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村落:燎原光南村
普宁村落——燎原镇光南村
一联王厝;二联光南门;三联沟尾;四联老寨;陈氏;王氏;光南佛祖宫;
元末明初,光南陈氏一世祖妈偕次子南嵩公从福建泉州迁来普邑,初居铁山下埔上寮村陈厝巷,后移邻近练江支流的平原地带,因地处河流南岸,遂名江南,为别于长江流域的江南,故改沟南,后雅称光南。清末民初果陇西面王厝并入。光南,是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辖下行政村,位于省道236东侧,市区流沙西北。与泥沟、乌石、果陇、新寨、西陇为邻。由王厝,光南门,沟尾,老寨,上宅,下尾六个自然村组成。人口约一万,其中陈氏90%,王氏10%。在燎原镇中人口居第4位,村域面积排第7位,地势为平原江河地带,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农业以稻谷、甘薯、花生等为主产,工业有生产服装,竹帽、塑料制品、体育器材等。村有悠久的豆干制作历史,是“普宁豆干”的发源地。有游神及英歌舞等民俗。村南桥头有小型水电站1座。有小学1所,卫生站1个。是革命老区。
光南北乡门。一九九五年春,傅宗堃书。
一联,王厝
一联王厝位于村西,是光南王氏聚居的自然村。
最先走访王厝的地方是“十二座”,据说此厝局为清末旅居越南的王氏裔孙王成双,号召乡亲回乡所建。其坐南朝北偏东,原为三街四坐落,前三座为四点金厝,后九座为下山虎厝,同时兴工又同时竣工,共十二座,故名“王厝十二座”,一时间可谓远近闻名。尔后,在十二座东侧及后方又继续拓建新厝,如今该处为五街八坐落并左右厝包之格局!十二座的旧建筑相对简朴,只有西二街首座(及原十二座中街主座)设有喷水柱、木雕抬梁斗拱、壁肚联文等,较为豪华,而观其样貌,似乎为公室建筑?离开十二座之后,绕着小路,我们直接来到王厝寨内。王厝寨是个十分有趣的地方!王厝寨前是一片建于民国时期的厝局,首座落均为四点金厝,其中南侧有王氏房祠,然其已破落不堪了。
往村南,转右即是王厝十二座。
王厝十二座前的寨池。
往王厝老寨内路上。
王厝老寨。
据资料记载,光南王氏开基祖南亩公,于明初自潮阳胪岗港头迁此定居,距今已有600余年,共25代人,裔孙有近4000人。清末王氏分出一支到毗邻乌石村创业,今为该村盛族。
王氏辈序为:世有明德,家邦永昌;瑞宗和顺,秉正启纲。郡高网呜,凤凰大宋;垂统绪贻,谋世泽长。
据闻,光南王氏,原是果陇村人,旧称果陇西面王,是一方豪族。 相传,最初果陇村原住有洪、陈、卓、林、王、李、方、柳、张、苏、黄、蒋、庄等十多姓氏,后各姓陆因故而续迁出,仅剩庄氏一族,
原有的杜氏早于明初便迁创今日的西陇村,洪氏于清中期迁居乌石洪厝乡等,王氏则是最迟分出,在清末民初并入光南,与陈氏和睦共居。至今,关于王氏果陇人的实据,还可见于王厝寨寨门柱上的石刻。
西门边上的炮楼。稍远处为隔壁果陇村。
寨门内。唯可惜的是门柱上刻字已模糊难辨。
寨门门口上,何野云的独特门垫!这张照片由光南的朋友提供。
王氏祖祠后的第一街首座四点金,建于光绪年间,不知厝座何名,是何用途,公室?
光绪丙申年的壁画,1896年。
王氏祖祠后的第二街首座,下山虎厝。
王氏祖祠后的第三街首座,也是寨内最北侧。
于寨内北侧的古井前望王氏老寨。
五保二甲!是何年代的印记?
非常明显的矮墙叠高!或为朝代形制放宽后而增建,又或因被周遭别处厝座超过而进行
叠
增?好奇!
寨内后包,厝包后就是果陇村庄氏老寨了。
重修于1999年的王氏祖祠,敦本堂。
王氏祖祠阳埕及二个寨门。
建于民国时期的王氏厝局。
王氏房祠。
晓春哥的茶叶店门口,光南乡道。
二联光南门、四联老寨
二联与四联交界之处是光南村人文最厚重的地方!这里有陈氏老祠及新祠,有佛祖宫,有老街市等,是光南村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了。离开王厝,回到乡道,再拐弯走入二联,第一处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一口古井,井中的两三条红鲤鱼最是醒目。古井周边是一大片老厝,其中有陈氏房祖祠
盛德堂
。再往北行,则是老祠前的新厝局,及老祠,光南门寨。据一些收集得来的资料分析所知,“光南门”应就指“船地”南门,即陈氏宗祠所在地的老寨子,其与王厝寨同座相邻,与果陇庄氏老寨隔壁。光南门寨坐北朝南,三街一座,左右后各有厝包,前为寨池与王厝寨池相连,寨东设有寨门。主座为陈氏宗祠敦睦堂,本地人称之老祠,约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61年),其面阔近五间,有三进之深却仅建二进座落,祠内大厅设三龛,龛中奉祀陈氏始祖羽皇公祖考妣及以下各世之神主,堂中匾额甚多,且极具分量;西街为三进式的烈祖公室;东街为严祖公室;主座后侧寨包有
奕云公室
。值得一说的是,在光南门寨后开始,修有寨墙一道,一直延伸至北乡门及新学校后,以此使与隔壁村分明。佛祖庙东侧,是光南村的老街市所在,在该处看那带着浓浓时代气息,又历经沧桑的商铺楼房建筑,可想象这里曾经的一时辉煌,而又感叹时光的无情流逝!据说此街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是相当闹热的,而今已非。
二联,往陈氏光南门寨。建筑对望是一联王厝。
陈氏房祖祠前方的水井。
古井中的惬意。
陈氏房祖祠,盛德堂。
民国庚申年冬月建立。1920。
民国时期普宁壁画名家——杨耀堃之作品。杨耀堃的壁画在普宁今存不多,而我最早见到的是在埔上寮村。
陈氏老祠对面的新厝局。
光南门寨。
寨内东侧的二重厝包。
老祠后。
奕云公室。
寨池,对面则是王厝了。
与一联一墙之隔的陈氏光南门寨。依次是:烈祖公室、陈氏宗祠、严祖公室,寨门。
于2005年重修的陈氏宗祠,敦睦堂。
关于光南陈氏:光南陈氏一世祖陈羽皇公,是福建莆田县首任县令陈迈三十二世孙,讳学韬,字用略,曾任安徽池州知府。公生于元仁宗延祐四年丁巳岁(1317年),卒于元惠帝至正十九年己亥岁(1359年)。因参加明军抗元,屡建战功,尔后明朝特赐池尾马山以南至寒妈径十八辇山予光南陈氏。光南陈氏一世祖妈潮阳鹤洋倪氏,生于元,终于明初,安葬普宁铁山中,生有三子:长子南岳,名信泷,字斯淮,居今潮阳和平铺仔前(现为和铺社区);次子南嵩,名信治,字斯淙,与一世祖妈迁创于普宁光南;三子南畴,名信濋,字斯洧,其后裔衍迁惠来岐石村、海陆丰等地,其中有十六世孙登贵迁居陆丰甲西镇青林村,十七世孙观荣,再由青林村分居南塘镇旧南塘村。光南陈氏辈序为:学信惟所宏,朝良嘉日王;天际文明日,登观上国家。钦淑树烔祈,锡汝懋焕其;锦清桐熙杜,銮鸿梓烈时。光南陈氏世系,属莆田迈公之玉塘派糸,与军埠大长陇乡、占陇垾塘乡等为同一派糸:58世 陈迈——59世 陈临——60世 陈怀琳——61世 陈浴常——62世 陈公儿——63世 陈兖——64世 陈真——65世 陈尧——66世 陈齐——67世 陈嶰——68世 陈淮——69世 陈德应——70世 陈允——71世 陈风从——72世 陈嘉邵——73世 陈膏——74世 陈雅——75世 陈松——76世 陈烨——77世 陈宁孙——78世 陈錡——79世 陈羽皇。光南陈氏宗亲族亲:潮阳鹤洋倪氏老表亲;普宁北山村许氏老表亲;潮阳和平镇铺前仔陈氏;惠来岐石镇岐石村陈氏;陆丰城东镇水墘村陈氏;普宁占陇镇桥柱陈氏;普宁流沙东街道新坛村陈氏;惠来隆江镇陈陇村陈氏;普宁池尾街道山湖村陈氏;普宁梅塘镇安仁村陈氏;普宁大南山镇益岭村陈氏;普宁洪阳镇洪山村陈氏;普宁大坝镇横山村陈氏;普宁燎原镇乌石村陈氏;普宁占陇镇垾塘下寨陈氏;普宁池尾街道高埕村陈氏;普宁大坝镇寨河村陈氏;普宁南溪镇平定桥村陈氏;普宁流沙北街道大杨美村陈氏;潮阳河浦镇陈氏,等。
二世祖妈与光南豆干:普宁小食珍品的普宁豆干,就源于光南村。相传,陈氏二世祖妈北山许氏逝世后,适逢地师何野云流落于此,子孙们便请其为祖妈点地修墓,后遂择地于铁山砰硼地山上,名曰“美人献花”。因为主人家热情招待,事成之后,何野云就神秘的问主人家修祖坟是要“日出千官”还是“三年一贵”,主人没加思索便答道要前者,后来,何野云便传授之制作“豆干”技艺,使其谋利持家,并叮嘱在每块豆干中间压上方印,以圆“千官”之说。光南豆干扬名,便是普宁豆干前身。
古老的匾额,及狮座!或许就是明末之物?或清初重修?
拜厅上悬挂的云龙匾额:刑部主政、御前侍卫、普宁县知事。
往光南北乡门,寨墙外为隔壁村。
四联老寨后侧,齐天古刹——佛祖宫与国王庙。门前则是光南老街市。
龙年营佛祖:逢龙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所有光南人均停下忙碌,共度本村最盛大的庆典——光南十二年一届的营佛祖民俗活动!期间,出巡神祇为金龙大圣(孙悟空)、神农帝君(五谷爷)、仙师爷(张果老)。三月初一,村中六个片区各代表集合,往大圣庙请佛祖等诸神出宫,移驾至陈氏新祠前佛祖神厂(巡宫),由族老乡绅主持,于神前卜杯择吉;三月初二日佛祖出巡游遍全乡新老厝局及寨围,参加游行队伍有光南小学仪仗队、光南英歌、光南游龙队、标旗、十二生肖、潮州大锣鼓、老人代表;三月初三日为大圣佛祖诞辰,各联众集体奉拜。营老爷:光南村的“老爷”神,即“三山国王”。在旧时,每年正月十三是光南举行营老爷之吉日,然由于历史因素,在上世纪50年代,活动终止。时至六十年后,光南营老爷民俗方重整旗鼓,恢复传统!营老爷当日,街插彩旗,满地鞭炮,在游神队伍营过的大街小巷,挤满围观群众,场面极为壮观,正是全乡闹热佳节。与游神民俗相关的光南英歌:英歌,是潮汕大地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普宁英歌有二大流派:单槌(死槌)和双槌(活槌)。光南英歌属于双槌流派。光南英歌现有三支队伍,一联王厝英歌、四联英歌、五联英歌。光南英歌的特点是:身着白色短袖,蓝色短裤、头带草帽,扎领巾,此传统一直不变;扣槌在下,从下而上,双提臂,单踢腿,幅步大;双槌起落,扣击对舞,手腕转动打活槌,产生漂亮的槌花;槌的下上扣击与脚部自然晃动,加上强有节奏感的英歌鼓配乐,极富舞蹈感。
拜厅与大圣庙、国王古庙。
光南陈氏老寨东侧的旧街市路。
陈氏老寨东门。
陈氏老寨内。
陈氏祖祠,即新祠。
陈氏老寨西侧望寨内。西寨门旧址?
三联,沟尾
三联与二联、四联紧挨在一起!
紧靠在老寨西南角上有个比较特别的寨子——仁美里!
该寨坐西北朝东南,寨围很小,建筑似乎也不甚完整,仅一街二坐落并左右后厝包,主建筑为后五间并拜厅的祠堂?公室?民居?寨前有寨池一口,寨南设有寨门,寨门内奉祀天后圣母、真君大帝、福德老爷等神祇。此寨围二联之区域?
仁美里南侧是旧日的光南育才学校,曾于此设中学,后因华侨学校扩建而搬迁废置,如今该处为村委驻地,其内有陈氏泉祖祠。
村委大门南侧是三联另外一处老寨围,建筑较为简朴,据观察,似无祠堂或公室建筑。寨后东南有近年重修晋祠的陈氏士祖祠,据说该祠房头又叫秀才房,然与之相关的故事渊源无法问起,暂不得而知。
三联南侧有一片仍在建设中的新厝局,约十一街八坐落并左右厝包,大型甚极,厝局前有一弯弓形“新溪”(
即由“老溪”为了减少洪涝而裁弯取直所成),新溪东侧为引榕道,两溪之间为光南新乡门路。
陈氏老寨西南角上的的寨子——仁美里。
光南育才学校旧址内,陈氏泉祖祠。
寨前的榕树及神庙。
沟尾寨?
寨南的陈氏士祖祠。秀才房?
往三联新厝局。
回去乡道路上。
来源于:普宁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