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与环保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与环保作文 篇1
环保是全中国人民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该参与的大事。我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应该积极的投入到环保中去,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使每一个人自觉做到我环保我参与。
我家门前有一条通往城镇的旅游大道,每逢星期六.星期天或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去来都要经过这条旅游大道,有的游客自觉参与在环保中,他们将随身携带的食品包装物等废品收集在一起放在垃圾堆上;有的游客却不是这样,他们将吃过的食品包装物和各类饮料瓶.矿泉水瓶随地乱扔乱丢,弄的满地都是脏物,严重的影响了游客的行走,也给这条道路的容貌抹上了黑,这些人的环保意识也太差了。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想;我要自觉参与环保。于是,我拿着竹篓和火钳,沿路将他们丢下的废物一点一点的捡到竹篓内,然后带回家中把它烧掉,这样我从小学三年级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做的。附近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阿姨大姐他们给我送了一个光荣的好听的绰号,称我是个“小环保”。
我的环保意识还得从很小说起,三岁的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叫我讲卫生,并叫我扫地擦桌子,把东西及用品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叫我不要随地乱丢瓜果皮和废物,不要随地吐痰,要保持屋前屋后的整齐和干净。并带我把屋边周围的空地栽上绿化树.种上美丽的花草,让屋前屋后漂漂亮亮,让来客一见心情舒畅。后来,上幼儿园和小学一二级的时候,每个老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所以,我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环保意识。
现在我体会到;环保要体现在每件小事中,随时随地应该做到,这样,我就做到了我环保我参与。
……
我与环保作文 篇2
从电视上我看到了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海洋、土地、长长的河流。但是到现实来找这些东西,那是少之又少,我们看到的只是污浊的大海、荒芜的沙漠……哎!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人类自己啊!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教室,在白颜色的墙壁上有多少的脚印、多少的墨水的污滓?你们再观察教师后面的垃圾桶周围,有多少的蚂蚁在爬来爬去?在同学玩耍的操场上,有多少的塑料袋在空中飘荡,多少塑料瓶无人治理,多少的花草任人摘采?有谁会喜欢这样的世界呢?
如果我们想有一个干净的地球,我们就应该行动起来。不乱丢果皮纸屑、爱护花草树木……让地球变得充满生机!这样,我们的校园也将变得更加美丽;空气会更加清馨;街道会更加洁净;海水会更加蔚蓝。不久的将来,地球会愈来愈晶莹透亮!
"我环保,我参与"是光口说没用的,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有美好的明天!!!
我与环保作文 篇3
从前,我们家乡有一条小河,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那里的水真清啊!清的能见到河底的沙石。那里的水真绿啊!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周边的竹林倒映在水中,溪水更显得绿。周边的竹林苍翠茂盛,一阵风吹过,就好象风姑娘在给他挠痒痒。这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在竹林中嬉戏。有的正在爬竿,拿来了几块砖头,“嗖”的一下就熟练的爬到了竿顶,马上滑了下来。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学着男孩子的样子爬竿。有的摘下几片青色的竹片,在那里吹口哨,此起彼落。有的'在那采集毛毛针,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只要将它剥开,将它放进嘴里,吮吮嚼嚼,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从舌尖直沁肺腑。小溪的另一边是辽阔无垠的原野,农民伯伯在那里除草插秧。小溪不停的唱着歌,鱼儿听着歌声,正在为它伴舞呢!鸟儿听了也唱起了欢快的歌声。你看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
但是由于人们不断的破坏环境,使这美丽的景象遭到了破坏。人们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就顺手倒在了小溪边,有些甚至还倒在了河里。这些垃圾使鱼儿不能在为小溪伴舞,迫使它们游到别处去。以前那清澈见底的小溪变成了肮脏又臭气冲天的小溪。现在孩子们离开了小溪边的竹林,那快乐的日子已变成了回忆。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到山上去玩耍,可当我们走到山脚时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垃圾。我们的高兴顿时由晴转阴,变的愁眉苦脸。我们不想让别人也“享受”到这番景象。于是我们从口袋里找到了一只塑料袋,我们便开始清除这些垃圾。过了十分钟,这些垃圾终于被我们清除了。那里又一次变成了草和花的原野,不再是垃圾的原野。我们的心情又高兴了起来,因为我们为环保出了一份力。
人类们,请觉悟吧,别再让那地球母亲变的肮脏,我们应该要让地球母亲变的更加美丽,让她的血脉变的清澈,让她的呼吸变的清新。别再让那地球母亲受到伤害,让她永远健康。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gongdezuowen/202201/174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