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作文

散文,苏州园林

admin 高一作文 2020-04-23 01:39:18 苏州苏州园林

第一篇:《苏州园林散文》

江南之苏州园林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这曲词像是专为苏州园林而写的,这意境,也似乎只有在苏州的园林里才生发得 出。有人说,苏州园林较之别处对观者提出的审美要求更高一些,至少你要知道一点古典诗词,要知道一点历史典故,还要知道一点造园时期的书风画风。

造访苏州之先,已听过许多议论,都说苏州园林大体相同,去一个即可。但著名园林与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说过,“造园之学,主其事者须自出己见,以 坚定之立意,出宛转之构思。无我之园,即无生命之园。”苏州园林既为私家园林,其主人当然会将各自不同的立意、喜好及文化修养蕴含其中,怎会是千园一面 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苏州精致的古典园林。我观赏的第一座园林本不在此行的计划之中,而是漫步平江路时,误打误撞上的。坐落于小新 桥巷的耦园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与沧浪亭、狮子林同时入选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原以为自己算得上半个文化人,可进了园子却一头雾水,只能举着相机一顿傻 拍,或是立于厅堂门外赏玩书画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造园艺术虽未看懂,但园中意境确已体 味出了。只是,那砖雕门楼上的人物为何多数被削去了头呢?正满心狐疑之际,碰巧一支旅行团队游玩至此,看见导游挥动小旗,我连忙凑上前去。原来,“文革” 时,红卫兵冲到这里,将门楼上凡骑马、做官的人物统统剔去了头部,而耕田的、织布的,因“根红苗正”而得以保全。又是“文革”!我咬牙切齿地想道:若没有 那场空前的浩劫,咱国家的文物得比现在多多少啊!

要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那么不到苏州,还真不知道自己书读得太少。走进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起初,我怎么看那镶嵌彩色玻璃的花窗都觉得俗气,可当 我在园内转了一圈再回到这里,正赶上导游在作讲解,她说透过白色玻璃看对岸的植物是绿色的,而透过蓝色玻璃再看,树叶上面就仿佛落了一层白雪。依样而行, 果真如此!这才不虚此行,“蹭导游”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苏州园林里多船舫形建筑,拙政园有“香洲”、耦园有“藤花舫”、同里退思园有“闹红一舸”,等等,或喻主人崇尚自然之心,或含退隐林泉之意。这些园 林的主人多曾在朝为官,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于宦海中沉浮之人正如一叶小舟,随时可能面对惊涛骇浪。当然,园林里的舫形建筑绝不是为向世人展示官场的 凶险,而是出于审美考量。因其多临水而建,设计成船形则更显优美自然,江南园林历来多临水建阁之范例,除观鱼赏荷之外还有一个好处。

《红楼梦》第四十回, 贾母命人将条桌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说是鼓乐之声借着水音更好听。试想:水阁若建成船状,值中秋月圆、桂子飘香之夜,风吹细浪,恍若船在月边行,隔水 闻音,如听仙乐耳暂明,将是何等的惬意! 苏州园林素有移步换景之说,乍一进留园大门,我便对此印象深刻了。“古木交柯”小院内,一树茶花红艳似火,霎时燃起了所有人的游兴。而与之一墙之隔 的“花步小筑”却是出奇的素净。中心景区临一池碧水,假山在侧,回廊盘曲,花影粉墙。水上桥堤搭一棚花架,春季可观紫藤;夏日,池中芙蕖盛放,凭栏可看荷 花;前行不远,至“闻木樨香”轩,此处遍植桂树,可作秋时幽赏;山顶可亭,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驻足在林泉耆硕之馆的鸳鸯厅内,两道月洞门将厅堂一分为二,前厅为昔日园主接待男宾的地方,雕梁画栋,装饰豪华,地上铺大块方砖,花几上供养着两盆 兰花; “女厅”在后,是女主人接待女客的所在,梁上无雕花装饰,古朴素雅,地上的方砖较前厅纤小,花几上,两株杜鹃开得正好。原以为厅堂中的屏风只起装饰作用, 不想还有一重妙处:苏州园林里的屏风是用苏州自产的丝绸制成,透光性极好,古时选婿,小姐可在后面观望,而前厅待选之人却望不进后厅。依此说法,看着映在 屏风上的大假山石,再望望身后的园子,但见一树茶花含苞吐蕊,果然透射的是前方景物,而非玻璃反光。

陈从周先生推网师园为“苏州小园极则”,称其园虽小而意境无穷。主景“月到风来”亭在许多苏绣作品中可觅其踪影,取“涓涓流水细浸阶,凿个池儿招个 月儿来,画栋频摇动,荷蕖尽倒开”之妙境。“看松读画轩”中的一副板对引人遐思无限:“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射鸭”廊却又让我联想起大观 园的那个雨天。袭人、晴雯等几个女孩子把水积在院内,拿些绿头鸭、彩鸳鸯,赶的赶,捉的捉,缝了翅膀,在游廊上嬉笑玩耍。网师园不大,但确是苏州诸园中最 精致的一个,每一处皆可见其主人用心深细,连地上用卵石铺成的图案也精美到了极致!

走过风华绝代的苏州,我最喜欢平民气象的平江路;走过苏州美轮美奂的园林,我最想念的却是素朴苍古的沧浪亭。它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日,苏舜 钦以四万钱置地建园,好友欧陽修赠诗给他: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后人抽取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的一句,与其巧妙地合成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 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如今,这副几成苏州旅游宣传广告的对联仍刻在沧浪亭古朴的柱子上。爱沧浪亭,因为它苍古、清幽,无半点金粉之气。那些亭台楼馆、曲 径斜廊,仿佛是从一蓬蓬花草、一片片山石中生长出来的。其他园林给我印象最深的皆是花影粉墙,而沧浪亭最吸引我的却是黑色的瓦、苍古的树、摇翠的竹。它如 同青苔上长出的一阕宋词,与其他园林一起,优美着风华绝代的苏州。

第二篇:《苏州园林美文》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百度首页 | 登录 我的贴吧 我的俱乐部 我的空间 主页|空间装扮博客|写新文章相册|上传照片好友|找新朋友档案|留言板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吧内搜索 | 帮助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 散怀山水吧 > 浏览贴子 吧主:松弦青桐

添加到搜藏 |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桂林酒店在线预订最优惠桂林..

桂林山水旅游网是阳朔酒店价格最优惠的阳朔酒店在线预订网,提供五..

来百度推广散怀山水

共有14篇贴子

1 【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

作者:曹林娣 来源:《苏州日报》

散文家曹聚仁先生曾说:“苏州才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瑰宝,创造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所说的“东方智慧”,成为“诗意地栖居”的文明实体。

苏州园林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之文章”。中国的“士”,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正导源于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苏州园林主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陶铸,他们自觉地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汲汲于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网师园对联出句“曾三颜四”),有一套自律性的人生价值准则。

苏州园林将士人这种礼制观念物态化,住宅部分均取礼式建筑,建筑的大小、色彩、鸱吻的样式、门当户对、阀阅甚至门槛的高度等都严格按照帝制时代品级的规格。网师园砖刻家堂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神龛,反映了帝王专制时代的皇天合一观念。皇帝是人间的太阳,皇恩浩荡犹如阳光雨露(怡园“湛露堂”)。堪为人臣表率的文天祥,他的“正气凛然”碑竖立在狮子林,这个“正气”的核心却正是“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文天祥《正气歌》)。帝王专制时代,只有臣错,断无君过,成为士人的思维定势和自觉背负的十字架,因而,臣

下唯有退思补过(退思园)。艺圃主人姜埰,因敢于直谏,遭崇祯皇帝廷杖,几死,但始终嗜枣明志,以示白皮红心,忠君不二。其子为纪念父亲的“永怀嗜枣志“,在园内特筑“思嗜轩”。

尚古尊经为士大夫思维特征,沧浪亭里的“五百名贤”,都能“周还中规,折还中矩”(“周规”、“折矩”门宕砖额),恪守儒家的礼仪法度,因而为万民之师(“作之师”大匾),赢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止亭)之叹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终是士人崇高的追求。“天心资岳牧,世业重韦平”(网师园对联),对父子相继为宰相的韦、平两家称颂不已。政治清明出仕受禄(环秀山庄“有谷堂”),以汉贾琮式的“清能吏”为奋斗目标(网师园大厅额“清能早达”)。文王求姜尚、唐尧得舜、郭子仪拜寿、薛仁贵荣归等成为门楼砖雕的不倦主题。

儒道互补是中国士大夫们的常规心理,“外王”理想被现实粉碎以后,便信守起“内圣”之道。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尝到过仕途蹭蹬的痛苦、政治失意的苦闷,经历过“守道”和“附势”的心灵搏斗,他们大多带着心灵的累累伤痕,从官场遁入“城市山林”,所以,苏州园林犹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士人既渴望山中空气,又要享受“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之情话”(狮子林“怡颜”“悦话”砖额)的人间欢乐,精神欲求和物质需求的矛盾,在园林里得到了完美解决:园林高高的围墙“隔尘”(怡园砖刻)、“遯窟”(怡园砖额),迹与豺狼远。可以在“归田园居”(拙政园东部园额)里“灌园鬻蔬”,“荷锸抱瓮,业种艺以供朝夕”,从事“拙者之为政”(拙政园)。或“春风事南亩”(艺圃),“自锄明月种梅花”(怡园“梅花厅事”额)。或夫妇偕隐,“握月担风好耦耕”(耦园),感到自由和脱俗(耦园“无俗韵轩”)。或沧浪濯水(沧浪亭),江湖垂钓(网师园),在清流中洗却世俗尘缁(网师园“濯缨水阁”),到山水间醉饮,将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立于酒(耦园“山水间”)。

士大夫标举养拙寡欲,容膝自安(半园、曲园、残粒园),横木之下,可以栖迟(网师园“可以栖迟”门额)。唯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松竹为友。在风日清朗之时,升乎高以观气象,俯乎渊以窥泳游,熙熙攘攘,中有自得,培养云水风度、松柏精神(留园、拥翠山庄、环秀山庄、听枫园、畅园);或娱老怡亲、寄傲养志(怡老园、怡园);或作尘外之想(祇园、弇州园、壶隐园、壶园),壶天自春,“只看花开落,不管人是非”(絸园堂联)。彻悟了人生:“往日繁华,烟云忽过,趁兹美景良辰,且安排剪竹寻泉,看花索句”(怡园联),什么“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留园“五峰仙馆”联),留与后人说短长,如今只在春秋佳日,“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环秀山庄联)。

士人们向往庄子“无功”、“无名”、“无己”的“逍遥”和“无待”,效法梁简文帝的“濠濮间想”(留园?濠濮亭),追踪庄、惠问答(“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台),企羡农耕社会乌托邦桃花源(“缘溪行”)。“逃禅”既是文人无奈的选择,也不失为养生之法。在方丈石室揣摩无量佛法、拈花禅境(沧浪亭“印心石屋”),“禅依不二门”(留园“亦不二”亭),去寻觅禅宗“无住、无执”境界,心游空寂,无挂无碍,获得“大自在”(留园“自在处”),在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领悟禅悦(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苏州园林在内涵意蕴上都浸透着中华文人的主体情致,优游倘佯其间,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

穿行于桃源阡陌,能感受到骚韵、禅味、玄理,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感慨隐忧。(曹林娣)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苍山烟云缀名园

作者:亚日 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园林艺术以叠山理水的理念构造园林天地。在园林的亭台楼榭及厅堂馆阁中,典雅的陈设往往为园林建筑争辉不小。在园林的厅堂楼榭的墙壁和案几上,装设得最多的是大理石屏风,其中诸如有地屏、台屏及挂屏等等。浏览苏州各处园林,大理石的屏风应该说是比比皆是,大大小小,方方圆圆,这些红木或黄花梨木镶嵌的石屏风画面或如苍岭叠翠,或如云岚飘渺,或如溪流潺湲,一种大自然开阔骋目的意境扑面而来。

在苏州留园,各类大理石的屏风古色古香,让人感受其园林厅堂楼榭内的典雅和具有书卷气息的氛围。进入留园东部的五峰仙馆,这里的厅堂陈设中有一座大理石圆形地屏是园中一宝。民间流传留园有三件宝石,即五峰仙馆的大理石屏、冠云峰和冠云楼鱼化石。

五峰仙馆的这座大理石地屏取材于云南点苍山中大理石中精品。提起大理石,它因花纹美观绮丽,能幻化世间无穷景物而令人神往。因大理石产于云南大理点苍山,故名大理石或点苍石。早在唐代,大理石的观赏价值就已为人知。史称唐相李德裕素爱大理石,曾作诗赞曰:“蕴玉抱清晖,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自此之后的历代文人雅士都视大理石为珍萃,誉之为“天然石画”。

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是由较纯的石灰岩重结晶变质而成,由于富含多种有色矿物质,在各种合力的作用下呈条纹层、条带、团块排列,以致构成变幻莫测的图像。大理石的本色有白、灰、杂色三种,以洁白如雪为上;花纹则有黑(水墨花)、绿(春花)、褐黄(秋花)、灰、红赭色等,其中以水墨花最佳,春花次之、常见为秋花石。色以鲜润生动、浓淡相宜为上。最具观赏价值的是石中变化无穷的纹理。如花草禽兽之类,云树流泉之类以及层林叠翠的山峦等等。自然山水是最为常见的景致,也是大理石最具有特色的自然纹理。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北部西侧所置的一块大理石圆形地屏是园中一宝,此地屏石面的天然纹理如山岭逶迤,群峰簇拥,色彩也是淡褐、淡绿、淡灰以及鹅黄等多种相互融渗,形成了大理石中最具变化多姿的丰富色泽。应该说此彩色地屏的大理石比之单一色彩的黄、绿或灰

白等等类的大理石要稀有得多,这种五彩石质称之为大理石中的绝品。另外,此地屏的石面不仅硕大,而且其自然的纹理和色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雨霁图”。令人称奇的是左上方有一朦胧石晕,如云层中的月亮透散着淡淡的晕色。右上方有题,曰:“此石产于滇南点苍山,天然水墨图画。康节先生有句云‘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此石仿佛得之。平梁居士。”这座地屏将明月、清风与山水集中于一块石面,使人于观赏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明月清风的山岭中,一处云遮月掩的峰峦间,其无穷的意境令人遐思悠悠。(亚日)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2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白石词意水文章

作者:曹林娣 来源:《苏州日报》

“水贴亭林泊醉乡”,退思园在造景上做足水文章,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追求宁心养神的意境,韵味隽永。在园内,相对集中地将宋代词人姜夔的一首《念奴娇》词的意境融合进三处景点,这在苏州园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三处是:

水芗榭,额取姜词中的“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意。此榭悬挑水面,既可俯视水中倒影,又可下看游鱼。特别是在夏日,绿荫荷香,水波澄碧,水动风凉,令人尘襟一洗,邈然有出世之想。

菰雨生凉轩,取姜词“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句意。此轩背临荷池,早先时候周植荷花菰蒲,芦苇摇曳,轩南种芭蕉棕榈,夏秋季节,轩内凉风习习,荷香阵阵,这时已经有“冷香飞上诗句“的妙趣了,更何况阵雨突至或细雨淅淅之时,那荷叶、芦苇、芭蕉、棕榈都成了奏乐的琴键,充满了天籁之音。

闹红一舸,取姜词“闹红一舸,记来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荷花盛开的时候,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美玉般的花朵,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此石舫似船非船,几块太湖石又似船边浪花,碧波半浸,列坐船中,清风徐来,耳闻水声潺潺,确有“意象幽闲,不类人境”之感。

为什么园主对姜夔的词特别青睐呢?我想这与姜夔词的情调有关。姜夔生活在南宋后期,一生未曾做官,过着清客游士生活,才华极高,却终身困顿,直至穷死江湖。死时“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生活给他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加上整个南宋后期,是个多重“伤痕”的时代。而任兰生为官一时,被弹劾,贬退回乡,心灵同样遭受伤害,心理也极不平衡,需要精神抚慰,“幽韵冷香”的姜词也可作为疗伤的一味良药。再说,

姜词善于将他心灵的“伤痕”通过“骚韵”“清空”的笔调出之,他精于审音度曲,继承周邦彦的传统,严格格律声韵,讲求锤字炼句,形式优美又不流于浮艳,词境浸染着一种寒冷的气氛,好用“冷色”字面,如“冷香”等,园主显然十分喜爱这种风格和韵味。所以用同一首词来命名三个景点。 (曹林娣)

《苏州日报》

作者:松弦青桐2007-6-13 22:1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筑意收藏】诗意地栖居

补园扇情

作者:张岫云 来源:《苏州日报》

清光绪三年(1877年),吴县盐商张履谦以银价6500两购得东北街拙政园西部当时属汪硕甫的宅园,请名家设计,大加修葺,补残全缺,取名“补园”。1879年全家搬入,15年以后又请著名曲家、书法家俞粟庐书“补园记”,镌石安放在拜文揖沈之斋内。补园现和拙政园东、西部合成一体,仍名拙政园,习惯上把这一部分称为西部。

补园内山涧南假山上有圆形小亭名“笠亭”,山东南方临水有一扇状小轩名“与谁同坐轩”,分开看,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这是张履谦造园时精心策划、刻意安排的景观。

从波形廊南端观望笠亭和与谁同坐轩,可以发觉,笠亭的顶部恰好可以嵌入与谁同坐轩的屋顶,笠亭的锥形屋顶瓦楞好似一道道扇骨,宝顶形成柄端,与谁同坐轩的屋顶展开成扇面,两侧脊瓦为侧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倒悬的大折扇图形。当观察位置有变动时,它们又各自成为一把团扇、一把折扇的形状。

那么,张履谦为什么要对扇子情有独钟呢,这就要从张家的祖上说起。

张履谦的祖父原籍山东济南,是一个平民,工手艺、善制扇,还擅长书画,曾在济南城山东巡抚衙门附近摆扇摊为生。有一天,在做生意的时候受到衙役的欺凌,正好被巡抚的亲戚某公(一说即巡抚本人),从衙门里出来,路见不平,查问情由,呵退恶奴,也可能是早已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制扇人。见到他出售的扇面书画很有水平,大加赞赏竟然慷慨解囊,出银二百两资助。由此,张履谦的祖父开出一家扇店,因为得到官方人士支持,风雅之士连袂而来,再经辗转介绍,一时门庭若市,产业逐渐发展。几十年后,张氏不断扩大生意范围,业务涉及百货、钱庄信汇、盐场等行业,广拥商店,成为一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329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