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2017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
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比如考试后,老师叫学生写的“反思”,大体意为对自己的考试所作出的评价以及对以后学习方法的修改。字数可以不多,但是要深刻。教学反思是指老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省,加以总结。下面为大家分享的是初三数学复习的反思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及借鉴。
反思一: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初三的总复习阶段了。初三数学的总复习是搞好毕业升学考试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如何选择一种科学又高效的复习方法是我的重大任务。每到下学期进行总复习时,就一个字:累。不论老师还是学生总希望能在上一届的复习方法上有所突破,找到一种更高效的复习方法,可每年都几乎是同一模式:教师对照考标上出示的知识点,一条条列举分析,学生边写笔记边思考,然后进行反复练习,逐条过关。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都没任何新鲜感,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激情可言,更加不用说挑战了,一堂课上得死气沉沉,味同嚼蜡。学生面对这样的复习课就更是没有主动性和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毫无个体差异可言。由于总复习主要以基础知识点为重,从而致使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沦为看客,甚至产生妄自尊大的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为不利,若教师盲目增加难度,实在是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初衷,同时也使大部分学生无法产生复习效果。
尽管自己一直都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可仍然不知道怎样的复习方法才最有效,才能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通过前段时间的复习,觉得学生对知识点的过关程度不好,有的只掌握了表面,一做题就出现很多的问题。只要是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全靠老师牵着鼻子走,很少去独立思考和反思总结,导致没掌握的知识复习后仍然没掌握。在后面的复习中将采用以下的方法。
1、教师设定复习主线单元。
2、学生钻研教材,自主进行单元知识小结,清理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3、学生进行整理,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同时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4、师生共同对本单元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进行归纳。
5、师生共同对复习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练习。
反思二: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早已忘记。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这一学期比往年较长,计划安排两个月进行第一轮复习。进行第一轮复习之前,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记准所有的重要知识、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来解直角三角形。(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明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合,使之形成知识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概率、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都要做卷检测,重视补缺工作。第一轮复习的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知识树),练习专题化。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1)根据往年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型或改编变式题,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5
随着五月的邻近,夏热逼近,在不知不觉中初三的第一轮复习接近尾声了。历年教师的第一轮复习经验,大多数就是以知识点归纳,再引出题目来巩固这些知识点!数学最终要回到解题中来,通过借鉴别人的观点之后,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以知识点来带动题目这种复习方法确实是教师最容易接受的一种,也是学生信心的保证,因为这样学生感觉踏实点,但是这种方法最好的效果就每个定理或是概念又或者是公式,最好是讲出它们的来历或是推理过程,然后马上要以简单的例子给以巩固,然后再加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来加强!
其次,现在成效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就以题目来带动知识点,而这种方法可以起到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的目的,特别是在以同步题目作为背景的应用下,学生也更加地感兴趣,更加有动力!但是注意有些细微的知识点的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很难说哪种更好,要将两种结合起来比较好,看什么样的章节,什么要的内容了,还有第一轮复习中要学生真正的自觉自主起来,所以一定要鼓动,鼓励学生,一定要煽动他们的那股冲劲,时时刻刻不能放松,每天要练习题目,教师讲固然重要,可学生练习更重要,只有加强练习他们才知道什么地方不会,掌握得怎么样。
反思四: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关注的问题。但往往有很多老师在复习教学中会陷入“做试卷—讲试卷—再做试卷”的题海怪圈。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我认为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不断学习,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就我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必要条件。有句话
说的好“教材钻的有多透有多深,教学方法就有多新有多活”。教师在课堂上的游韧有余完全得益于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在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困难,找最佳突破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课堂上的轻松愉悦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是教师课前花了45分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钻研时间换来的。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调控好课堂活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的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生硬直白、缺少情感渲染,学习形式单调而不丰富,就是问、答、写、练,一轮又一轮,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也容易疲劳,怎么能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并保持积极呢?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每一次活动前都要讲清要求,使每个学生听清要求,必要时做出示范。老师没讲清楚学生听不明白就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低效现象,要做到既能放得出又能收得回。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各小组同学参与学习的情况,及时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复习数学,理解数学。情境创设要根据课时内容的需要而设计。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而且要确立一条清晰的主线,用这一根线把各个环节串起来,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流畅自然中蕴涵着和谐与统一。
4、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有人曾经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说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而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觉得这样让学生动手去做太耽误时间,不如我自己演示来的快。这是非常错误的教学思想。
5、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协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课题实验组活动等校本培训形式搭建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可利用课前几分钟,大家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有新颖活泼紧扣教学内容而又容易操作的形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反思五:
一、务必要认真对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比较近两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不难发现数学考分在逐年增高,数学试卷好像不那么难了,试题的应用性强了,多数考题几乎直接来自课本,或略微变化,得到这些分数就为获得高分奠定了一定基础。因此,复习阶段要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要不厌其烦整理出来,且不可一味抓小放大。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对个别学生也要采取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的教学态度。
二、要注意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
数学考试一般是120分钟考察26道题目。本次考试拉开分数的题目集中在最后两题,大多学生滞留在后两题的时间较多,一题思路简单但运算较为繁琐,侧重考察运算速度。另一题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但学生在这两题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反映教学目标并未达成,或者达成度不理想。所以在复习阶段还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学会对典型试题的拆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解决典型试题,从中抽出基本图形和基本规律方法;二是结合各类题的特点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提高应变能力。另外在最后复习中要加强模拟训练,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循环复习,反复强化,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
三、指导学生编制错题集反复复习
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决定的。消除这些薄弱环节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可指导学生建立纠错集的方法。
1、将已复习过的内容进行“会诊”,找到最薄弱部分。
在复习备考期间,要想提高成绩,就得降低错误率,除了进行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错误原因,不断复习错误,进而改正错误。一定要搞清楚是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的问题、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以及习惯性错误(书写不规范、不良习惯)等。发现薄弱环节的方法可以是做模拟试题并进行有效的评卷。通过解题评卷等,暴露问题,进而分析,查找原因。
2、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点。
模拟试题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一定指导学生及时记录错题,编制错题集,尤其是月考、模拟试卷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查找原因,改正错误。可以将试卷进行重新剪贴、分类对比,从中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中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做一遍,减少差错。
第二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2016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一)
实验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其结果论证科学结论的一种科学方法。由于研究问题性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差异,但通常分为以下几步:
一、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这里的观察,是在处于自然常态条件下进行。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必须周详,并将它记录下来。而尤为重要的是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人们常希望看到人想要看或应该看到的现象,因此而影响观察结果,产生偏差。
二、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因此,进行研究时,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确切的问题。此外,对问题的表述,也要清楚而正确,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三、假说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说。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说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蚪蝌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四、实验
实验是验证假说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的变化的一种方法。这是科学方法的最大特色,也是科学方法中最困难的一步。如何求证假设可充分展现研究者的才华。在科学实验中,要掌握或贯彻以下几点:
(一)变量
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l.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二)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即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验操作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例如,上述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一,在观测上要做到:低温处理观测记录低温下的变化和结果,高温处理观测记录高温下的变化和结果,反应变量不能混淆;第二,在操作上要做到;对3个实验一要在预先的低温、适温、高温条件下做实验处理,常见的错误是先在常温下做处理再放到低温、适温、高温条件中进行观测;这样就混入了“常温”这个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总之,实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都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三)控制与平衡控制
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控制,是处理实验中变量关系的又一准则,指实验要严格地操纵实验变量,以获取反应变量。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一句话,通过实验控制,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如果说“单一变量”原则,主要是对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控制而言,而这里的”平衡控制”,则主要是对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的控制而说的,意思是说,实验中的无关变量的因素条件,很难避免,只能设法平衡和抵消它们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
l.单组实验法 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通常是将做好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就是单组实验法。由于对象同一,无关变量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
2.等组实验法 将状况相等即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一组用A法,另一组用B法,这也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例如,“植物激素与向性”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其对象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种、萌发期、粗细、大小、长势等状况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等组实验法,对无关变量的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
3.轮组实验法 对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如甲组——A法、B法;乙组——B法、A法等,这样就有效地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自然,操作起来要麻烦一些。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作如下实验处理:
甲组:玉米幼苗——A先用“不透光”处理 B后用“单侧光”处理
乙组:玉米幼苗——C先用“单侧光”处理 D后用“不透光”处理
实验结果,则是A+D(不透光)和B+C(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这种实验处理的匹配,对平衡、消除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更有说服力。
(四)对照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l.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五、结论
观察、实验的价值即在于获得验证性的结果。因此,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和数据,即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而带来的反应变量。然后,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到实验的结果。①如果所获得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②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科学实验必须遵循真实、客观的基本准则,即实验中的观察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验出发,使获取的材料(事实、现象、数据)尽可能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凭空胡诌,不能片面武断。
以上科学方法是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的理论依据。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二)
一、生物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实验是学习科学必要的手段。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更是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多方面的准备。首先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在开放性生物实验中学生实验方案 设计多样化,实验器材多样,因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实验器材,才能使学生的设计、想法得以实现。当然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装置。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准备,实验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地查阅与该实验有关的资料,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与学生充分讨论、共同探究。
体现每个实验开放性的侧重点。有的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有的需要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如:生物影响环境的实验中测定温度和湿度;有的重在设计实验方案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探究叶片气孔的分布和数目的实验。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加以不同的引导。
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是想让他们去领悟科学的思想、体验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学方法。因此开放性生物实验中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分析总结。注意课堂内外实验的结合。教材安排的实验,通常要求在课内完成。但往往时间不够,要在课外时间才能完成,如:《探究影响鼠妇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等实验,需要课前收集材料、处理材料;有的探究活动需要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在学期教学计划 中早有安排,真正做到开放性。
重视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等多种方式完成实验报告,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形象。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的实验方法,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也属于开放性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很多感受和体会也得到了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鼓励学生。在开放性生物实验中,学生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会是错误的结论。无论如何,教师都要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有消极、畏难的情绪时,教师应及时找学生谈心,鼓励他们不畏艰难。
通过开放性的生物实验教学,学生有了充分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三、实施开放性生物实验的措施
实验之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实验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确立开放性的侧重点。
(一)设计方案的开放性
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例如,在学习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后,让学生设计《种子泵》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从生物学科出发,利用种子萌发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还可联系种子萌发的条件);也可从化学知识的角度了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知识;还可以学习物理学中气体压强的有关知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路拓宽了,知识间的联系加深了,也就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实验结束后请各组交流实验设计方案。笔者在七年级《生物学》的《探究气孔的分布和数目》这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设计了一些探究方案,再让他们相互交流。之后,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再让他们进一步修改方案,但并不固定他们的方案。同学们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基础上,分别设计出了自己方案,比如:用凡士林堵塞气孔的方法、用石蕊试纸放在叶片上,再用透明胶粘住的办法等等。
(二)操作过程的开放性
通过开放的实验操作,学生会出现各种奇思妙想,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更积极进行实验和探究。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节内容时,除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让学生准备其它实验材料,尽可能多的观察各种动物组织。多数同学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活的小鱼、自己的头发丝、活蜘蛛、鸡血、猪小肠等等。他们兴趣盎然地在显微镜下”乱”做一通。有的学生很惊奇地发现:”呀,蜘蛛身上有这么多的毛!”、”我的头发这么粗”。有的学生还取来池塘水观察。有一个同学用解剖针把自己的手指刺破,取出血液来观察(教师发现后及时告诉了他不能这样做的道理)。以前的教学把学生限制得很死,一定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指导去做。在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则应尽可能让学生大胆地做,如果没有成功,就请学生自己总结,再利用课外时间补做,直到成功。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带着成功的喜悦又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不断探究新的科学知识。
(三)处理实验结果或数据的开放性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通过对记录结果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帮助。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节时,对学生处理结果的方法没有加以限制,最后让每一个学习小组交流结论,教师再给予简要的总结。这样做,可能个别组的结论会不恰当或不正确,但这并不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四、开放性生物实验的特征及意义
开放性生物实验应具有的特征:器材选择的自主性;步骤、过程的多样性;结论的非唯一性;实验设计、操作的独立性。
开放性实验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性实验注重探究式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开放性生物实验中,学生有选择实验器材的余地,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也多种多样性,这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开放性实验也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这促进了相互交流,加深了师生友谊,达到教学相长。
通过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我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大大增加,生物学成为他们最欢迎的学科。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三)
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重失分。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
(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
(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不能主观臆造。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
(二)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二)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综合研究多变量时,也要求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一另个变量。
(三)对照性原则。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进行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四)可重复性原则。指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五)简单可行性原则。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二)明确实验原理:要解决题目所给的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三)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四)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记录。
(五)准确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实验步骤一般不连续描述,要分段叙述;试管、烧杯等要给予编号。在叙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时结论时,语言文字要简明扼要,准确科学。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题型
类型一:设计实验方案型。
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目的,或只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设计实验方案。
[例1]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一瓶10%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l只,刻度玻璃管l只,细线一根,支架l个。
(一)实验步骤:
(二)结果分解:
[解析]本实验是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透析袋和两种液体形成一个渗透系统。当将两种液体之一放入透析袋,另一液体放大烧杯中,然后将盛放液体的透析袋用线扎实(插入刻度玻璃管)并浸浴在烧杯的液体中时,由于两液体具有浓度差,水分子便通过透析袋发生渗透作用,观察刻度玻璃液面数值变化即可将二者区别开来。根据实验设计理论,把所给器材的作用分析清楚,有助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液体倒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液体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上升还是下降。
(三)结果分析:如液面上升,则透析袋中的溶液为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测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液体是30%的蔗糖溶液。
类型二:评价和纠正型
分析已有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并提出改进。
[例2]北阿尔伯达的一个工厂把产酸的化学品排入到空气中,工厂东面有一个湖,湖底是石灰石的。但湖水的pH值已从原来的6儿降低到5.7.虽然酸性沉积一直在增加,湖水的pH值仍保持5.7不变。湖中原有的鱼是河鲈和鲤鱼。钓鱼爱好者抱怨说,自从工厂开办以来,鱼资源已经减少。工厂的工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工厂排放出去的化学药品与鱼资源的减少没有关系。
工人取一只大容器,盛放湖水,维持pH值在5.7.从湖里找来大鱼放在该容器内,喂以蛋白质饲料。在这样的条件下,鱼正常成长。
假定你是一个独立的仲裁员,受雇于垂钓爱好委员会委拖,来对该项实验进行评估,列出你要得到的附加信息,并列举说明你要用什么方法去得到这些信息。
[解析]本实验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鱼的生活中受着多种因素影响,这与单一变量原则是相违背的。分析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无说服力,也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本题考查思维的全面性,在认定两个问题时,除了看有无直接联系外,也要注意考虑间接联系。
[答案]该实验设计测量不出下列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对河鲈和鲤鱼的影响的:
(l)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食物数量多少的影响;
(2)酸对河鲈和鲤鱼的鱼卵或幼鱼的影响;
(3)由于春季干涸造成pH值季节性涨落的影响;
(4)由于酸的分解作用而进入水域的重金属量是多少;
为了说明上述第一点,必须完成一项研究,即确定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小鱼的多少。如果这个食物网的某些环节正在丧失,则有必要去研究酸是否对此有影响。为了说明上述第二点,可以在酸化水中饲养鱼卵和幼鱼。鱼的数量减少可能是上述第一点和第二点结合的产物,所以人工饲养幼鱼可能会给出不可靠的结果。
对于季节性涨落,应该对全湖长期取水样。做仔细彻底的记录至少一年。这一因素可能和第二点相符合,因为鱼卵或繁殖更受低pH值的影响。重金属是累积的有毒物质,人工饲养和鱼与湖里吃污染食物的鱼相比,并不处在相同水平的毒素中。应该在湖水中、鱼饲料中以及河鲈和鲤鱼身体中检测如铅这样的重金属含量。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酸的影响是长期的,在容器里短期饲养的鱼不可能给出可靠的结果。这种研究必须以年为周期来实施,而且要与该工区其他湖水情况作比较。
类型三:补充完善型
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例3]向你提供的条件仅有健康活泼的家兔一只,75%酒精、无菌干棉球、解剖刀、洁净的载玻片10块(编号为A、B、C、D、E、F、G、H、I、L)、红墨水、秒表,请在上述提供的条件范围内,设计一个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实验。
实验步骤:①用酒精棉球消毒兔
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
耳;②用消毒解刮刀剖开兔耳边缘的小静脉;
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解析]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本实验设计方案很巧妙地看出血液是否凝固。
[答案]③把从刀口流出的血液分别在ABCDEFGJIL10块载玻片上滴一滴(第一滴血弃去不用);④取血后对兔耳刀口外进行消毒止血;⑤在L载玻片上滴一滴红墨水(起对照作用);(www.suibi8.com)⑥开始记录时间,过l分钟后将A载玻片竖立,第二分钟后将B载玻片竖立(在它们竖立的同时,都将L载玻片竖立),其余类推,看血液是否完全凝固(血液不向下流,且血液表面保持半球形而不改变为凝固);⑦血液完全凝固,而墨水仍然流动,即为血液凝固时间。
五、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
(一)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逻辑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二)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掌握书本知识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要熟悉教材,心中有书。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要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变量的控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三)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深刻领会教材有关实验的本质与特点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前提。要认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经典实验等。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的条件、过程、现象、结果和结论的科学性。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作用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四)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换和转化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求变、求异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善思会变才能应答自如,通过换位思考提高素质,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来,才能依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材料安排实验步骤等,并作出分析、评价和结论。
第三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2015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第1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 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具体安排:
第一周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三周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四周 复习检测、
第五、六周 基因的本质
第七、八周 基因的表达
第九周 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十、十一、十三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复习检测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十九、二十周 期末复习备考
第2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有20个班,我接上学期继续任教6(1—6班)个班的生物教学,相比之下(5)(6)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高一点,生物基础好点,但还是不够理想。(1)—(4)班基础就比较差了。平时也不够勤奋努力,现安排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本学期的任务是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第3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第4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本人今年担任高一年级18、19、20三班生物学科教学。第一次上高中教材,有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材、教法的不熟悉。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把工作作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都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本部分内容较多,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调节主题。
5、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新个体,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性成熟,接着又会产生自己的后代。次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的难点是有性生殖的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第四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从教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心得,反思总结了一下,感觉收获很多。
一、 关于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通过当地的特点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
3.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还可以借教具导入,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通过练习导入等等。
二、关于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
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三、关于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
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第五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
生物教学反思
麻桥成
今年已经是我人生
第三个年头的教师生涯。前两年我主要负责生物选修模块的教学,这个学期是我第一年的高
一生物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差异。这个学
期,基本上结束了必修一的教学,下面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 教学观念的转
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
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
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
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
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
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
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
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
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
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
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
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 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
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
“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
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
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
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
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
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
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
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
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
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
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
于思,思起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
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
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
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
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
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
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
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
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
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
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
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
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
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
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
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
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4、紧抓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的能力
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
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 多方位地评价
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
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
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
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6.建立平等的教师
和学生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
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
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
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
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
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篇二: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南京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一纲多本下的
教学
1、教师教学应不唯
书,不唯上,只唯实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
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
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
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
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
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
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
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
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
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
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
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
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
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
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
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
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
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
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
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
概念的认识。
二、要正视生物实
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
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
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
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
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
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
同
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
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
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
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的
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面向全体学生,
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
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
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
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
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
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
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
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
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篇三: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
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的生物课开课四节了,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
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
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
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
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
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现在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
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但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
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
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
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
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
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一
些有意思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篇二: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课呢,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应
该有所差异,在高一生物课的现行课标的要求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 不是看
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地位能体现出来,有张有弛的节奏,一切以学生思维的互动、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为主。
高一《蛋白质》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节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这节教学中我采
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图片,演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来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发
现知识内在的规律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 为节省时间教师自己做好给学
生) ,在卡片上写有-nh2 ,-cooh ,-ch3 ,-r ?等基团, 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找到
相关基团组成书上给出的几种氨基酸并比较这些氨基酸异同点, 得出氨基酸的定义。 再将
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开成二肽、三肽与四肽让学生找出水分子是怎么产生,有关原子来自
哪个基团,肽键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团组成, 在脱水缩合中与哪些基团没有太大的联系
等问题的答案,并数出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为后面找找规律作好准备。再由几
个组的同学合作拼出形成更长的肽链,并计算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的关系,以及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最后全班同学把所有的肽链一起形成三条长的肽链(形成蛋白质
的一级结构),再一起计算情况的分析基团变化、分子变化及相关计算得到相关规律。在此基
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一方面又培养了学
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可以解释其他同学可能存在的疑问,当然也会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欠缺,
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弥补。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这一节中的重点与难
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切实体会物质的变化过程,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记得以前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结论:我听(记住20% ),我忘
记;我看(记住40% ),我记得;我做(记住80% ),我学到;我教(记住96% ),我掌握。
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那不就ok 了!
篇三: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
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
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第六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教学反思1》
如何提高高二生物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现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简要的谈一点反思。
一. 教学内容的反思
生物必修三所讲内容为稳态与环境,在高考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知识综合性也比较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激素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宏观层面上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结合考纲,学情对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删减。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难度与广度。适当补充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以及激素与酶的比较,简介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的辨别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说明相关生物学现象,并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如,透彻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顶端优势等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及日常的生活中,用它们来解释一些现象(如果实发育、生根等),从而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活动的反思
2.1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重在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并不是意味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一味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楼房的根基一样,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体知识,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要把主体知识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人体稳态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稳态的概念、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等。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
2.2注重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把每节课当作观摩课来准备。不断地反思教学设计,坚持以学情定教法,并对自己的教学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能够及时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按照学生的学情排列出更合适学生理解的教学顺序。如在讲体温调节一节时,由于牵扯到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可以把第二节神经调节中的反射和反射弧在这里进行讲解,那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体温调节的两个过程。
2.3注重课中反思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免疫调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如果切除了胸腺,是否就彻底丧失了特异性免疫?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自己的《课堂心得》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植物激素调节一节,可以用具体植物体来讲解生长素的分布及功能。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 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00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4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考试题大都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
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与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同步,在心理上得到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真正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第七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市西实验中学 易黎明
回顾本学期高三复习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复习方向:与高考命题思路及范围较好地保持了一致。体现在主干知识复习范围及深度及实验题型把握准确,复习知识内容有四分之三时间用到与高考试题接轨的方面。
二、复习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高考说明,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必修、选修课本。
三、复习内容:
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2、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制定解题方案,明确解题思路。考试题目中,容易题、中等题占3/4,较难题仅占1/4,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复习中应时刻关注学习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知识的切入点,掌握好衔接,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生态农业、以及疯牛病、口蹄疫等。
四、复习策略:
1、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层作业。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过学生的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五、复习缺陷:
1、复习进度把握不准,速度较慢,导致与外校联考内容不统一,影响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2、补缺补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gaozhong/gezw/22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