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海里面的蓝眼泪
蓝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海里面的蓝眼泪
近日,福建平潭又现“蓝眼泪”,“蓝眼泪”随浪袭来,如梦似幻,行走海边,仿佛置身蓝色星河。
???
?????“蓝眼泪”是海萤等发光浮游生物产生的现象。平潭附近的海萤,主要是希氏弯喉海萤(学名:Vargula hilgendorfii),以及齿形海萤。
??它们是生活在海湾里的浮游生物,为荧光的来源。海萤的身体里有一种叫发光腺,受海浪拍打、大风天气等刺激时,就会产生浅蓝色的光。
??在我国,“蓝眼泪”现象主要出现在福建平潭、福建泉州净峰惠女湾、厦门海滨、筼筜湖畔、台湾省海滨等。
???
?????大规模的“蓝眼泪”背后,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既然是浮游生物,是不是和赤潮一样,代表了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下“蓝眼泪”。看看这种现象和生物背后喜忧参半的真相。
??首先,咱们来辟个谣。“蓝眼泪”并不意味着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蓝眼泪”和赤潮现象有个本质的差别,那就是规模。
??如果“蓝眼泪”的规模能铺满海面,密度够高,那么它们可能在增殖的同时,黏附在鱼、虾等动物的鳃上,令动物窒息死亡。
??而生命短暂的浮游生物,死亡后会分解,持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然后产生有害物质,产生连锁反应,其他海洋生物要么氧气量不够窒息死亡、要么毒素累积,中毒死亡。
????????不过我们从图片就不难发现,“蓝眼泪”主要是在浅海、海滩附近生存,图片中能看到的“蓝眼泪”只是一抹一抹的,并没有铺满海面。而且它的体型只有毫米级,影响本身就比赤潮类的海藻或浮游生物影响小。
??相反地,能看到“蓝眼泪”现象,说明水体的水质、澄澈度、营养素等指标都处在不错的水平。只有在清澈的水质中,“蓝眼泪”的效果才会那么迷人。
??关于“蓝眼泪”和水体污染的逻辑关系,很多人理解反了,水质好会出现“蓝眼泪”,“蓝眼泪”的密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导致水体被污染。这是互相影响的、循环的逻辑链条。
???
?????接着,我们来看看“蓝眼泪”背后忧的一面。
??一般来说,平潭的“蓝眼泪”现象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 4月中下旬和5月是“蓝眼泪”的高发期,在这段时间内可能连续好几天都会有高亮度的蓝眼泪爆发。
??但是过了6月之后,蓝眼泪的发生频率会降低,特别是夜光藻蓝眼泪的发生频率,这很可能与盐度、海流、海水温度以及风向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
??虽然目前“蓝眼泪”出现的气候指标尚不清晰,且无法预报,但以往4月中下旬开始的现象,今年3月下旬就开始出现,整体时间提前了20天左右。
???
?????从这个层面看,气候变化、海水偏暖等外界因素,导致了“蓝眼泪”现象的提前出现,近30天内,我国大部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
?????而2022年3月第二候,我国东南部和南部沿海的浅海海温也比常年同期偏高。气候变暖的持续和加剧,让“蓝眼泪”提前面世。
??或许,“蓝眼泪”美丽的同时,也是自然传递信号的一种“语言”,气候变化速度在加剧,那蓝色的眼泪流进你心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