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高中第三册

古诗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的作文 篇1

  诗词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它们用更加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更加真挚的感情。

  诗的种类很多,有楚辞、唐诗、宋词等等。而在古诗中寻找美、发现美、收获美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古诗词中,往往带着浓厚的历史风格,这恰好是我很欣赏和喜爱的。在诗歌中,我仿佛与作者融入到了一起,领略着古代那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没有直接地写大雪纷飞的情景,而是用唯美的笔法侧面写出了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的一切,将那幅场景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古诗中的“绿”成为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变得出神入化。“绿”有春天的色彩,让人满目绿色,春天的气息感受无遗。“绿”也十分有动感,好似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然后一切变得生机勃勃。

  古诗词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古诗词,也开展了很多诗词大会,参赛者们年龄不一、职业不一,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这个活动渐渐普及到了全国各地,我们班也不例外。张老师给我们举行了一场有意义的活动。诗词大会的第一大题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我思考片刻后,就举手回答了。不出意料,我先下一城,夺得一分。同学们也积极参与,神态各异:有的紧锁眉头,单手托着下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的嘴角微微上扬,不用说,心中肯定有了答案;有的两手按在左右的脑门上,拍呀拍,像是要把这句诗拍出来。

  到了后面,题目也越来越难,我没有再得到分,看来,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多读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课外积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提高我们的修养,净化了我的生活,我爱古诗词,我愿更畅快地在诗海中遨游。

古诗的作文 篇2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上周五,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今天老师又无意间地让我们背诵。我惊呆了……

  老师刚提出要求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翻开了语文书,叽叽喳喳地背诵起来。虽然在家中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心中还是很害怕。先看看还有多少个过后才该我:“1、2、3、4、5、6、7、8、……还多,不怕。”

  “呀!才一眨眼就快到我了。”我开始慌了……到我了,我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了:“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我心里快急死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终于完了,我随即坐了下来,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下来。

  在我的观察中,王俊舒让我觉得很佩服。我先前看过许多人的站态,他们都是站起来就靠着桌子手扯衣角或拉着桌子。可他一站起来就挺直了身躯双手熟练地放在了身后,显不出一点慌张……

  从一首诗中,我看出了许多人的自信和胆量。同时也锻炼了我。

古诗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古诗词大赛开始了!老师提前一周给我们发了张纸条,让我们背上面的诗词。为了这个,前天晚上我到十一点才睡。

  星期五下午的两节课,比赛正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大大的四个字大浪淘沙。完了完了,我的末日要到了。我眉头紧锁,牙齿咯咯响,两眼瞪着老师,心里直打鼓。每五个人上,依次抽签,看看抽到的是哪一首,在教室外准备。什么?这么说第二轮就是我了!我只能听天由命了。

  第二轮到了,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抽到我会的呀!一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幸亏幸亏,我要再复习一下,可来不及了,已经到我了。没办法,看着办吧。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怎么卡壳了?以前我背得可熟了!面对众人的目光,我的脸上一阵热,心砰砰直跳,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我不急,同学们可急了,给我在空中比划着。谁提醒呢?老师大吼一声。突然,我脑袋灵光一闪,想出来了!我高兴地差点跳起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背完之后,我走下了讲台,期待着下一轮小组赛的竞选。

  能过初赛的人水平自然不差。下午的第二节课,小组赛开始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不算什么,第一组的胜出者祝子健,他说的很多诗句我都没有听过。强大者就在我身边,我该怎么面对?想不了这么多,我们是第二组,很快就到我们了。

  花、水、山、月我们抽到了花。花?我的大脑快速地寻找之前学过的诗词。下一个!老师的话语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春去花还在。我不由自主地说道。第一轮刷下了两名同学,第二轮该怎么办?这说明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嗯我的头想炸了也没有想出来,眼看时间就要到了。五、四、三、二、一。时间到。涂智想获胜了。我哭丧着脸回到座位上,只能看着决出的六名小组胜者再进行决赛。最后。周镇宇、祝子健和涂智想三名男生获胜,参加年级总决赛。古诗词大赛也告一段落了。

  这件事告诉我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平常一点一滴地积累、努力。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俗话也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现在在课余时间,我经常在背《飞花令》里的诗词。下一次古诗词大赛,我一定会卷土重来!

古诗的作文 篇4

  小学六年里,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有诗仙李白的,诗圣杜甫的,还有辛弃疾的,李清照的……接触得多了,我发现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实在是太奇妙了,让人忍不住赞叹。

  有的诗句中会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将一幅幅美丽的场景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就是运用红色将深秋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新梢渐变鹅黄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用黄色生动地描写出活泼的黄鹂。运用黑色的有“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将黑云满天、压抑低沉的气氛描写得是那么逼真。“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用一江碧绿的春水表现出江南水乡的唯美。

  除了上面的这些例子,古诗中运用颜色的句子还有很多。更奇妙的是,有些古诗并没有明显地使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但字里行间却又显露出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没有用到颜色,却能让人想象到飞雪漫天的情景。就像作文中,不提伤感却又写出伤感,不提快乐却又表现出快乐。比如,“今天,我背上书包,走在路上,太阳是那样的温暖,小鸟为我歌唱,小草向我招手”,这句话里并没有提到快乐,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快乐。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古人的知识真是太渊博了。古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古诗的作文 篇5

  小时候,外婆教我一字一句地背诵唐诗。她总会用她那温柔细腻的声音,将诗意讲给我听,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画中有生机勃勃的春,有绿叶婆娑的夏,有天高云淡的秋,有瑞雪纷飞的冬,有”感时花溅泪“的忧伤,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

  外婆教我的第一首诗就是《春晓》。外婆说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外婆一字一句地朗诵着,我一字一句地跟读着。渐渐地,我在脑海里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诗人一觉醒来,听到处处都有鸟雀在啼鸣。夜里的风雨,使花落满地。我又把想象和诗句融在一起,跟着外婆读了第二遍,第三遍。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我便懵懵懂懂地明白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哦,这两句诗我懂得。我在野外见过这样的情景:桃竹相依相衬,红绿掩映。一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它们首先感知到了。走在桃竹之间,望着江水、鸭群,该是多么惬意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我也懂得,读着,我仿佛也到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朱熹有一首《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首诗不都把春光写活了吗?

  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有时会将两位诗人所写的同一类型的诗放在一起做比较,找出异同,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和写作背景,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茫茫诗海,”春“令我陶醉。

古诗的作文 篇6

  自从在那牙牙学语时学会了一首《咏鹅》,于是古诗词便在我心里种下了情根,挥之不去。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在诗中看四季更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春雨绵绵携杏花飞舞,闻清风柔柔吹拂万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夏荷阳光微醺,青荷摇曳。日光映红莲,赏湖间千娇百媚,姹紫嫣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萧瑟秋风微凉卷起漫天落叶。望山层林尽染,火枫飒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轻撷一枚冰花置于掌心,伫立在白花色的世界。在这一首又一首的四季赞歌中,享受春夏之美,学诗之乐,而沉睡在心灵这片沃土中的`诗缘情根也早已破土而出,经四季轮回悄然生长了。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穿过千年时光,拨开历史疑云,前去拜访这些流芳千古的诗词背后的作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谁在汨罗江边痛吟?是屈原!是谁在桃林轻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是严蕊!是谁在欢呼“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是杜甫!又是谁在渭城朝雨中洒下留恋的泪?在赏析一首首传世千古的诗词中,穿越历史,看这诗词都是出自何人之手?此时,心中的诗缘情根怕早已经诗书的浇灌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在其中赏自然界中万物众生之姿。“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静静伫立,听风轻轻摇曳枝梢,绿叶沙沙作响,掠过耳畔,轻抚双颊。“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漫步桃林,沉醉于漫漫花海,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争奇斗艳。“月是故乡明。”抬望眼,夜空中一轮明月高照,洒下许许熠熠生辉。那皎皎明月寄托着古今中外多少游子离人的思乡之愁!在学习这一首首诗中,看世间千姿百态,万物钟奇秀丽。

  儿时种下的诗缘情根,想必此时早已长成了巍峨的参天大树。树间繁花朵朵,嫣红秀丽。在学习这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词中,我收获到了快乐。从此往后,我与这古诗词的红线怕是再无法斩断喽!

古诗的作文 篇7

  生活中,每一种事物都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古诗,又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

  春天,我看到那一条条柳枝随风飘动时,不由得想起贺知章的“毕竟书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竹林之外桃花奋力成长,鸭子在水中畅游,又想起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夏天,看着那碧绿的湖水、荷叶,与那红色的荷花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由得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

  而秋天,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了。枫林中,偏偏枫叶飘落,在空中支撑起了一片红色的天地,就像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明月之下的松林显得更美,泉水从石缝中缓缓地流下来,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展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

  冬天呢,则更美。一片白茫茫的天地傲然挺立着几枝雪梅,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真不愧是有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之美啊!

  当沉静于古诗之中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项羽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仿佛看到了庐山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仿佛看到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时精神的坚毅。仿佛又看到了于谦那种“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磊落。仿佛还看到了孟郊那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的真挚。

  古诗,你把我们领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教会我们认识你的内涵,教会我们领悟你的意义。古诗,你也是生活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古诗的作文 篇8

  古诗文,是文化历史长河中留存至今的经典,是与古人的智慧交融的最佳途径。像我这种在外国人荟萃的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天听惯了开口闭口的洋泾浜,在见多了金发碧眼的外国老师,翻多了厚厚的洋课本,吸足了浓烈的洋墨水后,最为想念的,正是中国人的传统经典,那潜存在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宛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的故土眺望。

  还记得一年前的秋雨时节,我来到了学悦这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窗口前。那时的我对中国古诗文的理解只局限于文章重点词句的记忆和背诵,考试结束后,多半又还给了老师,美其名曰好借好还刚开始上学悦的课,我顶着头皮,强忍着反感,对那些生硬拗口的古文一知半解。但在学悦老师们的精心解读下,我渐渐悟出了古诗文的奥秘,仿佛穿越回到那个时代,用心感受曹刿的取信于民和烛之武的能言善辩。当然除了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救国家于水火、力挽狂澜的历史外,也不乏领略古人的轻松幽默,如《文言文一点通》选取阮咸未能免俗而将短裤晒在太阳下以炫穷来对抗炫富的故事,总让我在疲惫之余开心一笑。

  文以抒怀,在古诗文中我感受到陶渊明那采菊东南下的闲适精神,敬佩苏东坡屡遭被贬却旷达超脱的气概。东坡先生在黄州,歌大江东去,浪淘尽,亦不忘作黄州好猪肉,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把贬谪当成甜蜜,甚至要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被三不禁令所限,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还痴念他年谁做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文以载道,古诗文中凝结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之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治学之道等一些无法用今日语言简短表达出的深刻道理。而我则像日日醉心徜徉于长安城西市的文化商人,从这个窗口将中国传统经典的货物输送进来,又将它与瞬息开放的窗口飘入的西洋文化和先进知识有机地融合,立志做一个有文化底蕴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古诗文是眺望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能眺望过去,提升我们内心的境界,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文更像心中的灯塔,时刻提醒就算周遭环境再浮躁再复杂,常存慎独之心,不忘初心,坚守那份善良和温暖,这样才能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4754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