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校园资讯

周开达(周开达是党员吗)

更新时间:2023-05-25 08:42责任编辑:张小海关键词:

四川农业大学特聘院士

周开达(1933.04~2013.07.20),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 致力于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事业,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方法,培育出冈、D型系列不育系及系列杂交稻,提出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思路”及“重穗稀植栽培技术”;创造“光敏不育系生态育种方法和技术”,解决了四川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的难题;发掘与创建出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特性和具有早代稳定特性的特异种质,为探索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奠定了基础。截至2013年6月,周开达培育出的冈型、D型杂交稻推广3.048亿亩,增产稻谷228.58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先后获部省部以上成果奖23项,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2] 2013年7月20日,周开达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1岁。

荣廷昭(1936.1.5 -) ,男,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壁山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农业大学名人榜

荣廷昭、周开达、邱祥聘等。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水稻栽培专家马均:禾下乘凉是我们共同的梦,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马均是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名水稻栽培专家,他的办公地点就是在四川农业大学的校区里的一栋小楼。他非常喜欢在水稻研究所老楼里面进行办公,因为他觉得那里会更加的安静。他在水稻所也待了大半辈子,并且他觉得袁隆平先生所提出的禾下乘凉也是他们共同的梦。他当时从援外结束之后就回国了,担任起了稻作室的主任。他带回了一些水稻品种,而且也以育种为研究方向。

当时研究出来的冈·D型杂交稻,在全国范围当时种植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还获得过奖项。他也是受到了周开达院士的影响,所以就进行了水稻栽培的研究,他学的就是农学,所以对这非常感兴趣。因为他觉得灵活性非常的强,但在当时育种是非常热门的,水稻所既要进栽培也要进行育种。他也是独自在奋斗,因为当时他的老师都退休了,所以整个团队就剩下他一个人。

到了后来才慢慢的壮大起来,因为时间比较长的积累,所以他的成果也是不错的。他们研究出来的技术降低了水稻密度,而且也推动了栽培的转变,这样更加的省种子,也很省工。并且还能达到增产的效果,也能够节约水源,所以这项技术也很有效的解决了一些难题。而且在他看来农业技术要和实际的生产结合起来,不能只在学校研究,更要在基地进行研究。

而且研究好之后还要用于生产,这样研究和成果都会在这里应用,这是非常方便的。这样也能够减少研究和生产的一些环节,对于马均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非常贴近农民和实际的一个桥梁。他每次和团队一起去基地的时候,就会有人主动联系他们,让他们到田里去看看。所以在农民的眼里,他们是和这份土地连接在一起的,也是贴心的朋友。

四川农业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在我的记忆力,川农出名的校友有周开达院士、陈育新先生、荣廷昭院士、雷新根教授、龙漫远教授、田大成教授等等,我主要想介绍的是周开达院士和陈育新先生吧!

周开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作物遗传育种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事业,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方法,培育出冈、D型系列不育系及系列杂交稻,提出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路”及“重穗稀植栽培技术”;创造“光敏不育系生态育种方法和技术”,解决了四川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的难题;发掘与创建出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特性和具有早代稳定特性的特异种质,为探索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奠定了基础。截至2013年6月,周开达培育出的冈型、D型杂交稻推广3.048亿亩,增产稻谷228.58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先后获部省部以上成果奖23项,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

周院士一生兢兢业业,但却鲜为人知,人们只知道世界上有袁隆平先生,却不知道西南有一个周开达院士。上次在空间看见周院士的妻子每天都会来周院士雕像面前,很是感动,或许是陪他说说话,或者是那份阴阳也无法隔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最美好的爱情的样子吧!周先生可能在天之灵也会特别幸福吧!

陈育新

1950年2月,陈育新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城关镇,父亲刘大镛为其取名刘永美。与大哥刘永言,二哥刘永行,四弟刘永好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言行美好”。两岁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被过继到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改名为陈育新。陈育新是希望集团创始人,又是杰出的技术专家和著名的企业家。

作为中国民族饲料工业的先行者,自创业之初,他即领悟到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髓。他主持的“鹌鹑系列生产技术开发”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这套技术的推广,育新良种场的鹌鹑饲养量直线上升,并逐渐将新津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鹌鹑基地。这一项目也因此荣获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随着鹌鹑饲养量的直线上升,鹌鹑饲料需求量越来越大,他又将目光瞄准了饲料这个极富发展空间的行业。陈育新和二哥刘永行开始主持“希望牌系列饲料开发应用”科研项目,于1987年12月成功研制出质量与“洋饲料”相当而价格极具竞争优势的希望牌1号奶猪料,又一次荣获本行业最高奖——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他身上,真的就是体现了苦难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为他并没有受到打击,而是寒门崛起,迎难而上,成为了现代人学习的榜样,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我们川农还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啦,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上面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