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便言多令才
四川省泸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2013级高一学年下期期末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煤屑/剥削 肄业/店肆 载体/装载 羞涩/跋涉 ........
B.涸辙/动辄 储备/贮藏 ....C.诅咒/刀俎 啼唱/缔造 .... 下坠/堕落 ..光纤/纤绳 .. 提醒/提防 ..霎时/刹那 ..D.戳穿/杀戮 作揖/稽查 混沌/馄饨 折寿/折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婆娑 贻误 病入膏肓 销声匿迹
B.坚忍 繁芜 急不遐择 集腋成裘
C.萧索 蜕变 锋芒必露 趋之若鹜
D.商榷 切搓 义愤填膺 相形见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马来西亚政府迟迟没有公开信息,各国将主要搜救力量投放在错误区域而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2)我对清华大学的最初印象,来自上高中时读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那时候读着读着似乎就走进了清华大学那个人迹罕至的 角落。
(3)今年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尽管天气炎热、骄阳似火,但前来都江堰景区参观游玩的中外游客仍然 。
A.以至 幽静 络绎不绝 B.以致 幽僻 络绎不绝
C.以至 幽僻 不绝如缕 D.以致 幽静 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专家指出,现在中国楼市的风险依然可控,不存在楼市崩盘的可能,我们不必夸大房地产市场对当前经济的冲击作用。
B.经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的推动下,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迅速走红,引发江西各地梯田景区的旅游热潮。
C. 爱斯梅拉达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名著《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对我们中国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D.既拥有大城市完善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又享受城外宜人的居家环境,这个问题,成都正通过规划七大卫星城来实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的方式,就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我们一目了然。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可不谈”。与这种广博的选材内容相适应,散文的行文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意念为核心展示一个个片段的画面,或以情感为线索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到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好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的琢磨才能感受得到。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不能支撑起来。所以古人常有“传神”“神韵”
等说法。
如同只有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古人说:“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不管写作或阅读散文,都应该留意形神是否兼备、和谐统一。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一种是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另一种是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人们常说,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只是就一般的情形而论。其实,散文也有“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的情形:前一类散文,多采用较隐晦的组接方法,脉络不甚分明,意旨也比较朦胧,不易把握,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需要调动更多的经验和想象力去揣摩;后一类散文,大多体现为人事单一、线索单一、主旨单一,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都十分紧凑。当然,“形散神不散”在散文中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阅读散文时应了解这一点。
所谓“形散”,就是前面说过的,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的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思维跨度很大,简直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可以交叉进行,因而显得摇曳多姿。上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形散神不散”时,将“形散”概括为“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在平素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有其准确、恰当之处。
不过,“形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处理好“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的关系,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神不散”的含义正是如此。也就是说,一篇散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统摄“散漫”的段落,否则会漫无边际而不知所终。“形散”只是表象,“神不散”才是一篇散文的落脚点。这同时提醒我们,写作时切不可只学着“形散”的天马行空,而不懂得稳住马首缰绳,控制行文的节奏、层次和主题等。那缰绳就是散文的“神”,只有把握了“神”,才能真正实现“形散”与“神不散”的辩证统一。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删节)
5.下列有关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选材不受时空局限,内容广泛:古今中外,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花鸟虫鱼,沙粒水滴。
B.散文行文时的笔法随意,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不受主题的限制,显得摇曳多姿。
C.散文的行文方式多种多样:或展示片段的画面,或叙述事件的过程,或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D.一篇散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统摄“散漫”的段落,否则就会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而不知所终。
6.下列关于散文“形”与“神”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形”“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形”似一个人的外貌特征,“神”如一个人的精神,散文要做到形神兼备。
B. 散文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形散”就是说要放得开,“神不散”就是指又要收得拢。
C. “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 散文写作时要懂得抓住文章的“神”,只要把握了“神”,就能真正实现“形散”与“神不散”的辩证统一。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 将“形散”准确、恰当地概括为“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在平素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
B. “形”“神”皆散的散文多采用比较隐晦的组接方法,意旨较朦胧,需要调动更多经验和想象力去揣摩“形”与“神”。
C. 作者对生活现象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反复锤炼,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思想情感,这就是以神写形。
D. “形”“神”皆不散的散文“形”与“神”都十分紧凑,大多体现为人事单一、线索单一、主旨单一,脉络分明,内容浅显易懂。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 .
B.始适还家门 .C.君既若见录 .D.阿母谢媒人 . 适:恰好 见:表被动 谢:道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徐更谓之 仰观宇宙之大 ..
B. 遣丞为媒人 .C. 作计何不量 .D. 其往欲何云 . 臣为韩王送沛公 .吏呼一何怒 .其孰能讥之乎 .
四、(31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5分)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7分)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取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承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 (节选自王羲之《笔势论》)
1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划5处)(3分)
12.王羲之认为怎样才能练好书法 ?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初 夏
张耒
南风吹笋成修竹,园林一番新阴绿。
足愁多病少欢娱,感时念远伤幽独。
遥山林外知何处,倦客楼头空极目。
悲笳①三叠闭江城,娟娟新月啼乌宿。
【注释】①笳:吹奏乐器,类似笛子,流行于北方。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回答。(4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尾联所营造的意境。(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女也不爽,。(《卫风·氓》)
(3)(曹操《短歌行》)
(4)户庭无尘杂,(陶渊明《归园田居》)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6)(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在中国鲁东北大地上,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 ②而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层,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
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我揣测芦花应该是一位女性,周身闪烁着母性光芒,细腻、善良、温暖,像极了最疼爱我、我最亲的娘。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画面,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们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⑧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们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⑨船在返回,雪浪翻卷。芦苇荡近了,近了……突然之间,泪崩。我想娘了。 (文字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15万公顷的野生芦苇荡,为下文写我们乘游船观看黄河入海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背景,又与结尾部分前后呼应。
B.“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写出了冲撞大海的黄河最终以失败告终,暗含着作者对不可一世的黄河的否定。
C.第⑤段通过描写我们在风中难以立足的艰难处境,突出了黄河入海处的风大,为下文写我对黄河的独特感受作了铺垫。便言多令才
D.因为风大,船老板无奈掉转船头返回,我却从大风中看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壮烈画面,体会到了野性黄河的巨大力量。
E.“我”此行的最大收获在于欣赏到了芦花的美、黄河的“怒”,而这一“怒”也恰好是我对船老板扫兴掉船回返的情绪反应。
答:( )( )
16.本文善用修辞,增强了表达效果,请任举一列加以分析。(6分)
17.第⑧自然段中加点字“骨子里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作答。(6分)
【篇二】便言多令才
上海高考300文言实词整理(全)
上海高考文言实词整理
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②慨叹便言多令才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③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悲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给人好处、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③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④舍不得,吝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⑤关心,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 3.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
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案
①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
6.拔
①提升,提拔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②越出,突出,高出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攻克,攻取,占领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拔出,抽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
7.白
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 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白色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
③纯洁
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8.败
①毁坏,背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
②打败仗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③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 ④打败,战胜
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
⑤断,破烂的,破旧的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9.拜
①授给官职
拜臣郎中(《陈情表》)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上,奉
瑾拜表以闻(《陈情表》)
③就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拜谢
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
⑥拜访,拜见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报
①报告,告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报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③通“赴”,急忙
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报答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 11.暴
①暴躁,急躁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猛然,突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 ③通“曝”,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④凶恶,残暴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12.备
①防备,戒备
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周到,齐全
备极护爱(《促织》)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③具备,完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④准备,预备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秦晋崤之战》)
13.被
①遭受,蒙受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被子,引申为“覆盖”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③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④通“披”,披着,穿着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⑤通“披”,散开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14.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一倍,加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
③更,更加,越发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悲
① 悲哀,伤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同情,哀怜
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指南录〉后序》) ③感叹,叹惜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16.北
①指元兵
时北兵已追修门外(《〈指南录〉后序》) ②战败而逃跑的军队
追亡逐北(《过秦论》)
③败逃,败北,溃败
④北方
17.背
①脊背 左手扶鲁直背(《核舟记》)
②事物的反面、后面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③违反,违背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④死亡的委婉说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离开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汉宫秋》) ⑥(bēi)背负,用脊背驮
草履,背筐(《左中毅公逸事》)
18.奔
①跑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
②快跑的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③私奔
文君夜亡奔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④战败逃跑,逃亡
杞子奔齐(《秦晋崤之战》)
⑤(bân)直往,投向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书》)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篇三】便言多令才
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
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便言多令才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 ②缺点 ③担心 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
芳不得薄兮 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 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 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 既克,公问其故
36、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
间至赵矣
38、见——①被 ②作第一人称代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君既若见录
39、就——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40、厥——其
思厥先祖父
K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42、克——能
克终者盖寡
L
【篇四】便言多令才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知识梳理
《诗经》两首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氓之蚩蚩:(氓,古义: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2、泣涕涟涟(泣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酒席。)
4、至于顿丘(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5、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年龄三岁。)
6、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一个词,认为。)
7、不遑启居(启,古义:跪;今义:启。居,古义:安坐;今义:指居住。)
8、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夜;在夜里。
2、士贰其行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3、二三其德 二三: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4、雨雪霏霏 雨:名词作动词,下。
四、一词多义
1.言 ①言既遂矣 句首助词,无实义。 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动词,说。
③听其言而观其行 名词,言语、言论。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一句话称一言。(五言诗、七言诗中的“言” 一个字称一言)
2.以 ①秋以为期。介词,把。 ②以望复关。连词,而。
3.作 ①薇亦作止。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 开始。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创作,撰写;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动,劳作。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①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意。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动词,说。
5.靡: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没有。
③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 倒下。 ④左右皆靡。 后退。
6.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 ②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挂念。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情,情思。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助词,无实义。 《离骚》
一、通假字
1、偭(miǎn)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6、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词 1、怨灵修之浩荡(浩荡 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 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偭(miǎn)规矩而改错(改错 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 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宁溘(kè)死以流亡兮(流亡 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三、词类活用 1、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鞿羁 名作动,约束)
2、谣诼谓余以善淫(淫 动作名,淫荡的事)
3、鸷鸟之不群兮(群 名作动,合群)
4、伏清白以死直兮(死 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心而抑志兮(屈 使动,使„„受委屈;抑 使„„受压抑)
6、步余马于兰皋兮(步 使动,使„„步行)
7、高余冠之岌岌兮(高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高)
8、长余佩之陆离(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长)
9、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重)
四、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③茅檐长扫净无苔(副词,经常)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修: ①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寿命长)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邹忌修八尺有余 (高)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⑤修守战之具 (整治)
4、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③田虽恶薄,收可亩十石(虽然)
五、特殊句式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介宾后置句,即“既以蕙替余兮,又以揽茝申之”。
2、步余马于兰皋兮。 介宾后置句,即“于兰皋步余马兮”。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省略句,即“制芰荷以之为衣兮,集芙蓉以之为裳”。
六、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嫁妆,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坚韧,柔软而结实。
4、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嘱咐。
5、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6、儿今日冥冥 冥冥:通“暝暝” ,日落。
7、奄奄黄昏后 奄奄:“晻晻”,阴暗不明。
8、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9、虽与府吏要 要:同“邀”,相约、约定。
10、谓言无誓违 誓:同“愆”,过失、过错。
二、古今异义词
1、可怜体无比 可怜 古义 可爱 今义 值得可怜和同情
2、守节情不移 守节 古义 遵守府里的规则 今义 妇女不改变节操
3、汝岂得自由 自由 古义 自作主张 今义 不受约束和限制
4、本自无教训 教训 古义 教养 今义 从失败中吸取知识
5、妾不堪驱使 驱使 古义 使唤 今义 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6、感君区区怀 区区 古义 真情挚意 今义 很小
7、自可断来信 来信 古义 来送信的使者 今义 寄来的书信
8、处分适兄意 处分 古义 处理安排 今义 对犯错的人按情节做出处罚
9、便利此月内 便利 古义 吉利 今义 方便
10、蹑履相逢迎 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 奉承、拍马
11、勿复重纷纭 纷纭 古义 麻烦 今义 多而杂乱
12、叶叶相交通 交通 古义 连接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递事业的统称
13、多谢后世人 多谢 古义 多多劝告 今义 多多感谢
14、共事二三年 共事 古义 一起过日子 今义 在一起工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 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
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 4、勤心养公姥 (心,用心)
5、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 6、明日来迎汝(明日,第二天)
7、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8、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9、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 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
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 4、槌床便大怒(槌,敲击)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五)使动用法
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 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4、逆以煎我怀(煎,,使„„像受煎熬一样。
(六)意动用法
1、便利此月内 (利:以„„为利) 2、戒之慎勿忘 (戒,以„„为警戒)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
五、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⑤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推辞)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仰头相向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久久莫相忘/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⑥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7.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③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8.作
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
9.何
①何意致不厚。副词,相当于“本来”。何乃太区区。副词,相当于“本来”。
②隐隐何甸甸。疑问副词,相当于“何等”。③何言复来还。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10.自
①我自不驱卿。副词,相当于“本来”。 ②举动自专由。代词,指自己。
③自名秦罗敷。代词,相当于“她”。 ④自名为鸳鸯。代词,相当于“它们”。
⑤物物各自异。助词,无实在意义。 ⑥葳蕤自生光。副词,自然地。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相当于“亲自”。 ⑧自可断来信。副词,相当于“即、就”。
11.举
①举动自专由。行动,名词。 ②莫令事不举。成功,动词。
③举言谓新妇。拿,动词。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
六、特殊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2、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3、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4、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5、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6、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7、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8、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9、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即“言何复来还”)
《诗三首》
一、重要实词:
兰 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还 顾:回顾,回头看。
旧 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同 心:指感情深厚。 终 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 呦呦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
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暧暧远人村。暧暧:昏暗,模糊。 桃李罗堂前。罗:排列。 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 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池鱼思故渊 渊:深渊。
方宅十余亩 方:四周。 榆柳荫后檐 荫:遮蔽。 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里:村落。
久在樊笼里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悠悠我心。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二、一词多义
1、但
①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只是。
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只要。
2、以
①慨当以慷。(曹操《短歌行》)连词,相当于“而”。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介词,凭,用。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由于
④无物以相之。 连词,来 ⑤由山以上 连词,表承接
⑥险以远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三、古今异义
⑴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古,感情深厚; 今,一心。
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几何:古,多少; 今,数学上的专有名词。 ⑶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沉吟:古,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不作声。
四、词类活用
⑴去日苦多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⑵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⑶天下归心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五、特殊句式
⑴何以解忧 宾语前置句,即“以何解忧”。
⑵狗吠深巷中 状语后置句,即“狗于深巷中吠”。
⑶鸡鸣桑树颠 状语后置句,即“鸡于桑树颠鸣”。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篇五】便言多令才
古今异义词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词
(这里编写的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100个常用词语的古今异义,现在仍然具有的意义没有编录。)
A
1、爱——吝啬
异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安——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3、北——败北、失败
追亡逐北
4、被——通“披”
被发行吟泽畔
5、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本——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
7、比——等到
比及南郡
8、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食肉者鄙
9、俾——使
俾入邑庠
10、病——①困窘 ②缺点 ③担心 ④责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人借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11、薄——迫近、接近
芳不得薄兮 薄雾冥冥
C
12、察——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3、曾——竟
而侯生曾无一言不辞送我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孀妻弱子
14、诚——确实、实在、的确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5、次——驻扎、停留
秦伯素服郊次
16、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7、存——拜访、看望、慰问
而公子数存之
D
18、殆——几乎、大概
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9、得——能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诚不得已
20、短——说别人坏话、进谗言
短屈原于王
21、度——估计、考虑、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2、多——肯定、赞赏、歌颂
故传天下不足多
G
23、盖——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语气
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4、故——①旧的、以前的、原来的 ②缘故 ③因此、所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25、固——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6、顾——①只是 ②难道
顾吾念之
顾不如蜀鄙之僧
27、鼓——演奏
今王鼓乐于此
28、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
去国怀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29、过——拜访、看望
大母过余 愿枉车骑过之
H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J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 既克,公问其故
36、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7、间——①间隙、空余时间、偶然 ②暗中、悄悄 ③让其他人走开,然后才说 ④小路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侯生乃屏人而间语曰
间至赵矣
38、见——①被 ②作第一人称代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君既若见录
39、就——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40、厥——其
思厥先祖父
K
41、堪——能承受、能禁受、能忍受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42、克——能
克终者盖寡
L
43、类——像
中绘殿阁,类兰若
44、怜——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5、令——美好
便言多令才
M
46、弥——①满 ②更加
弥天大罪
奉之弥繁,侵者愈急
47、靡——没有
靡计不施便言多令才
N
48、乃——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P
49、畔——通“叛”
Q
50、期——整
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51、趣——①通“趋” ②通“促”
52、请——①请允许我 ②拜访、看望 ③约请
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公子闻之,往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53、秋——时间
诚危急存亡之秋
54、却——退后、退却
却秦兵三百余里
R
55、让——责备
平原君让魏公子曰
56、如——去、到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如白沙,道海安
S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58、胜——①尽 ②能承受,胜任,禁得起 ③美好的
何可胜道也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60、适——到 刚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彼乐土
61、示——给„„看
请指示王
适得府君书
62、市——买
交广市鲑珍
63、视——比较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64、私——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5、属——连缀、连接
衡少善属文
66、数——①计算 ②数落、列举罪行 ③几、几个、几次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范增数目项王
67、速——招致
始速祸矣
68、素——①白色 ②平素、平时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且相如素贱人 素昧平生
69、率——大都、全部
六国互丧,率赂秦欤?
70、爽——差错
无毫发爽
T
71、徒——白白、只是、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 徒以吾二人在也
W
72、亡——丢失、遗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 亡羊补牢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73、微——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74、委——把„„交给
委命下吏
75、唯——希望
唯大王孰(熟)计议之
76、遗——送给
秦遗赵王书曰
77、恶——怎么
天下恶乎定?
X
78、悉——全部、都
悉埋于地
79、咸——全部、都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80、相——①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 ②帮助、辅助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1、向——从前、以前
向吾不为斯役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82、谢——①谢罪、道歉 ②谢绝、拒绝 ③告诫、劝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阿母谢媒人 闭门谢客
多谢后世人
83、信——确实
闻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信乎
84、幸——①希望 ②皇帝到„„去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5、许——多余、左右
一百里许
86、徐——慢
徐趋
87、寻——不久
寻病卒
Y
88、要——通“邀”
便要还家
89、易——换
请以十五城易璧
90、狱——案子、案件
91、因——①沿袭,继续 ②趁机 ③通过,经由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2、遇——对待
然公子遇臣厚
Z
93、再——两次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94、贼——害、祸害
【篇六】便言多令才
孔雀东南飞及答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相”、 “见”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4、归纳写法,品味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 “相”“见”的一词多义。3、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
1、评析人物,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学习方法
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知识链接
1、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以民歌俗曲为主体的乐府诗,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
(1)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如《陇头歌》、《蒿里行》、《白头吟》、《西洲曲》,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
(2)从语言句式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南朝乐府且多用谐音双关的隐语,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谐“怜”,显示民歌的特色。
1
(3)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多样,五言多隔句韵,七言多连句韵,四言的《观沧海》四句才押一韵。更不讲究平仄、对仗,纯粹是一种朴素、自然是节奏美。
(4)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对话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如《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
2、作者介绍: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选。十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3、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凡弃妻须有七出之状: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学习过程 】
一、(布置预习)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公姥 ( ) 伶俜 ( ) 腰襦( ) 葳蕤 ( ) 聘礼 ( ) 磐石 ( ) 拊掌( ) 否泰 ( ) 赍钱 ( ) 踯躅 ( ) 冥冥( ) 摧藏 ( ) 奄奄 ( ) 仕宦( ) 自我补充:
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解决文言问题。并在书中标划出来这些字词句。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之意。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便可白公姥(偏“姥”) 昼夜勤作息 (偏“作”) 我有亲父母(偏“母”) 逼迫兼弟兄(偏“兄”) 否泰如天地(偏“泰”) 其日牛马嘶(偏“马”)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守节情不移(古义:遵守府里的规。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妾不堪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或同情。) 以此下心意(古义:委屈。今义:对人的情意,意思。) 勿复重纷纭(古义:麻烦。今义:多而杂乱。)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断来信(古义:指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2
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人事不可量(古义:人事变化。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的工作。) 生人作死别(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互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4、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槌床便大怒(名词作动词:拍,敲击) 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交广市鮭珍(名词作动词:买,购买)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便利此月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戒之慎勿忘(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以此下心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 窈窕艳城郭(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理实如兄言(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朝成绣夹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做官) 头上玳瑁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5、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 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指出下列各句中“相”字的作用和意义:
及时相谴归(代词,“我”) 会不相从许(代词,“你”)
还必相迎取(代词,“你”) 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好自相扶将(代词,“她”) 不得便相许(代词,“你”)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 黄泉下相见(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叶叶相交通(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6、“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蕤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7、解释一词多义
为 为诗云尔(作,写) 非为织作迟(是)
为仲卿母所遣(被)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 阿母为汝求(替,给)
故 故谴来贵门(特意) 大人故闲迟(仍旧)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取名,名叫) 谢家事夫婿(名词作动词:侍奉,服侍)
知是故人来(旧,老)故作不良策(故意)
举 举言谓新妇(张开) 举手拍马鞍(抬起)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意 何意出此言(料想) 恐不任我意(心意) 令 岂合令郎君(敬辞) 便言多令才(美好) 莫令事不举 (使,让)
见 君既若见录(我) 渐见愁煎迫(被) 相见常日稀(见面) 8、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 )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 (2)为仲卿母所谴(被动句) (3)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 (4)今日被驱遣(被动句) (5)徘徊庭树下(状语后置) (6)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7)非为织作迟 (判断句) (8)仕宦与台阁(状语后置) (9)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 (10)出置南窗下(省略句) (1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12)便复在旦夕(状语后置)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根据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层次。 小序——托物起兴 (1自然段)
开端——兰芝被遣 (2-5自然段) 发展——夫妻惜别 (6-12自然段) 再发展——兰芝抗婚 (13-21自然段) 高潮——双双殉情 (22-31自然段) 尾声——告诫后人 (32自然段)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研读文本:
(一)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二)铺陈: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
3
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四)、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四、人物形象和对话:
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一般有如下: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 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 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
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拓展延伸】
1、 分组讨论: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
2、该诗: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五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十七为妇,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迟,君妇难为!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分析: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小结:四言凝炼整齐 ,五言灵活委婉 【当堂检测】
1.在连贯的话语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谓之互文。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B)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分析下列诗句的含义,选择最适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A )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2)“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C ) 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4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绝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3)“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她的话表明:(D ) 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但合理,应该遵从。
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
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 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样极力铺排太守迎娶的场面,作用是:( B)
A.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焦母的愚陋专横。
B.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C.太守家的重视与焦母的凌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焦母的专横无理。 D.隆重的迎娶与兰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