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公德作文

节约的作文600字

admin 公德作文 2016-11-05 08:18:00 节约作文

  作文一:我节约,我光荣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婆就是我们家的节约模范。

  记得又一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中午吃饭时,我把许多米粒都撒在了地上,饭桌上也分布着许多米粒,我却视而不见。吃完饭后,我就去看我喜爱的动画片《海绵宝宝》了。看着看着,感觉口渴了,我就去厨找水喝。在厨房我发现外婆正在捡我掉在地上的米粒,然后放在了窗台上。“外婆真小气,不就是几粒米吗?”我不高兴的说。外婆皱了皱眉头:“孩子,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呀……”没等外婆说完,我就跑掉了。

  又过了几天,我和妈妈又去了外婆家。我们刚进屋门,居然从窗台你边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我怀着好奇朝窗台望去,原来是外婆放的米粒引来了吃食的小鸟。这时,外婆走过来,高兴地说:“瞧我说的没错吧,被你扔掉的米粒没浪费,还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鸟呢。”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慢慢低下了头。外婆把我拉到身边,和蔼地说:“孩子,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经过春天播种、施肥、秋天收割,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米饭哪……”我的头低的更低了,我小声的说:“外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外婆把我揽在怀里开心的笑了。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牢记外婆的教育,养成了爱惜粮食,以节约粮食为荣的习惯。

  作文二:节约从小事做起

  “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多达800多万吨,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第一次看到这则公益广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震惊,同时为我们中国人所造成的浪费而感到耻辱。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个公民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

  节约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渊”。小朋友们在吃饭时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争做“光盘行动”的小模范。外出就餐时,更不能摆阔气,讲面子,要合理点菜,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打包走!大家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一起对“浪费”坚决说不!

  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良好习惯。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不让电脑、电视、空调等长时间待机……还有我们小学生用的草稿纸,一面用完,另一面一定要接着使用。另外大家外出旅行时,可以随身携带水杯和洗漱用品,外出就餐时随身携带筷子,减少对宾馆和饭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即卫生又避免资源的`浪费,算得上一举多得。

  生活中需要节约的地方还很多,节约的行为还需要大力提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一滴一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文三: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会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穿了20年,补了73次。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水果、鱼、肉。上世纪60年代,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中午饭,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吃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人们作出了表率。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毛泽东一样勤俭节约呢!

  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勤俭、节约。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要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费。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提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是啊!艰苦朴素的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渡过难关;富足时将华奢侈,困难时将难以生存,所以说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gongdezuowen/202201/178003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