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植物作文

描写梅花的优秀作文_写景作文

admin 植物作文 2021-12-07 08:18:00 梅花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梅花的优秀作文_写景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梅花的优秀作文_写景作文1

  寒风中傲然挺立是你唯有的坚强;世俗中依然保持冰清玉洁是你独特的纯美;漫天飞雪中独自盛开是你绝无仅有的傲气。在万花调零之际,只有你 报告 着春的消息;在百花齐放的时候,你在丛中笑;在已是悬崖百丈冰时,你犹有花枝俏。梅!你是那样的令人敬佩。

  寒冬腊月中,梅花,你绽放了,你终于绽放了,迎着刺骨的寒风,如席般大的飞雪,你悄悄地独自绽放了。在那已经经历无数风霜而变得疙疙瘩瘩的粗壮的树干中,迎着寒流坚强地绽放了。绽放后的你是如此的典雅、高贵,有的只是一点点小花骨朵儿,藏在枝干后面,被风吹得东摇西晃,却依然不倒;有的还是刚刚绽放出两三片花瓣,细小的花蕊藏在中间;有的则已完全在枝头绽放,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洁白的花瓣晶莹剔透,无不体现你的冰清玉洁。又是一阵狂风吹过,柔弱的你没有被吹倒,你死死地抓住了枝干,誓死与寒风抵抗。又是一片 大雪 降落,你依然没有退缩,站在你旁边的我却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似乎还带着些墨香,又似乎有种甜甜的香味。这香随风而逝,却依然绵绵不断。

  春天,熬过了一个寒冬的你依然绽放着,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凋谢了,又开出一嘟噜,无论怎样,你都要向人类报告春的消息。百花盛开了,你犹如毛泽东诗句中写得那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冬日中的坚强,春日中的朴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的冰清玉洁,这就是梅花的象征。没有人类对牡丹那样的百般呵护,没有阳光雨露对你的特殊照顾,你依然绽放,靠的就是你的坚强。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你倾倒,为你倾洒墨汁与泪水,《墨梅》是王冕对你的赞美,《早梅》是张谓对你的感叹,《梅花》是王安石对你的赞赏……这些文人都有着与梅花一样的品质,在混乱官场中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都是梅的化身。

  梅!何畏寒冬腊月的刺骨寒风?何畏悬崖之上百丈的冰?梅,不畏惧他们,它靠自己的毅力活下来,与松柏为伍,傲视群雄。

  梅,万花丛中真正的英雄!

描写梅花的优秀作文_写景作文2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在百花之中,中国人偏爱梅花、偏钟情于梅花呢?是因为它美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确很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千白丛中一点红”。开得刺眼,开得高傲;是因为它美的别具一格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来说,别有一番风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于是当人们饱赏百花之俏丽,走出门外,看到这株傲于风雪之中的红梅,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是因为它美的精神的缘故么?是的,中国人爱梅花,是爱 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梅花谦逊的精神。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爱它甘愿在幕后无私奉献的心。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梅花之所以能排在“四君子”之首,正是因为这种傲雪斗霜、谦虚乐观的精神!

  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红梅于中国人有相同的精神。有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那血色的梅花,开得那样娇艳。它敢与风雪争斗,感与风雨撕杀。她是春姑娘的使者,不怕冬姑娘的胁迫,傲然于天地间,飘撒春的芳香、播种春的种子。当大地终于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春姑娘时,她却静静地消逝,化作脚下泥,只留一抹余香荡漾于天地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齐鸣,看春满大地便欣慰地走了。于是“落红本是无情物,明年冬天再见花。”它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欢乐与悲愁的乐曲,从飘舞的雪花奏到缤纷的百花。

  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zhiwu/202112/965469.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