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再起航,共探语文之美 ——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第四次集中研修
扬帆再起航,共探语文之美
——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第四次集中研修
2020年10月26号,秋意渐浓,我们工作室成员在主持人林明老师的带领下,再一次踏上了学习之路,与嘉应大学文学院展开联合研修。
语文教学之美体现在哪里?如何让学生感受甚至享受语文之美?是目前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都欠缺甚至忽略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三位工作室主持人的讲座,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叶宇斌老师从美术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学之美,他现身说法,并通过学生的众多创意绝佳的作品告诉我们,教学活动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要懂得创建各种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用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材料呈现最佳的创意并使之成为艺术品。叶老师认为家乡的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文学创作要根植于当地文化。语文教师要练就一手好的硬笔和软笔字,懂得通过摄影去记录美的瞬间,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并表达美。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追寻美,是我们作为教师作为人有意义的人生追求。
柯泽华老师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之美首先来自个人成长之美。成长离不开辛勤耕耘,离不开对学习平台的珍惜,离不开明确的定位,更离不开“读书-实践-反思”的不断循环。其次是情智语文之美,要通过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来培养真善美的人,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能热情拥抱生活。最后是备课之美。柯老师强调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教师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学生和文本,要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来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寻找教学最佳切入点,撬起整个课堂,使学生能把语文课堂当作艺术品欣赏。
下午,林明老师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引发我们的思考。“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让我们陷入了沉思,目前大多数的老师都受限于高考,教着教着眼中就剩下分数了,缺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入研究,没有形成牢固的整体而系统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迷失了教学目标和方向,思想跟不上变化了的学生。语文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是一时的,也不是高考的,而是一生的。故林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契合课程标准,要体现系统的全面的教材内容,要体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所需所缺,要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和人类发展,要符合健康的审美情趣标准。
一天的时间很快,快到我们都来不及消化一个个精彩而又震动内心的讲座;一天的时间又很慢,慢到我们可以只咀嚼一句话。
学员心得
今天上午听了叶宇斌老师的《以美同行,以美启智》和柯泽华老师的《情智语文教学之美》。叶老师通过分享他工作室的理念和运行情况,并为我们展示了栩栩如生的微雕作品,还介绍了传统非遗文化,告诉我们,民族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并建议我们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柯泽华老师通过介绍语文人的成长之美,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成长要靠自觉并且得珍惜平台,善于积累,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下午工作室主持人林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为我们分享探索了三个故事,点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最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而美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给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李勇为
上午叶宇斌名师的讲座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他是一位抓住机会展示学生作品的名师。叶宇斌名师是美术老师,当他将学生的画画成果摆放在讲台上时,讲台顿时变得非常有艺术氛围,甚至整个礼堂都艺术起来。我认为叶老师这种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也应该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比如给学生的写作创造各自展示平台,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而且他学生们画的是当地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象,色彩绚丽,非常生动。正如他所强调的,家乡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学或研究中加入本地的文化,让学生更有熟悉感和参与感。
下午林明老师讲的“课堂生成性资源”给我很大启发,让我真正体会到名师课堂教学的不同:就是生动性及灵活性,林明老师教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来作为下一步的教学资源。让我认识到教学资源不是单一不变的,除了我们课前备课准备好的,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些生成性资源就是林明老师所强调的“教给学生他所缺的、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与生动。语文老师要适应学生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喜欢上语文课、热爱语文。这就是最大的成果。
——刘芳子
今天上午,有幸来到美丽的嘉大参与研修学习,连续的两场讲座从不同角度带给了我许多新的感受与思考。
首先,叶宇斌老师《以美启智,与美同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主题讲座介绍了其美术学科教育的诸多实践经验,以及其工作室成员近年的成长轨迹,展示了一位名师对教育教学灌注的热情与不断涌现的教育智慧。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叶老师对各位语文老师的建议:写一手好字(三笔字);学习摄影,学会拍摄好的照片、视频;积累知识,更要增长见识;善于挖掘本地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将其创造性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培养自身跨学科的整合能力;通过愿景修炼、学术修炼、心智体修炼不断完善自身……正如叶老师引用的于漪老师的那句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卓越的名师,一直“在路上”。
柯泽华老师的《情智语文教学之美》同样精彩。柯老师是乡村教师出身,但却抱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信自强,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熬过了求学、执教之路上的种种艰难,自觉成长、厚积薄发,淬炼出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成为了乡村中学中走出来的名师,今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他却说他更希望自己是“民教师”(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明教师”(明白的教师)。“所有荣誉都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带来的附属品而已”。面对荣誉,只此一句,轻描淡写,光风霁月。在为我们介绍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和“情志语文”教学理念时,他强调了读书、备课(尤其是钻研课标和文本)、反思、积累的重要性。他以初中课文《核舟记》《小石潭记》等课文的教学为例,让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在扎实钻研的基础上,以“情志”为抓手,用一个“支点”(教学切入点)“撬动”整个课堂的无限精彩!
此外,在提问交流环节,面对“教师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行使惩戒权”这一问题,柯老师讲述起自己童年时的伤心往事,提醒教育者或未来的教育者们要因材施教,可以合理合规适当地惩戒,但要考虑教育的效果,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不能公开侮辱学生,言辞恳切,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教育者最真切的情怀。
下午,在宪中的阶梯教室,工作室主持人林明老师《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主题讲座可谓发人深省。他从日常的语文教学出发,指出当下语文教师存在“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课程观和教材观”等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分享了彰显语文教学之美的多种方法措施,令我们受益匪浅。
叶宇斌老师的讲座如同那轻盈滋润的春风,将人文之美吹进我们心中;柯泽华老师的讲座犹如那酣畅痛快的夏雨,将“情志语文”教学之美打入了我们心间;林明老师的讲座则似温暖和煦的冬阳,将语文教学之美照彻我们心底。美是参差多态的,学科教育教学之美亦然。但愿我也能找到、挖掘属于我的语文教育之美。
——丘丹
文:郭凤君
图:李勇为、饶碧玉
欢迎关注我们:
①登录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zy.gdedu.gov.cn/index.php)搜索“林明名师工作室”
②登录我们的网站爱吐纳(https://aituna.cn/blog)
③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