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二作文

2017洪灾地区

admin 高二作文 2020-04-22 23:53:18 地区的是

第一篇 2017洪灾地区
《(浙江专用)2016_2017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湘教版必修1》

高二地理周测6.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读下图,回答3~4题。

3.左上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4.读右上图,某铁路线规划要连接A、B两点,有Ⅰ线、Ⅱ线和Ⅲ线三种方案。综合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是( )

A.Ⅰ B.Ⅱ C.Ⅲ D.Ⅱ和Ⅲ 5.读下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墨脱公路工程于2012年竣工通车。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至此实现公路通达。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在墨脱县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对公路建设与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7.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部 地势低,气温高B.分布在河谷 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 地势抬升,降水较多D.分布在河谷 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农业分布区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9.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读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更暖

11.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 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

13.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

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逆变器再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到用户。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系统最适合运用于( )

A.商业中心 B.工矿企业 C.轨道交通 D.道路照明 15.该系统的广泛使用,有利于( )

①改善大气环境 ②促进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结构 ④增强温室效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结合下表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

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17.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小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读下面“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和“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5~1980年,美国的稀土产量一直约占世界半数 B.中国在2005年以后,稀土产量几乎占世界全部 C.中国稀土产量的大幅提高,与突破稀土提纯的关键技术有关D.美国稀土资源枯竭,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

1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C.加大开采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

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21.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 读我国1961~2011年部分省区高温日数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该图示地区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23.在图中有8处,表示这些地点从来没有出现过高温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①其中有4处位于山地,海拔较高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 ③其中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 ④地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凌汛是河流冰坝堵塞水流的现象。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图中哪一河段容易形成凌汛( )

25.凌汛一般形成于一年中的( )

A.夏季 B.春秋季节 C.冬季D.初冬和初春季节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现阶段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

A.①模式 B.①向②过渡 C.②向③过渡 D.③模式

27.模式③在西欧容易造成的主要问题是( ) A.公共设施严重匮乏 B.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就业压力大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8~29题。

28.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9.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30.读右图回答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4分)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4分)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6分)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河段的水系特征。(6分)

(2)请根据该河段降水资料图分析该地气候对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6分)

(3)洪涝灾害是该河段突出的自然灾害。简要分析D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7分)

(4)如果用工程措施治理该河流的洪涝灾害,该工程应当建在A、B、C、D中的哪个地点?原因是什么?(3分

)

第二篇 2017洪灾地区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即原来解析后的目标)

1、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2017洪灾地区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原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

制好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重点揭示了洪水致灾的机制和发生规律,

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洪灾发生的原因。

二、

(一) 预习导学 知识梳理

1、自然灾害是指在 中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 的事件。

2、洪水是河流水位 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 ,就形成洪灾。

3、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 。

(二)洪水成因

1、洪水形成的原因:1、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 、 堵塞河道;2滑坡、泥石

流 河道;3、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 溃决。

2、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 速度和河道的 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河道的 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就不容易形成洪水。

3、地面坡度 ,突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反之则越慢。河谷越 ,越通畅,纵向坡度 ,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

1、洪灾形成的原因

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2、洪灾的防治措施

四、目标检测

1、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示意图。读图4-2-1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 洪水 B 风暴潮 C 干旱 D 水土流失 E 泥石流 F 台风

(1)图示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图(四)中,地区I与I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

II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

IV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

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层配餐

一、基础题(A组题)

1. 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 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4.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5.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二、巩固题(B组题)

6.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7. 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

8. 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9. 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10. 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三、提高题(C组题)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

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

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

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

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

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

第三篇 2017洪灾地区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业分层测》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1~2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导学号:00040140】

A.干旱

C.洪涝 B.台风 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C.乙-5、6月 B.甲-3、4、5月 D.乙-12、1、2月

【解析】 第1题,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高值中心位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应该为干旱。第2题,甲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时间为3、4、5月;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为伏旱,时间为7、8月。

【答案】 1.A 2.B

3.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017洪灾地区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

【解析】 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一定形成洪灾,洪灾不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还包括电力中断、社会秩序紊乱等间接损失。

【答案】 C2017洪灾地区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4~6月

C.6~8月 B.6~7月 D.5~8月

5.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 )

A.南旱北涝

C.南涝北旱 B.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解析】 第4题,考查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内陆。第5题,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

【答案】 4.B 5.C

6.以下关于洪水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00040141】

A.强降水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原因

B.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C.滑坡、泥石流不可能形成洪水

D.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堤坝溃决也可形成洪水

【解析】 洪水形成的条件有多个方面,如强降水、冰雪融化、人为溃堤等,并且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也可形成洪水。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8.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稀少

C.河网密度小 B.降水量少 D.平原面积小

【解析】 第7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8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 7.A 8.B

9.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压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6月~9月,正值雨季。第(2)题,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

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能力提升]

10.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 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特点。在图示地质灾害中,地震是其他灾害的诱因,而其他灾害不会诱发地震,因此①为地震;暴雨、滑坡、崩塌会诱发泥石流。

【答案】 C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 查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12.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洪水频率 的建议,合理的有( )

【导学号:00040142】

①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道路排水系统

②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③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足的绿化空间

④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对现有水面的保护治理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洪水的形成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无直接关系,而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建设,往往会引发洪水。疏通河道,完善道路排水系统或增加城市绿地,涵蓄水源,可有效防洪。

【答案】 11.D 12.C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甲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

图乙 我国部分地区泥石流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具有全国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受低温冷害影响的地区有________。

(3)干旱灾害影响我国范围广,其中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2017洪灾地区

(4)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其有益的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乙中看,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特别是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简称)三省交界地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系统。导致上述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2)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答案。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的干旱一般为春旱,因为该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为伏旱,多发生在7、8月份,此时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降水少。第(4)题,台风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第(5)题,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会处,所以多地震活动。我国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处于青藏高原与东部地区的交界处,该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多山地,且降水集中,常发生滑坡与泥石流等灾害。

第四篇 2017洪灾地区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评》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漫画,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A.四川盆地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 B.三峡地区 D.上游地区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

【导学号:78470147】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而且降水集中,使该区域成为洪灾多发地区。第2题,漫画反映的是长江泥沙含量大,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此问题应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答案】 1.C 2.B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甲 乙

3.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C.130天

B.115天 D.140天

4.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西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答案】 3.B 4.C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

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回答5~6题。

5.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原材料依赖进口

B.产品依赖出口

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

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

6.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导学号:78470148】

A.管理经验

C.科技 B.资金 D.廉价劳动力

【解析】 第5题,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迁入的企业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产品依赖出口。第6题,随着深圳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廉价劳动力、土地优势逐渐丧失。

【答案】 5.B 6.D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城市密集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据此完成7~8题。

7.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化速度太快

C.水源严重缺乏

B.重工业比重太高 D.产业升级困难

8.为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比重应减少的是 ( )

A.核电

C.天然气 B.水电 D.煤电

【解析】 第7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产业升级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第8题,为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减少能源消费中煤电的比重。

【答案】 7.D 8.D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

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

10.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1.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导学号:78470149】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解析】 第9题,长江中游是指宜昌至湖口一段,三峡工程坝址位于三斗坪,在葛洲坝和宜昌的西侧,即位于长江的上游段。阿斯旺工程建在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上,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而不是水量最大的河流,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第10题,三峡工程的

首要目标是预防中下游洪水,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下游河流两岸及河口三角洲,由于水量较少而使河口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等。第11题,三峡工程地处降水较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因此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大于阿斯旺工程。

【答案】 9.D 10.B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

(1)A地区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

A.扩大生产规模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B.提高机械化水平 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导学号:78470150】

【解析】 第(1)题,A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都促进了水稻的发展。第(2)题,美国的玉米带出产的玉米产量高,品质优,生产效率高,其生产措施值得借鉴。第(3)题,从湿地的生态功能角度分析思考。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 (2)ABCD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3.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

(1)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水能资源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简述该流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湄公河下游是世界著名的粮仓,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为了加强该流域综合开发,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程度。第(2)题,湄公河下游地处中南半岛,属季风气候区,为水稻种植业。从劳动力、开发历史、市场等方面分析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原则。

【答案】 (1)河流落差大;径流丰富。(2)水稻种植业 劳动力丰富;稻米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3)保护植被,保持水土;积极发展旅游业;梯级开发水能资源;整治河道,发展国际航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068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