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总是追求健康生活,殊不知,身体健康只如大树的郁郁青叶,心灵的健康才是其中根源。守护一颗健康之心,方可让生活的意蕴不惊不扰地悄然开启。
“此处长眠者,声名水上书。”这便是我所谓一颗健康之心,无争无求,恣意洒脱,济慈写诗,诗成,作书签或扔到一旁。这是何等的了然境界啊,正如巴金谈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情致便写,挥就后又何须管它,且让它闲置一旁,而又不至于同许多作家般以此作为沽名钓誉的鱼饵,身心依然蒙上了世俗的尘埃,又如何再闪出清澈透明的思想之光?
钟鸣鼎食,繁弦急管,却终有竹楼待残,酒尽灯阑之时。今人沉溺于肉林酒池,汲汲于名利富贵,早已便心灵污浊不堪,待到繁华落尽,陌上柳丝如烟,终落得一无所有,只有无尽的彷徨与叹息。
且看那个“奋力有当世志”的苏东坡,一时天子赏识,功成名就,几乎繁华似锦,可是,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个人悲秋后,他为什么没有崩溃,从而烟消云散呢?正是因为他坚守一颗健康之心,正是这样的心灵,让他于末路穷途中终吟诵出“吾安心处是吾乡”的人生感悟,让他在酒尽灯阑时,仍是当初少年。
余秋雨说“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布款款,浅笑涟涟。”这恰是一种健康而明净的心灵。我们唯有保持健康的心灵,生活便更有望,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自我。也正是一颗健康的心灵,释放我们的生活于天地之间,而不是囿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也让我们坐拥秋月春风,于芦花深处泊轻舟 让生活重新唤新意。
社会的进步终究离不开个人,我们唯有守住一颗健康的心灵,社会才得以真正进步。如若社会的前进只是GDP的飞跃,只是生产力的提高,笼罩在隆隆机械声的人们,又何以感觉真正的生活。即使有睁大眼睛,心灵已被物欲堵塞,仍然觉得生活在一片雾霭之中。只有我们守住一颗健康的心灵,生命才不会变得可怜,社会才得以保持健康地前行。
红尘滚滚,纷繁尘世,守得住那一颗健康明净之心,生命也将泛起真正的涟漪。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xushi/25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