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幼儿园教师游戏环节导入词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15:18 幼儿游戏

篇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在游戏中成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

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

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老师能适时适宜的介入游戏,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发展。

篇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

摘 要: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有特色的、最典型的、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幼儿角色游戏并予以指导,来体现其教育作用。

关键词:教师 角色游戏 指导 方法

“中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明确的指出,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主。他认为,“喜好游戏”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特色、最典型、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的游戏,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认识与体验,从中可以自由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角色游戏及其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的一种游戏”。 如娃娃家游戏,公园游戏,医院游戏等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所以又称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最爱玩的,最具特色的,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幼儿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模仿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幼儿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人们的情感。

2.通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相互配合,既培养幼儿美好的心灵,还能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

二、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方法

怎样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可以说,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1.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内容愈丰富,知识愈多,想象就愈丰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生活印象。

2. 教师应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和配套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物质条件

玩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亲切、最自然的游戏,应该在每天的游戏时间里都允许幼儿去玩,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为角色游戏的自然开展创设一些条件,可将玩具陈列出来,幼儿可以自由地到其中去玩,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玩游戏的时间,避免了因为取送玩具而耽误时间。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有很完整的一段时间方可玩角色游戏,还有的教师规定每周玩一次或两次角色游戏,这些做法都不能满足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心愿,因而是不妥的。

角色游戏需要场地,各班的活动室和室外走廊或庭院,都应为幼儿玩角色游戏提供环境条件。

3. 教师应启发幼儿大胆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主题要予以纠正

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表明了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是有意活动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提出某些游戏的主题还不是很明确,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动作上,因此需要教师能更多的利用玩具以及丰富的语言,启发幼儿有玩游戏的愿望,使幼儿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4.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同时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教育,促进身心的发展。幼儿在刚开始进行游戏时,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只是热衷模仿某一角色,并不能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充分的理解,这样就需要教师给予启发与指导,才能更好完成这一角色。为了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应安排幼儿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学会饰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在更多方面得到锻炼与发展。

5.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教师在游戏中的细致观察,一方面观察游戏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游戏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还可以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充分地体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其行为表现,才能正确的指导。

有的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对幼儿太放任自流,不能积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这样对幼儿的品德及行为习惯都有一定影响。其实,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特点,身上的某些特质都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及时的赞许、鼓励有良好表现的幼儿。

6.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一个好的角色游戏,除了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外,还需要愉快的结束游戏。对于角色游戏的结束,要在幼儿的情绪兴致不枯燥无味时愉快地结束,要使幼儿有再游戏的情致。其实,结束游戏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与情节的发展而灵活掌握,把握好时机,有先有后,也可以个别的提醒结束游戏。

总的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期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游戏。教师的正确认识和指导尤为重要,它能体现出角色游戏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使幼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篇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幼儿园教师游戏环节导入词}.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

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捏、缝等熟菜加工车间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教师为大班的孩子讲完了孟良崮战役中活捉张灵甫的故事后,一部分孩子就提议要玩打仗的游戏,用一块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顶,然后一部分幼儿扮成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一名幼儿扮成张灵甫,游戏便有声有色地开始了,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表扬这些孩子肯动脑筋,并提出希望,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有的孩子就能严格遵守规则,投篮不满3个就不返回,坚持投满3个,不中再投,教师对孩子这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坚持性给予高度赞扬,强化了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吵闹的和安静的要分开。再如,如果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在游戏时间里,教师除了提供创造性游戏条件外,也应提供开展规则游戏的条件,并鼓励幼儿自己开展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里,也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篇四:《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2012-04-06 作者(来源):上海市徐汇艺术幼儿园吴静

【摘要】

游戏活动是幼儿基于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喜欢游戏,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过程,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的积极活动过程。自主性游戏虽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任务主要是观察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本文就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介入的时机及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介入时机介入策略

一、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时机

研究表明,成人对游戏的介入指导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那么是不是介入越多,幼儿的游戏水平就发展得越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盲目地介入游戏,不仅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干扰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只有适时的介入,才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一)幼儿难以将游戏延伸和扩展时

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教师要善于把握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并适时介入,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伊琳扮演的是小吃的营业员,只见她兴致勃勃地戴着帽子,穿好衣服站在店里,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就是没人来光顾,不一会儿她就泄气了。于是,老师就走过去扮演起来顾客,她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微笑,很热情地接待了老师。接着老师问她:今天的生意好吗?她摇摇头。老师说:“大概你这家是新开店,娃娃家还不知道吧,你试试看去娃娃家里宣传一下,问问他们要不要买点心。”她茅塞顿开,立刻去了娃娃家„„在接下来的分享活动中,老师又组织孩子们讨论了小吃店没人光顾该怎么办?孩子们说到了可以上门推销,可以送外卖„„接下来,有了孩子们自制外卖单等一系列活动,就这样,小吃店渐渐热闹起来。以后,当美容院,小超市没有客人时,孩子们就会想到用上门推销等方式招揽客人。

(二)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隐患的时候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游戏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因素,比如:危险、不安全因素;攻击性行为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化解不安全因素。

豪豪扮演的是警察,开始时非常认真,严守自己的岗位(取款机前),但过了一会儿可能是

没什么人来取钱,只见他开始在走廊里跑起来,他这样一跑,几个顽皮的男孩子也开始跟着他跑起来,游戏秩序显然被打乱了。显然李昱豪此时已偏离了自己的角色,忘记了自己的警察身份,于是,老师走到他面前,故作焦急地对他说:“警察,娃娃家里刚才好像发生了纠纷,你快去调查一下。”经老师这么一提醒,豪豪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角色,去了娃娃家„„老师的介入轻松地化解了游戏中的不安全隐患,使游戏得以正常开展。

(三)幼儿游戏中反映消极内容时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大,孩子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积极的,自然也避免不了消极的。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将游戏情节向积极面发展。

娃娃家的爸爸和妈妈可能发生了一些小争执,只听妈妈说:“我要跟你离婚”,旁边的哥哥姐姐也跟着起哄,“对,离婚!”教师见状立刻介入游戏,“爸爸妈妈吵得那么大声,宝宝都被你们吓哭啦,宝宝说喜欢看到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哥哥姐姐说对吗?”听老师这么一说,哥哥姐姐忙点头说是,爸爸妈妈也停止了争吵,又一起照顾起了宝宝„„当游戏中出现负面情节时,教师虽不用强硬制止,但也应顺势引导孩子将情节向正面发展。

二、教师在游戏中介入的策略

(一)显性介入

1. 语言介入

指教师不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而是直接用语言启发性地引导幼儿,作为外在的角色来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此方法可用于全新的,幼儿此前没有经验的游戏。孩子由于受经验的限制,对于没玩过的全新的游戏肯定一头雾水,摸不着方向,此时教师可以提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新闻坊”里,小记者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显然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教师适时启发引导着:“你们可以去采访一下今天的小超市,西点坊有没有什么促销活动,小舞台在表演什么节目,节目受不受欢迎”,孩子们采访回来后,老师又引导他们,“采访了那么多内容,会忘记怎么办?”“可以记下来,做成报纸”“不会写字怎么办呢?”“可以画下来呀”,小记者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对于新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语言介入时,教师绝不能用命令的口吻指挥幼儿,而应让幼儿在边想边玩中自己积累,生成。

2. 环境材料的介入

幼儿在游戏中时刻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着,及时提供及更新游戏的材料对幼儿游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小银行很热闹,有很多顾客来取钱。银行里的顾客拥挤在柜台前,银行职员都无法操作了,老师立刻请大家来帮忙出出点子。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抱怨道:“这里太挤了,我们都没办法工作了。”老师启发大家:“平时你们去过银行吗,银行里有这么挤吗?”孩子们抢着说:“没有,没有,他们有座位坐着,要先拿号的。”老师接着启发,“前面有人在存钱或取钱的时候,后面的人可以贴得很近吗?”“不可以,要站在一根线的后面”,接着,大家一齐动手帮忙,小椅子搬来放好,老师做好了拿号纸,一米线,游戏立刻变得井然有序。不一会儿,一个银行职员又说:“我要先去小便了。”这时老师又启发小朋友该怎么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做个‘休息’的牌子,这样顾客就会安心等待了。”材料的及时跟进,使得游戏顺利开展。

(二)隐性介入

1.角色介入,即老师主动加入幼儿的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推进游戏的情节。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自主性游戏,但情节通常都只停留在烧饭,照顾宝宝上,老师就以客人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启发幼儿想出更多的情节。如扮演阿姨来参加宝宝的生日派对,又如来参加他们的家庭表演派对等等,受到老师的启发,孩子们也会自发生成一些新的情节。又如东西摆放较乱一直是娃娃家比较大的问题,老师就以居委干部的角色去检查他们的卫生状况,从此后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幼儿园教师游戏环节导入词}.

2.平行游戏介入,即教师和幼儿玩同一种玩具,但两者之间不产生互动,也不干扰孩子的游戏,目的是为孩子提供行为的示范。这种方式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示范,孩子也是在无意识中加以借鉴和采纳甚至是迁移,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建构区里大部分都是男孩子,除了用叠高的方法建构已学过的东西,幼儿之间还相互配合拼搭,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圆柱形的积木不多了,这是垒高的关键积木,没有这种积木他们怎样垒高呢?此时老师进入到游戏中,在一旁一个人搭建着,不一会儿,自言自语起来:“圆柱没有了,怎么办呢?那边的奶粉罐挺像柱子的。”说着就把奶粉罐拿来做起了柱子。一旁的男孩们见状也纷纷效仿起来。受到这样的启发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牛奶盒、饼干盒等代替积木,建构区的建筑也更鲜活逼真起来。

3.评价介入,即教师在发现游戏中幼儿碰到具有共性或有价值的问题后,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议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提升经验。教师要善于发掘幼儿游戏中的价值点,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将讨论结果加以提升,将解决办法运用于今后的游戏中,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小超市里的收银员与顾客发生了争执,原来顾客同他商量“赊账”,收银员不同意,他们来找老师商量解决。老师召集小朋友过来一起想办法,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老师又启发:能不能赊账,大家一致表示不可以。那怎么办呢?有的说明天有钱了再来买吧。可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可以去打工,小朋友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怎么打工,到哪儿打工,有的说可以去西饼屋做点心,有的说可以去帮忙当买票员,可以去建筑角帮忙搬积木„„

【结束语】幼儿自主性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游戏介入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介入指导游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和包容。

【参考文献】

[1]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2

[2]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4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幼儿园教师游戏环节导入词}.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

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篇五:《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 .cn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朱雅萍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2期

【摘 要】 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在他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游戏,既可以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自身的协调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性格。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化角色,才能在幼儿游戏中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做一个积极的纽带,帮助幼儿积极、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幼儿游戏;主导;纽带;探索

幼儿园里,游戏是每个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一个个轻松、活泼的游戏中,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品格,得到全面的情感体验。对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游戏是他们接触外界、展现天性和表现渴求的最主要的形式。所以,当今幼儿教育的主要的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幼儿教育的游戏化过程。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身为幼儿教师,作用不容小觑。幼儿教师的行为是否达到了效果,对一个个幼儿的人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玩耍的游戏通常是孩子们喜欢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幼儿游戏只有孩子们乐于参加、喜欢参加,才会被幼儿们接受,并和同伴们交流和参与,在游戏中认识生活,认识成长;

2.丰富幼儿生活,愉悦幼儿身心。幼儿年龄还小,活泼好动是天性,爱玩爱闹是幼儿的乐趣,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获得丰富、快乐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优秀、良好的性格;

3.锻炼幼儿能力,展现幼儿才华。游戏是一个玩耍的过程,更是一个参与和表达的过程,幼儿在玩耍游戏的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更能充分展现出幼儿在某些方面的才华和能力,方便教师因材施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那么,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心智、性格等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教师的辅助作用尤为重要。幼儿教师既不是游戏的直接参与者,也不是游戏的旁观者,而是在其中起一个主导和纽带的作用,连接各个幼儿进行游戏的参与,带领他们完成游戏任务。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利用自己的独特作用积极、主动地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游戏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

篇六:《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及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及教师对游戏的指导

目录 一、摘要关键词 二、 引论 三、 游戏材料的意义 四、 游戏材料合理投放的意义 五、 幼儿园游戏现状的调查 六、 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七、 总结 八、 参考文献 九、 致谢 作 者:杨四海 学 号:02014202 指 导:魏明霞 单 位: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园游戏与游戏材料 作 者:杨四海 学 号:02014202 指 导:魏明霞 单 位:教育科学学院 方 法:调查法 文献法 访谈法 观察法 调查对象:金明幼儿园、空分集团幼儿园、柯家楼幼儿园 内容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从目前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其科学性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幼儿园应quot以游戏为基本活动quot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或在贯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不合理,材料没有充分利用以及教师的指导不力等,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游戏 幼儿园 游戏材料 ampnbsp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天生离不开游戏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为幼儿在游戏中展现的幼儿的各种才能也是在游戏中逐渐发展显示的。幼儿作为特别需要外界关心爱护的弱小群体必然只能在他们所认识的范围内模拟一个与自己生理、心理相呼应的环境然后在这个环境中自由地想象、自主地展示他们的才能、充分地与同伴们交流、享受幸福和快乐、寻找他们拥有的生命权和自主意识。 如他们玩quot过

家家quot 模拟家庭成员想象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享受会玩的快乐还流露出他们拥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财产的一种quot权利quot和作为家中成员的成人抚养小孩小孩尊敬大人的quot义务quot和quot责任quot。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心目中是一片人生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不断解决的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得到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教育心理专家们的大量实验表明:游戏是含有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可见游戏在培育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至今幼教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正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变化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已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理论上的重视实际操作上的忽视是当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是把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把对幼儿潜能的早期开发异化为剥夺幼儿游戏权利的、急功近利的技能训练歪曲为短视的、狭隘的小学化识字、拼音、计算的强化灌输视幼儿游戏为quot不务正业的玩quot。其二是条件创设投入不足。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区面积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活动材料不足班上幼儿人数超编。更谈不上活动区创设要求所体现的quot分割、开放、合理quot的原则与材料投放上注意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等。其三是教师指导上

存在两个极端的现象要么控制式要么放羊式。控制式遏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放羊式忽视了教师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园游戏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及教师对游戏的指导_第2页 前沿的游戏理论知识,试着分析当前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弊端及其解决的策略。 一、游戏材料的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材料包括设备、器材和其他物质性材料。当各种材料作为游戏的必要素材而添加某种意义时,它对幼儿来说就具有了玩具的意义。可见,游戏材料是与游戏相随的,大部分游戏都与游戏材料有关。 一、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载体,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互为推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认为,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的提高。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生活的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幼儿自我个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收集与运用使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能够在幼儿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得到发展,发挥出促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 二、游戏材料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游戏材料推动了quot早期学习quot,促进了有价值的早期经验,形成了整个儿童期的经验基础。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

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在幼儿游戏中,玩具起着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的意图及教师期望幼儿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儿童通过操作、摆弄玩具,学习、尝试、体验着外界事物,玩具能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自主性、计划性方面的发展。历史上不少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的作用,重视玩具材料对幼儿身心发展及其各方面能力的促进意义。有的教育家还专门为幼儿设计了一些玩具和游戏材料,如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设计了quot恩物quot和促进感知操作能力的材料。 二、游戏材料合理投放的意义 通过与设计巧妙的设备与材料的互动,幼儿可以发展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外界的概念,创造性,社会技能和自我认知等。幼儿园活动和幼儿的学习需要特定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要做到教学游戏化,那么,更多的教学活动应予游戏有关,与游戏材料有关,游戏材料的不适宜或贫乏最终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布鲁纳说过:quot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quot。由此可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更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深入探索创造。如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教师通过控制区域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幼儿活动幼儿则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只有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均衡性循序渐

进的投放,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蒙台梭利也曾指出:quot我们必须给儿童提供一些系统的、复杂的、与他们本能相一致的材料……儿童依靠特有的持续的各种物体的活动,开始组织他的心理个性,同时获得一种关于事物的清晰、有序的知识。从此以后,所有外部物体由于它们具有形状、尺寸、颜色、光滑度、重量、硬度等,就不再与心理无关了。儿童意识中开始存在某种东西,这使他时刻期望着这些东西,并乐于接受它们quot。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材料的质量,关注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创造出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

三、幼儿园游戏现状的调查 为了客观、具体地描述幼儿园游戏的现状,笔者分别选择了教师、幼儿为主体对象进行了调查, 对象为河南省开封市的一类、二类、三类幼儿园的40个班级120名教师和1500 名幼儿。笔者采用了分层抽样,即根据市教育局分等级指标,找出各区的一类、二类、三类幼儿园 ,分成三个层次,然后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师、幼儿按比例抽取样本进行观察,即主试通过现场持续的观察和对教师、幼儿的访谈,记录被观察者的言行。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及教师对游戏的指导_第3页 : (一)、游戏时间少 表1:各类幼儿园一周游戏安排 市机关一类幼儿园企业

篇七:《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几年来,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失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 、剪、 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食物,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

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 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位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幼儿园教师游戏环节导入词}.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暴力的消极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29876.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