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高中第三册

乡愁的散文

乡愁的散文1

  离开家乡好多年,家乡的记忆愈来愈深……那一花一木,一山一水,袅袅升起的云烟,都在记忆萦绕……

  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乡,是高中刚毕业,那年十六岁,带着向往与喜悦,去了父亲工作的城市,邵东。

  在那里度过俩年的时光,又去了另一座沿海城市,福建、福州,这里离家乡越来越远,当初,不觉得难过,还有点欣喜,直到后来,随着年龄愈来愈大,才觉得相思苦。

  刚到福州,我还会一年回去一次看望父母,但随着儿女诞生,回去的机会,就少了。

  记得最长得一次是十年,那年还是接到家里来信,说父亲病得很重,我带着一双儿女,赶了回去。

  看到一病不起的父亲,泪水涟涟,要知道父亲从来没病,就连小感冒都没有。

  我忙把父亲送进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地告诉我,没救了,他的脑CT片,检查出瘤,而且不止一个,好几个,已经到了晚期。

  无奈,把父亲拖回了家,没过几天,父亲走了。

  我哭得非常伤心,后悔这十年,没跟父亲相处。

  父亲走后,只剩下母亲。

  我依然没有每年回家看她,忙着俩个孩子的学业,等把孩子的学业忙完,又开始带孙子,所以又是几年没回家。

  远嫁是一种痛,你无法去理解那种泛味。

  当把孙子带大,也步入暮年,这时候,才有时间回家。

  每年回家一次看望老母亲,和村里的老人聊天,满满的回忆。

  原计划今年二月份回家,结果突然的疫情,回不了,现在不知什么时候,能回去看她老人家。

  妈在家在,有妈在回家的脚步也快。

  如果没有老人家,回去就成渺茫,家乡就渐行渐远……

乡愁的散文2

  中秋又至,正好团圆,但许多人有家不能回。

  异乡客,最怕是中秋,浓浓乡愁,似乎是注定了的。根本就不用学,离开久了,思念深了,自然就想家了,你也不知何时成了多愁善感的人儿,一念乡音起,一语泪双流。愁归愁,但还是要说声“对不你,又欠你一秋”。

  还年轻,有乡“却”不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时年轻,除了一把子力气,除了一大把青春,我们什么都没有。一腔热血,一身抱负,执著于梦想,不怕撞南墙,死倔着“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习惯了天南地北走四方,游学或闯荡,再生动一些是“讨生活”,费孝通先生所言极是,起初离乡之人,大都是为了“讨生活”,也有人“讨理想”。每个异乡客,都有一个“衣锦还乡”梦,只要梦未碎,即便是死在外头,也是值得。想家吗?肯定想,只不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忍住罢了。圆月下,秋风起,母亲闲坐月光散下的亭院,日思夜盼,久等不来,惋惜罢,却不生半分怨念,因为等得起。

  至中年,有乡不“能”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请允许我将余先生的诗句做些微调,正符合这心境和处境。身不由己,天隔一方,一边是天涯浪子,一边是慈母心忧。不是不愿意,不是不想家,而是有家不能回,千万俗务缠于身,你一离开天就要塌,此时此刻你终于明白“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何样的情怀了。可纵然你阅尽人世繁华,你磨砺人世沧桑,无论千万里,不管“万户侯”,忙里偷闲,鞭炮齐鸣,浑然不觉,要过年了。“新桃换旧符”,一年又一年,母亲已蹒跚,老了容颜,却还在盼。

  到暮年,有乡不“愿”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待你避过了中秋,错过了新年,再迎来可能就是清明雨,梨花祭。春寒料峭,柳绿花红,清明雨纷纷,此时的你,多么希望母亲仍在翘首以盼,等你回来。人不在了,乡愁也淡了,“回家”被尘封了。不是没机会,而是没珍惜,一脱再脱,以为总有床前尽孝时,以为总能挺过这一关,以为母亲还年轻,却不晓,你早已娶妻生子,做了父亲,时间的手术刀堪称妙手,不痛不痒地让我们忘掉了生命被一点点分割,只到垂老的一刻,幡然悟到,却天人永隔。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日,中秋却成不归路。乡愁年年积累,已然麻木,成了习惯。到头来,不知是你的乡愁,还是母亲的乡愁,念叨着终不过是看似的美好,并不实际。有多少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听火车声隆隆,辗转反侧,浓浓的乡愁挥不去,只能干等侯。离得久了,不知何处觅乡愁,而乡愁够了,却敌不过一句“又欠中秋”!

乡愁的散文3

  偶尔也想写些不梦幻也不疯癫的东西.

  到朋友家去借住,中午她母亲煮番茄蛋汤。朋友是有钱人家,是聚少离多的人家,她母亲十指不沾阳春水,使烤箱机械善过使锅碗瓢盆——要招待我吃一餐带家常味儿的饭菜实属不易(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似乎每至一户人家,主人总致力于向我展现一种家的归属感……但其实,我的朋友里大部分明明都是没有“家”的小孩)。这个善良又温柔的女主人请我品尝番茄蛋汤的时候满脸都是一种吃苦耐劳(这个词用得可能不是很准确)得叫人感动的体贴,热情最是难却。——即使如此。汤我确实是喝了个干净,但第一口下去我就知道——早就能猜到——这碗里没有那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味道。

  然后是俗气的开头:我小的时候,家里很艰难……虽说时至今日也依旧很艰难。我记得我可能吃过些什么好的东西,但是,也都不常见的。诸位应当知道,对穷人家而言最好最高级的奖赏不过是吃顿好的,于是我每每被问:这次想要什么好吃的?无奈我实在见识短浅,思来想去,还是最想喝外祖母煮的番茄蛋汤(当然还有糖醋排骨,无非就这两样)。十几年来无不如此。家里的番茄蛋汤永远是酸味儿十足的,以至于我到别人家中作客,喝起汤来总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些都是无趣的前情提要,中心思想不过一个:别人做不出我家的味道。不仅是番茄蛋汤,至于炒青菜、土豆丝、酥炸肉片之类的家常菜,在别人家也难吃出个真正想要的家常味道——细想实在是非常奇妙的。

  但这还不是我想讲的重点。我想讲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数十年来也和我朋友的母亲一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人,在我外祖母去世后,第一次下厨,煮了一锅番茄蛋汤。我尝了一口,眼泪就非常没出息地夺眶而出:一模一样,一模一样。我能确信这对母女之间并没有就这道菜进行什么传授——这太简单不过的一道菜了,谁没事干教你煮汤呢!——但,就在那一刻我知道了,这是在血管中流动着的,会遗传的,只住在这栋房子里的某种精确配比出来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4

  题记:故乡、乡愁,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相牵最美的一份释怀,你所有的经历终会停圆在故乡,不管期盼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乡都是你丰盈生命的一笔珍贵素材,一份感动、一如往惜,是千里万里遥寄于你的乡愁、牵挂。

  世上有一个最纯朴的地方叫故乡,人间有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故乡。

  故乡的遥遥守望,故乡的真情实意,故乡的不离不弃,将永远是身在异乡的游子奋斗的原动力。纵然风尘仆仆,纵然满面尘霜,只要想起故乡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只要想起故乡那温柔而可亲的笑脸,满身的疲惫便能化作风轻云淡,一路远去。

  故乡是包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一切荣辱得失它都给以包容、以温情。故乡那袅袅炊烟和潺潺溪水,那篱笆矮墙和柴垛灶炕,那蛙叫虫鸣和鸡鸣犬吠殳风中的悠悠牧笛,还有那故乡母亲的声声呼唤。永远是每个游子一生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是心里最美的风景原,是生命中最纯洁的情感圣地。

  乡愁是故乡,无论在异国他乡、还是在日照月映下;无论在日暮黄昏后,还是在每逢佳节时;无论在孤影徘徊里,还是在觥筹交错间,故乡,始终萦绕游子心头和脑海的都是游子心中对你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乡愁是游子心中开得最艳的那一朵花;乡愁是乡情,是游子眼里描得最深的那一幅画;乡愁是乡恋,是游子嘴里说得最多的那一番话。

  乡愁有时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树浓荫,祠堂的一柱香火,童年的一声呢喃,老屋的一缕炊烟。乡愁有时候又很大,大到是一个家庭的谱牒承嗣,一个聚落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兴衰流变,一个国家的宏伟史诗。山高路远梦萦绕,千里归程解乡愁。

  乡愁是春节风雪封堵不住的温热,是回家渴望和团聚梦想,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缘,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是故乡美好的过往在游子心中发酵的升腾,是对身在异乡者深入骨髓的心灵慰藉。

  春节是乡愁,是伤感、是美好,是游子油然而生一种名为乡愁的情绪,乡愁如酒、越陈越厚,乡愁如寄、越远越香,乡愁如梦、颠倒苍生。

  春节是乡愁,乡愁在春天里进发,装载着的是那浓浓的乡愁,使这条归乡之路充满了艰辛、拥挤与疲惫,也无法减弱游子们期盼早日回家的心。

  春节是乡愁,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回家过年,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团聚,成就了代代传承,铸就了每一个人的乡愁。

  新春已近在咫尺,故乡早已在风尘中为你守望,母亲早已在老地方把你踮脚等候,那是一份最长、最深、最久长的守望、等候,自你离开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蔓延飘摇在每一个流年季节,每一声晨钟暮鼓,每一道地平线上,等你,等你回家……

乡愁的散文5

  时光像一个筛子,筛着我们的日子,过滤着我们的故事,筛着红尘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筛着我们渐老的年轮,筛着春夏秋冬里的花开花落,风吹雪舞菊花烂漫的时光里独有的风景,诉说着每个人红尘里的过往。奔波在茫茫人海,潮起潮落都被时光隐没在喧嚣的尘世,每个人都在独舞着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自己独有的时光,平凡之间的琐碎,今天与明天的交换,明天的阴雨必定会迎来后天或再后天的彩虹。偶尔的雨后缺伞,那不是上苍的为难,那是在让你忧伤之后的释放,闪电雷鸣那是在打磨你的坚强,墙角数枝梅花在寒风雪地里绽放,那是梅在绽放里独有的骄傲!路边的白杨,行人享受着它的阴凉,却不能给它一瓢弱水,它依然耿直的站在路旁。人间的爹娘就像路边的白杨,寒风摇落满枝枯黄,那是爹娘白发染霜,白杨树上的疤怎么那么像爹娘脸上的沧桑。若干年后彼岸树枯,此岸之树枝繁叶茂,一路之隔轻轻的叹息弥漫在时光的空气里,一个叫情的女孩,和一个叫珍惜的男孩相约在老树下,抚摸着枯萎溃烂的根泪流满面,它也曾挺拔也曾枝繁叶茂,是时光无情的夺走了它的青春,腐蚀了它的年华,情和珍惜尽管为它浇水施肥,但寒风凛冽里摇摆不定断断续续的传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悔凄凉的哭泣,为他们买单的是时光,尽管吝惜却也残酷的染白了他们的双鬓。时光在秋叶冬雪里委婉的数说着情和珍惜的骚年和少不更事的故事。

  时光就是墙上的日历,一张一张撕着昨天今天,勤奋的人追着时光奔跑,一路高歌一路汗水,懒惰的人,在时光的摇篮里鼾声如雷。

  时光就那样背着手悠闲自在的游走在红尘的路上,不贪恋路上的风景,不羡慕高官厚禄,不嫉妒才子佳人的美满,不鄙视底层的付出,在它的眼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贫穷富有之分,他接纳红尘中所有的一切,善良的、阴险的、好的坏的、有声的无声的,在它的怀里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罢,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也好,不管平凡渺小和伟大到头来还不都是荒原上的一捧黄沙!

  偶尔出去办事,满街都是飘落的黄叶,让人的思绪也飘零的散散落落,各种车辆在矗立的高楼之间川流不息,阴郁的天空朦朦胧胧,云雾缭绕中的芸芸众生,像你像他像我似像非像,裹挟着初冬的风,还有零星的雨点落在头顶,落在枯黄的叶上,唰唰的响起呜咽声,偶尔叶也随风雨旋转,不知道要飘向何方。

  建筑工地上的灯光有些昏黄,夜晚叮叮当当敲打着我的无眠,还有多少人在加班加点,时光利诱人心贪婪的又一面,剥夺着黑的权利,把夜强加在白天的隔壁,慢慢的换成白天的衣裳,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奔忙!

  时光的筛子漏下的都是我们的过去,剩下的是我们的未来,过去的不能重来,随着时光流逝到隔壁收藏,珍惜未来的日子,撵着时光的脚步奔跑吧!

乡愁的散文6

  黑夜,如刀子一寸又一寸地抽出皮鞘,蛇一般从桉树叶上悄然滑落。在光与色彩的变化中,在鸡啼声中,在屋顶那袅娜的炊烟之中,迎来了乡村的晨曦。

  阔别多年,沐浴着晨光,我再次站在家乡老屋门前,心中感慨万千。犹记得小时候,每天天朦朦亮,父亲便背起锄头去田里干活,母亲在水龙头旁边淘米洗碗,准备熬粥做早餐。我呢,则是一人坐在门槛上,玩着手里的弹珠,嘴里唱着《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雪中情,雪中梦未醒”。“雪中情”与家乡方言里的“煮粥吃”极为相近,因为,邻居大伯听了经常笑着问我:“你那么早就在等母亲给你煮粥吃啦?”而我会在撅起嘴后又不好意思地掩过头。那时的日子,虽是清贫甘苦,却像一曲传真的童谣,恬静美好。

  老屋似乎是一位见证苍凉时光的老人,静然着,以慈祥的目光端详着此刻的我。屋前的桔树约有6年沧桑,上面长满了大小不一的桔子,叶片上沾着熠熠发光的露珠。那露珠,像是我心中的一滴泪,晶莹澄澈却因终究无法在叶尖上驻留,滴落而下,融于厚实的泥土之中。也就在那一瞬间,这滴露,似乎让我读懂了生命的味道,在我的心灵之湖中荡开涟漪。我知道,这是我的故乡,我永远的家,或许哪一天,我也会与它永远地相依相守,时光沉淀,安好。

  慢慢地,行至田野中,一片紧挨一片的稻叶挺直了腰杆,生机盎然的绿意之中透着淡黄,再过些日子,又将到收割稻谷的农忙时期。小时候,爷爷总爱将我架在他的肩膀上,然后让我揪着他的耳朵“开飞机”。“飞机”到达目的地后,他将我放置稻田里,任我一人割草抓青蛙,弄得满身泥巴,而他却和爸爸、叔叔一起收割稻谷。我玩得累了,就爱在一边数他们谁割得比较快,看他们弯腰挥汗的样子。那时的我只觉得好奇,为何他们的动作可以如此连贯利索,而如今,却是异常怀念与疼惜。

  遐思中,一群小朋友嬉闹着从我身边跑过,我忽然想起儿时的伙伴们:我们一起在雨中狂奔,一起捉迷藏,一起到田间偷西瓜,一起于河里抓鱼虾,一起在大坝上吹风晒太阳……所有的一切,恍如昨夕,只是如今的我们早已各为生活忙碌,失去联系。微风拂过,我远望着村民们那在田间劳作的瘦小的身影,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和仿佛被挑染过的彩虹色的半边苍穹,心便像从尖锐的草尖山滑过,刺疼。

  一个人,走走停停,寻找着年少时的记忆。家的感觉,永远都是如此熟悉与亲切。只是,不经然间,心中便开始吟唱一曲时光逝去的挽歌,歌声中,透着温馨与感动,却仍载不动那几多乡愁。

乡愁的散文7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走了,挥挥手

  不甘于平庸,虚度年华

  忍不住故土贫困的日子

  怀着逃脱闭锁,远离落后

  向往神奇远方的遐想

  秉持年少气盛的壮志

  远大的理想抱负

  带着浓浓椰乡气息

  一腔热血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走了,挥挥手

  告别了,晨雾宠罩下的小山村

  那些不能重温的萌哒哒童趣

  还有牛背上萌发的羞涩

  怀着日渐见长的激情冲动

  告别了,亲爱的父老乡亲

  滚烫烫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莹莹闪烁的泪花盈盈欲滴

  跟随追梦的汹涌人潮奔跑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厌倦了灯红酒绿

  沉溺于杯觥交错

  烦透了市井庸愚

  迷惘于放纵驰荡

  受够了那些尔诈我虞

  唯唯诺诺的虚伪龌龊

  受尽了闷罐子般写字楼里

  闷头闷脑的沉闷憋屈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告别了喧嚣,华丽,狂妄

  不再眷恋都市斑斓的街头

  只身带一件简便行李箱

  装满经年似水的日志

  盛载流浪异乡的浪漫馨香

  窝居繁华都会的孤寂落寞

  曾经羡慕的奢侈浮华

  追名逐利的难缠欲望

  渐渐淡出疲惫不堪的追逐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带着殷殷赤子之心

  回归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久违了,我亲爱的父老乡亲

  多么熟悉的欢声笑语

  多么亲切的和蔼笑脸

  还有那山青水秀的风景

  静谧旖旎的田园风光

  好一处恬美的度假胜地

  休闲养生的人间天堂

  挥挥手,我回来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浮生若梦皆淡凉

  故里乡亲总关情

  有几多冷暖

  又有几多感慨

  携一份迟来的忏悔

  悠长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8

  只要到了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旧迎新,她给人们更多的是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因为,千百年以来的中华文明,是以漫长的农耕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大自然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分为春夏秋冬,人们的生产也是春种夏养秋收冬藏,生活的节律与生产的节律一致,上一个周期过去,下个周期开始。而春节,正处在两个周期的中间临界点上,是前一个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个周期的开始,因此,她就担当了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使命。

  一个自然和生命的周期结束了,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的人,过去了的都已经无法挽回,大家又重新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同时,也可以认为,特别是对于上一个周期中失败的人,生活又给了他重整河山、重新再来的机会。而对于成功的人来说,也是再上新台阶的起点。

  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间概念上的日子,由于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她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也就截然不同了。在数千年历史中,她被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和不断强化,并通过大量密集的民俗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构筑起理想主义的万千图腾。

  在这样的一个日子,所有的人都在想,不管将离我们而去的这一个周期,有多少成功、喜悦、欢乐、幸运、失败、遗憾、失算和痛苦,此刻都已经跑到身后,我们与别人一样重新面对着新的一个周期。过去的一年是已知的、既定的、不可更改的;新来的一年是未知的、全新的、可以把握的。

  所以,人们自觉地遵守着种种的禁忌。忌哭,忌摔碎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其实是希望过去的不幸与烦恼不要在下一年出现。人们因此用门神、钟馗、鞭炮、压岁(祟)钱等等方式辟邪;用福字、春联、烟花、灯笼、财神、蝙蝠、八仙、金鱼、石榴等等期盼新年里一切如愿。

  而对于那些身在异乡或者身在异国的游子,春节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思乡情节,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春节,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然后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30多年了,时间的长度早已经超过乡村。但是,每当春节临近了,自己却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去。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的匆忙忘记了哪一件。即使这几年,我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我依然坚持着回故乡过节的习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故乡的春节,才真正有那种浓浓的年味。

  在城市生活3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春节。第一个春节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春节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挑选过春节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春节到了,有年味了。

  乡村里的节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俗称祭灶,也称为“小年”,就是要在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把房子打扫干净,拜祭灶王爷。灶王爷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除夕的下午是贴春联的时刻,家家户户张红贴彩,挂红灯笼。过去,春联大都是村里会书法的人写的,那样的人被称为乡村书法家。自己买了红纸和笔墨,送到乡村书法家的家里,到了除夕日去取。因为都是亲属或者近邻,人家不会收费,都是义务劳动。这样的书法家,每个村子里都有,他们往往因为会一手书法而在村里备受尊敬。我的叔叔就是村里的书法家,一到腊月,村里人家送来的红纸就多得放不下,都是来请写春联的。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

  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节日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春节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春节的日子了。

  人们常常说“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我们与所有人一样每天迎接灿烂的黎明。”这句话放在春节这样的时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春节到了,乡愁弥漫,但更浓的是殷殷的期待。

乡愁的散文9

  依稀一阵清脆的牛铃声在晨梦中响起,仿佛看到爷爷扶犁执鞭吆喝着牛在田间播种。那早已尘封的童年旧事和悠悠乡愁携着泥土的清香裹着丝丝伤感纷至而来。

  三月的山村一片欣欣向荣,桃花含羞,梨花带雨,杨柳缠绵。燕子在屋檐下呢喃,院子里鸡鸭互戏,懒惰的猪儿吃饱喝足后在墙角悠闲的晒着太阳。远处白云飘荡,青山含碧,山脚下的梯田里,朴实的乡民们在辛勤的耕种着。天空中荡漾着孩子的欢笑,鸟儿的清鸣,还有乡民们粗狂的吆喝。

  气温渐渐地升高了,山村的花儿更艳,枝叶更密了。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的叫唤。狗儿热的蜷在门口直吐舌头。女孩子折一把野花,在树荫下精心装扮着手中的柳帽。村头的小河是男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或打水仗,或捉蝌蚪,叽叽喳喳吵醒了河边柳树上栖息的喜鹊,拍着翅膀扑愣愣的飞向远方。

  是谁让高粱涨红了脸,是谁把谷子压弯了腰。微寒的秋风中山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扁担在乡民的肩上颤颤荡荡,满筐的玉米闪着诱人的光亮。牛儿拉着吱吱扭扭的老车,一车车土豆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孩子们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放学的路上争着捡起掉在地上的粒粒黄豆。是谁家的爆米花香味又在诱惑着孩子肚里的馋虫?

  喜欢不喜欢山村冬还是来了。北风呼呼的吹着,雪花在天空轻盈的飘舞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任寒风把小脸冻得通红。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听村子里读书最多的先生讲古老的故事。逼近年关,妈妈天天晚上拿着针线在灯光下给我们做鞋做衣服,爸爸则在筹划过年的开支,天真的孩子们却在板着指头盼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

  小小的村庄,承载着我们多少童年欢乐和趣事。蜿蜒的羊肠小道上洒下了我们多少快乐的笑声。村后的一汪清泉默默滋润着我们渐渐长大,渐渐长大,离开了母亲的视线……

  曾经的我多么渴望离开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在外面漂泊久了心底对家的眷恋却日益增长。高楼林立,人群簇动的繁华却少了几分山村的安逸。同事相见的笑脸,商场中的你拥我挤缺少了几许山村人的亲近。置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中,身处在扑朔迷离的商海里,满目的迷茫,一身的疲惫,多么贪恋年少时的天真灿烂纯真无暇。

  儿时的点点滴滴恍如梦中,一声轻叹,几多惆怅。那刻骨的乡愁,那浓浓的思念,只以为隐藏得很好,可是却总会在一瞬间冰封瓦解。

乡愁的散文10

  有人说:“没有乡村,哪来有乡愁?”这话我是相信的。

  记得读过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一书后,我很是担心乡村的消失。

  我对乡村的思念,在于它有田园山水的风景,有鸡犬相闻的生活气息。我对乡村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就像久酿的川酒一样,越发陈年,越觉得有醇味来。

  我说的乡村,在潜意识中,一定要有山,一定也要有水。

  为什么这样苛刻呢?

  因为山青青,代表着巍峨伟岸;水潺潺,代表着活跃灵性,而我的故乡,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我甚爱其美。

  还记得那次去新妙镇岔路河村时,看见那青山、溪流、竹林,还有那些悠闲的农人时,觉得那是一处世外桃源,突然就有了一种归隐于此的冲动。

  岔河村位处新妙镇之南,是一处较为偏远的村落,却是浮世之中的一块清净之地。它保存了一些乡村最原始最自然的风貌和景物,当进入那片乡野时,我的心一下就莫名地宁静了。

  当沿着村里的小径向前走着时,目之所及,是溪流和青山;耳之所闻,是寒虫幽怨、鸟鸣山涧;鼻息之间,被乡野的味道充满着,掺杂着芬芳的泥土味,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原始的味道。

  秋日的清晨,整个小山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远山、村落、溪流、田野,都显得模糊不清了,见不得其真面目。那一层层薄薄的雾气,时而在山顶环绕,时而在山腰飘散,让我感觉到那山间有一种神秘和不可测。

  临近中午,阳光初露,山村的雾气才慢慢地散去,一切便显得分明起来。小路一直向青山谷里延伸着,寻山而去,便可见山上生长着密密层层的竹子,它们相互交错,叶与叶交织,枝与枝相接,远远望去,分不清谁是谁的枝叶来。它们有些竹尖弯曲倒垂而下,就像驼背的老人;有些直冲入云霄,就像风度翩翩的少年。尽管秋日有些寒冷,然那些竹子却依然郁郁青青。

  一阵微风,竹枝婆娑,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刹那间,只听见竹林“沙沙”的呢喃,寒虫啼鸣于草丛之间,“嘁切……嘁切……”哪里是什么“琴声悠长”,分明是弹奏着秋思!天地悠悠,怆然而涕,我一时迷糊了,我何曾有诗人那般见物思情的雅趣?我仅仅是怀揣乡愁而来,莫非让我伤怀而归?

  行至半山之中,有杂乱的灌木,树丛的叶子都黄了。山脚下,黄草与竹林相接,竹林叶黄,还有秋草萋萋。深秋之景,全在这乡野的小山之中了。

  黄草之外,是一处绝好的悠闲之地。人们在那里修葺了一个湿地公园,有花有水,更有村落围绕四周。也不知是哪位名人颇有些文化底子,取名为“适园”,我觉那名的确起得很好,恐是“无意为园而适成之”意思吧,于是我不免想起了曾去过江南的“适园”来,然彼园非名人或达官取的,所以我并不崇尚之。

  此乡野之园,廊桥栈道修于山水之间,依地形而建,山间小溪水自然流入园中。可以想象到,每至春末夏初的清晨,闲坐于适园凉亭,听溪水流之音,看野草葱郁,闻野花之幽香,是何等的享受,何等的惬意!

  若说村落里的故事,要数五重塘了。它算村里最老的建筑,就连村里最年长的人都不知道那房子是何年何月修建的。只见那院落生在山脚边,四围树林环绕,房屋白墙灰瓦,房盖有檐有梁,雕梁画栋,甚为精美。房顶与墙头处全为木结构筑成,远远望去,显得古朴和沧桑。相传古时此地人烟稀少、林木茂密,于是先民就从高到低凿挖了五口塘,供全村人畜使用和灌溉田地,故名‘五重塘’。传说未必可信,然它给了后人不尽的想象,也给了这个山村渗入了一些文化的气息。

  离别小山村时,我不时地回头望一望,山野之中,暮霭苍茫,我站在了高处对着山村振臂疾呼:“青山、小溪、村落、农人,我爱你们——”

  我依依不舍地挥一挥手,把思念还给了那一方山水,却把这淡淡的乡愁留了下来,任它在内心追逐浅唱,久久不能抹去……

乡愁的散文11

  笛声悠悠,那悲切凄清的旋律萦绕在耳畔,悄怆幽邃,如同在蓬生朝气的大地换上素淡的黑色衣装时故园里声声不绝的蟋蟀鸣声;悠扬婉转,揉碎水田上荡漾着的点点星光,收获后的黄褐色稻梗上刚抽出的芽叶儿惊奇地发现自己变了副模样,漫朔的光辉洒在它们额头上。

  有幸留在那儿的老穗也参与其中,它们面面相觑,或傲立着,挺着黄澄澄的穗儿,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或把头探入水中,像在啜着琼浆玉液,又像是想一睹能掉落下璀璨的星光,好心将它们拾起,让它们再高挂在夜空。

  此起彼伏的蛙声,孜孜不倦的蟋蟀鸣声,这所有的田园交响曲是别出心裁的演奏者们一晚上的杰作,听着这柔和、恬静的天籁之音,想必它们有着美好的梦呓。

  但这所有的景致唯有在故乡才能见得,也少有机会能再体味一番了。沧海桑田,周边的一切都在变,仅存的念想变得斑驳了。

  繁星因这笛声也越发恍惚,回望四周被黑暗笼罩的大地,广阔的矿宇,孑然一人,独有影只。

  夜已深,这笛声更显凄艳,远行游子离愁之感更浓。笛声渐渐远了,我屏住呼吸,把手摆成喇叭状挪到耳边,为了听到最后的余声。我拉开帘帐,让一道月光得以透进来,我凝望着,看着它安静地躺在那儿,皎洁而明亮。此刻,我不禁转念一想,也有人同我一道哀思,未有萍水相逢,却成了知己。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51540.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