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1月模拟调研语文试题X》
1.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2)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__________,__________,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5)《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
。”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7)《观刈麦》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独特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1.(10分)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B.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小题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
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B.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C.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小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分)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2.阅读下文,完成下题(20分)
墙角,那个吮手指的男生
①我在讲台上正做板书时,一回头,又一次发现了那个男生,正低着头,在吮着自己的手指,透过他的表情和眉目,我知道,他肯定是又走神了。我一直很纳闷,偌大一个男孩了,竟然还会做出这么幼稚的举动,这次,我决计给他点颜色看看,要不然,这帮“淘孩子”肯定以为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没脾气。
②我把那个男孩儿喊到了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纠正他说,你知道不知道,一个男生已经12岁了,还吮手指是很幼稚的行为?
③男孩涨红了脸,默不作声,头也耷拉着,像个被拧折了腰的向日葵。
④台下也一阵哄笑。我当即制止了大家的嘲笑声,继续对男孩开导道,我才代你的课一个星期,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发现你吮手指了,手指对于我们来说,经常要拿笔,摊开书本,甚至是搬动课桌„„手指上多多少少会带有细菌的,你这样做也是很不卫生的。
⑤男孩的头俯得更低了,仿佛要躲进那件掉了只纽扣的衣衫里。
⑥下次别这样做了,好好听课,别再走神,好吗?我继续开导男孩。
男孩礼貌地点了点头,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他的眼角溢满了泪水。那一瞬间,我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把男孩请回了座位,并替他解围说,其实,今天的事情不能全怪他,主要原因是由于我造成的,我的课讲得太枯燥了,不生动,这才致使大家走神,今后,我一定要花大力气备课,和同学们一道,把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圆满。
⑦紧接着,下课铃响了,我顺势走出了教室。然而,坐在办公室里的我却再也不能平静,我在想着刚才男孩眼睛里的泪水,我那样做会不会太伤男孩的自尊了呢?不行,我还得瞅机会找男孩好好谈谈。
⑧那天放学就已经将近六点了,我正在收拾教具时,我所授课的那个班的班长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看到就我一人在,他就仔细地给我说起了那个吮手指的男孩的家境。
⑨班长告诉我,他与那个吮手指的男孩是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男孩六岁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的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向来就对他要求得十分严格,即使是在病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监督儿子学习,他的家里很穷困,男孩自幼连一整罐蜂蜜都没见过,他又爱吃甜品,母亲就用买药的钱给他买了一罐蜂蜜,困的时候,母亲就会用小刷子在他的手上一刷,供他吮吸,这样,他就不会犯困了,后来,这一招屡试不爽,再后来,条件反射似的,即使不抹蜂蜜,只要吮吸一下手指,他也就不困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母亲的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为了挣学杂费,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在垃圾堆里淘些饮料瓶以贴补家用,所以,他经常在路灯下一淘就是半夜,能不困吗?老师,请您一定要原谅他„„ ⑩班长的话没有讲完,我的泪就簌簌地落满了前襟。那天晚上,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两大罐蜂蜜,还有一些文具,但我并没有直接给他,而是借着月色,把男孩约到了操场上„„
⑾那晚,男孩说了一段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他说,妈妈告诉他,一个心里装着蜂蜜的人,在青春的路上是永远不会犯困的,他会甜蜜地走过苦涩!
【小题1】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男孩涨红了脸,默不作声,头也耷拉着,像个被拧折了腰的向日葵。
【小题3】你觉得那个爱吮手指的男孩儿是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
【小题4】第10段“班长的话没有讲完,我的泪就簌簌地落满了前襟”,说说我为什么流泪?(4分)
【小题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心里装着蜂蜜的人,在青春的路上是永远不会犯困的,他会甜蜜地走过苦涩!”这句话的理解。(80字左右)(5分)
1.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4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遽契其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剑不行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而忘操之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2分)
【小题4】文章借助议论的方式嘲笑了楚人的愚蠢,你能说出楚人的愚蠢之处吗?(2分)
2.阅读《义田记》,完成第后面的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
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
③尝有志于是矣(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既而为西帅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②以衾拥覆C.①而终其志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此其大较也②常蹲其身【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小题4】 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3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词。(4分)
春光好(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小题1】“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用得极好,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小题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1.题目:我,依然拥有一颗童心
一个人长大成熟后,是不是还对一切充满着好奇?是不是还能体会到简单的快乐?是不是依然相信彼此的真诚?是不是一直拥有纯洁而无邪的心灵?
?-?-流逝的时光也许可以带走美好的童年,然而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一颗童心,依然相信一切美好,依然怀抱着梦想?-?-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篇二:《国学达人初赛笔试测试题目》
新兴中学国学小达人检测题目
(每题1分,共50分)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5、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6、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
A.宋 B.明 C.清 D.民国
7、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 )
A 《采薇》 B《节南山》 C《鹿鸣》 D《雨无正》
8、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9、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
A 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10、《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 ( )
A断代体 B编年体 C记传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1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14.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15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 戍 C、 戌
16.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 “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 B、中午 C、 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21、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22、“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A、齐桓公 B、蔡桓公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 、李白
24、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2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26、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27、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 孟子
29、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A、咫 B、 尺
30、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31、“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32、“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A、十五岁 B、二十岁
3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文章 B、书法
3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话出自( )的《山行》
A、杜牧 B、杜甫 C、李商隐
D、曾岑(《全唐诗》、中)
3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作者白居易是( )人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元代(《全唐诗》、中)
3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全唐诗》、中)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论语》、中)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大学》C.《论语》
39、孔子在( )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 B.政治C.经济
D.军事(《论语》、中)
40、孔子在(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4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此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42、宋代词曲之盛起于宋仁宗时。一些词人致力于尝试新曲,以新的词风来推动新的乐曲的流行,这主要是 ()。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4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 )
A、王勃 B、张九龄 C、张若虚 D、卢照邻
45、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
A、推 B、敲 C、扣 D、拉
46、“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
47、如果按照流传至今的作品计算,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是?( )
A、陆游 B、李白 C、杜甫 D、王勃
48、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生活在晚唐的是 ( )。
A、王维 B、陈子昂 C、李白 D、李商隐
49、孝经中首次将孝和()联系起来
A、礼 B、义 C、忠 D、信
50、“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是苏轼所发出的哀叹之音,似有归隐田园之意。东晋一田园诗人曾有《归去来兮辞》文章,其诗人是
A、谢灵运 B、谢眺 C、陶渊明 D、韦应物
答题卡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篇三:《国学达人知识竞赛题目》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C )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3、( C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 D )
A、洛学 B、关学 C、象数学 D、闽学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4、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 A )
A、为政清简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D、与世长辞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7、《学记》是( 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24.荀子以( A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B )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 D )看作是最终目标。
A.闻 B.见 C.知 D.行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 )上去。
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
28.( D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0.孟子以( B 人性善)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荀子 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3.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4.孔子在( 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C )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 C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
A.智之端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择其善者而从之下一句}.
41.荀子以( 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 )。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择其善者而从之下一句}.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 C )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A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szw/21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