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籍”的国际学校,到底能不能上?
最近,收到了各种关于国际学校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备受关注——学籍问题。
我们来看看一位家长的想法:
我们不是将来非要孩子出国留学,只是想让他在国际学校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国际学校,可能还要转回来,我听说念了国际学校的孩子,就没有中国学籍了,不能上公立高中,也不能高考。
就因为这个,我和孩子爸爸迟迟不敢做决定,总怕变得没有退路。
其实不止一位家长这么想,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疑问:
读国际学校还会有中国学籍吗?没有学籍能不能参加国内高考?没有学籍还能转回体制内学校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解决学籍问题!
国际学校性质
首先,国内的国际学校根据其性质大致可分为这几类:
①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外籍子女学校;
②招中国学生的公办学校国际班;
③招中国学生的民办国际学校。
根据这些学校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些学校是否有学籍:
纯外籍子女学校:入读此类学校学生需要持有外籍身份,无学籍。例如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公办国际班基本都有国内学籍,上海的21所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也是有国内学籍。
民办国际学校就不一定了,比如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英特外国语学校有国内学籍,森马协和国际学校,杭州橄榄树学校、浙江省常春藤学校就没有国内学籍。
学籍和国际学生的关系
学籍的作用
那么学籍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学籍的定义:学籍是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一种法律上的身份认可或者资格。这种身份,被纳入教育部全国联网的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学籍档案是记录学生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
没有学籍的学生不能参加学考,不能以应届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
通俗一点说,就是有了学籍就可以参加学考和高考。
学籍和国际学生的关系
那么国际学校的学生需要学籍吗?这得看学生学习的是什么类型的国际课程。
由于国外绝大多数大学采用的是申请制,只要你能提供合格的申请材料(平时成绩单GPA、标准化考试成绩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大学压根不会去在意care你有没有国内的学籍。
因此学习A-level和IB课程的学生,只要能取得A-level文凭/IB文凭,就不需要参与学考了,也就不需要学籍。
而学习AP课程的同学,由于AP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没有文凭和平时成绩,所以需要参与学考获取学考成绩折合作平时成绩,即需要学籍。
并且也不是所有学习AP课程的学生都需要参加学考。
通常来说AP课程会结合校本课程或者美高课程一起上,上海的AP学校结合美高课程的会多一些。如果是结合美高课程,通常能获得美国高中文凭,那么也就不需要学考了,即不需要学籍。
家长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不要为了获取国内学籍而选择特定学校,而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未来的留学方向去了解所选课程是否需要国内学籍。
读国际课程就没退路了吗?
咱们中国家长,是最会操心最稳重的,不希望把孩子的升学路给“堵死”,留个退路更安心。
而且大部分新生代家长,都是体制内学校成长起来的,对国际学校没把握。担心放弃了中国学籍,万一以后改变主意不想出国留学,或者娃不适应国际课程,怎么办?
害怕到时候陷入“国际学校适应不了,体制内学校又转不回来”的尴尬。
这点放心,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中,就明确表示: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入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学籍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生!
所以说,学生读了国际课程学校以后,再转回体制内学习是可以的,一般来说不存在没有学籍不能入学的情况。
当然,读了国际学校又转回体制内学校是属于特殊情况,专业角度来说是不提倡的。毕竟体制内外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课程体系,其关注的重点很不一样。有学生反馈:英语是没问题,但是数理化普遍觉得落后了。
有的家长想让孩子两手准备:既申请国外大学,又想参加高考,因此需要学籍。
对于这类家长,小编也遇到过很多。但是我们要明白,高考和出国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两者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想要兼顾高考课程和国际课程基本是难以实现的。
一是学校不会这样配备课程;二是两者兼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极大,单学一类课程都不是简单的事,我们还是得结合实际来看。
最后,总结下相关建议:
1、家长若在最初就定下决心,未来申请国外大学。那么学籍问题就不用操心了,几乎没有影响。
2、如果是准备双保险,既申请国外大学,又申请国内大学。那么你一定需要有国内学籍,否则你无法参加国内高考。但两手准备必定很辛苦,几乎要比普通学生承担双倍的压力。
3、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只是希望在国际课程中先试试水,看能否适应。也不是大问题,国内的学籍随时可以转回来。不过公办国际班不接受国际班学生转到本部,并且学科上,可能多付出半年或一年的时间,追赶体制内的孩子。
这条需谨慎,否则是跟娃过不去...
PS:若是家长碰到学籍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和学籍管理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