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巧用典故精构思写出精彩考场作文

  典故是一种智慧,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典故内容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文中因运用典故而含蓄隽永,韵味悠长。宋代诗人黄庭坚曾有过“点铁成金”的说法,意在于此。在文章中化用典故,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需要而进行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针对学生写作思路打不开这一摆在当前写作教学面前的难题,我设计这节“巧用典故精构思”作文指导课,意在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的约束,从古今中外名人典故中选材,采用彩线穿珠法将几个名人典故连缀成篇,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
  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高写作兴趣,采用了仿写这一简便易行的方法。教师提供示例,学生参与仿写,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更多发挥创造的空间,让老师的课堂向学生的课堂逐步转化。
  另外我认为语文课培养学生兴趣,不得不关注语文美育的问题。努力挖掘语文中美的因素,如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及朴素伟大的思想感情等,去培养学生对语文、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设计
  导入:教师问:“你认为自己作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很多学生可能回答“写作思路打不开”。然后教师导入:“很多学生写作思路打不开是因为受自我生活经验的约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从别人身上选材,比如古今中外的名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作文选材构思方法―—巧用典故精构思。”
  一赏析
  多媒体展示示例:
  站在历史的海洋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东篱……
  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无怨无悔,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躬耕垄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教师请学生齐读,之后请学生赏析。
  注意引导学生明确:1选择的三个名人典故,震撼人心。2用排比句式,增强感染力,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3句式整散有致,节奏感强。
  二仿写,打开思路
  多媒体展示:
  请仿照以上段落,自选题材围绕“坚强乐观”写段落。
  教师请学生谈自己心目中具有坚强乐观品质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示:可以是历史人物、社会新闻人物、名著人物等。
  教师展示仿写示例:
  漫步历史湖畔细数那点点滴滴感人事迹:杜甫独倚茅庐,心忧天下;苏轼醉卧东坡,笑看人生;刘禹锡身居陋室,孤傲坚贞……
  面对困难,他们选择了坚强。纵然一生坎坷,孤苦凄凉,位卑也未敢忘忧国,这是伟大的选择;纵然仕途落寞,不为人知,也不随波逐流,轻言放弃,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生活清贫,饱尝冷眼,也不放弃君子气节,这是坚贞的选择。

  教师简要点评,学生仿写。
  学生展示仿写,教师点评。
  三指导扩写
  多媒体展示:
  请将其中一个人物的典故扩写成150字左右的片段。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子美,你远望泰山,意气风发,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久久难平。可谁料你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一介诗圣老来客居他乡,在萧瑟的秋风中抱茅叹息,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颤抖,那伛偻的身躯弓成了一幅最悲壮的画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悲壮!何等坚贞!你用一腔热血、半生辛酸在苦吟低叹。给我们幼稚的灵魂一份难言的厚重。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第二人称的运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2细节描写生动感人。3引用诗句,增添文采。
  请学生仿照示例将自己的扩写。
  学生展示扩写内容,教师点评。
  四连缀成篇
  教师讲解:我们将这样的三个片段用彩线穿珠法连缀起来,再加上开头结尾,就构成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多媒体展示:
  解读坚贞
  ……
  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子美,你远望泰山,意气风发,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久久难平。可谁料你命运多桀,一生坎坷,一介诗圣老来客居他乡,在萧瑟的秋风中抱茅叹息,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颤抖,那伛偻的身躯弓成了一幅最悲壮的画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悲壮!何等坚贞!你用一腔热血、半生辛酸在苦吟低叹。给我们幼稚的灵魂一份难言的厚重。

  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子美,你远望泰山,意气风发,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久久难平。可谁料你命运多桀,一生坎坷,一介诗圣老来客居他乡,在萧瑟的秋风中抱茅叹息,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颤抖,那伛偻的身躯弓成了一幅最悲壮的画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悲壮!何等坚贞!你用一腔热血、半生辛酸在苦吟低叹。给我们幼稚的灵魂一份难言的厚重。
  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子美,你远望泰山,意气风发,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久久难平。可谁料你命运多桀,一生坎坷,一介诗圣老来客居他乡,在萧瑟的秋风中抱茅叹息,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颤抖,那伛偻的身躯弓成了一幅最悲壮的画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悲壮!何等坚贞!你用一腔热血、半生辛酸在苦吟低叹。给我们幼稚的灵魂一份难言的厚重。
  ……
  教师请学生来加上开头和结尾。
  五结语
  同学们,写好作文需要方法,但方法又是次要的。关键是看你的积累是否丰厚,会不会观察和思考,有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好读书,爱观察,善思考,努力写好作文吧!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1仿写示例和扩写示例的精心选择和设计,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因为示例中人物形象能震撼人物心灵,语言节奏感强,有韵味,热情奔放,其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仿写愿望。2指导学生打开思路,有具体方法,易行有效。而且切合学生实际,突破自我应该是学生写作选材的一大突破。这一指导意义很大。3仿写、扩写,犹如给了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感到有章可循,降低了难度。4效果较好,学生仿写热情高,写得好。
  但不足也是很明显的:不能照顾全部学生,部分语言基本功差的学生,掌握不好。
  化用典故式
  有效作文模式6
  耀华中学周呈宝
  城市快报数字报纸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1.概念:
  “化用典故”即“旧瓶装新酒”。对典故进行延展性改编、续写等再创造,给老故事融进新的内容,寄寓更新更深刻的主题。

  2.适合文体及内容:
  论说型散文
  3.成败关键点:
  运用此式首先要谙熟典故,这是延展创造的基础。但关键在于“化用”,化用时不可改变故事原貌。
  4.基本框架:
  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扩充性的演绎,使原故事在新情节的扩充中彰显更深刻的主题。
  另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续编,体现新的主题,如选文《南郭先生醒悟记》。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确旨而后编,合理而巧编。
  点评
  ★★★★★
  这篇文章充分运用了化用典故的写作模式,以新颖细致的情节演绎了昭君出塞前夜的一幕。
  人物“我”的插入自然,特别是“昙花”的介入,令全文粲然生辉。全文因此而情浓,故事因此而理彰,小作者立意谋篇可谓技高一筹!
  【例文赏析】
  永恒的昙花
  夜凉如水,残月似钩。
  【环境描写,烘托清冷气氛。】
  烛焰在清风中曼舞,素雅的屋子里此时寂静得有些残忍。
  我抚摩着她的一袭秀发,木梳在青丝中穿梭。从这一刻起,她就是匈奴的新娘了。
  从她站在大殿上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什么能与她媲美,整个王朝都会铭记她的美丽,作为她贴身丫鬟的我见证着这一切!
  【能判断是什么典故吗?】
  “昭君,”我依旧漫不经心地替她插上发簪,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选择远嫁和亲……这只不过是自我牺牲罢了……那么遥远,那么荒凉,你难道不想家吗……”
  【是“昭君出塞”的典故。】
  她站起身,转过来,搭住我的肩,我被她的美丽灼逼得无所适从。
  她的美丽,她的青春,难道一定要埋葬在冰天雪地中吗?我依旧不明白。

  她笑了,“这不是牺牲,这是价值的一种体现。生命的价值,永远不会因承载的土地的改变而转移。远嫁和亲,可以让两地的人们世代友好相处、往来……我只是在释放自己的价值!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啊!”
  【昭君开口说话,语出惊人,点出和亲的意义。】
  我摇摇头,我懂得她的高尚,却永远不懂她说的“生命的价值”。
  “你会懂的,”她慢慢走到昙花前,突然惊喜地叫起来,“开了,开了……”
  【插进它物,颇有玄机。】
  我忙跑过去,真的很难得哩!昙花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美啊!昙花一现,一直是个美丽的神话。
  夜间的昙花的确很美,恰如冰清玉洁的美人,羞答答地传情达意,我们都呆住了!
  她使劲嗅了嗅说:“好香啊!”
  是的,真的很香,但是这种芬芳是转瞬即逝的!
  “太好了,我闻到它生命的芳香了!”
  她孩子般兴奋地跳起来。
  ……
  【重写昙花,轻于写人,似另有深意。】
  时间像丝绸般地顺滑,流走了。昙花开始凋谢,没有丝毫犹豫地凋谢,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美啊,让人不忍去看。“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流芳百世。”我失望地叹了口气。
  “可是我们闻到了它的芳香,记住了它的美丽,它的价值实现了,在这里,我一直闻到了它的芳香。”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如果选择了大义,选择了给予,选择了坚强,转瞬即逝的辉煌也会定格成永恒……”她越说越激动。
  【借花写人,以花喻人,妙!】
  我的心怦然一动,因为我知道,昭君一直是很喜欢昙花的。
  昙花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它在最恰当的时候,展现给尘世一种极致的美丽与芳香,它的生命也因此延长了几千年——世间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的记忆了,活在人的记忆中的芳香,何尝不会定格成永恒呢?是的,昭君将自己短暂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异域他乡,留下的是世代和平共处的芳香,历史长河中她定将随风而去,但她绽放出的芳香依然沁人心脾,愈久弥香。
  【人、物、情、理有机相融,笔力雄浑,见识卓远。】

深海网作文频道https://www.shenhai5.com/zuowen】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176342.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