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雅中,读好书散文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又是割舍不了的快乐事情。除了读书我还能做些什么呢?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打扑克,人们这些最基本的娱乐活动我都不感兴趣。只对那些我自认为高雅的娱乐活动情有独钟。比如,上网,写字,跳舞,读书,这些都是我喜爱的娱乐方式并给我带了内心愉悦。说苦是因为我读书没有耐性,读不上半页书就困,读书反倒是治疗我失眠的灵丹妙药。所以平时我很少读书。虽然我不愿意读书,但我可愿意写书,很想写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也很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文字声音,不然我觉得我枉来人世间一回,为活而活,为死而死,一点现实的意义都没有。我们哭着喊着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可不能一无所有的离去。即使没有成为物质的贵族,但我们一定要成为精神的富有者,而这种精神留给世人的是永久记忆与思索,一想到这些就不觉得苦,倒觉得苦中自有乐趣,一种优雅的乐趣。
近一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反到越发的迷恋起文学,尤其喜欢网络文学,喜欢在网上阅读文友的作品,觉得这些不成其为作家的小文人们,离我的生活很近。他们写的都是我们平常人所说的话。反倒对那些资深的文人们所写的博古论今的文章,一会就将我弄得稀里糊涂,瞌睡连连。这也许与我读的书少,孤陋寡闻有关。现在也喜欢了一些名著,比如老舍的散文集,朱自清的散文集,还有当代著名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
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我读的书却寥寥无几,最初只读一本书《安妮宝贝精品集》是这本书引领我走上文学道路。由此我很感激安妮,是她让我对文学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文字有了更深层次探讨。对文学内涵以及各种写作手法有了新的启迪。对于安妮的作品,我在一些文章中有所陈述,这里我想对老舍和朱自清的散文,进行一下解读。其实也不是什么解读,凭我的学历和资历是没有资格对经典作品指手画脚的',这岂不是班门弄斧,让人贻笑大方?我只不过是一些读了他们作品一些肤浅的感受罢了。
这次出来带了几本书,其实我也没有几本书,书店一般很少光顾,对买书很吝啬。这次可以说把我所有的藏书都带在身边。最近很忙,几乎没有雅兴读书,只是忙里偷闲还是断断续续的在阅读着,一边为生存而努力着,一边为文学而坚持着。
老舍的散文我读了一些,朱自清的散文我也浏览了一下。对于这两本散文集,暂时还没有爱不释手的感觉,这和我阅读《安妮宝贝精品集》无法相比。安妮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生活的慰藉品,两位大师的散文集是我文学学习经典。也许两位大师离我的生活久远,他们写作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况且他们所经历的年代与我所经历的年代有所不同,思维理念,道德标准有所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与我的胃口不大相同。就像饺子,都知道好吃,有的爱吃酸菜陷的,有的爱吃萝卜馅的,萝卜酸菜各有所爱,不能因为我胃口而否定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所以对这两本散文集,我还是以敬重的态度去阅读。
《老舍散文精选》从厚度上看和《安妮宝贝精品集》不相上下,书皮的颜色都是黄色,都有作者的照片,只是性别不同。一个是世界有名的中国作家,一个是当代著名作家,按资历老舍资历深厚。在封面上有对老舍评价:这本散文是老舍世纪文学藏版,世界文学巅峰顶级作品,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这不能不说老舍的作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高深功底,这样的简介很有感召力。
他的著名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搬上了银幕,使人家户喻晓,在没有读他作品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老舍的大名。他的作品是值得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地阅读。他的散文大雅若俗,针头线脑,信手拈来,就是一篇经典作品。他的散文内容丰富,语言流畅,文笔细腻,不矫揉造作,仿佛是在和你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散文中渗透着他丰富的阅历和生活体验,以及深邃的思想情感。
比如他写母亲,很多著名作家,以及一般写作者都写过《母亲》而老舍《我的母亲》感动得让人流泪。他在文中写道:“她一生中没享过一天福,临死的时候吃的是粗粮,还能说些什么呢?咳!心痛!心痛!”老舍写他的母亲是不吝啬笔墨的,可以看出老舍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敬重,每个文字都那样的情感丰富蕴含着真实情感。他那样的细微描写,只是为了传达一个朴素道理:失去了母亲,就像花瓶里的花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安定。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母亲心血浇灌凝聚而成的。读来令人泪如雨下并产生深切共鸣。
朱自清散文有半个老舍散文集厚度,白色书皮,朱字是红颜色,上面有我看不懂的英文字样。没有照片,扉页的的下半部是一副风景画,有远山,有松柏,后加上一片鲜红的枫叶,将封面点缀得红白黑鲜明对照。布局合理,色彩鲜艳,简洁而明快,透露出朱自清的洒脱与儒雅,还有一种带洋文学和中国文学气息,并有一种渗透骨髓的自清高傲。左侧有一行竖着写的高尔基名言:青春是一个普通名称,这是幸福美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辛的历练。封面设计是邓昌锦,看得出设计是费尽了心思,主题明确,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文字设计。
朱自清自己说是扬州人,因为生活的漂泊,很多人以为他是浙江绍兴人,他在《我是扬州人》的散文里为自己祖籍正名。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那儿度过的童年,就算那儿就是故乡,大概差不多吧,这样看,就只有扬州可以算是我的故乡了,何况我的家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呢?”所以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
他还写了《背影》那是父亲的背影,大概在初中课本中都学习过的,现在也记不得文章内容了,反正现在这两本散文集一个写了母亲,一个写了父亲,可见两位著名的散文大师,都对父母有一种缅怀之情,甚至他们的个性与做人的准则,都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是孩子启蒙的最好老师,对一个人今后成长有良好的教育,这也是生活给我们历练出的一种高尚品格。我想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平凡的生活,就是针头线脑,琐碎的细微事物,只要你用心的去挖掘,都会有令人感动的道理。
我把我每一次旅行或者生活漂泊,都看做是一种生活历练,即使在艰苦在艰辛,也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也许是生活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对文学热爱与执着,冥冥之中,好像是上帝在引领着我在生活中走向文学。
回头再品读自己所写的文字,心里不免有些好笑,这那是些解读,只是对这两本书的肤浅的认识。要想走进名人的文字世界,还需要认真的品读,像读《安妮宝贝精品集》一样。如若读懂他们的文字,理解透他们的思想,感悟到他们的思想给我们带了的启迪与鼓励,想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还需要艰辛阅读的努力,其实就像我们为改变生活,拼命挣钱一样的努力,因为我们清醒的懂得,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只有不断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在自己文字中游刃有余,就顺其自然的成就一篇好的作品奉献给我们亲爱的读者,这样才不会辜负读者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的业余写作生涯,能坚持到生命的终结,在有生之年读一些好作品,接纳更多名人名著的思想精华。我想这样的一生虽然很贫乏,但因自己有丰硕文学作品留给人们去品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除了这些,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咳!我读书,我快乐就好!
我写过《我想当这样的作家》这只是一种渴望,口气有些大。但我还是喜欢作家的名词,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老舍和朱自清乃至鲁迅那样作家。可我不是梵高,我也成不了梵高,我也同样成不了作家伟大。我只能写着自己的文字,忧伤着自己的忧伤,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这样的人生境界不也同样高尚伟大吗?因为一篇《我想当这样的作家》有的人抨击我为狂妄的蟑螂,并把攻击我的文章出版发行,自喻为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作品。我看了以后不屑一顾,不想与之理论。我也同样的希望这样的人高傲的戴上自以为是又不敢直言的虚伪“作家”的桂冠。
我做好自己,不攀比,不嫉妒,不攻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只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我读书,我快乐,我手写我心,安之如泰。我读书,我写字,我开心,与他人无关。即便别人说我是一只蟑螂,我也无动于衷。在我的心里总觉得热爱文学,想当一个伟大的作家无可厚非。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我有,我定会拼了命去文学热爱,如果没有,也要尽其所能的热爱文学。因为文学能让我在优雅的阅读中活得更有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gaozhongdisance/202203/275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