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借助散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散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冬至的散文1
清晨,我扯开帘幕,放眼窗外画面:楼宇亮晃晃,街道亮晃晃,车辆亮晃晃,行人亮晃晃。城市清明,没有雾霾。
随手点开微信,提醒声便闪烁呼唤,“滴~滴~”不停,亲朋戚友一个一个跳出来,有祝福,有叮咛:记得今天要吃水饺哦。稍不留神,冬至便过去了一天。呲牙,苦笑。
沿金洲大道向东,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身陷雾霭。淡白的太阳蒙胧散射,百米开外幻影幢幢。
城市内外,一半是凛冽,一半是清新。
昨日,雨丝翻飞,草木颤栗,候鸟渺渺,行人寥寥。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以“冬至”名。
冬至怎么就到了呢?这一年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已做的也没有全部做好。夏至日长,冬至日短。太息一声。
有记者在媒体发声,解释为什么今年冬至提前一天。多事?无知?或许有,或许没有,或许,是为了所谓的普及年轻。突然记起小时候的往事,老农仰望天空,掐指默算,神经兮兮的唸叨犹在耳边: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子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物候源于自然,规律早已隐藏在老祖宗的故纸堆中。天文专家谆谆善诱:公众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哭耶,笑耶?
昨日冬至,今天爽心。现代科学的气象预报总在续写矛与盾的故事,说好了的阴天呢?又成为茶余的调侃,饭后的戏言。
家乡谚语震荡时空:冬至雨,春节晴;冬至晴,春节雨。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懵懂了念想,冬至,是今天,是昨日?
一株景观茶花树傲立风中,层层叠叠紧凑了苍翠的叶片,映衬嫣红,点缀花朵。岁月燃情,有凋残,有败落,也有璀璨的吐蕊,更有成长的等候。冬至,一阳始!
关于冬至的散文2
12月22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今年冬至前后,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这时的阳光,不是火辣辣的,也不是热烘烘的,而是暖融融的。温暖柔情的阳光。普照着我所在的高楼林立的城市,同样普照着我曾经生活过的山岚起伏的乡村。此时此刻,我的心就像这冬至的阳光一样温暖。
我爱阳光,特别是冬日的阳光。它的味道,它的色彩,给人充实和满足的感觉。在冬日,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是最最幸福的感觉。透过阳光反射在墙壁上的影子,可以看到缕缕烟尘。我不动,阳光不动,而热气,在流动。生来畏寒的人,只有找到热量才能安稳。阳光,给了我最好的依靠。就在这冬至的阳光的抚慰中,我的思绪在尽情地体会着冬至的温情。
在中国各地,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交节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中,公历定在12月22日或23日。据说冬至是我国春秋时代最早用土圭观测太阳定出的第一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在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规定这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以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语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所以冬至又有“履长节”“长至”“天长节”“短至”等别名。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之至;昼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极点、顶点、之最的意思。如“昼短之至”,在冬至这天上海市全天见到只有太阳的时间短到10小时零9分,北京竟短到9小时零仅9分了。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所以应该庆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小至”或“小冬”“冬除”;“冬至日”叫“长至”或“大冬”“冬年节”;冬至后一日叫“至后”,节期3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学生放假。谚语说:“冬至大十年,先生(指老师)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所以冬至又称“亚岁”“小年”,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外出的人,都应该尽可能的回家。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做“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喝。
在北方,冬至这天的节日饭花样繁多,最重要的是少不了延续传统习俗“吃饺子”。在南方,合家团圆吃汤圆早成习俗,用糯米粉制成的汤圆是冬至的传统食品之一。“汤圆”中,“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全家人围成一圈吃汤圆,既有了冬至的氛围,又给了全家人一个‘圆满’的祝福,何乐而不为呢?”还有那众家交赞是馄饨。广东称为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也是较为普遍的冬至食品。据说,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至今民间一直流传“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关于冬至的散文3
前日收到同学的一条短信,“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5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