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五月的鲜花》实用教案》
《五月的鲜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五月的鲜花》,请同学谈感受。李皖先生也是在读高一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那么,他当时的感受如何呢?这首歌又给他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五月的鲜花》。
二、介绍作者
李皖,祖籍安徽,196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现任《武汉晨报》常务副总编辑,高级编辑。著名音乐评论家、学者。
李皖初、高中均就读于徐州一中;1985年高考以全市文科状元、全省前十名的
优异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2003年在英国赫尔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9年起,他历任《长江日报》记者、科教部副主任,《武汉晨报》副总编辑等职。作为第一作者,先后获得全国和省、市级新闻奖项近60个,荣获《长江日报》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200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起,他开始为《读书》“听者有心”专栏撰写音乐评论;之后又在《南方周末》、《作家》、《羊城晚报》、《新京报》等十余家报刊开辟音乐和文化评论专栏。先后出版了《回到歌唱》、《听者有心》、《倾听就是歌唱》、《李皖的耳朵》、《流行音乐的花朵》、《我听到了幸福》、《民谣流域》、《摇滚:1955-1999》等文集,199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作家。曾任第二、
三、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赛评委会主席。(《徐州一中》第191期)
三、文本研读
大家预习了以后,一定会发现课文有些地方写得特别的精彩,有些句子富有深意,有些部分写出了作者的深刻感受,有些部分令你特别感动,但可能有些句子你觉得写得很有意蕴但却感觉看不懂。那么,请大家把这些地方一一找出来,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我们一起来对这些地方进行分析,进而去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1、第二段景物描写:“竹笋拔节”“到处是阳光”。
归纳: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其实也就是最美丽的音乐。
2、第二段:“长亭外„„”(弘一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这里写这首《送别》有什么作用?他是怎样来写的?
归纳:写出了作者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指出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作者写的时候,把抽象的音乐感受形象化为了具体可感的“白衣裳、蓝裙子、15岁青果子般的少女”,这首歌给作者带来的印象是一种“圣洁”感。
3、第三段:“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醒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归纳:因为,作者到这时候才第一次意识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音乐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灵魂。16岁以后的天壤之别就在于作者意识到了音乐的力量。{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4、第五、六段:“欣赏力的巨变„„灵魂被扯疼了„„”。
归纳:为下文蓄势,指出了音乐能深深触动自己灵魂是在17岁之后。写出了音乐对自己灵魂的强烈震撼,第六段“这乐声„„”一句,作者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震撼。
5、第九——十一段:“灵魂一下子„„第一次„„”等
归纳:点题,写出《五月的鲜花》给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感受,一直影响到现在。(朗读这三段)
6、第十三段:音乐是很难描写的,但前人在写音乐方面却留下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用通感写音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用比喻写音乐。结合本文第13段,分析作者是怎样写音乐的?
归纳:本文写音乐用了联想,由“五月的鲜花、开满原野”的歌词,联想到少年任意游荡的田野,万木复苏的春天,集体扫墓的薄雾的清晨,云龙山,烈士塔等童年的景象。本文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写音乐。如文章由音乐上的舒缓写到视觉上的广阔,用视觉来表现听觉。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了《五月的鲜花》的优美动听。
7、第十四段——十八段:(学生找句子讨论)
归纳:这一段写出了《五月的鲜花》的深厚意蕴,交代了文章的主旨:号召我们后来者要怀着像这片鲜花一样一望无际的无限的缅怀,去追忆那些为了民族的延续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们。
8、李老师和他爱人的死(学生找句子讨论)
归纳:李老师是作者接触《五月的鲜花》的介绍人,所以作者深情的缅怀他,而且他妻子的死又再一次勾起了作者对壮烈景象的想象。
四、小结: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又有什么启示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这篇文章就是一篇音乐评论,写《五月的鲜花》给作者带来了震撼,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这首音乐的美妙旋律与深刻内涵。
我们同学刚才也听了这首歌,但我们却没有受到作者那么强烈的震撼。可见,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用心品味、积累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学会去领略音乐、文学等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与生命感悟。
附录:
李皖:写给王兴华老师的信
王老师:
您好!
看到您的字,我的泪差点下来了。我熟悉您的字,但不熟悉它的曲曲弯弯,不熟悉它一个个突破了信纸格子的巨大。我几乎马上想到您的眼疾,想到您在如此高龄给我写信的样子。有时候我不能正确地想像我的老师的样子,好像他们还是从前{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的模样,好像他们永远不老。我不需要闭上眼,就能看到您在黑板前朗读课文的样子,看到您的板书,看见您评点我的作文,看见您瓶子底儿的眼镜偶尔反射的亮光;而我的眼角,还清清楚楚摇晃着当年的教室和教室窗外那几棵树影。但您的字提醒了我,我自己已经40岁了,而我的老师,老得眼睛快看不见了。{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20多年过去了,但在我的心里,好像时间永远不去,好像时间具有定格的魔法,这样的魔法,只是由于有您们的存在。
我爱您们。如果这话听起来肉麻,我愿意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直到这样的话被熟悉和获知,像每一天升起在窗前的阳光,平凡、真实、明确无误、给我们每个人温暖和力量。我爱你们。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曾经经历的最美好的时光。 我想每个人的启蒙时间是不一样的,而我的启蒙时期,是在您手下受教育的时候。可以说,我生命中的每条道路、每个感知,从那个时候起便埋下了最初的种籽,有了最早的发端;至今,我依然在那条道路上行走,在那些感知上累积收获。那个时期我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良师,遇到了一生倍觉亲近的一帮朋友。后来,我继续遇到更多的师长、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人,但在受影响和感觉亲近的程度上,都不能与那一个时期相比。
我很庆幸遇到了您。您在文学上、美学上、文艺思想上给我的启发,胜过了所有人。我在大学的第一堂写作课即被写作教授认识和重视,那堂课随堂写了一记一评两篇作文,我是唯一一位两篇作文都作为范文讲评的人。第二节课课间,教授走到我的座位上与我聊天,想知道我求学的一些背景,我只说出了一句话:“我在中学有一位好老师,叫王兴华,他是一个太优秀的人。”下面这样的评价也许是不公允的,但是,是真的。当我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甚至在远隔了近20年的时间再回头看,我依然认为,您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一位良师。大学的文学课老师无疑是优秀的,但依然没能优秀过您。他们也许更有学问,却欠缺了更根本的——一种纯粹的、真心的热爱,一种诚挚的、从内心里澎湃出来的激情,而这,却在您身上无比强大的存在。
您看,现在我的儿子叫李一苇,“一苇”并不是达摩一苇渡江,而是苏东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那种既空无又潇洒的人生认识,与我之所念相同。儿子降生后,我给他想了一堆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是“一苇”,而这个名字又被我的老父亲从一堆名字中相中,由此成了儿子的正式命名。而这“一苇”的源头,完完全全源自于您。是您所开的文学鉴赏课,讲授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那是真正使我开窍的一系列讲授,使我从此开始知觉、感受并领悟中国的文艺鉴赏、中国的美学、中国的文人哲学。而您一定不知道,当您沉浸在文学中时,您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演说家,您激情洋溢、陶醉其中、感染了自己也感染着别人的讲授,是一把多好的重锤,把知觉的大鼓敲响、敲响、再敲响。是的,我遇到过比您更有见识的文学讲师,但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有比您讲得更好的人。您无意中开辟的道路,不觉中埋下的感知,依然在延续。现在我絮絮叨叨说起这些,无非是告诉您这件事实。
当然,我的个例可能还有助于说明另一件事实:在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感知蠢蠢欲动,心灵将启未启,人生半开未开。一个老师的作为,可能打开一些门,
点亮一些灯,照亮一些智慧;而他的失误或无作为,也可能使这个世界错过最佳的时刻,终于走向了麻木、迟钝、无知和蒙昧。以这个意义而言,中学老师具有其他阶段老师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意识到此,一个中学老师是不是感到责任特别重大?他会因此感到沉重,还是感到更神圣?
直到眼下这一刻为止,我依然不敢相信,我已经离开学校整整21年了,而徐州一中已经百年寿辰。身为它撒出去的一粒微尘,这个时候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学校是育人的所在,不管什么学校,都以它曾经培育的优秀人才为荣。但论到个人的成绩、成就之类,我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但我可以告慰大家的是:从一中,从您,从其他老师身上,我确实得到了一颗敏感、善良而真诚的心,这是我特别觉得骄傲,也特别要感激你们的地方。
愿徐州一中越办越好。
更祝您健康、快乐、长寿。
学生 李皖 拜上
二00六年十一月十日 武汉
五月的鲜花 电影青春之歌主题歌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地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陆邻"呵,
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
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怨恨,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震天的
吼声,{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
一起挥动,
拳头!
篇二:《7.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是阎述诗。阎述诗家在东北,从小就喜欢音乐创作。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宣传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动,也因此受到敌人迫害,后逃到关内,辗转来到北京,在北京二十六(北京汇文)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1935年,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阎述诗受到了诗歌的感染,想起自己在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敌人用刺刀阻止同学们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大家仍然情绪高涨,没有一点退缩……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了曲,当晚就交给大家,并很快成为鼓舞情绪的“战地”歌曲。这首诗,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五月的鲜花》。 而《五月的鲜花》的整体音乐配合了歌词的情绪,是一种倒抛物线状的变化,首先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志士的鲜血”,有着怀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写道东北沦陷,“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去自由更是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曲调压抑低沉;第三句中“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带领演唱者酝酿悲愤的情绪;最后到“震天的吼声惊起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调也更加激昂有力,让音乐在情绪的最高点达到释放。
篇三:《六下五月的鲜花歌词囚歌拓展》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矢掉自由更矢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踢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亲善睦邻’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怒吼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五月的鲜花》是阎述诗创作抗战的一首抗战歌曲,光未然填词、阎述诗谱曲。
1935年,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小诗,阎述诗受到了诗歌的感染,想起自己在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敌人用刺刀阻止同学们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大家仍然情绪高涨,没有一点退缩„„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了曲,当晚就交给大家,并很快成为鼓舞
情绪的“战地”歌曲。这首诗,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五月的鲜花》。当年恐怕连阎述诗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歌后来能流传如此之广。先是学校里的学生合唱,后来逐渐传到了一些抗日团体里,成为他们用来鼓舞士气的“战歌”。而最令人难忘的就是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万人聚会上,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唱《五月
的鲜花》,在场的好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却没有人知道谱曲者是阎述诗,连歌曲的词作者光未然也对他一无所知。
以一名音乐教师的身份来看,阎莉莉对父亲的作品作了一些深入的分析。《五月的鲜花》不同于其他的抗战歌曲,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许多歌曲都是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而《五月的鲜花》的整体音乐配合了歌词的情绪,是一种倒抛物线状的变化,首先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志士的鲜血”,有着怀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写道东北沦陷,“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去自由更是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曲调压抑低沉;第三句中“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带领演唱者酝酿悲愤的情绪;最后到“震天的吼声惊起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调也更加激昂有力,让音乐在情绪的最高点达到释放。●“五月的鲜花”全
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 “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是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现场直播活动,旨在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展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反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展现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情怀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