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书法中的因势赋形(书法里的势是怎么产生的)

admin 知识百科 2023-05-16 00:50:18

网友提问:

书法里面的因势生形,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书法里面的因势生形,是创作阶段这个层次的书法用语。初学阶段,是讲因形生势。因为势靠可视的形来生发。

一,先谈因势生形:

整幅书法作品中的势,是书者心中的寓意、情感、气象、精神、气势。反映书家对宇宙生命形式的感悟和态势。

雷简夫《江声帖》中说:”余昼卧闻江瀑涨声,想其翻驶掀盖、高下奔逐之状,起而作书,心中之想皆出于笔下矣。″

雷简夫听到江水瀑涨声,想到了江水不可遏止的一泻千里之势,触发了书法灵感。起而创作,胸中意象直奔笔下,很有奔放气势。他能把心中所想,通过笔墨顺畅的表现出来,说明他功力技法深厚。因势生形要有功底作支撑。

“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字匠’,令体在胸中,流露于字里行间,或雄壮,或纡徐,不可阻遏,若仅在点画上论气势,尚隔一层。″

苏轼草书《赤壁怀古》,通过奔放酣畅笔墨的丰富变化,写出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见图)。

二,谈谈因形生势。

笔形之势加字形体势就等于气势。笔势和体势指运动态势,使静止的笔画和字的结构有了生命活力,有生气。这就是以形生势。

一幅作品的笔势要连贯,至始至中像有一条无形的线把它们连接气来。点画之间有呼应,有过渡承顺关系就能做到气势顺畅。

倾侧是产生体势的方法,给人以动感,但重心是平稳的。有时靠几个字的左倾右侧,整个字组相互协调达到目的。最终动态是平衡的。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上图书法作品为苏轼所书《赤壁怀古》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快乐书法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书法理论和实践中,“形”和“势”究竟是什么意思。

关于“形”的问题:

传统的篆、隶、楷,行、草五体,无论其风格怎样千变万化,但书法理论上宏观的“形”,却只有两种。即:

“平画宽结,斜画紧结”。

1、平画宽结:大小篆、汉简、汉隶、都属于“平画宽结”。基本接近于横平竖直,字形取横势;又如颜真卿、褚遂良、苏轼,赵之谦的楷书,行书也是这一类;草书是“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交互应用的字体。(小篆虽然不取横势,但其体势,是平直的,其宽,体现在纵向的高度上。)平画宽结的字形,基本特征是横平竖直,横、竖画交叉的角度,也基本保持在90度左右,字体取横势,字的左右基本保持对称;字形显得平稳沉静;

2、斜画紧结:主要体现在楷书和行书中。如二王、米芾、黄庭坚的行书;大多数魏楷、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即横画都有一定角度的向右上方倾斜。当字的横画向上倾斜后,和横画相交的笔画,与横画之间形成的角度就小于90度,字体就不得不采用纵势,字的左右也不能保持对称。这样的字形,就显得结构紧促,显得峻拔昂扬。

不同的“形”,造就不同的“势”。这就是“形”和“势”的基本概念。

关于“因形生势”的问题

对正体字来说,“因形生势”,无非就是纵与横的形态问题;但对极尽复杂变化的行草书,问题就来了: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说:

“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宁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王羲之《书论》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虞世南《笔髓论.释草》

“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上述论言,都强调形与势的变化和不确定。显然,按照“平画宽结,斜画紧结”,是无法穷尽千变万化的行草书的“形”与“势”的。也就是“因势生形”的问题,即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变化字形,也就是造“势”的问题。

多年专注于研究行草书结构变化的答主,“快乐书法营”对行草书的“形”和“势”的变化的一般规律,总结出十一种基本变化,即行草书的“五势六形”。下面以二王选字为例:

五势分别是:正形、左侧、右侧、仰视、俯视;

正形

左侧

右侧

仰视

(相对正形,字的重心偏高)

俯视

(相对正形,字的重心偏低)

六形分别是:纵、横、方、圆、肥、瘦

纵形

横形

方形

圆形

(相对正形的方正显圆)

总结:

1、“形”与“势”,因“预想字形”,按其豫设之形而成字后,字的“势”就随之而变化。

2、笔画之间形与势的组合,就更加复杂,无法在一篇问答中一一说明;实际上,书法理论上所说的向背、开合、聚散、大小、正敧、曲直等等,都是形与势的表达范畴,并且不是孤立单项选择的应用,而是交互穿插的复合应用。传统书法理论,一贯讲究“阴阳相生”、“形势合一”。设形谋势,因形成势,因势变形,是书法艺术形与势的基本原则。“形”与“势”,不可截然两分;所谓无势,失势,也就是形的组织方面出现平庸呆板的问题了。

3、“形”与“势”,“因势生形”、“因形生势”,一定是保持在字的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的变化。比如上下结构的字,字形适合相对拉长以表现纵势;左右结构的字,字形适合相对压扁以表现横势等等。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度”,就会过犹不及。

答主的经典法帖集字图片,题主和感兴趣的书道朋友,可以体会分析下啊。

一孔之见,欢迎条友在评论区补充留言。

如假包换的原创,我容易吗!已经看到这里了,就请随手点个赞吧!

其他网友回答

点画的形体姿态的表现,称为笔势,可以如此理解,笔势与形体之间的具有统一属性。换言之,形体由笔势体现出来,书者书写风格,因个性,情趣不同,自然写的笔势千差万别。

用笔方法的不同,反映在点画形体结构上不同,说穿了就是书写的笔势迥异。

因此强调笔势,是形成风格的风向标,比如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之分,就会有不同用笔之势。

可见古人力究笔势,达及神触笔畅,古书家卫桓曰,“书势”,王羲之曰“笔势”。

古人论书,以势为先,,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反之有势,才体现出形体姿态。

结论,书贵在得势。欧阳询楷书险峻之势。张旭狂草蛇龙势。王羲之书龙跳天门之势。皆形成了不同的笔墨形体风神。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中的“因势生形”就是常说的是笔法中的因字所需而合理地改变笔的运行轨迹,和章法中因字形和整篇布局而做的必要字形的调整。

书法练到达一定程度,在熟悉单字的多种变化之后,在书法创作中的灵活运用,再融入自己的性格,产生一种“势”,这种“势”是本人综合知识的自然体现,能表达出作者的驾驭笔向的功力与个性。这种因势而产生的形,符合笔法,更符合自然,呈现出线条美、力量美、结构美、章法美的书法作品。

在整篇书写中,从第一笔落笔,就要考虑笔势,第一笔决定着下面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乃至于整篇的和谐布局,所以这就叫因势生形。

一笔开始,连绵而下,字字组合不同,上下左右布局不同,就是“势”不同,“势”不同的需求,自然需要形的变化,形的变化则来源于书者书学基础、灵感、悟性、经验,优秀的书法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因素下诞生的。这种因势生形的技法来源于丰富的知识与专业的素养,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书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书法知识和驾驭毛笔的基本功,更要有自身的修养和博览古人名帖的眼界。从古至今,各位书法大家,无不是艰苦学习先人技法而后加入自身领悟而融入于创作中的。

总之,因势生形是对前人笔法有了相当深刻的继承、博学多识后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做到。要深谙笔法之道,更要结合自己对自然万事万物的理解。因字不同、上下左右乃至整篇布局的需求,用合理的笔法灵活改变,具体情况分别安排,方能写出书法之上品!

其他网友回答

形与势一体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hishi/2023-206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