- 5-6年级必读书单,北京最顶尖中小学孩子都读什么书?(人大附小、清华附小等详细书单)
- 2020收官之战!《上海市中小学生空手道锦标赛》成功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体育馆举办IKO本部道场获得骄人战绩~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贫嘴小娇妻
- 2、极度兽性完整版
- 3、狗狗猩猩大冒险全集
- 4、青青岛社区黄岛论坛
- 5、特警傻后要休夫
- 6、悠久社区
- 7、一起去看流星雨第三部
- 8、帅同文学转载
- 9、ttwyt
- 10、林敏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