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教版选修)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特定空间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当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当前,课堂教学存在诸多束缚学生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表现为“三缺”:①缺自习环节。无视学生原认知水平,学滞后于教;②缺讨论环节。无视学生认知规律,未学先导;③缺发现环节。无视学生的直觉思维,学中无创见。在教学方法上揽得太多,统得太死,不重视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培养。表现为“四包”:①滥用电教媒体,替代学生的理解、思维过程;②以部分优生的回答代替其余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③以成人的语言思维形式代替学生的语言思维形式;④以教师的教路代替学生的学路。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改仅仅在一个环节、一个点上小敲小打,已难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必须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一些优化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为课堂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着力于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架设一座座桥梁。为此,我们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了“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教师上课习惯以讲为主变成以导为主,把学生上课习惯以听为主变成以自己学习探索为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千方百计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做法有:①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提前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校园生物调查、社区生物种类调查,做好调查记录,带到课堂进行交流、展示、讨论,教师再引导总结而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目的。这样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从而激起“我要学”的认知内趋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③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时,就可结合学生养花的经历,让学生展开讨论,要创造怎样的条件才能使花越种越好,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④用本学科里尚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基因图谱绘制完成,这一划时代的成果在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器官的克隆技术的展望;人们目前攻克癌症研究的新进展;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等等,使学生能够领略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引起学生更广泛的求知欲。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等息息相关。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实际努力挖掘贴近人的生活的学生迫切求知而又现实有用的兴趣因素,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导思
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其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发展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在看起来没有的地方发现问题,也就是“与无思处更多思”。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如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等,将不同的对象或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异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探索: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怎样区别蚯蚓身体的前后端: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体表(摸腹面),有什么感觉?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还是慢?为什么?在探索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又设计了以下问题:用手轻轻触动蚯蚓前后部分,它会有何反应?你根据观察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各部分,蚯蚓的反应一样吗?你从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手电照射蚯蚓身体前后端,结果又如何?分析前3种现象,归纳结论。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维。又如: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动力、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等原理后,围绕“人工制造养料”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远洋客轮上的人,吃到新鲜的蔬菜?有的学生设想:可以仿造叶绿体的结构摸拟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建造“光合作用工厂”;有的学生说: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甲板上栽培作物;有的学生提出:能否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子移到人体内,人体内有了叶绿体,人只要喝点水、晒太阳,不吃饭就可以维持生命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培养了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导议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根据布卢姆先生的理论:“学生小组定期会面,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最有效的,它能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考虑怎样帮助其他成员掌握某种概念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学习。”但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情况,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估计经学生动脑思考,就能解答为宜。2、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充满信心,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并加以鼓励,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3、关于讨论时间,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教师才给于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例如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时,就可让学生具体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①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②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③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破坏?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各小组讨论激烈,气氛很浓,拓宽了思路,训练了发散思维。再如学习“蒸腾作用”概念后,可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吗?如果植物停止了蒸腾作用,结果会怎样?挑起争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达成共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植物体进行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它为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提供了动力。从而很自然地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挑起矛盾,拓宽思路的方法,备受学生欢迎。
4、授以技能,培养能力——导法
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几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为重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就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以下几种方法常贯穿于形象、体验、经验探究法中:
(1)识图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
(2)对比法。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植物学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动物学中五类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人体结构中各系统间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过根毛吸水原理和蒸腾作用后,了解移栽幼苗应注意的问题;学过一些生理知识后,了解为什么睡觉不宜蒙着被子,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等。
(4)迁移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后,分析西瓜、西瓜皮、西瓜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5)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学习植物体各器官后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是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习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后归纳节肢动物门的特征等等。
(6)类比法。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植物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动物各器官、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类比,可以看出生物体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从低等向高等发展的主向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发展方向进行类比,分析生物进化的发展方向。
(7)实物观察法。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如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动物的标本及内脏器官,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情况。
5.重视知识与智能的转化——导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仅仅是掌握它、驾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掌握熟练,应用自如,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还有,一个新知识的出现,它就不可能避免地要于原有知识产生错综复杂的交叉,例如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相互的因果关系、依存关系问题等等。怎样使这些知识有条理的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仓库”里,在应用时随时都可迅速而准确的取得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通过设计一些短小精悍且富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创造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迁移重组,以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可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补偿教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练习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重难点,练习形式灵活多样,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呼吸运动”时,要求学生双手按住自己的胸部进行实验,首先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胸脯在一上一下。”;“对,这一上一下就是人体的呼吸运动。”;“这一上一下是如何产生呢?”,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运动系统来观察胸部演示实验,并完成下表。(预先制定好利用小黑板出示)
平静呼吸时各部位变化的情况
部位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肋骨和胸骨膈顶胸廓容积肺内气压肺
吸气(主动)
呼气(被动)
7.了解学情,及时点拨——因势利导
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而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并重视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很重要。通过谈话、练习、书面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原有基础,这是备课、备学生的前提。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探索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模糊认识。如在探索动物与植物的区别时,有的学生回答:植物复杂,动物简单(受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的影响,学生误认为动物都很简单)。这时教师不能武断地评价是错误的,而应趁势引导,接着发问:植物为什么复杂?动物为什么简单?学生回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植物复杂动物简单。从而归纳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主要区别之一的结论。但并不能说明动物就比植物简单。
8、拓展视野与能力——导用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好场所,使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可起到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亦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一步开阔眼界,同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结合种子萌发教学,通过播种菜豆、玉米等学生易于收集的种子,并具体观察和记录其萌发过程,进行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然后归纳出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萌发规律,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种子的结构及其萌发过程的生物学知识。还可同时播种大米、炒熟的稻谷和正常的稻谷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火的。接着对菜豆、玉米幼苗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施用不同量的氮、磷、钾肥料对营养生长和开花时间的影响,最终对产量的影响。对分组的玉米,各选择几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观察子粒的饱满情况。这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管理、记录、分析等过程中,不仅巩固、加深和拓展了生物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技能,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从知识本位转变创新本位,使沉睡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使这升华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造力。这才是教育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主动应答,也是教育价值的最高体现。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创新的教师来实践。因此,我们生物教师要抓住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的生物人才,尽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探求空间,引导和促进健康全面的发展。
【篇二】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试论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指导
摘要: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中招、高招考试的重要内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要有一定的新意,但事实上常常出现论据不充分、论证不严谨,千人一面、千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创造性思维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尺度,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识。因此,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中招、高招考试的重要内容。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章法结构、谋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静态化与模仿化文体中心论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议论文的教学和写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如重视议论文文体特征的归纳,忽视议论文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议论文写作停留在对范文静态模仿的较低层面;过分强调各种文体,尤其是议论文的思想教育价值,使学生强作成年人,无限升华和拔高成为惯性,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话语。
2、教材范文的负面影响
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上,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普遍存在着个性缺失的现象。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众多领袖、伟人的作品,或众多有关领袖、伟人的事迹,这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总得说来,这些作品或人物缺乏普通人所应有的个性深度。在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作为范文的课文忽视了青少年与成人的差异,强迫未成年人说成年人的话。
3、传统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弊端
多数情况下,高中生议论文的命题作文,题目往往就是中心论点,如“天才出于勤奋”,论点已经预先定下来了,论证只不过是列举若干论据,而论据在这里只不过是起着一种具体说明的作用。至于论点是否真实、深刻,一般不需要再加讨论。这就形成了“论点+论证+结论”的三段式文章。这种固定的作文程式,不仅谈不上如何论证的问题,而且其结果必然是“理不够,事例凑”,如此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高中生议论文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其一般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那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无处落笔,于是就盲目发挥,言不由衷,空话、大话、假话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拓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对敢于提出异议的学生表示赞赏;对学生提出的新奇意见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对其独特之处进行分析;对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教师先不解答,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寻求解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教师适时的参加学生讨论,师生双方完全以探讨和解决问题为中心。
4、让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观
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为中心。要让学生多思考,大胆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大胆进取,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三、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1998年3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座谈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于高中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目前,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应试为主,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没有足够时间和机会去从事丰富多彩课余文化生活及活动,这就使学生的习作往往只能停留在课堂之上。学生的思维常常简单因袭教师的思路,从而极易形成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极大地阻碍学生进行有效而积极的思考活动。因此,养成灵活多变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消解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2、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和问题的本质,把现有的材料统一到本质上来,加以整理和综合,形成新的观点。这样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平常的议论文训练中,不论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教师都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问题,鼓励他们谈自己的事情,说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由原来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潘久泰.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概述[J].作文教学研究.2007(1)
[4]易然.谈议论文写作中的逆反思维方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夏春红.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
[6]赵国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现状及其思维发展浅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1)
贞筠
【篇三】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材分析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
这一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内容涉及到地理、社会、天文、生物、人文、自然等领域,作者涉及到古今中外。教学中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很明显,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强调学生自身特有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本设计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情感氛围?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资源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为一种高尚的行动,本堂课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5、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这种文体并不陌生。对于事理说明文接触的不多,本单元集中学习这种类型的说明文,要让学生深入领会其写作特点。
本课故事性很强,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一展风采,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6、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2、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3、知识目标(1)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2)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说明:情感目标是作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能力目标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体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掌握写作方法”体现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
7、教学重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难点是:1、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2、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8、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将“读”贯穿始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领会本文讲故事的目的及作用。其次,了解背景,搜集有关谈论知识学习的名言、故事等;搜集课文里涉及到的有关声学、天文学上的知识,了解伽利略在科学上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说教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点燃创造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我感悟的通读——质疑探讨的研读——语言学习的品读——情感体验的评读”为主的教学方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说学法
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研读,是对课文进一步阅读,是质疑讨论的过程。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同学间的切磋,激励探究兴趣,加强合作意识。
品读,是对本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评读,是走出文本,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生活,陶冶性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下以下几个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起学习兴趣;预习检查汇报、通读、研读、品读、评读;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现场调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板书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就像运动员上场比赛前热身运动一样,这为教师实话民主化教学提供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从问题设计来说,对这样一个几乎被除数神化了人物,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他,明白“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哪怕他是伟人,从而树起学生的自信。)
二、预习汇报:
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说明:这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是重要的学习习惯培养,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积累,有所感悟,并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眼界等等。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三、达成目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说明:四读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知学生对文本的
感悟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是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本文的道理虽浅但毕竟抽象,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文本,领悟作者的精神裨最终潜移默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并产生为之会出努力的行动,这个过程并非一下子能达到,或者这样短短一节谭也未必能达到,但是循阗学生的心量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出由浅入深的教学,应该是正确对待的,所以通读的性质定这自我感悟阶段,自我——注重阅读者本人的感受,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2)开动脑筋,每个同学用坐标内的圆图示课文说明的事例,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图示,如阶梯形等——以此来深入理解课文要说明的道理。并完成练习一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并明确
a)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面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B)板书图示:
(说明:四读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是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本文的道理虽浅但毕竟抽象,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文本,领悟作者的精神裨最终潜移默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并产生为之会出努力的行动,这个过程并非一下子能达到,或者这样短短一节谭也未必能达到,但是循阗学生的心量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出由浅入深的教学,应该是正确对待的,所以通读的性质定这自我感悟阶段,自我——注重阅读者本人的感受,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说明: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深入文本,落脚点在“感到自己无知”的设计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说明的事理。)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说明: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深刻的思想性在于——这个人在认识一种新事物的时候,都是凭已有的经验判断的,结果都不正确。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明白:在探索世界的奥秘的时候,应当留心经验的陷阱,再举自身的例子,深化这种认识。)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实证明这些现象?
(说明:沟通平行学科,让学生产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这个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并不是穷尽了世上所有的事理,作者这样写是很的用意的,显然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的确是有限的,人们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才刚刚开始,所有妄自尊大的所谓权威意识都是极其愚蠢的。设计这个问题为了向学生进一步强化这种意识)
5、作者在第三段中指出“不能准确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分析“不能准确断定”的含义。
(说明:这一句涉及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所以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于从更宽更高的层次上理解这对问题2、3、4、5可以略学,让学生明白即可。对于1、6可以花些时间研究)
(3)、语言学习的品读:
1、从原文中划出喜欢的句子、语段,说出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揣摩描写笛子、小提琴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突出这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的新奇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
3、合作研究练习二、三
(说明:强调阅读的个体感受。强调合作意识。)
(4)、情感体验的评读
1、谈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提出学习疑问
(说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四、拓展: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说你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因特尔公司提供的,有人发现他们在向国外推出的奔腾3芯片中秘密设置了用以识别用户身分的序列码,这就使得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时,一旦进入因特网,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外国情报机构的监视……这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事实?
(说明:引导学生产生求知的急迫感,激发其爱国之情)
五、作业:
1、把以上的感想写成一文。
2、练笔:从生活中选一事理加以说明,或片断,或全文。
(说明:体现课文是一个例子的思想。沟通平行学科,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四】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高一生物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
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三、1、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①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③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2、课后反思
①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②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
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③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④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记再教设计: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篇二:高中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西山学校 高三生物组 周毅
从本学期开始我首次接触高三的教学工作,这对刚刚执教不久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起初,我也曾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也有过很多的埋怨,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
我的教学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
刚开始上课时班中气氛非常沉闷,往往一节课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不动声色,没有响应!针对于此我调整了原来的授课方式,摒弃了大篇幅的板书和满口的专业术语。引入许多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而且每节必幽几默以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授学生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学生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我并不直接说出我的思路,而是询问学生的思路助其思考思路阻塞的症结所在。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思考状态,而教师则始终作为一个思维引导者,产生一个启发学生的作用。虽然是学生在请教问题,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解答而草草了事,而要逐渐向学生揭示隐藏在纷繁的问题背后的朴素而单一的解决方法。第三,提倡智力共享,实践小组学习。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单凭一个人的能力很难处理将来工作中的问题,往往需要几个人亲密合作共同来完成。这就是团队协作。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可或缺。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讨论问题也由无到有,从课上延及课下。 第四,一定要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我们生物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第五,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这一点我感觉在紧张复习这段时间尤其重要。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时自己很难发现,而且老师通过看作业也会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认认真真地态度,也会无形中感染到学生,特别是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会激发学生下次做好的信心。当然我并不没有做到很好,一些知识方面反馈的技巧,还要多多请教。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第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且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后辅导时也要注意层次。晚上的作业可以针对几个同学的能力范围单独布置。
第七,善于总结,温故而知新。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只盯着当前讲授的内容,甚至倾其所有时间来完成老师每日布置的作业。而无暇顾及刚刚学过的知识没学好旧的知识全忘掉。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的教师生涯刚处于起点。我会始终如一,为此神圣的职业奉献我的全部!篇三: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纳雍四中:张运
1、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重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2、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熟悉、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转载于:高一生物老师个人工作总结)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的能力。
3、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爱好,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熟悉,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
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倍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5、据不同层次同学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弹性作业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而不够重视,导致初中生物知识严重欠缺,影响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因此,刚开始放慢速度,以便让学生能尽快把握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a级为全班必做题,b级为选做题),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破解往年的高考试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保持长久的学习生物学热情和学习干劲。
6、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生物模型
亲自预备实验材料,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7、科学指导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开展工作
及时收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征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8、章节复习时采用问题性答疑替代传统的知识性回顾和归纳
引导学生学会对章节的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学会构建章节知识网络。
9、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篇五】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备好每节课,把握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师生互动,同时把课改新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 生物 教学法 思考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多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备好每节课
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上课。认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研究和改进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备好课呢?(1)认真钻研教学参考书和课本。教材是教师教学、考查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编写是依据教学参考的。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生物老师并不是生物专业的,而是把生物课作为一门附带课进行教学。因此更应该深钻教材,读懂教参,备好教案。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上好每一堂课。(2)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和了解学生实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积极地学好,备课时还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课代表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与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在认知水平达到最接近的水平。
二、把握课堂教学质量
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由于生物课每周安排较少,所以只有设法在45分钟内使学生“当堂弄懂,基本掌握”。如何做到呢?(1)教师搞好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每堂课45分钟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贯彻始终,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答。(2)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生物学课上的各种生物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应通过身边形形色色的生物和生物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来思考。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不会被动,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起来。
三、突出师生互动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
【篇六】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艳芹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4期
摘 要:实验是在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得生物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本文就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环节、面临的问题、应对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物理、化学相似,它们不同于语文等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开展实验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新精神,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每节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同时教师还应该提出实验的特点以及以往的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探究点。例如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以往的学生在实验时存在没有漱口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提取口腔上皮细胞时注意漱口,以避免取材失败。这样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学生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在实验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才能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二)课中实验时——科学分组,合理引导,让学生独立操作
与课堂讨论教学相似,大多数实验也需要多个学生合作完成。科学划分实验小组生物实验课成功的关键。在分组前,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因素,然后再进行划分。教师具体可以同桌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如具体操作者,记录者等。在实验之前,每个小组应当根据老师的问题共同探讨并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状态,并及时作出引导:学生的操作姿势不规范,教师应当及时指正。例如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在提取洋葱表皮细胞时采取削的方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应当及时指正学生,指导学生以撕的方式提取细胞,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此外,学生遇到难题,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正确的点拨和启发,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于操作失误的学生和小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引导他们继续进行实验,克服心理障碍。
【篇七】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思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思考 摘要: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法,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于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这给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不论从讨论式教学的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看,讨论式教学都具有相当的生命力,每一个教师都有必要了解并熟练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教师实际和学生现状循序渐进,在传统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有意识地穿插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相信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讨论式教学法一定会发挥出巨大作用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述和示范为主,经常忽略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晰、口齿非常伶俐,将概念、意义、某一题为何是某一答案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过几天后的同样考题
学生还是重复同样的错误。特别像生物学科,学生在课外花的时间很少甚至于有许多学生在课外根本就不看生物,更不用说在课外花时间去复习和思考课堂内教师讲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又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性更大。如何根据生物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在以传统讲授法、谈话法为主的前提下,对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或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课外关注生物学发展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和实施
1、含义: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2、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中,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①难点问题。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控;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及实例;遗传图谱中概率的计算;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思路等等。
②热点问题。例如:爱滋病、“非典”等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③富有争议的问题:例如:转基因植物的利和害。
3、生物讨论式教学的程序与模式如图所示。它是一种呈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讨论三个环节。
个人学习是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材料和阅读分析、归纳论证和确立观点。小组学习是分小组进行交流与质疑,重新整合材料和
深入论证,分组讨论,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为班级讨论作准备。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有时这种讨论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
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推选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组观点,然后可质疑对方的观点并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就有关观点和材料进行小结与评价,这种讨论面向全体学生,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与科学结论。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只是给以恰当巧妙的启发、引导和点拨。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从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法和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筛选与整
合,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观点与其他人探讨、交流,得出一定的结论。在笔者近一年的实践中觉得讨论式教学法有以下三个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较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师们费尽心机,运用挂图、使用模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等等,这样确实使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最根本的是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还是偏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比较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所以结果往往是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得明明白白,反馈结果总使教师大惊失色。
讨论式教学法则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决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
【篇八】生物教学老师如何触动学生主动思考
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创新
龙源期刊网 .cn
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创新
作者:杨扬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要:面对新课改的教学环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思维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是当今教育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也萌生了很多创新型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等。我认为不管什么方法都要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快乐学习,兴趣灵感,幽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传统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教学是在“主观主义”教育观和“教师中心”观指导下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但新生教学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科的知识特点,学校的硬件设施等不同应该制定相应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从不同方面通过快乐学习去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快速思维的能力,鼓励学习中运用联想记忆或叫右脑记忆法,创造学习中成功的喜悦之情和自我荣耀感,抓住任何时间任何场所所产生的学习灵感,充分与学生相处以提升情感沟通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也是恒久不衰的研究题目。学习兴趣的提高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课前搜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有趣的社会或科学实例,在知识点讲解时举例说明,学生在听故事或新闻等的同时就自然将知识记住了,学生上课也觉得有意思了,从渐渐地喜欢这位教师到渐渐地喜欢这门学科,成绩也就自然上去了。例如,在高中生物试管动物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先进的试管婴儿技术以及成功出生的试管婴儿,给学生展示试管婴儿相关的图片,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会随之增加,学生也就自然会急迫地想知道该技术的过程和原理了。对于理科的计算问题也可以举例说明该定理可以解决什么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设置相关的趣味问答让学生学过本节内容后来解答,学生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也会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适当增加幽默教学模式
幽默的沟通方式可以拉近交谈者的距离,增加亲和力,是一门学问,是一种魅力,是一种能力。生活中幽默的话语和表情可以给枯燥生活增添情趣和能量,同样,如果能在课堂上运用幽默诙谐的语气和语言,代替呆滞的表情和以往传统模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地复述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能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堂课。例如,在高中生物的转基因技术教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