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世界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的世界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的世界作文 篇1
法国老牌诗人彼埃尔说,“诗存在于现在还不存在的东西中。诗存在于我们现在还缺少的东西中。诗存在于我们正在寻求的东西中。诗存在于我们身上,但不受我们现在这样的人的支配,而是受我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的支配。诗存在于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在那儿。”在彼埃尔看来,诗是超越现实的虚幻意识。
任何一首诗,只要它是真正的诗,那么它就永远是个谜。诗与现实相遇,它就像幽灵遇到阳光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神秘即美,探索即美,捉摸不透即美,真正的诗必然是美的。
艺术天才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作品中,壁画长廊的高潮点是壁画人物像是跳出穹顶,与游览的人相遇的感觉。诗与现实的相遇,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在诗歌中,我们只是停留在即将离开的地方,我们只是创造与之疏远的东西,我们只有消灭时间,才能获得长久的时间。
在“创造亚当”这幅引人注目的壁画中,画的左下角是亚当,他全身裸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画的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米开朗琪罗创作应由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到亚当身上情节改变为上帝将手伸向亚当,以与亚当向上帝伸出的手相接。亚当与上帝的手指之间相触只差一毫米,动作就此静止,就像我们在见证这一诗意般的时刻。
米开朗琪罗绘画的是一首创世纪的诗,关于过去与未来。在他完成最后一张壁画时,正是反宗教改革的时期,他的一些最佳之作就能使我们一窥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要比我们的世界宁静而和谐。
诗的世界作文 篇2
从小,我就迷恋古诗。它把我带进了学习,带进了生活。让我懂得思考,懂得评析。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爱它们,胜似爱任何东西。其中,范云的《咏寒松》: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使我懂得了要有独立坚定的意志,顽强不屈,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从不会为讨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的.颜色。“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即使它孤独地生长在悬崖边上,山谷里,它也是一节一节地向上长,身体高直,志向高远。这首看上去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是仔细一看就发现其中的妙趣了。这首诗不光赞扬了竹子,还可以用来比喻谦虚的、有骨气的、正直的、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也是我们民族崇尚的精神境界。
一首首古诗激发了我的兴趣,一连看了好几首关于植物的诗。如:《梅花》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站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幽幽的香气不时飘来。《白梅》作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冰雪覆盖的树林中生长的梅花,它不与春天开放的桃花李花混在一起。当它一夜之间忽然开放,香气弥漫到天地之间,就预告了春天来临。
诗中的植物令人回味,我又回味起来,不知不觉地读了出来:《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的世界作文 篇3
欢听轻音乐,那么几首,重复着一宿,因为是个固执守旧的人。
其实,喜欢听轻音乐的人不一定是高雅,反倒是内心粗鄙,才如饿汉般看到美食一样可口,粗俗惯的生活只有沉浸在音乐里面才能找寻久违的诗意,让浮躁的心获得片刻宁静。
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如水般清洗沾染世俗的尘埃,却又是短暂的,片刻的,不停留的,尘世姻缘际会远不是一首歌那么纯粹,不会给你随心所欲的错过了可以倒退,不喜欢了可以跳跃,痴迷了就重复循环。
那些不喜欢的人和事,总让我无法把控的肆意泼撒情绪,跟个不谙世事的黄毛傻妞一样横冲直撞,或许,真的是太在意自己才会如此看不惯别人。听轻音乐有这种疗效,镇静宁神,养心抚慰,它的世界有无限现象的美。
失与得,本就说不清,学会控制情绪或许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却可能少了本该有的率真。
音乐的世界是一扇城门,城外住着个小丑,永远面无表情的笑着,为取悦别人撒欢着,偶尔来一出皇帝的新装,不自知得沦为笑柄。城内有个梦想家,做尽一切梦,美好的,邪恶的,无数个身份,总会禅悟,如佛告知,爱世间可爱之人,有时些许清高,带点孤芳自赏,批判者般奚落城外的小丑,有时自卑到尘埃中,害怕到骨髓里,即便如此却又诗意般的成全了自己。
当城门打开,卸了妆的小丑其实就是个无脸人在城内画上自己爱的脸,诗意的穿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4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