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梁石板房(鞑子梁石板房的图文介绍)
鞑子梁石板房(鞑子梁石板房的图文介绍)
鞑子梁石板房,位于陕西洛南县石坡镇境内,距离洛南县城40公里,分布有始建于元代的张家大院、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四个古院落群,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古村落中建筑、路基、墙壁、屋顶均采取于当地山上的石板,与当地景色浑然一体,十分壮观。被誉为”洛南原始民居的活化石“。
1、景区概况
鞑子梁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东北方向40公里的石坡镇李河乡境内,位于秦岭南麓,海拔800—1000米,主要分布有张家大院、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四个院落群,传有一座院落始建于元代。这些院落全部用产自当地山上的石板砌成,石板做瓦、石板做墙,门楼也是用石板做成的,被誉为“洛南原始民居的活化石”,如今当地还流传有:“鞑子梁、石板房,石板垒墙墙不倒“的民谣。
这里从古到今一直交通不便缺水严重,特别是由于山高坡陡,人畜饮水、孩子入学都成了问题。如今,由于实行”移民搬迁“工程,鞑子梁的原住居民大部分已搬迁至石坡镇刘湾村,剩下五、六户人家仍住山上,每年收种两季,一些村民还要上山多住几天,待收种完毕再回到山下。据了解,像鞑子梁这样大的规模和保存完整的石板房群落,在国内尚为鲜见,这些石板房民居,对于研究洛南以及我国西部原生态民居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2、现存意义
鞑子梁石板房景区,植被良好,生长有黄栌、连翘等中药材,负氧离子高,适宜休闲度假、登山体验、文化采风。近年来,陆续有数量稳定的游客前来摄影采风、登山,当地政府有建立生态文化风景区的设想。12月24日,市政协在洛南县举办洛南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专题协商会议,省市专家及市县政协委员分别从历史、地理、文化、建筑等方面阐述了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文化特色和潜在价值。大家一致认为,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对于研究洛南县民居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洛南县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源。
鞑子梁“古朴、苍凉、宁静、壮美”的文化特色。
当地政府准备积极申报“中国古村落遗址”,使中国洛南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走出洛南,走向世界。
3、认识定位
一、褪尽辉煌即将走向消失的鞑子
(以下内容摘引自商洛政协网)梁鞑子梁,为洛南县石坡镇刘塬村鞑子梁村民小组。原名为洛南县李河乡金鞍大队鞑子梁生产队。1985年,更名为金鞍乡鞑子梁大队。1997年更名为石坡镇刘源村鞑子梁村民小组。鞑子梁距洛南县城45公里、石坡镇15公里。一湾河水绕东而流,陡峭高坡山路崎岖。北靠秦岭,隐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据了解,鞑子梁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里曾有住户80多户,人口300多人,是一个称曰鞑子梁的生产队,队里建有学校、卫生室、广播室。鞑子梁树林爬里养牛羊,石头缝里种庄稼,但上苍实在是眷顾鞑子梁,养啥啥成、种啥啥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那个年代,鞑子梁从没闹过饥荒,从不缺吃的,生活很是殷实,周围村邻时常到鞑子梁借粮度荒。鞑子梁人以厚道闻名,客人入户必管饭、借粮进门不空手,与周围村邻的关系极好。因而在那个年代鞑子梁是一处令人羡慕的世外桃园,邻近村里的姑娘都愿嫁到鞑子梁。近二十多年来,由于交通等自然条件难以改变,鞑子梁逐渐褪去了过去的辉煌,没了往日的名声,年轻人纷纷走出这个封闭已久的世界而外出打工,女的一去不回都嫁到了外地,男的也大都选择当了上门女婿,有条件的也陆续搬走,2013年又有12户搬入山下政府建的搬迁点,鞑子梁只剩下4户孤独留守。从此鞑子梁户户关门、家家上锁,村无吠声、户无炊烟,鞑子梁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喧闹,一下子沉寂下来。鞑子梁作为一个村民小组已经完成使命走向消失。76岁的张安锁,他的儿孙都搬到了山下,他一个人却固执地苦苦坚守,虽说生活艰辛平实,但仍誓言“生在此,死在此”,“不改信念,这片故土就是极乐”,他每天拄着拐杖站在山梁顶上,一眼眼望着通往山下的路,也与偶尔遇到的人说句话。张安锁与他一样的4位年长者是鞑子梁最后忠实的守望者。
二、全国规模最大的鞑子梁石板房
鞑子梁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纵深5公里多,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鞑子梁作为一个自然村,居住相对集中,由5个院子组成,共56座、158间房,全部为石板房,包括牛棚、猪圈、鸡舍等附属建筑,均为石板房,是一处典型的石板房民居建筑群。这些石板房从房基、墙体和房帽子全部为石质材料,还有散乱闲置的石磨子、石碾子、石碌碡、石猪槽、石牛槽,绿苔相伴、青草相拥,久经风雨,保存完好。特别是层层相扣、稳固坚实的石板墙,鳞次栉比、参差有致的银灰色石板瓦,构成古朴简洁、恬静回归的古貌遗风,十分独特,美不胜收。鞑子梁石板房与云南布依族、河南内乡、我省紫阳等地石板房相比,规模更大,民居更集中,特点更突出:
其一,鞑子梁整个一个自然村都是石板房。而内乡、紫阳等地,石板房只是一个院落,或几间房,其数量规模小;
其二,鞑子梁的石板房从房基、墙体到房帽子,全部为石质,即石头房基、石板砌垒的墙体,房帽子是一色的石板瓦。而内乡、紫阳等地的石板房,墙体基本上是土墙或砖墙;
其三,鞑子梁的住房全部都是石板的外,其牛棚、猪圈、鸡舍、厕所等附属建筑,均用石板建筑,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而内乡、紫阳等地仅存的附属建筑均不为石材而建;
其四,鞑子梁没有进行旅游开发,石板房原汁原味、原貌原样,没有现代人用现代理念、现代材料仿古建筑的东西。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而内乡、紫阳等地石板房已进行了多年旅游开发,原貌很少,多为整修和仿建;
其五,用现有资料对比,鞑子梁石板房在全国来说,可以说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板房古村落。谨慎一点还可以讲“全省唯一、全国少有”。
居住在鞑子梁的66岁的王占荣,他的房屋就是一个石头院落,门楼、院墙,3间住房、3间灶房,以及柴房、鸡舍、牛圈都是石板砌的,院子里还有一座废弃的石磨房。这么一个大院子,也只有他一个人留守。他说他一天不见石头就心发慌,他要永远留在鞑子梁的石板房里。
鞑子梁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主人不复还,空留石板房。在鞑子梁人纷纷迁走之时,无人居住的石板房也正在遭受到毁灭的危险。据统计,在56座158间的石板房中,其中危房5座16间,已倒塌的8座17间,倒塌的牛棚、猪圈、鸡舍达30余座,还有三十多间夷为平地。我今年夏天去看的情况,与最近去看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我发现有7间石板房倒塌,令人十分惋惜。我不想看到美丽的鞑子梁石板房,在苍凉与无奈中走向消失。
三、鞑子梁村民极有可能为少数民族后裔
在走访中,我发现鞑子梁的人与周围村的人在风俗习惯、身体特征和住房建筑上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周围村的人户户贴中堂,姓氏、祖宗,那里人,啥时来,都一清二楚。但鞑子梁人不贴中堂,对祖宗的过去讳莫如深,从不直对,更不要说族谱了;周围村的人在农历大年三十,宗族近亲必定在祖坟前焚香烧纸、祭拜祖宗,但鞑子梁人大年三十绝不移步门外,也不祭拜祖宗;周围村的人脚的小脚指甲较长,而鞑子梁人脚的小脚指甲较短,一般来说几乎没有脚指甲。特别是鞑子梁人的脸,比周围村人的脸稍黑、稍长,一般来说个子也较高一些,对比十分明显;就住房建筑来说相差更大。据《续修商县志稿》记载,鞑子梁是“太古时期秦岭成山时所成之大隆之脊,褶皱极密,断层连续,岩石走向向一个方向”,所以形成了鞑子梁丰富的银灰色片麻岩,寸土之下遍地石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鞑子梁人取石用木,依山而建一石到顶的石板房,这在情理之中。但一步之遥相邻的李河、肖湾等村的人也有少量居住石板房的,但都是土墙石板瓦,其结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鞑子梁的“鞑子”二字,这是古代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也是蔑称,应与现存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鞑靼族无关。难道鞑子梁人与少数民族有关系?经查阅有关资料和根据有关民间传说应有三说:
一是匈奴说。据马长寿著《北狄与匈奴》一书,南匈奴于公元49年降汉,“数十万口大规模内迁”,有一部分内迁陕西,洛南就在匈奴安置范围之内。晋代年初因灾,主要为匈奴的入塞北狄二十多万口内迁,因为要迅速融入中原的社会生活及各种原因改汉姓,以刘、乔、张等为多。当时的洛南县就在北狄内迁居住的范围之内,而鞑子梁的40多户里,以刘、张、乔姓为多,其他杂姓只有7户。鞑子梁的五个自然院落,也是以刘、张、乔姓组成,我认为这绝不是巧合,鞑子梁人与匈奴一定有必然的内在关系。据《洛南县志》及陈良清《明清川陕大移民》记载,明初,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洛南十室九空、人相食”,人口大量锐减,明政府在山西移民到洛南。这些移民大都是匈奴后裔和北方少数民族。问永宁教授在研究了鞑子梁的资料后,认为鞑子梁刘、乔、张三姓为匈奴后裔。
二是粟特人说。据《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唐朝的回鹘、柔然也多有迁入当时称为京兆府的陕西,更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古代小国粟特人,因向往中原文明,也因与大唐王朝的亲密关系,大唐王朝给予极高的礼遇接应粟特人内迁。洛南在唐朝时属京兆府的内关道治辖,粟特人内迁主要安置在京兆府的长安和内关道。所以粟特人到洛南居住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中亚地区的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石头房,他们完全用石头建房,代表了坚固、永久的中亚民族特性,以至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仍存在大量的石头房,这与中亚地区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关。鞑子梁的石板房也完全是石质的,除具有汉民族的建房特点外,通过照片对比,与中亚地区的石头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据鞑子梁年长者的记事,鞑子梁石头房均为老房子,都是几百年以前建的。近百年来,鞑子梁的人口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也没有需要建新房。鞑子梁年长者传说:“鞑子梁人是大唐皇室的远方亲戚。”还有人传说:“鞑子梁石板房每一片石板下都压有大唐的麻钱,这些钱是大唐皇上的赏钱。”这种说法应是绝妙的比喻,也难以找到资料佐证,但鞑子梁的石板房有麻钱确实是真的,乔家院里一副门上的八个钯钉下,配有八个大麻钱。前多年,鞑子梁的石板房里经常发现麻钱,鞑子梁是麻钱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在鞑子梁上,乡亲们和古玩藏友也送给了我一些麻钱,汉、唐、宋金和明清都有。如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宋徽宗时期的崇宁通宝、金代海陵王时期正隆元宝、明末大顺政权的永昌通宝等珍贵古币。洛南的古币藏家的藏量是很惊人,几公斤不为多、不稀奇。
更为惊奇的是,我与鞑子梁的年长者在交谈中收集到一个传说,我把众多人口传拼接、汇集到一起,竟然是一段奇美的爱情故事。越收集,越考究,其故事线条越清晰、故事内容越丰满。大唐时,洛南一个叫满屯的青年,从军在陇西守边,几年后升为伍长,就是一个管几个兵的士卒。因军队需要战马,他经常用丝绸、茶叶等与附近少数民族部落以物易物的交易,给军队换回了战马。由于次数多了,也就有了经验,他成了边贸通。在大唐政府的默许下,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大,交换的区域越来越广、路程也越来越远。开始也只是几匹战马的交换,到后来是几十、几百匹;开始只是在驻屯的兵营附近,后来到了远在现在新疆、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粟特国。边贸使这一地区繁荣和稳定、满屯的精明能干、诚实守信,以及在停留期间为粟特人传授中原地区水磨、种植等农业技术,不仅得到了粟特王嘎萨汗的称赞,更得到粟特萨玛公主的赞美和爱慕。马换到了,爱情熟了。当满屯要东归时,萨玛表达了她的爱意,坚决的要随满屯归唐。更意想不到的是,嘎萨汗十分崇尚中原文化,也决心拨国举众随婿护女归依大唐。对满屯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边塞士兵与邻国姑娘私自通婚那是要杀头的,粟特归唐那更是一个边塞士卒无法谈说的事情。满屯跪谢国王和公主,婉拒而别。但满屯这次经历却被边关以情报的形式层层上报。想不到的是这份情报恰被大唐天子看到,胸怀九州的大唐天子顺美人意,他立即召见了满屯,封他为大唐使节账前校尉,由他西返宣抚诏令,接应归唐。并特准粟特公主萨玛嫁给满屯。粟特国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游牧部落,人数也不会太多。大唐天子以极高的礼仪召见了粟特王嘎萨汗及公主萨玛,赐赏了大量财物。满屯功成名就,便解甲归田,带着心爱的萨玛公主荣归故里,驻在鞑子梁。这是一段奇美的爱情故事,口传无考,但粟特人在西安的零星资料,西安市政协有存。我认为,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已作出决策,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上,特别是在西亚,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始点,已为世界所瞩目。粟特人归唐一事,在历史上曾产生不小的影响,是古丝绸之路开出的一朵艳丽花朵。我们作为政协委员、文化人士,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把粟特人在鞑子梁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那一定会使鞑子梁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
三是蒙古人说。洛南与蒙古人应该说十分有缘。宋金时期,秦桧割商秦之半给予金人,洛南属金近百年。据《洛南县志》记载:“南宋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怀远大将军粘割子黑领洛南县事,始筑土城”。这就是说,洛南县城是金人任县令时修的;据传元朝皇子千奴任商州达鲁花赤(州署正堂)时,曾在鞑子梁筑城驻兵,因为这里是通往古华州和河南的交通要道。元朝灭亡后,鞑子梁的驻兵、铸戈为犁,变兵为民,永远的驻了下来;据洛南县志办的同志提供的资料,还据洛南县石坡镇政府提供的资料,元末一支蒙古军队在长江边被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打败,携大量伤病将士和家眷艰难行进,在北返途中路经洛南时,见一山岭地势险要,疲惫不堪的蒙古残军就下马上山,安营扎寨,长久驻了下来。据祖祖辈辈生活在鞑子梁的洛南县县直机关干部讲,他的祖父、父亲曾密告他,他的祖先是“鞑子蒙古人”,祖先打了败仗,为活命插刀为营、占梁为家,建房而居,繁衍生息。后来,人们把这一山梁就叫鞑子梁。鞑子梁南有一沟叫金鞍沟。据传,清朝时,人们在这条沟里发现一具镶有黄金、宝石的马鞍子,从此这条沟就称为金鞍沟。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里曾有元朝军队驻扎。
2002年4月,住建部门以“中国洛南鞑子梁石板房”的建筑类型开展传统民居建筑调查,民居类型代码611021—03,认定鞑子梁居住人群为“蒙古后裔”。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考虑生命安全及与周围人群的融合,大都隐秘自己的家族历史,不承认自己的民族而改汉族汉姓。据《洛南县志》记述,洛南县1953年人口普查时,没有人承认其为蒙古族,而1964、1982、1990年三次人口普查时,承认为蒙古族的分别为4、12、45人。这说明了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些少数民族开始在乎和公开承认自己的民族了。这还说明蒙古族在洛南县确实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鞑子梁人为啥保持有一些不同于当地人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某些生理特征就不难理解了。鞑子梁从汉以来,就有少数民族居住,各个朝代的少数民族都选中这一地方,这与鞑子梁的地理位置有关。鞑子梁地处陕、豫两省交界,远离城镇。鞑子梁人极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基本上应该是确定的。我认为,以上三说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鞑子梁的地理位置、居住人群结构适宜少数民族居住和生存。鞑子梁自东汉以来就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唐时,归唐的粟特人在此居住,并开始建造石板房。元朝军队在此插刀为营,长期居住,汉化为民。我希望有更多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四、鞑子梁具有军事城堡的显明特征
“杀鞑子、人心慌,上山梁、垒城墙……”我在与鞑子梁年长者的闲谈中,这几句不经意的歌谣,使我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张福晋在鞑子梁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就常给他教这首歌谣。难道说鞑子梁人的先祖们在此建过城堡?我一遍遍的走访观寻,发现鞑子梁南高北底,地形十分险要,这里海拔高度800—1165多米,从李河涉水沿陡峭的小路上山,需一个小时,山上有三条斜梁,构成具有三道防守线的鞑子梁地理全貌,第一道梁有一个3户人家的乔姓小院落,在这里向山下望去,十多里即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第二道梁有一个二十多户的刘姓连片的院落,院外沟下清晰可见一丈多高坚固的石头城墙,长约30多米,古老的城墙树蔓密织,城墙缝隙中长出的柿子树有一尺多粗。第三道梁中心有一个十多户的张姓院落,石板房的房屋十分坚固,墙厚一米多,一个院落就是一个独立的坚固堡垒,而且家家相连,路径相通,回廊相顾,便于兵力集中,相互支援。第三道梁的中间地带有一块十多亩的平整土地,人称“练兵场”,据说是操练兵马的,以前也有人称:“点兵台”。五十步开外,有人工开凿的涝池,人曰“饮马池”。离饮马池两丈远,有一颗人称“千年白皮松”的拴马树。相传三尺多粗。在上世纪五十年大炼钢铁时被砍。现原地有一棵30多公分粗的白皮松。饮马池后有一条沟,传说是放牧战马的地方,也就是“金鞍沟”。在鞑子梁,发现四处大小不一的涝池,长年有水、四季不干。鞑子梁还有6处“水窖”,基本满足人畜用水。“水”在城堡防御中十分重要。在三道梁的东西两侧均发现有三道石墙墙基。长度数百米不等。到鞑子梁,共有三条上山的路,一条是上述的一条,另一条是过李河,从北沟上到梁背后张振西的院子,再上至张家院落。再一条是从刘源上山至李家、乔家,再到刘家院落,侧后上至张家院落。这三条路都有明显的三道石垒防御工事石墙。据了解原来的石墙大都在一丈多高,在文革学大寨运动中,这些古老的石墙都被拆除降低,修了石坎梯田。据鞑子梁年长者记忆,鞑子梁在解放前后,曾有三座石头碉楼。碉楼高约三丈,即10多米。四棱形,三层结构,也被称烽台、瞭望台。从军事防御的角度看,鞑子梁地形易守难攻,且具防御性的城堡建筑遗址尚存。城墙、石头房、碉楼和险要的地形,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这在冷兵器时代,不失为据固而守的坚固城堡。鞑子梁现存的军事城堡遗迹,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去支撑,那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
宋金时期,鞑子梁是宋金对峙拉锯的古战场,双方在此都驻有大量军队,修建有据险而守的军事堡垒。洛南县博物馆馆藏有“主字号监统”、“万户所”、“鹍字号行军万户”金国铜印三枚,为行政长官和将军印信,均为国家二级文物。据我了解,还有金国的一枚统帅铜印、一枚将军铜印,散失在洛南的古玩收藏家手中。仅从这几枚金国铜印判断,宋金时期,金国向南突击的主力部队统帅部就驻在洛南。鞑子梁古城堡应为宋金古战场遗址。1975年10月总参以古战场在此航摄。
其实鞑子梁的每一间石板房、每一道石墙、每一块石头,都是文物,记载了鞑子梁的历史沧桑。既就是练兵场上的12间公房,包括墙上的文革标语,房内的农耕家具,也都是现代文物,无不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鞑子梁现存十分明显的军事城堡遗迹,也印记了元朝皇子千奴在鞑子梁筑城驻兵的传说。
五、保护和开发迫在眉睫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半坡博物馆教授李相虎先生上了鞑子梁,鞑子梁苍凉深沉的美使他折服和迷恋,从此他与老伴携一顶帐篷,多次住在鞑子梁写生,这一写三个春秋。陕西国画院为他在省美术馆于2014年12月19日举行了“中国有个鞑子梁”李相虎焦墨写生展。我国著名的国画艺术家范华先生题写了展名。我问范华先生,为什么是“中国有个鞑子梁”?范华先生说:“在中国,鞑子梁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我坚信,中国鞑子梁一定会为中国所知,中国鞑子梁一定会为洛南造福。
4、开发保护
鞑子梁石板房是全国罕见的规模巨大的石板房古村落,鞑子梁的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中国洛南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是我们的祖先对商洛,特别是对我们洛南最大的眷顾。我们对于它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应该作进一步的认识和定位。我们对于这么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不能让它在辉煌后的无奈中走向消失,而应该让它再现辉煌、再展异彩。因此,建议如下:
1、洛南县政府应开展对“中国洛南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这一课题的研究,应对鞑子梁的石板房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调查,尽快拿出整体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使鞑子梁成为全省、全国独特的文化遗址景区。鞑子梁的开发特点,要突出石板房古村落的物质遗产的展示,其灵魂是历史文化,要打好少数民族牌,军事城堡牌,风俗民俗牌。特别是应考虑以粟特人这一历史文化,在鞑子梁展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历史联系,为旅游开发增加文化内涵。
2、鞑子梁的开发,应以鞑子梁为中心的同时,可以考虑把相邻的李河村、商树村的部分地方及金鞍沟,刘家两个村民小组包括进来,一是这样可把邻近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吸纳进来,可形成以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为中心、相协调的优美自然景观;二是以便于修通上山和下山的道路,这样鞑子梁整体区域可达10平方公里左右。
3、要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申报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项目,要向省上申报历史文化名村项目,要争取省、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4、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空置的鞑子梁石板房人为破坏十分严重,自然倒塌的速度也十分迅速,两个院落16间石板房已被人为破坏,一半以上的石板房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要尽快采取切实抢救性措施加以切实的保护。
以上内容就是鞑子梁石板房的图文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鞑子梁石板房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hishi/2023-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