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需要文明出行
出行,不单单是开着交通工具在大马路上,只要出了家门,那就是出行。假期到了,出去旅游散散心,见识见识是好事,但在那美丽的环境里,悠久的建筑前,雕刻细致的石像旁,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文明。我刚刚去了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吸引了不少游客,景点免不了人山人海,但那不文明的行为,让我敢怒不敢言。记得去长城,太阳比较大,烽火台前排起了长队,在这挤进挤出的人群里,竟然还有人若无其事地撑着伞。“不撑伞我的皮肤会晒黑的”他们这样想,可你是否想过你的伞周围的尖头会不会戳到别人的眼睛?去颐和园,那里又一头四不像,周围是一圈栏杆,上面赫然挂着四个大字“请勿攀爬”。可仍有人为了追求“照片效果”,毅然爬上去,骑在了四不像上。城墙树上都是“XXX到此一游”的刻字,你真以为自己是孙悟空?到处扔垃圾更是屡见不鲜,常常垃圾桶周围都是垃圾,可桶却只有一点,怎么,现在的人连扔垃圾的时间都没有了?
想想日本和瑞典人的环境意识,修养素质有多么好,而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却要让外国人特意用中文标上“不要乱扔垃圾”“便后请冲厕”……这不是我们的本性,不是吗?我们应该是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民族,我们为什么要在这纯洁地像一张白纸的文明历史上涂上深浓的一笔,我们为什么要让外国人厌恶我们中国游客?北京奥运会就要来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起来,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真正是一个文明古国!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作为老师,要耐心教导;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公交车上让个坐,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我们需要文明出行,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
二:文明出行
生命源于盘古开天劈地第一道曙光,生命源于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啊!生命,是来去匆匆的事实,是在刹那间转瞬即逝!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生命一但失去了,就无法挽回!
有位哲学家说过:人生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啊,生命的路程在慢慢逝去,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精彩与否,把握住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如同璀璨的星群,发光发亮……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唯有活着才谈得上如何让生命更精彩
在这忙碌的街道上,在这欢歌笑语中,隐藏着一个多么可怕的魔鬼,你知道吗交通隐患!现如今,减少交通隐患成了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我看过这样的一则报道:一幼儿园教师带领学生过马路回家,一女孩突然挣脱老师的手跑过马路,被一辆迎面飞奔而来的奔驰撞飞,女孩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没等救护车来就离开了人世。女孩的父母哭得昏天暗地,肇事者也为因疏忽而造成的悲剧后悔,深感歉意。就因为一个人疏忽了交通意识,换来的是让一朵尚未绽放的花蕾就这样凋零了,意外地发生是无法用悔恨和泪水挽回的。
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痛苦挣扎的表情,一声声呼天喊地的哭声,一句句引人深思的话语。每一起交通事故都在间接地拆散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我们多加强交通防范意识,多了解交通规则,就会很多事故可以避免。
朋友们,让我门把平安的种子播撒向大地,等到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之时,你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幸福与安宁。
三: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在公园.郊外.花园里随处可见垃圾,显然,这些都是游客们扔的.为什么这美丽的环境会被游客制造成人人都讨厌的垃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显而易见,文明是在头一位的,如果大家都讲文明,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美丽和谐.
有些游客有这样的一种心态,他看见地上有些垃圾,便也把自己的垃圾扔过去,久而久之,这将会变成一个人见人怕的垃圾堆的.想象到了吗?这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我想起了我学过的一篇课文中的一句话:任何降临在大地母亲身上的是,终究也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有一次,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有一个小女孩,身上很脏,她趴在自己的妈妈身上,而她妈妈在用一个钩子钩垃圾,是吧!是不是很普通呢?不是的,让我讲给你听,她们母女俩不是靠卖垃圾生活的,她们家很有钱,但为什么要出来捡垃圾呢?因为环境,环境是很重要的,我那时也不过6岁,还不明白,但我现在知道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是相系的.
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女孩,手里拿着一个胶袋,到处捡垃圾,我心里很同情她,自己的生活很幸福,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正当我责怪自己的时候,她却把垃圾袋和垃圾扔进了垃圾桶,我想错了,同情变成了敬意,我很佩服她,不怕脏也不怕累.是啊!如果每个人都想她一样,世界将会变成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们那样做的话,世界而不是现在的样子.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这句话好说,但是要看你怎么努力了,加油吧!让我们成为一个文明的公民吧!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gongdezuowen/202201/176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