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到作文的说课稿
这一课的设计最初缘自于学校所参与的省级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研究》的探索。参与这个课题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创新写作教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愈发的艰难,如何开发出更加新颖,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写作技巧呢?我们发现了《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于是有了新的思路:可否向古人寻求智慧呢?
我们开始了把中国古典诗词引进到作文写作的尝试。这种训练不是单纯的翻译,也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这一技巧的探讨和实践。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注重的,语文的学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民族的语文和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渗透,诗词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能力目标:对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关于学生情况的考虑,我们觉得好的方面是新的教学尝试和新的写作方法的探索,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不足是受到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
课堂设计:
在课堂的.设计上,我们构建了“实例分析――技巧研讨――写作实践——习作研读”的教学模式。
实例分析部分,实例的选择没有停留在其它的改写作品上,我们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媒介,电子课件,音乐素材等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使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
技巧探讨部分,探讨文章在利用《枫桥夜泊》的意境、人物、情节上的成功之处,尝试归纳可以作为技巧的写作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注重学生经验的总结和完善,技巧是灵活的、实用的。
写作实践部分,先总结写作注意的问题,然后提供借鉴篇目,进行简单的点拨,随时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缺。
习作研读的时候,发动学生自评与互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学生互评,谈写作时候的体会和疑难;教师做归纳和总结。
这样的课程,还是实践,我们希望有理想的收效。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4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