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打工诗人‛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从最早对‚打工文学‛进行研究的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说起,他对‚打工作家‛的命名并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对打工作者的身份由‚基层打工的业余作者‛到‚一批关注并深入打工生活的有才干的作家‛,再到‚下层打工者自己‛的界定来看,这种定义并不是十分正确。由此推及‚打工诗人‛,同样也不甚周密。我们从诗歌的创作主体来给它一个诠释,它显然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但无论定义正确与否,‚打工诗人‛的标签总算是名正言顺地贴了上去。
从话语权的分配状态考虑,有些诗人似乎并不乐于接受这种可能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甚至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如作为诗人和评论家的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是充满抵触色彩的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还认为‚从社会的公平角度看,必须淡化现有‘打工诗人’的身份‛。然而《打工诗人》的主编许强则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类别,是一个具有社会明显特点的身份象征‛;‚‘打工诗人’这个身份象征仅仅是一个代名词,只是区别其他诗歌流派的一个代号,除去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加上这个代号,作品更加不会贬值‛。其实,所谓的‚打工诗人‛,并不是什么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它同‚大学生诗派‛、‚朦胧主义诗派‛等称谓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身份或特点来加以命名而已。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称号而怀疑作者和作品,它们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像诗人中原马车所说的:‚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因而,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作品的意义与诗人的心坎,是诗人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是学院派躲在屋子里引经据典的呕心创作,也不是某些知识分子殿堂里朦胧玄奥的低吟浅唱,而多是些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在题材的生活性、琐碎性、现实性和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方面,‚打工诗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所以有人说,‚打工诗歌‛不具有前卫和先锋性,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肯定,那就是‚打工诗歌‛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与写作空间。它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真实情感为依托、以通俗的语言为工具、以低文
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以‚都市恶、乡村美‛的观念为基调定位的写作。它是对浅薄媚俗诗歌习性的唾弃,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失而复得。
‚打工诗人‛同许多打工者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他们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让他们永远感到是城市里的客人。从他们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的豪情是火热的,而他们的经历又是沧桑的、辛酸的,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他们是这个时代特别的歌者,是走在路上的行吟诗人,是一群用诗歌书写着命运的流浪汉。
——选自《当代诗坛的一面镜子——‚打工诗歌‛片论》,有删改
1.下列有关“打工诗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学院派和某些知识分子的创作不同,“打工诗歌”多是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诗歌作品。
B.“打工诗歌”虽然在题材生活性和语言俚俗化方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但在内容方面培养了诗歌新的生长点。
C.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既非先锋之作,也非试验之作。
D.“打工诗歌”以低文化的打工者为诉说主体,唾弃浅薄媚俗的诗歌习性,是诗歌真实品格和良知的回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因而,我们更应关注诗人的心坎与作品的意义。
B.许强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加上或除去这个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都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或贬值。
C.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作者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D.许多打工者同“打工诗人”一样,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间的屈辱与辛酸,他们同时恨着也爱着这个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从诗歌的创作主体诠释“打工诗人”,它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
B.“打工诗人”孤单地流浪在异地他乡,这种无根的流浪使他们对城市没有归属感,他们用诗歌书写并改变沧桑、辛酸的命运。
C.“打工诗人”与“打工作家”的命名都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种定义不甚周密,也不十分正确。
D.作为诗人和评论家,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是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对“打工诗人”这一标签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全4~6题。(12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
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每空1分)
(1)迟: (2)仆: (3)祖:
(4)就: (5)币: (6)遗: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出门打工的辛酸话语}.
B.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C.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D.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6.下列对选段及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担心荆轲反悔而不去刺杀秦王,就又一次委婉地催促荆轲出发,并准备先派秦武阳去。
B.荆轲没有按时出发,并不是太子所认为的有改悔,而是另有原因的,他是想等一个他的宾客。
C.高渐离击打着筑,荆轲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这让所有来送行的人都泪流满面。
D.荆轲到秦国后,用价值重金的财物买通了蒙嘉,借蒙嘉的引荐而有了靠近秦王的机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全7~9题。(16分)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其.
年十一月,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为拒贼之计。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后杲卿函贼将钦凑之首,械泉明、贾深等二贼,遣子送于京师。至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留泉明、贾深等,寝杲卿之表,自上表献之,以为己功。玄宗不之知,擢拜承业大将军,牙官获赏者百数。玄宗寻知杲卿之功,乃加卫尉卿、兼御史大夫。 .
杲卿既斩贼将,收兵练卒,乃檄告河北郡县,言朝廷以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众三十万,即出土门。郡县闻之,皆杀贼守将,远近响应,时十五郡皆为国家所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出门打工的辛酸话语}.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刚直,有吏干 干:才干 .
B.阴养死士 阴:暗中 .
C.玄宗寻知杲卿之功 寻:探明 .
D.比至气绝 比:等到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杲卿在代理常山太守期间,安禄山起兵反唐。颜杲卿担心叛兵顺势攻陷潼关,危及唐王朝江山社稷,于是与堂弟颜真卿联手阻击叛兵。
B.颜杲卿整饬军队,训练士兵,同时发布了朝廷从土门准备反击叛贼的消息,得到了许多郡县百姓的响应,当时就替朝廷守住了十五个郡。
C.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因为寡不敌众,加之耗尽了守御的装备,常山城被攻陷了,颜杲卿也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了东都洛阳。
D.当安禄山指责颜杲卿辜负了当年他的上表推荐而与他为敌时,颜杲卿则以牙还牙,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揭露了安禄山狼子野心的本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5分)
(2)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同“反”。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1.请从动与静的角度,鉴赏颈联的艺术效果。(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兄弟不知, 。 ,躬自悼矣。(《诗经·氓》)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菩提树
吴冠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已经不新鲜。
‚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一位邻居指着我们楼群中的小公园感慨地说。 我们这个公园长约数百米,宽约百米,布满高大的垂柳、雪松、槐树、泡桐及各种形态和色彩的丛丛灌木,到处缠绕着枝藤,点缀着花朵,既郁郁葱葱,又疏密掩映,颇有山间丛林的氛围,四周的高楼因而被推向了遥远。林木花草引来老人,持手杖的、扶双拐的、坐轮{出门打工的辛酸话语}.
①
椅的、驼了背仍艰难地独自迈步的、面壁似的对着松柏吸精气的,显然,老人们都在为生命的延续而挣扎。老太太们不爱走路,大都扎堆坐着聊天,各人的拐棍搁在一边,歪歪斜斜,像放下的武器。她们专注于交头接耳聊天,如果忽视其满脸皱纹的衰老与憔悴,单看那一群银白、灰白的头发之交错,倒是颇具特色的美丽的绘画色调。
人过中年,各种疾病,叩门而至,因而公园里中老年人的锻炼队伍日益扩大,一群群、一组组,在集体做各式各样的功,有摇臂拍掌的、有扭腰踢腿的、还有席地朗诵的。公园里仅有三个类似袖珍广场的小空地,挤不下太多集体活动,因而我注意到从清晨6点到9点之间,他们是轮班活动的,像从深海到浅海的鱼群,各自固定在自己的时空定位里。中午前后公园里很寂静,偶有骑自行车来相拥抱的情人,在此找到他们的伊甸园。下午4点以后,虽仍有老人来漫步,但主要是婴幼儿的乐园了,各家的阿姨带着各家的孩子,孩子蹦跳穿梭,像一簇簇流动的花朵。有些婴儿尚躺在坐车里,婴儿的坐车往往与老人的轮椅狭路相遭遇!
夏末秋初,树叶的颜色开始递变,黛绿间疏黄,残红隐现。地面撒落着细长的柳叶、阔大的桐叶,以及像桂花似的不知名的黄色碎点……统统织入树枝的网状投影里。一年一度春秋,老人们依然在攀登他们的人生之路,虽然明知体质一年不如一年了,谁也违抗不了自然规律。其实景物也一样,今天的春花秋叶已不是去年的她们。十年树木,这个公园的开辟不足十年,已森森然;百年树人,婴儿与老人间似乎遥远,但今天相遇在小小的公园里,却展现了人生的短促。人们只见到眼前老人的多病痛,看不到他们已为人类社会付出的艰辛。人老了,人老得如此快,极少人能躲过老年的病痛与孤独,诚然,人生最苦是晚年。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释迦牟尼看到了生、老、病、死,因之他出家成佛去,为了永生吧!确乎,躯体必将消灭,但却有永不消灭的思想。
我又想到释迦牟尼成佛之菩提树下。我先前没有见过菩提树,五十余年前经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哥仑坡,像印度一般的民俗风貌,小贩卖点心有用菩提树叶包托的,我触景记下了感受:‚南国、古国、佛国,邋遢与乌黑。今日人间穷个不得了,哥仑坡犹如及普的(非洲一港口),无端向人讨来一片菩提叶。‛
光阴似箭,今日自己也老了,被无情的岁月推入了老年的行列。无奈激情不肯老,适应不了老年生活规律,打牌、下棋、养鸟、种花都不能吸引我。到这公园来漫步,是等待成佛的唯一通道吗?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
13.结合文本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5分)
14.本文第三段、第五段描绘春天和夏末秋初的林木花草,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结尾“我在此寻找菩提树,没有。有,发现棵棵都是菩提树,菩提树的根,原来伸展在各人的心脏深处”可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二篇:《常年打工辛酸多 学技术改变人生轨迹》
常年打工辛酸多 学汽修改变人生轨迹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乡镇失业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到城市谋生,然而残酷的现实令农民工无所适从,天空不再是那片天空,月亮不再是那个月亮,城市里面的灯红酒绿对于他们来说只能够远望而不能触及。
一个80后打工者的辛酸自述
“四年前,放弃学业出门打工,拉着沉重的行李箱,坐上火车去南方。清楚记得第一次进仓库是晚上八点,我的工作是把货装到很大的集装箱里,在仓库里忙的分不清白天黑夜,再次走出厂房已经是第二天的夜幕时分,月亮已在天边升起。街上灯红酒绿,可我精疲力竭。一直告诉自己,打工是暂时的,可以过得更好,只苦于没有出路。”这是一位80后打工者的自述。
生活不相信弱者 人生需自强
据数据统计显示,农民进城务工,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2000以下。他们在城市生存状况极其艰苦。一周平均要工作63个小时,休息时间极少,没有任何的文娱活动。由于自身能力因素,只能够做技术含量低的活,最终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困境。
生活不相信弱者,人生需自强。安徽万通汽车专修学院教育专家说,为别人打工一辈子,不如自己学有一门技术,花一两年的时间学技术,受用终身。学技术,还要选对门路,只要拥有一技傍身,幸福美好生活不再是海市蜃楼。
据专业人士分析,在众多的行业中,汽修行业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修行业也一路飘红,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据悉,截止2011年8月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为7800万辆。汽修人才极其缺乏,特别是高级汽修人才更是难求。学汽修,就业好,工资高,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学技术 改变人生轨迹不是梦
怀揣一技之长,是进入社会谋生的“敲门砖”,让人们在社会打拼的过程中充满底气。近年来,技能教育培训行业持续火热,走访安徽省内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万通汽车专修学院,笔者发现,在这里学习的很多学生之前都有过打工的经历,他们不满于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前途一片渺茫的人生境地,毅然回头重新“改装”自我。校园内呈现出热火朝天、积极奋发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知名汽车企业预订,此外成功创业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自己当老板,将打工的辛酸踩在脚下,改变
了人生轨迹。
第三篇:《郑小琼与黄麻岭及其打工诗歌》
郑小琼与黄麻岭及其打工诗歌
阳光东坑 2011-10-10 09:36
何谓“打工诗歌”?所谓“打工诗歌”,实际上它从属于“打工文学”,是一种以打工生活题材为基本内容的诗歌类型。国内最早完整地提出“打工文学”这一概念的是杨宏海,他认为:“‘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但如果要对打工文学做一个稍为严格的界定,那么我认为,所谓‘打工文学’主要是指由下层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范围主要是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作为打工文学的代表,郑小琼的诗歌创作再现了后工业时代原生态的底层生活画面,呈现了城乡二元对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进城的艰辛历程,这是生存前沿真实的诗性记录。郑小琼以她的才华和勤奋裹挟着底层的辛酸和疼痛步入中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yzw/23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