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5的纪录片,带你读懂河西走廊的厚重历史!
最近一周南宁的气温都高达37度,温度虽然不算最高的,但湿度绝对在全国名列前茅。高温+高湿=蒸汽锅,除了泡在泳池和宅在空调房,真的是躲无可躲。
宅在家里,漫漫长日,也不能总是做家务和监督娃做作业,也得有点娱乐吧?于是我追了一部热剧《我的前半生》——可是,儿子也凑过来看得津津有味!这剧虽说没啥少儿不宜的内容,但这种题材让小学生看总觉得不合适,加上剧情越来越狗血,我果断弃剧了。
接下来看点啥呢?只能是老少咸宜的纪录片。上网一搜还真的找到了一部豆瓣评分9.5的消暑大片:
风起,埙鸣,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响起,西域一幕幕壮美恢弘风景划过,我和儿子仿佛乘坐时光穿梭机离开了炎热潮湿的南宁,一眼千年,一步万里,一路向西,向西,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西北,深入了那片我们不曾了解过的土地。
——河西走廊!
在苍凉壮阔的音乐中,低沉醇厚的男中音响起:
“两千一百五十四年前,在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这一年,刘彻19岁,张骞27岁。他们都很年轻。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不知不觉中我和儿子深深沉浸在影片中,这部10集纪录片逐渐成了我们全家每天晚饭后的共同节目,儿子连上个厕所也要按暂停键,不愿意错过其中的情节。我不得不实施每天一集的定量政策,才能约束他不要一口气看太久。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可以吸引一个小学生呢?
故事化的表现方式
与其他国产历史题材纪录片不同的是,《河西走廊》大量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编导采用电影化的手法,在每一集中采用对应时期代表性的故事再现历史。为了拍摄该片,制作团队动用近千名群众演员,而其他纪录片中常见的对专家学者的采访则不在本片中出现。
没有什么知名演员,表演却不造作,也不突兀,基本上也融入到历史场景中,使原本深埋在漫漫黄土中的历史,变得呼之欲出触手可及。
(本图来自国家地理杂志2020年01期甘肃专辑)
比如第一集《使者》,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历史课上,“张骞出使西域”,只有短短六个字,而这部纪录片把这六个字变成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看着虚拟动画直观勾勒出他走过的路线,你会由衷地跟着解说词感慨——两千年前,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没有手机导航和通讯,从软禁了13年的匈奴帐营里逃出来的张骞,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能穿越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到达月氏国,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
纪录片还提到了张骞的匈奴妻子,一个如果你搜索张骞,在他的百度百科条目里都毫无踪影的女人。在张骞第一次被匈奴俘虏时,作为让张骞归化匈奴的手段,一名匈奴女子被许配给张骞为妻。
“史书中对这个女人的着墨少之又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段爱情,给了张骞在大漠坚持数年的力量“。描写一个普通的人物,试图揣测他/她在历史进程中的命运、想法、爱恨情仇,这种手法类似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写法。
”无数个在灯下孤独地读史的夜晚,正是这种把历史人物看成活生生的人,去用心感受他们的故事,才一直让我坚持下去,完成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大意)。——当年明月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小学历史课能够这样上就好了!历史课教材上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死记硬背的那些枯燥的地名、年代、路线,在现代化的虚拟动画的演示下,变得直观简洁;而教材上那些被一带而过的人名,却通过具体的情景再现,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电影大片的元素
震撼的音乐+满分的文案+一流的拍摄技术,共同打造了这部纪录片的大片观感。
1让人震撼的主题曲
本片的编曲是希腊作曲大师雅尼和国内音乐人徐鲤的神级组合。雅尼为本片量身打造的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与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气又变幻多端,雄壮辉煌与苍凉交织,令人震颤流泪。徐鲤在本片的曲子有三首《千年回眸》、《励精图治》、《命运悲歌》,虽然没有雅尼片首曲的肠气回荡,却也都是上乘之作。
2解说和解说词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多次被解说词打动。总撰稿人邓建永先生,央视《探索.发现》总策划、总撰稿,承担创造的纪录片超过五六十部。创作《河西走廊》文稿时,已经五十多岁,《河西走廊》应该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纪录片。人民网采访邓建永的文末断言“在未来的20年或30年内,应该再没有人会去触碰这个题材,因为不管从艺术上还是技术角度上,都很难逾越这部《河西走廊》”。
再看解说人苏扬,2001年至今,担任大型引进系列纪录片《discovery》(《探索》)、《SAGA》(《传奇》)专职配音,声音非常适合这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
3拍摄手法
摄影指导是两次荣获艾美奖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摄影师布莱恩·麦克达马特,布莱恩·麦克达马特曾经担任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摄影。在本片中,风光摄影做为故事情节的背景和补充,时间并不长,却运用了大量的延时摄影、航拍、日月星辰长时间曝光等先进技术,充分体现了这句话的气势:“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里呈现!”
旅游见闻和纪录片相呼应
这部纪录片能够吸引儿子,除了片子本身的精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7月初刚刚去过甘肃旅游。在兰州的甘肃博物馆,我们看到了“马踏飞燕”的铜像,听了丝绸之路的讲解。此时再看纪录片,那些在博物馆里感觉很遥远的藏品,泛泛而听的讲解,突然又在记忆里苏醒了。
《河西走廊》放弃了通常纪录片大量采用学者专家访谈的模式,没有采访,没有纪实段落,完全用解说与音画牵引,成为一部电影式讲故事的纪录片。同时,中国纪录片牵手国际知名作曲家,用音乐来演绎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是《河西走廊》配乐中的一大亮点。总时长达90分钟的配乐,不拘囿西域音乐,西方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的混搭奏鸣,丝路古道气息扑鼻。(甘肃日报评)最后,贴心地送上片源腾讯视频、百度视频搜索“河西走廊纪录片”均可在线观看。
或者下载在移动硬盘,接在电视上看,比较能保护孩子眼睛,接上音响更能充分感受本片的配乐之美。
需要下载本片的亲,可以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河西走廊”,获得本文作者百度网盘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