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丢手绢找朋友,上学了,坐在同一片屋檐下学习又成了朋友,再大点,却又通过联谊会、介绍所找朋友。《论语》中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交往呢?
我认为:交友之道,一在志同道合,二要诚心诚意,三要互相包容。
说到志同道合,恩格斯和马克思那段广为世人传颂的友谊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有着“为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的共同目标,两人之间才变得默契有加。“道不同,不相为谋”便说的这个道理。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佳话,毛泽东、周恩来的革命友谊,哪一项不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呢?假如两人思想本就背道而驰,又怎么渴望两支射向不同方向的箭不期而遇呢?
至于诚心诚意,堪称交往的基石,《罗摩衍那》上说:“朋友是容易交的,保持友谊却是难的,小事也会破坏友谊,因为人的心易变。”这就是要求人们要以诚相待。诚,即真诚,用一颗真心来换取一段伟大的友谊是值得的,就像巴尔扎克说的:“宁可痛痛快快地说个明白,也不要对朋友抱着仇视和冷淡的心思”一样,向朋友打开心胸,友谊不摧之道就在于此。
然而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总会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小摩擦,处理不当,磨擦生热,怒火一烧,朋友也会反目甚至于成为敌人,这就要求人们互相包容了。贝多芬说过:“即使最神圣的友谊也可能潜藏秘密,但你不可以因为你猜不出对方秘密而误解他:“吵了架,闹了别扭,你总认为对方是错的,看他那个样子丝毫没有歉疚之心,因此,原想主动道歉的想法打消了,原本可以和好的结局变成了另一番模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朋友之间,面子难道很重要吗?
对于人这种群居性灵长类动物来说,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孤独。掌握友情之道自是应该的。也许我们不想也不能创造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友谊,但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能以诚相待,宽容相处的朋友,岂不是很幸福吗?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xushi/25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