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海 || 制造局路的昨天和今天(下)
我们已经推送了:
▼漫步上海 || 制造局路的昨天和今天(上)
▲
今天,推送《漫步上海 || 制造局路的昨天和今天(下)》。
与制造局路相交的有几条小马路,如:五里桥路、西凌家宅路、汝南路和铁道路。这几条路大都曾经是棚户区,现在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最老的建筑也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今天,对这四条小马路作一叙述。
▲天地图:五里桥路、汝南路、西凌家宅路1948年
▲五里桥路、汝南路、西凌家宅路、铁道路地图(来自2020年《上海道路交通指南》)
01
五里桥路
▲五里桥路制造局路路口
▲五里桥路蒙自路路口
五里桥路东起制造局路,向西经局门路,至蒙自路。明嘉庆年间筑。以明嘉靖年间建造的五里桥得名。在局门路有南北错位,总长度555米。《上海地方志》记载是1930年筑。大概是以下的网络故事,就有了“明嘉庆年间筑”的说法:
“五里桥”,由明朝嘉靖年间上海士绅顾从礼出资修筑。顾从礼为明朝沪南大族顾氏后人,其曾祖顾英、祖父顾澄、父顾定芳,以及堂兄弟顾从义、顾从德等,祖孙四代以乐善好施,品德高尚闻名。为纪念他们,顾英、顾定芳、顾从礼均曾供奉于乡贤祠。
顾英,宇孟育,号草堂,顾敏之子。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举人,官授广南知府。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不受贿赂。晚年回乡后在肇嘉浜南岸筑“南溪草堂”,赋诗自娱。又卖四十余顷置义庄,救济族中穷人。去世后葬郁家宅东,所着书多散失,仅存《南溪草堂遗稿》,流传极少。子顾澄,继承父风,明成化年间以粟一千石救济灾荒。
顾定(廷)芳,字世安,顾澄之子。平生轻财好义,曾置学田百余亩,赡养本县贫穷儒生。
顾从礼,字汝由,定芳之子。嘉靖年间授职中书舍人;历任太仆寺丞、光禄寺少卿,四品。晚年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嘉靖三十二年(公元 1553年),乃上书朝廷,议准筑上海县城墙,抵抗倭寇。这是上海建县260余年来首次筑城。又捐粟四千石建小南门,出资修建大南门外三里桥、五里桥、草堂桥等。今“五里桥”地名,即以此命名。
五里桥街道是卢湾区最大的街道,地域面积3.07平方公里,约占区地域面积的十分之三。是全区工厂最集中的地方。1994年初有市、部属工厂70多家,江南造船厂为全国造船龙头企业。除江南造船厂外,1000人以上大厂有异型钢管厂、沪江机械厂、工业锅炉厂、中国轴承厂、飞纶制线厂、缝纫机一厂、无线电三十五厂、羊毛衫十五厂、色织三厂、化工机械厂等10余家。这些厂家,已经全部搬迁或改制。
五里桥路210号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厂,1958年创办,占地面积4818平方米,建筑面积7999平方米。职工387人。
▲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厂生产的硬质泡沫塑料工作救生衣
▲上海塑料制品十八厂《工农情谊深》(32开套色木刻)
▲五里桥路210号现在变成了210弄1-10号住宅楼
02
西凌家宅路
▲西凌家宅路制造局路路口
▲西凌家宅路西藏南路路口
西凌家宅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迄制造局路。长度约260米。西凌家宅路以前是凌家宅,东临肇周路。后来一度改名肇周新路。1995年,新肇周路、三门峡路(原三官堂路)、西林路一并合为西藏南路。
凌家宅早在清代有几户凌姓农民居住而得名。那时还是一片田园风光。1937年日军的狂轰滥炸,这里成为一片瓦砾。后来,国内战争使大批苏北、安徽难民涌入,空地和废墟成为安身之地。简易的窝棚不断出现,成为棚户区、“滚地龙”。在天地图中,可以见到凌乱的的住宅。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里开始整治,有了现在的面貌。路南的骑楼,方便了购物的居民。
▲西凌家宅路南侧的骑楼
03
汝南街
▲汝南路制造局路路口
▲汝南路局门路路口
汝南街东起制造局路,西迄局门路,长267.5米。1933年辟筑,以汝南县命名。初筑时为煤屑路,1947年改铺弹街路,1970年铺柏油路。
汝南街 53号常州会馆,1902成立。初名常州八邑会馆。1905年,常州八邑会馆酝酿组建常州旅沪同乡会。1923年夏成立的常州会馆附属于同乡会。会馆于1947年有蒋维乔创立的“常州旅沪中学”。
▲文物网:常州旅沪中学毕业证书
1953年增设高中,改名私立三好中学。
▲文物网:私立三好中学毕业证书
1956年改公立。以“团结友爱,尊师守纪,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十六字为校训。
图片集锦
1982年起,为适应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试行医卫职业教育。1983年起停招普通高中,1985年改名为三好医卫职业学校。
三好中学校址现在是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
▲汝南路53号今天
04
铁道路
▲铁道路今日街貌
原铁道路东起蒙自路,西止局门路,1935年筑。长度1954米。
铁道路的名称与旧时上海南郊铁路和上海铁路南站有关。那时,上海南站是一个客运大站。被侵华日军炸毁后,客运南站已不复存在,仅在黄浦江边留有货运南站。后来,原铁轨拆除后,在原地辟筑了这条名为“铁道路”的马路。这东端的原区域是旧时南站的行李房,西端即靠近原客运南站的主站台区域。后来缩短到制造局路到局门路之间。
因南浦大桥、南北高架与中山南一路高架建设,留存制造局路西走约180米的“死路”。路牌已经拆除,但有三个门牌:两幢住宅楼和一家医院 –铁道路135号九院传染病院(黄浦区传染病医院)。
▲铁道路135号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区传染病医院的肝炎门诊部。
铁道路140号,四层“公房”。建于1958年。
▲铁道路140号。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住宅,成为这里的“古董”和“老宅”了
铁道路223号上海向东仪表厂,1958年创办,占地面积6955平方米,建筑面积 9936平方米。职工754人。
▲上海向东仪表厂1972年单相电度表
▲上海向东仪表厂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
05
拾遗
桂墅里女学会书塾
近代高昌庙地区有一条颇有名气的里弄——桂墅里。桂墅里,在制造局路两侧,瞿溪路北,局门路东,只是今天已经难觅踪迹。
1898年5月31日,近代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女校开校。因校舍位于上海斜桥南桂墅里,因此取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 ”,又称 “经正女学”,后改称“中国女学堂”。
校舍中西合璧,教室里挂满教会出版的地图和各种表格,学生宿舍设备也堪称精致,还在房屋东面辟一花园供学生休憩、娱乐。
1904年秋,史量才在桂墅里购下二层楼房,以近郊种桑养蚕的农田为基地,办起女子蚕桑学堂。学堂分预科、本科、选科三部,规定凡15岁以上35岁以下、身无疾病者均可入学,旨在培养女子实业技能。
如果说,制造局内的广方言馆、翻译馆,实开沪上西学之风,而桂墅里凭借得天独厚的城区环境,随即成为各类新式学堂的试验地。
▲网络照片:桂墅里女学会书塾
▲网络照片:桂墅里时代之同文书院寄宿舎
上海女子中学
吴志骞(1904~1939),原名嘉隆。江苏南通人。民国19年(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民国20年,创办上海女子中学,校址在南市文庙路学前街19号。聘请蔡元培等人为校董,吴志骞为校长。
▲网络照片:吴志骞
开学伊始,分高中、初中、幼稚师范及成人补习班4部。秋季师范班人数特多,分为甲、乙2组,故又租老西门梦花街“佳庐”为校舍,兼作宿舍。翌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师生纷纷离散,学校一度陷入因境。吴在南市制造局路找到新校舍,恢复高中部,并设普通、职业2科,还增办小学及幼稚园。民国23年3月,吴随中华儿童教育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办学中倡导“实心做事、实行节约、实在求实”的三实主义,以及“职员苦做”、“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要求组织合理化,行政科学化,务期以最低限度之人,力获最高成效,以“创造”和“奋斗”为办学精神。
▲网络照片:上海女子中学8周年纪念表演桃花源留影
▲网络照片:上海女子中学学生毕业合影
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南市制造局路校舍被毁。次年学校迁往公共租界新大沽路451号新校舍,创办上海女子大学,设文、理、商、教育4院及师范专修科。秋季开学时,大、中、小学共有学生1000多人。
▲网络照片:上海女子中学童子军露营
民国27年底,汉奸周佛海和丁默村等人拉拢教育界败类到各校游说,遭到广大爱国师生的反对。吴于民国28年8月30日致函《中美日报》和上海各大报刊登紧要启事,痛斥汪精卫投靠日本,屈膝求和的卖国行为。……同年9月4日,吴志骞被汪伪特务组织派遣的暴徒暗杀于校园内,年仅35岁。9月6日,社会各界隆重悼念吴志骞。同年10月2日,国民政府鉴于吴志骞致力于教育事业十余年如一日,忠贞干练,成绩卓着,并被汪伪戕害,特褒扬亮节,发给抚恤金5000元,以彰义烈。(摘自《上海地方志·静安区志》)上海女子中学的资料。
▲网络照片:吴志骞烈士纪念特刊
梦花街“佳庐”,没有寻觅到。
完
huanan135
2020.04.28
来源:百度贴吧上海怀旧吧
部分图片来源:老底子君
漫步上海文 汇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边走边读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