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总会涌现大批为忠爱的事业奉献的科学家。他们不但心系科技的发展,而且还会用心聆听母国的呼唤。他们努力燃烧自己,用自己残破的身躯冲击外国的科技封锁,组成海归科技报国的最美风景线。而与此相反,另一些科学家则更加倾向于在发达国家中做世界科学前沿的化肥,让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世界中绽放闪耀的光芒。然而大量科技报国的事实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许多科学家心系祖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事业献身。
况且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大阶段,科技人才少,在21世纪的全新发展大浪潮中,只有更多的海归人才的回国才能把握住中国的船头前帆。如果一味的争抢在发达国家中的立身,如何完成中华民族之崛起这一伟大重任,如何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国梦,如何才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不倒。
然而,与此相对,如果选择回国,则不会这样,因为他将献身于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
17年感动中人物黄大发,被誉为“新时达海归科技报国的时代楷模”,留学英国18年,妻子拥有两家诊所,居住在剑桥大学旁的花园别墅里。08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毅然决然的辞职,以最快的速度卖了房子和诊所,办好回国手续。为了填补我国深层次探索技术的空白,他亲自带领团队研发“深层次探索移动平台”。为了加班加点,他的办公室的灯光永远点亮,因被誉为长春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最终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黄大发正是凭借真爱国奉献的力量才能在科技事业中没日没夜的工作,带领中国的科技与世界相接轨。很难想象,假使黄大发没有选择回国献身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那就不会有中国深层次探索的快速发展,也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光辉,自然也不会有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心路历程,哪里还会有在大国中我国的立足之地。
1948年钱三强辞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职位,回国任教;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朱光亚拒绝美国邀请,坚持回国;1955年钱学森携家眷踏上归国之路……1999年9月,国务院表彰钱三强等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78年至198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迎来继“五四”运动之后的第二次留学潮。
2009年哈佛大学强磁场研究所的王俊峰、刘青松等八人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集体回到祖国,成为中科院“哈佛八剑客” ,全国“海归潮”正式出现……
2017年全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48.09万,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者22.74万……
诚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诸如在发达国家中投身的科学家也会带领新的科研不断问世,但终究回国,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不可断流的。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xushi/25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