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第二十八章 六十四世至六十七世嫡孙

发布时间:2021年9月8日责任编辑:林小果来源:南方日报

《孔夫子的嫡长孙们》

第二十八章 六十四世至六十七世嫡孙

孔夫子的六十四世到六十七世嫡孙,大都生活在明朝后期到清朝的康乾年间。由于,衢州孔氏的社会地位比元朝、明朝前期高了许多,已经由布衣转变为享有世袭的官职。尽管官职的级别不高,却也使得孔氏南宗有了喘息、壮大的机会。所以,较之元朝和明朝弘治以前,孔氏族人中的达者相对增多。然而,遗憾的是,清朝末期的战火,在杀伤生命的同时,也毁坏了衢州孔氏的档案。我们对孔子的这四代嫡裔的介绍,就只能是寥寥无几了。

第六十四世:

孔尚迩,字觐文,号澹庵。郡增广生,诰授奉政大夫、福建提学道佥事。例赠中宪大夫、建南道参议。妻张氏,抚孤成名,旌表节孝,诰赠宜人,晋赠恭人。

孔尚遂,字时乘。顺治戊戌(顺治十五年,1658)岁贡生。乐清县学训导。

孔尚伦,字敦彝。以国子监举于乡。任福建建宁教授,迁宁化(今属福建三明市)县尹。在任期间,移风兴学,去思有碑。晚年以诗酒为乐。著有《彝氏诗钞》。

孔尚右,字保之。长邑庠生。

孔尚赞,字襄之。长邑庠生。

孔尚相,字聘之,号耀凡。长邑岁贡生。

孔尚湘,号君相。长邑庠生。

孔尚荣,字扬之,号华宇。善邑庠生。

孔尚勋,字美之。善邑廪生。

孔尚性,字复之。长邑廪生。

孔尚杰,字俊之,号详宇。善邑廪生。

孔尚虎,字像之,号敬所。善邑庠生。

孔尚珏,字采之。长府庠生。

孔尚诗,字敬一,号柔嘉。岁贡生。

孔尚能,字识之,号从善。宁邑庠生。

孔尚迪,字惠之,号吉庄。性格豪迈,疏财仗义,族中的重大事情他出力颇多。

孔尚松,字天眷,邑庠生。

孔尚柏,一名宗瑞,字念吉。户科给事中供事。

孔尚美,号嘉种。郡庠生。

孔尚钺,字念威。邑庠生。

孔尚翼,号诒燕。敕赠文林郎。

孔尚邹,字壤资。太学生。

孔尚时,字号失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岁贡,初任训导,后升任永丰教谕。

孔尚厚,清道光末年,太平天国部队破城,欲杀其父,尚厚乞求以自身代父,部队同意,即杀之,而释放其父。清朝都督裴廷痕嘉此举,给银优恤,奉皇帝特旨,将孔尚厚崇祀学宫。

孔尚元,字元发,号翊上。康熙二十二年(1683)岁贡,任平和县(今属福建)训导。

孔尚华,字念肇。邑庠生。

孔尚卿,字载之。江苏孔子衣冠墓奉祀生。

孔尚纬,字权之,号文冲。《孔子世家谱》说他“严气正性,举止端方。曾捐资济急、建桥、修祖庙。奉部选,授农员给以顶戴”。

孔尚枚,字功之。博涉经史,不喜功名,以布衣而终。

孔尚伦,字常之,号敦五。持身端肃,处世精明。

孔尚翰,字琼之。幼年丧父,卓然自立。凡有益地方之事,必委曲以成。

孔尚松,字青之,号茂林。生三月,父亲亡故,能自卓立,对母亲极为孝顺。

孔尚瑜,字圣之。《孔子世家谱》说他“性聪慧,博学,善诗文,惜年不永。妻张氏抚孤,矢志柏舟”。

孔尚成,字号失载。《孔子世家谱》云:“时值明末,群盗蜂起,钜寇李自成、张献忠犹恶焰熏天。屠城掠地,杀人盈野。而庐邑当通衢,受毒更惨。惟公胆壮气雄,善骑射剑术。同弟尚孟数人冲围而出,走入焦湖芦苇中得免。”

孔尚礼,字执中。太学生。

孔尚崇,字尊之。奉祀生。

孔尚达,字成之。庠生。《孔子世家谱》说他“呈请巡抚都御史宋,优免通族征均徭田二千余亩,人丁九十六丁。载‘常州府赋役全书’”。

孔尚祥,字集之。太学生。

孔尚龙,字升之,号月川。太学生。后任江西宁都县主簿。

孔尚涣,字萃之。庠生。与同族兄弟尚达一起,请免通族征徭田赋。

孔尚麟,字怀之,号见山。《孔子世家谱》说他“赋性端严,能书善文”。

孔尚中,字时之,号少庚。明万历丙戍(万历十四年,1586)任成都府知事。己丑年(万历十七年,1589),因运皇木有功,钦赐加级。辛卯年(万历十九年,1591)升任中江主簿。因从戎有功,钦赐加级正七品俸禄。乙未年(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任贵县县丞。以父老致仕。后,授徵仕郎。

孔尚和,字节之,号玉庵。由庠生入太学,治《易经》。

孔尚儒,为官之名为一儒,号守川。太学生。授南京鸿胪寺鸣赞,转任益县县丞。秉性纯笃。

孔尚言,字恕之,号恒所。授南京中城兵马司,转任密县主簿。

孔尚象,字惟重,号鼎实。庠生。治《诗经》。

孔尚望,字惟翘,号见我。庠生。治《诗经》。著《四书》、《毛诗》、《日知录》讲解等,行于世。

孔尚德,为官之名为一德,字宁之,号景亭。由例贡授光禄寺监事。孝亲敬兄,尚义轻财。

孔尚际,字重遇,号渭川。初为应天府知印,后任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主簿。

孔尚可,字愿之,号成吾。授北京东城兵马司,迁江西建昌府照磨,升上林苑典簿致仕。以书法文章名于世。有《四游集》、《金兰翰墨》、《易解》、《玉兰堂集》等书行于世。

孔尚德,字心之,号少东。任四川酉阳宣抚经历,升天全招讨经历,又升襄阳审理致仕。

孔尚轮,字敬之,号继唐。邑乡众推介,代掌县事。本府推官旌之曰“醇厚维风”。

孔尚谦,字亨之,号六吉。庠生。治《易经》。

孔尚熹,榜名羽文,又名恂,字明之。号鹤冲。庠生。治《五经》,纂集《经史大成》。学识淹博,名载邑志。

孔尚一,字兆之,号瑞宇。乡饮大宾,本族户长。江宁布政使传炣公题赠“克修家政”扁额。

孔尚质,字彬之,号阿风。庠生。治《易经》。

孔尚愫,庠名廷弼。庠生。治《诗经》。

孔尚选,字瀛抡,号妙亭。太学生。

孔尚镐,字希文。增生,入国学,任四川仪龙县主簿。

孔尚颜,字成甫,号鹤侣。性沉静,好读书,长于诗歌。著有《鹤林集》行世。尝辑《宗谱世系图》。

孔尚芝,字伯馨,号恂如。《孔子世家谱》说他“性孝友,敦厚朴诚,以‘忍’诫诸子。处世谦和厚重,里党则之;鲜嚣凌之习。”

孔尚蕙,字叔馨,号怡如。《孔子世家谱》说他“好行隐德,宿旅邸,拾遗金,兀坐以待其人,至完璧归之。持己谦而能让,御武刚以济柔。辛苦至老不倦,创垂之绩伟矣”。

孔尚志,字行可。涉猎经史,遇事果断。明万历年间,曾前往曲阜拜谒祖庭林庙。当时的衍圣公孔尚贤以江南孔氏源流请旨,准予孔尚志奉祀当地孔庙,并指示,孔氏一族的杂差一律免除。

孔尚楫,字号失载。《孔氏南宗考略》云:“世系失考。邑庠生。以孝友闻乡里。学师朱大龄、徐弈美重其品,称为能扶植人伦者,详请旌其闾。”朱大龄乃雍正年间的西安县学教谕。

孔尚果,字号失载。《孔子文化大全》云:“尚果,先圣六十四代孙,居江西新城……为人敦气节、重然诺。闻族侄为广寇所劫,不惮数百里,携金赎之。里人颂其义焉。”

孔尚典,字天徵,号汶林。江西《新城县志》云:孔尚典,“康熙间贡入太学。初,尚典为文卓荦纵恣,不受尺绳,乡里皆以为不谐于时。独易堂魏僖奇之,深加奖许。因受业学为古文。后,称易堂高弟。尝历幕府诸所,皆酌古宜今,卓然可观。生平著述甚多。今所传《天徵文集》皆其初刻,经僖评定者也。时有孔之逵者,字用信,与尚典同师僖为古文学,文行皆有可观。”

孔尚表,字光枢。《新城县志》云:尚表“性谨厚。尝身入公庭,乡族争讼,每出资解纷。收债听人自偿,贫者蠲之。尤笃于父兄,教子弟以谨饬。乡人咸推为长者。”

孔尚萃,字用之,号心恕。《新城县志》云:孔尚萃“年十三失怙,能尽哀。事母刘,委曲得欢心。刘卒,事庶母黄,如所生。每感泣曰:‘出腹子固未能也。’性静,深口不作是非毁誉。里中有争競者,每片语慰劳,咸咨嗟感泣。自少至老,身不衣绮,食不兼味,不履城市。园中种竹千竿,暇则徘徊其下,欣然独得。邑令某闻其贤,式庐三请,避不见。”

第六十五世:

孔衍唐,字宗尧,入川之祖。诰封昭武都尉。康熙十六年(1677),平凉兵变,同弟弟孔衍虞携家入蜀,遂安家于保宁府阆中县城内。

孔衍虞,字宗舜。封武德骑尉。

孔衍葵,字仲占,奉祀生。妻刘氏,年享遐龄,寿百岁,覃恩钦赐粟帛。宁绍台守道赠以“萱荣五叶”扁额。

孔衍恭,字克让。太学生。

孔衍洙,字文在,号皜安。清顺治丙戌(顺治三年,1646)举人。己丑(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任山东清吏司主事,福建督学道佥事,分守建南道参议,分巡湖广荆西病备道按察司副使,例授中宪大夫。顺治九年(1652)临雍大典,以圣裔陪祀。崇祀于福建名宦祠。

孔衍沣,字广泽。秉性乐善,以捐粟赈灾,被授予平阳府通判。迁代州、直隶州知州。

孔衍瑮,字懋奂。奉祀生。

孔衍权,字懋衡,号殿生。长邑庠生。

孔衍选,字懋青,号万松。修职郎。

孔衍醴,字懋仪,号君素。太学生。

孔衍义,字懋训,号理通。邑庠生。

孔衍智,字懋为,号有猷。邑庠生。

孔衍元,字懋勋,号安谷。岁贡生,候选州同知。

孔衍右,一名煌猷,号二伊。康熙己酉(康熙八年,1669)举人,任江西峡江县知县。康熙癸酉(康熙三十二年,1693),任江西同考试官。

孔衍玙,号琏斋。邑庠生。

孔衍望,仕名梦熊,字数可,号昌客。岁贡。博极群书,文行兼优。任建安县教谕。

孔衍祚,学名梦周,字际可,号为东。太学生,考授州同知。

孔衍礼,学名梦姬,字行可,号旦侯。太学生。

孔衍安,字钦文。郡庠生。后赠登仕郎。

孔衍濬,字渊源。邑庠生。教授生徒,造就多士,为时郑重。

孔衍珪,字懋玉,号大化。廪膳生。

孔衍运,字懋时,号际会。《孔子世家谱》说他“每于朔望,宣讲圣谕,邻里多被化导。蒙部给以衣顶。邑侯赠以‘提撕维殷’匾额。乾隆年间,重修族谱,诣阙里拜林庙”。

孔衍霖,字懋岱。庠生。

孔衍周,字懋旦。《孔子世家谱》说他“性孝友,读诗书,公举膺木铎,锡以衣顶。宣讲圣谕,教化编愚”。

孔衍勋,字懋唐,号松溪。嘉庆丙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选授洙泗学录。

孔衍洙,字懋勋。太学生。行淳厚,好施与。大门匾曰“圣泽南流”。

孔衍裕,字君卿。秉性刚直,乐善好施。因岁饥,贫困者众,则输己粟以济之。

孔衍爵,字世培。庠生。

孔衍登,字号失载。于宁国府宣城县曾捐助学田三十亩,并立碑以志。

孔衍绪,字懋述,号绳西。明朝天启年间,授登仕郎,任湖广黄冈县知县。至崇祯时,流贼乱,力守危城。城陷,孔衍绪尽节,而阖家多殉于难。

孔衍范,字懋法,号怀之。明朝天启年间授登仕郎。

孔衍锡,字懋康,号见麓。明万历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副榜。

孔衍长,字君寿。太学生。

孔衍丛,字中郎,号邃林。廪生,治《诗经》。清顺治年间,吁请永折漕粮。辛卯(顺治八年,1651)恩贡授职通判,纂修县志。

孔衍纯,字懋驾,号还初。处士,治《礼记》。妻陈氏,守节抚孤,奉旨旌表,建坊崇祀节孝祠。

孔衍文,官名国侦,字在兹。任浙江宁波府定海县长沙镇巡检司、权署定海县。

孔衍柯,字懋佩。庠生,治《易经》。建造宗祠。

孔衍贯,字一贯,号小鲁。兰州卫经改任陕西,封从仕郎。

孔衍鑛,字懋峰,号西藩。清顺治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拔贡,候补儒林郎,本宗家长。

孔衍召,字懋宠,号三锡。庠生,治《易经》。

孔衍炬,字以方。庠生,治《易经》。

孔衍世,榜名世焕,字君选,号大章。庠生,治《易经》。

孔衍旭,字懋朗,号日初。清康熙己酉(康熙八年,1669)科举人,婺源县(今属江西)训导。

孔衍豪,字懋杰,号超凡。乡饮大宾,享寿九十有三,钦赐八品顶戴。

孔衍偃,字武城,号雅化。任王府经历。

孔衍商,字起宇,号诗庵。任祝山县典史。

孔衍雍,字我敬,号恕庵。任福建延平府顺昌县知县。

孔衍赤,字华鲁,号西庵。任上蔡县典史。

孔衍曾,字省吾,号日三。太学生。

孔衍赐,字欣周,号杏源。庠生。

孔衍容,字宪周,号洙源。郡庠生。

孔衍长,字曾周,号鲁源。太学生。

孔衍求,字从周。太学生。

孔衍闵,字思学。由国子监任贵州布政司经历。

孔衍钧,字小墩。太学生。

孔衍中,原名时中,字君常。住福建莆田。邑庠生。明嘉靖时,倭寇乱郡,莆田失守,生灵涂炭,祖庙被燬。孔衍中年方少,抱家乘而逃。不料,与父亲失散,但仍能保全家乘。年长之后,博学无方,广交名士。迨至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奏请燬天下私创之书院,学田尽追入官。官府将当地祭田八百余亩混报,只留下三顷田供祭祀之用。万历十年(1582),又被当地豪强林逢源盗占了五十亩。因此,莆田孔氏陷入困厄,祭祀因缺少用费而难以正常进行。万历十四年(1586),孔衍中不畏艰险,只身赴京向皇帝告了御状。万历皇帝在他的状纸上批示:“该部知道。”当即敕地方布政使和福建抚按查勘,将以前入官府之田和被林逢源盗占之田全数追回,退还给孔氏。同时,皇帝还令莆田孔氏,每代选择贤者一人主莆田祭祀之事。

孔衍章,字温文,号斐堂。恩授八品修职郎。

孔衍球,《孔子文化大全》云:“衍球,字伯玉,亦先圣六十五代孙。十七世祖端问……第四子琬任临川县丞,因家于临川。”“衍球天性孝友,家初饶裕,中渐落。有异母弟三人。衍球仰体父志,悉以分产让之。自教授以给食,且以养亲。诸弟既壮,皆不善谋生产,分产都尽。衍球复出谷以赡之者五六十年,友爱弥笃。康熙二十一年(1682),授都昌县训导。端己范士,学者化之。寻引疾致仕,卒。”

孔衍佳,《孔子文化大全》云:“衍佳,字德余,亦先圣六十五代孙,十七世祖端隐。”“端隐长子璩,南宋时为润州丹徒县丞,因寓金坛。”“衍佳,尚忠子也。天性笃孝,父患痈,以口吮之,亲侍汤药,衣不解带。母尝以事怒,卧床不食。衍佳捧餐跪榻前,俟食方起。少苦贫,力耕以养。后稍丰裕,值岁凶,出粟以食饿者,所全活不下千余人。邑令董某闻其贤,躬造其庐,尽宾主之礼而去。后为乡饮宾。”

孔衍麟,一名允麟,字仁甫。江西《新城县志》云:允麟“父尚孚,字信之。修德乐施,助壮鳏者婚,赈贫乏者粟。年七十举乡宾。允麟积学厉行,弱冠补弟子员。试则高等,九蹶棘闱,恬不为动。古今文手抄盈箧,下帷攻苦,寒暑不辍。率诸子弟讲习,一堂亶亶如也。”

孔衍秀,一名允秀,字天毓。江西《新城县志》云:允秀“幼失怙恃,事祖以孝,抚弟以慈。弱叔七人,皆赖以成立。喜著书,善绎性理之学。以不得志于有司,自号为‘东山逸叟’。常题‘牛眠图’及‘巡梅忆友’诗云:‘老牛无力懒耕田,归向篱边伴月眠;椎取长林随意足,不知春价掷榆钱。’‘上苑寒梅几度春,素容犹似避秦人;暗香疏影横斜月,只为春光意味匀。’一日,自述其生平,谓:‘今年七十有九矣。’异日,题碣曰:‘明处士某墓,君之责也。’言毕,长啸痛饮而逝。”

第六十六世:

孔兴瑞,字麟玉。登仕郎。

孔兴惠,字号失载。任川北中营千总,出师金川而亡。

孔兴时,字合元。任川北镇标作营守备。

孔兴杰,字号失载。任川北镇标千总,出师金川而亡。

孔兴俨,字子威,号丹铭。住浙江桐乡。庠生,貤赠奉政大夫,山西解州直隶州知州。

孔兴让,字允恭。《孔子世家谱》说他“少孤,性笃孝。比长,奋志厉学,不与庸常伍。登雍正进士,授四川崇宁县知县。调南充县知县。惠政卓著,民多爱戴。寻擢宝庆府太守。世宗皇帝御赐花翎一枝,赠通奉大夫。”

孔兴道,字卜洁。清雍正丙午(雍正四年,1726)科岁贡,有文字行世。

孔兴钊,字丹文。邑廪生,有文稿行世。

孔兴昌,字二州。博通经史。康熙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科举人,候选知县。

孔兴珑,字起迪,号明才。性情忠厚,睦族和邻。乾隆年间协修孔氏谱牒。

孔兴青,原名清,字起佐,号应朝。修职郎。乾隆年间纂修孔氏谱牒。

孔兴璧,字起瑞,号咸万。气宇轩昂,亲睦宗族。乾隆年间纂修孔氏谱牒。

孔兴惕,字起乾。邑庠生。

孔兴憘,字起发,号子政。邑庠生。康熙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贡生。任永州零陵县训导。

孔兴恢,字起家,号子远。邑庠生。

孔兴铎,字起英,号道川。奉祀生。性朴实。乾隆年间纂修孔氏谱牒,并将成稿携之,拜谒曲阜林庙,衍圣公孔昭焕甚嘉之。

孔兴朝,字起用,号廷选。奉祀生。乾隆年间纂修孔氏谱牒。

孔兴宪,字嵩兴杏,号关堂。邑庠生。

孔兴缙,字维融。太学生。

孔兴春,号侗予。太学生。乾隆十六年(1751)恩赐优养。

孔兴圆,字维昂。太学生。

孔兴宣,字圣生,号鲁恭。太学生。考授州同知。

孔兴宏,字圣传,号帝瞻。太学生。

孔兴宝,字圣任,号仰莘。邑庠生。

孔兴安,字圣纶,号愧斋。候选经历。

孔兴寰,字圣芳,号拙庵。贡生。任漳浦、邵武司训,平和教谕。

孔兴宗,字圣源,号绎瞻。康熙乙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科举人,任山西阳曲县知县。历署太原同知、州判事。

孔兴寀,字圣钦,号希国。岁贡生。任山东司主,改授行人。

孔兴泰,字彦士。太学生。

孔兴豫,字起逸。国子监学录,主苏州孔子衣冠墓冢之奉祀,例赠修职郎。

孔兴时,字仕可。邑庠生。

孔兴裔,字圣孙。邑庠生。援例入国子监,授迪功郎。

孔兴鲸,字起致,号致中。太学生。乾隆壬戌(乾隆七年,1742)年,邑侯赐匾曰“盛朝良彦”;知府赐匾曰“木天待践”;府儒学教谕赐匾曰“派衍东山”;督捕所赐匾曰“文宗石鼓”;全城士绅共同赠匾曰“尼山世祚”。从邑内官员和士绅赠送匾额,可见孔兴鲸的人望之高。

孔兴高,字起在,号道亨。太学生。乾隆壬戌(乾隆七年,1742)年,邑侯赐匾曰“友天下士”; 府儒学教谕赐匾曰“渊源有自”; 知府赐匾曰“兰台隽选”; 全城士绅共同赠匾曰“旋登凤阙”。

孔兴良,字荣若。授迪功郎。

孔兴若,字起沃。洙泗学录。性嗜学,工文艺。清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年续修族谱。

孔兴泮,字起黉。自幼就读孔氏家塾,年少时即明大义。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一意以孝友自禁。

孔兴友,字起恭,号益轩。岁贡生。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1807)科进士。

孔兴畿,字千里。性纯厚,通经史,事亲孝,接物和,敬谨持身,坦易处世。因之,矢志林园,忘情轩冕。

孔兴宾,字用卿。庠生。榜名“应宾”。为人正直,有气节。当清朝定鼎之初,下达剃发之令时,孔兴宾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由,坚决抵制,不幸殉难。后蒙恩旌表忠义,享祀忠义祠。

孔兴灿,字培元,住安徽桐城。《孔子世家谱》云:孔兴灿“穷研经史,博古通今。念神明之世胄,遗住他乡,痛音问之久疏,终留异地,遂愤然曰:‘既为孔氏子孙,不识林庙,何以为人!’乃携谱束装诣鲁。时康熙二十六年(1687),值谱已出,蒙大宗主钟在。公暨家庭族长等,将遗书谱稿查核无讹,收储。公府给印谱一部携回,并谕:‘路途遥远,嗣后以此印谱为据,遇重修之年,尔等即支修也。’”

孔兴璋,字笃生,号礼南。廪膳生。康熙壬寅(康熙元年,1662)选拔贡元,职授州同知。历任济宁州知州。

孔兴愚,字闇若,榜名“施”,庠生。治《易经》。

孔兴鸿,字起予,号纯湖。郡庠生。康熙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校阅宗谱。

孔兴球,字起受,号绵山。诰赠北直顺天府丰润县知县。

孔兴邦,字彦卿,号元功。廪贡生,训导职。

孔兴业,榜名“翔凤”,字起仍,号丹山。庠生,治《易经》,校阅宗谱。

孔兴友,字朋之,号信庵。寿百岁,当地知县援例请旨建坊,赐额“昇平人瑞”。

孔兴虞,字沛东。太学生。

孔兴翼,字赞生,号对山。庠生。治《易经》。校阅宗谱。

孔兴周,字锦明。弱冠入庠食廪。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岁贡。初任宣城县训导,升颖上县学正。当时,被推为理学明儒。

孔兴楷,字殷潢,号东来。由庠生入太学,考授县丞。重葺家庙,主修宗谱。清雍正辛亥(雍正九年,1731),举乡饮大宾。

孔兴韶,字起凤。授尼山书院学录。

孔兴泰,字起来,号易庵。岁贡生。例授州同知。

孔兴璐,字起佩。廪生,治《诗经》。清康熙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科,恩贡生。江苏巡抚题赠“醇儒隽品”匾额。

孔兴丙,字泗可,太学生。

孔兴事,字玉若,太学生。

孔兴辅,字友仁,太学生。

孔兴德,字仲容。邑补诸生。天性孝友,品行慷慨。

孔兴祯,字泰先。曾为幕府参军。究心韬略,傲骨天成。见时事曰:“非退老田园,隐居自乐。”

孔兴纲,字元常,号蓼园。弱冠补邑诸生。好学敦行。立家庙、修宗谱、定祭法。《江阴县志》云:孔兴纲年十四为诸生,言行笃实,读书不事词章,留心经济,已而耽理学。闻交城宋时旌讲濂洛之学,徒步三千里访之。宋谓之曰:“学者勿取辩于口,务静观其心,逞材技无如养度量,侈嗜欲无若探义理。伯夷之隘不可以待人,然可以持身;柳下之和不可以治心,然可以处世。”兴纲书诸座右,终身诵之。陆世仪倡道娄东,复从之游,时年五十三,长陆五岁,执弟子礼。惟谨陆语之曰:“圣学以居敬为礼,以躬行实践为用。治国平天下虽存乎遇合,至修身齐家,则儒者见在经纶也。”兴纲亦终身诵之。身体力行,见诸实事。著有《家庙礼则》三卷、《四书讲义》二卷、《求野斋诗文集》十卷。卒,赠文林郎。

孔兴经,字元赞。行温厚,貌古朴。尝建桥梁、修谱牒、捐祭田、修葺宗庙。邑大夫重其懿行,揖致宾筵。

孔兴缙,字尊光。郡庠生。住福建莆田。天姿英敏,髫龄入泮尝悯祖庙颓蔽,祭器缺少,遂修整殿宇、阶级、照壁,制造铜彝尊爵笾豆,以壮观瞻而充祀典。

孔兴诗,原名“周”,字庭学。郡庠生。品学兼优,赐进士第,知袁州宜春县事。

孔兴道,《嘉庆西安县志》云:孔兴道,“字正寰,号淡宁。第六十六代圣裔也。刚正嗜学,见人每动容相规,人亦无怨之者。为文词必自出新意。补博士弟子员。后学使雷赏其文,欲令肄业敷文书院,以亲老辞。明年父殁,以未遂显扬为恨,不复志科第,闭户著书。常戒子弟曰:‘吾家世业经畲,勿堕先绪。’其妻余亦能勤俭相夫,事翁姑以孝闻。”

孔兴俊,一名之俊,字士升。江西《新城县志》云:“明崇祯丙子(崇祯九年,1636)乡举。顺治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广宁寇至,之俊随众登须眉山。时,一切未备。寇且薄寨下。翌日攻寨北隅。民跳寨城私窜,遭杀戮无算。之俊鸣鼓集众,谕以死守得生之理。众唯命。寇重攻,众从高下石,寇受伤求和请犒。之俊佯许之,以待官救。未几,寇索饷急,而官救不至。其伯兄之化居别寨,以奇兵二百,直入寨迎之俊。众汹惧。之俊拱手辞曰:‘予宁死是寨,不忍独全性命、弃千余人性命也。’众志乃定。卒保全无患。康熙十一年(1672)授陕西咸阳知县。”

第六十七世:

孔毓增,字厚基。乾隆年间恩贡生,任宣平(今浙江武义)教谕。《宣平县志》说他“人品方严,教诸生以圣贤有用之学。”宣平西北有九盘岭,孔毓增有《度九盘岭》一首,叹世之义甚浓,其诗云:“一盘复一盘,盘折入云端;世路多似此,休嗟蜀道难。”

孔毓芝,字秀三,号参城。嘉庆年间贡生。郑永禧《西安怀旧录》说:“先生文主理,教子弟以敦气节。学者宗尚之。”

孔毓芹,字其胜。恩荣登仕郎。

孔毓宽,字次裕。恩荣登仕郎。

孔毓信,字以成。恩荣登仕郎。

孔毓智,字晋伯,号愚亭。入学国子监,赠儒林郎,拣选知县,安庆府望江县训导。

孔毓肇,字敏生。奉祀生。

孔毓珏,字佩双。太学生。

孔毓性,字二存。太学生。

孔毓瑞,字芝庭。诰封武信骑尉。

孔毓仁,字纫员。貤赠文林郎。

孔毓蕙,字莲亭。住浙江慈溪。邑尊遴选为宣讲生,按期宣讲圣谕广训,以厚民风。

孔毓琛,字钟南。钱塘县庠生,医道娴熟。行医至苏州,遂家焉。

孔毓瓒,字晋囙。清康熙庚辰(康熙三十九年,1700)岁贡。浙江奉化县训导,例授修职郎,诰赠奉政大夫、山西解州、直隶州知州。

孔毓埙,字伯寅。稚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勤敏好学,举四川孝廉。历彭县训导、西昌县丞,转典史。

孔毓瑍,字玉彩,号静轩。岁贡生。任零陵县教谕,转祁阳县教谕。

孔毓秀,字钟清,号配才。邑庠生。清乾隆年间协修谱牒。

孔毓标,字钟众,号得隽。邑庠生。品学兼优。清乾隆年间续修谱牒。

孔毓道,字钟达,号胜千。邑庠生。性情耿介,才学俱优。清乾隆年间纂修谱牒,独捐祀田。

孔毓华,字钟夏,号灵佑。岁贡生。一生好善,捐修坝桥。

孔毓蓂,字钟瑞,号授朔。洙泗书院学录。清乾隆年间续修谱牒,亲赴曲阜,拜谒林庙。

孔毓德,字敬斋。邑增生。清乾隆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科举人。选耒阳县教谕。

孔毓仁,字钟惠,号添如。邑庠生。

孔毓浪,字奕展,号东溪。太学生。

孔毓庆,字瑞孙,号馥轩。太学生。考授县丞。

孔毓煌,字廷延。太学生。

孔毓琼,字师章。太学生。

孔毓蒲,字炳旼,号畅夫。太学生。

孔毓躬,字炳蔚,号伯符。太学生。清乾隆二年(1737)观礼,钦赐帑金。

孔毓明,字炳明,号晴岗。清雍正乙卯(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己未(乾隆四年,1739)进士。任陕西兴安州平利县知县。

孔毓行,字钟敏。《孔子世家谱》载:“清乾隆二年(1737),青浦诸生,因孔宅自汉末圣祖二十二代孙潜公避难于此,立有碑庙。隋大业二年(606),三十四代孙桢公为苏州长史,奉圣祖衣冠环璧合葬。虽历代尊崇修葺,而无圣裔奉祀,俎豆阙如。于是,呈请长州青浦连县、苏松两府会详。布政使转申督抚两院,咨请衍圣公为孔宅主祀事。乾隆三年(1738),奉大部给札,世袭五经博士,为奉祀生,世祀青浦孔宅衣冠圣墓。”入清之后的记载,《孔子文化大全》则与此不甚相同:“……圣祖衣冠环璧合葬于此,筑亭立碑,颜曰‘至圣先师衣冠墓’。虽历代尊崇修葺,而无圣裔奉祀,俎豆阙如。于是,呈请长洲、青浦两县,苏、松两府,会详布政史转申督抚两院,咨请衍圣公选派南渡衢州、迁居苏州之县学生毓行公,为孔宅主祀事。乾隆三年(1738),奉大部给札世袭五经博士,为奉祀生,世祀青浦孔宅衣冠墓。年八十一卒。”《孔子文化大全》所说的似乎更为妥帖。

孔毓郯,字闻纪。庠生。端方诚悫,博学善文。保举孝廉,世称博士。赠文林郎。

孔毓襄,字龙九。郡庠生。保举孝廉。例赠修职郎。

孔毓琰,字钟鲁。奉祀生。

孔毓儒,字钟醇,号修吾。庠生。州吏目孝廉方正。

孔毓桂,字子芳。进士,奉贤县学正。

孔毓文,字载之。清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甲戌(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吏部文选司郎中。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科湖南主试。历任浙江金衢严道、杭嘉湖道署理,浙江布政使司,升浙江按察使司,钦授太仆寺少卿。

孔毓昌,字禹言。庠生。历任灵宝县典史,宁陵夏邑尉,候选布政使司理,问厅随带军功恩加二级,晋封奉直大夫。

孔毓宗,字鲁贤。恩贡生。考补正白旗教习,候选知县。

孔毓复,字道谦。郡庠生。性明敏,善为文,名闻诸邑。隐居不仕。尝呈请官府朝廷优免差徭。

孔毓临,字道咸。奉祀生。

孔毓麟,字瑞祯。有勇力,由行伍出身,累迁本营西河把总。

孔毓猷,字翼生。邑庠生。榜名厥猷。曾呈请优免差徭。

孔毓聘,榜名“待聘”,字弱思。郡庠生。为人至孝,以父亲死于兵荒马乱而悲痛不止,终身禁止宰割禽畜,叱奴婢不许以杀字形于口。曾修族谱,请恢复优免。

孔毓兰,字芸秀。貤赠武义郎,晋封武功将军。

孔毓璠,字君瑜。乡饮介宾。居心慎厚推解,不吝捐谷赈济。知县赠“义重乡评”匾额。

孔毓梁,字若来。钦赐顶戴,并赠“长庚并朗”匾额。

孔毓祚,字来吉,号慎庵。庠生,治《诗经》。清康熙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校阅孔氏宗谱。

孔毓论,字钟智,号介石。庠生,清康熙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编次本房世表,校阅《传》、《赞》、《杂文》。

孔毓语,字钟义,榜名“幼仪”,奉旨改名“毓仪”,号北园,又改字“端蒙”。清康熙己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科举人,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科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历任丰润、温江、文水、交城、潞,各县知县。充山西癸卯、甲辰两科同考官。在任各县,均建去思、德政碑。又曾修葺孔氏家庙、鉴定孔氏宗谱。

孔毓辅,字钟佐。太学生。夫人唐氏。夫妇二人有赞云:“敛华就实,赋性慈祥,九十齐眉,五世同堂。”

孔毓阜,字兆人,榜名“万筹”。清康熙壬子(康熙十一年,1672)科副榜。

孔毓玠,字璘及。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进士。

孔毓章,字叔文,号泰岩,官名南峙。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典史,升任云南迎州府甸镇司。

孔毓抱,字璞中,号秀崖。由庠生入太学,候选州同知。

孔毓绶,字泗儒,号带湖。廪生。清雍正癸卯(雍正元年,1723)恩贡,任安庆府宿松县教谕。

孔毓立,字渊儒,号书田。选补尼山学录。

孔毓远,字钟望。恭奉清乾隆丁丑(二十二年,1757)圣驾南巡,钦赐银牌。

孔毓申,榜名中孚,字钟甫,号坳山。副榜。督修公祠大成殿、寝室。清嘉庆丙寅(嘉庆十一年,1806)主修宗谱。

孔毓材,字芳林,邑庠生。江阴之奉祀生。《孔子世家谱》说他“笃于本根,捐资修家祠,刊宗谱。乐善好施,亲族告贷,周济无倦。凶年施米粥,全活无算”。

孔毓林,字丰草。补邑诸生。学博淹通,诗歌清婉,教人则旁引曲喻。闻者皆画然心开,多所成就。

孔毓玑,字象九,号秋岩,别号岱云。天性孝友。清康熙己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登贤书。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科举中进士,任浙江衢州府常山县知县。清光绪《常山县志》载其诗文甚多。该县志说他“重农桑。邑多山田,教民开塘蓄水备旱荒。己亥(康熙五十八年,1719)、辛丑(康熙六十年,1721)岁饥,既请赈,复捐廉往江阴籴,减价平粜,分设粥厂,全活无算。建讲所于治东,申乡约,课诸生文艺,修邑乘,徵文献,严甲保,清奸宄,善政班班。去后,黎民怀之。”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分校浙闱,诰授文林郎。著有《诗经文稿》、《秋岩文集》。

孔毓楷,字端人。住江阴。奉祀主祭。性纯孝聪颖,工书法,娴古今文词。

孔毓琼,字英尚。江西《新城县志》说他“少迟钝,终日读书不数行。顾好学深思。长,为弟子员。师事其叔祖尚典,为古文之学。又事宁都魏礼,文益进。尝东过阙里,登夫子庙堂,观车服礼器,向道愈力。既归,键户竹林书院,讲求经济实学,思有以自表见。弗竟其志而卒。著有《孔伯子文集》、《酬知录》、《晓窗诗集》。弟毓功亦师事尚典,用力于古,有《是堂集》。”

孔毓礼,字以立。江西《新城县志》云:毓礼“攻举子业,补博士弟子员。其少,日以父母疾习医,既淡于应举,乃专为之,其道大精,全活甚众。其治病也,尝凝思竟日,始立一方。有议增损者,无忤色得当。而后,己常言治某疾,不得其故,未敢遽药。其家延他人以某药而愈,吾心识焉。遇少年弟子,必戒之曰‘慎起居、节饮食、毋生病,吾药不足恃也’。著有《医门普渡》。”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新野县地图
  • 2、盗梦王
  • 3、天道之旅
  • 4、秦有扶苏
  • 5、伊藤静里番
  • 6、绝对达令全集
  • 7、吉安县教育网
  • 8、邪少魅天下
  • 9、刀锋战士百度影音
  • 10、战争机器2下载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