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良心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良心作文 篇1
“助人为乐”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众所皆知。“举手之劳”换来一声感谢,这是双赢。有人跌倒了,过去扶他一把,这又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但又为何演绎出今天这般境况呢?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地视而不见呢?
“江苏大巴司机扶人被反咬是其所撞。”“一好心小伙扶老人被诬陷撞人者。”“为了防止成为翻版彭宇扶老人需见证人?”——以上种种发生的事情,为何连扶一下跌倒的人也变得参杂了利益关系呢?老人摔倒没人扶,这与他本人有很大关系,因为在被扶起的老人中,有些道德水平低下,别人扶起了他,不但没有感谢别人,而且还讹诈人。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谋取所谓的利益,使闻者发指,使见者心寒,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他们。
道德沦丧更让人心寒。
倒地老人事件随着马年春晚的放大,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但始终不能形成一个社会共识。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这已成了一个道德标志,将检测我们的道德向上还是向下。扶不扶倒地老人,已到了道德的拐点,要让道德的拐点积极向上,我们不能站着观望,而是要行动起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我曾在网上看到题目为《有感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论坛,绝大多数人都对摔倒老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不会上前去扶,因为那些“绕道”而行的人确有“难言之隐”。他们担心自己的义举会被所帮助的人陷害——“你必定是撞人者,或者和他们是一伙的,否则你为什么要救他呢?”再想到这个社会的世风,扶人还会被别人污蔑,有时候甚至会落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所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大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之初,性本善。
扶,是人心所向;不扶,亦别有隐情。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手。试想,如果不是民警,而是路人扶起老人,会不会演绎一场《扶?不扶?》彭宇们的遭遇?也是所有人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随时面临沦为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助人?谁还能乐起来?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要让扶人者有底气、有保障。
“人倒了,必须得扶!”这本就不是选择题,更不该闹心。就如民警所言,“每个人都有父母,——谁都会去扶的”。没错!因为你扶起的不只是老人,还是人心和社会的道德良知。我们要知道,扶人——只是“为乐”。
良心作文 篇2
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不讲,但必须讲良心;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千万不能没了良心。做人做事,当经常扪心自问,良心何在,良心可安。如果一个人凭良心做事,不论事做得怎么样,他的心灵是安逸的,周遭是平静的,睡觉是踏实的。太阳初升时,阳光是灿烂的,明媚的。午夜梦回时,窗外的月亮、星星总是美好的。
良心是一种责任。人的一生当中,要扮演的角色很多,或父母、或子女,或朋友、或领导、或下属……作为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这就是良心。作为父母必须有爱心,作为子女必须有孝心,作为朋友必须有诚心,作为领导必须有真心,作为下属必须有忠心……如果把每个角色最基本的责任尽到了,也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良心是一份本真。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拥有的条件也各不相同。能力大的、条件好的,做某一件事情做得好些,效果明显。能力小的、条件差的,做得自然就差些。但是不管怎样,只要真心去做了,尽力去做了,就是坚守了自己的一份本真。不求尽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就是良心。
良心是一种平衡。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因为平衡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依存。讲良心就是讲平衡,世间万物皆有平衡,如:阴阳平衡,取舍平衡、收支平衡、得失平衡……世界因为平衡而和谐,因为平衡而协调发展。讲平衡就是讲良心,只有讲良心,强者才会同情弱者,富者才会帮助穷者,好者才会照顾差者……所以不光人要讲良心,社会也要讲良心,天地万物都要讲良心。
良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良心贯穿于我们人生的所有活动中,良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你锦衣在身,看到衣衫褴褛者,能够生出一份恻隐之心;当你酒足饭饱时,看到街边乞讨者,能够给予同情,或者有所施舍;当夜深人静时,能够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别扰了邻家;当你驾车出行,看到路人在雨中行走,能够小心驶过,不要溅了行人一身雨水;当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或者抱着孩子的客人,能够主动起身让座……这就是良心。
坚守良心,就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如果你是一个生产者,尽管你的产品不是很优,但是要真,不能掺假,更不能出现“地沟油”、“毒奶粉”;如果你是一个流通者,明知产品有问题,你不能以次充好,去糊弄消费者;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当商家不小心多找你钱,或者多给你商品时,就不能正中下怀,据为己有……
坚守良心,就要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就要善于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在做事之前,先换个角度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感受如何呢?别人能够接受吗?如果是我,我又会怎样想呢?其实将心比心并不难做到,比如,在餐厅吃饭,服务员不小心弄脏了你的衣服,请不要横加指责,假如这个服务员是你的孩子,你会希望客人怎么做呢?假如在某个地方,别人无意间撞到你时,不要发脾气,因为也许你有时也会撞到别人……如果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争吵与磨擦,社会就会越来越变得文明和谐。
良心是宝贵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也罢,最基本的良心不能丢。什么时候都能凭良心做人做事,就能够守得一方净土,求得一份安宁,享得一片和谐。世事纷扰,奢华过眼,唯其良心最真,唯其良心最实,唯其良心最公,当终身坚守。
良心作文 篇3
那天,他和平时一样,驾驶着公交车上路了,然而,在行车过程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了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剩客安全地下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乘客、路人的安全。
做完这三件事,他安祥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所有人都会从心底涌出一种敬佩。人总是要死的,在生命的最后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位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良心的选择,让美好的人性与人性的美好在他身上得到了表现与升华,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无私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它会陪伴着善良的人安然地度过一生:
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别人对我们一个好,我们回报人家一百个好。别人与我们素昧平生,没有对我们好过,但是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帮助他,我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人每天睡觉都会枕着一个温柔的枕头,会睡得很踏实,会生活得很愉快。
其实良心不是用做事的大小来衡量的,不能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良心的变得巨大;也不能说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良心就变得很渺小。良心是我们处理人和事的标尺,指引着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无论大事小事,无论能事易事,只要是对别人有益的,我们尽力去做了,哪怕做得不好,我们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即使有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我们能力微薄,但我们尽心了、尽力了,这就足够了。
良心不是刻意去寻找的,它就在你的心里。
良心作文 篇4
良心是什么?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是内心的是非标准。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虑而知,就是天之所赋。对于创立性本善的先哲来说,这颗具有良知的心,自然也有着先赋的味儿。《说文》释“良”:“良者善也”。良心就是善心。
然而,这颗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良心,常常被自己遗忘、遗弃、践踏、出卖。
近日,全国各大城市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随地吐痰,对吐痰者罚款5元至200元。
从此当街吐痰的人,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用钱换回遗忘的良心。前些天,笔者目睹了某市大型上市知名企业,竟然毫无节制地排污。这类企业遗弃了良心!几天前,笔者获得一份环保部门的材料,材料上明白无误地写着,某某大型企业,私自关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直接排放进母亲河。这些企业践踏了良心!
采访中,有些官员还指责媒体多事,记者多事。说这话的官员正在出卖着良心!
遗忘、遗弃、践踏、出卖,这些词语也许会刺痛人心,每个人都会辨解:你也吐过痰;你是企业负债人,你也会排污;你是官员,你也会觉得某一篇报道给你的脸上抹了黑。或者有人说,吐痰和排污不能同日而语,吐痰是习惯,排污是故意。诚然,习惯是将良心忘却后的无意而为,带着本能的色彩,平常得我们都无意察觉。这种平常也更可怕,危害性更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吐痰和排污,在善与恶的道德分野里,没有孰轻孰重。
我承认,良心的缺失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事人。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儿“良心发现”。这说明良心是需要发现的,虽然它有着先赋的意味,但不去发现它,就不知良心何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词儿“问问自己的良心”。看来心是需要用问来提醒的,不问它,我们常常忘记是非标准,遗忘先赋良知。显然,这两个词儿都有着自我反思的意思。说通俗一些,就是提醒自己,我本善良。问良心,就是问心中的良知———不虑而知的道德。否则,听凭良心丢失或泯灭,那就会变成没心没肝的行尸走肉了!
良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善行。不要危害他人就是善行。问问自己的良心,唤起天赋的良知,每日“三省吾身”,就能管住我们随意吐痰的口,就能堵住一个个恶臭的排污口,就能管住我们为了利益而背弃良心的心。“非典”可怕,背弃良心比非典更可怕。
问问良心,反省自我,从今而始。
良心作文 篇5
故土山村瘦小,十余户人家,多半持有一门半路技艺。外出之途不再险阻后,青壮劳力陆续寄居他乡。诸多旧存技艺伴随老辈年岁,如同土地缺少耕作逐渐荒疏。
多年来,村里一位老人固执坚守杆秤制作。
山间不乏杂木,枣棣之类多半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老人选材必定亲为。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材料即在角屋内摆放整齐,阴凉风干。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秤米秤面照吃。
除却进山选材,老人很少外出。每日只在堂屋内临门借光制作杆秤,斧锯刨钻之类工具尽情侍弄。那些风干材料经厚茧堆叠的手掌之中,逐渐成为杆秤雏形。一把杆秤,材料风干后,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好在田地劳作之外,老人一直视制作杆秤为家庭收入余额。
可惜此项技艺已成垂近西山之日,二十年前关门徒弟改行之后,老人便未再收徒,亦无人拜师。二十出头拜师学艺,历尽六十多年,任凭风雨飘零,老人一直痴迷杆秤制作,且视此为精神寄托。
老人常说:制秤人,挣钱多少只是面子,能否精准全凭良心;用秤人,每一钱每一毫都是在称量自己的良心。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gongdezuowen/202201/176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